駁廢除簡體字:漢字簡化是文化的傳承與進步(4)

誤讀二,簡體字代表了文化的退步?

那些繁體字的鼓吹者最煩?就是把「繁體字」稱為「正體字」,言下之意就是我代表中華正統,我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更有甚者揚言gong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滅絕者,證據就是破四舊和廢除繁體字。

可笑。

從漢字發展史來看,秦,書同文,為小篆。有隸書,但不作為正式文字;

漢,隸書漸成正式文字,武帝後,漢隸代古隸。

唐,因循『干祿字書』,科舉要求正字法,書楷書。

你說的正體是哪個正體?告訴你吧,是清朝的正體。

就這些網路上所謂的「傳統文化愛好者」,一個個一提清朝就義憤填膺,什麼張口一個「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閉口一個滿韃子,結果到了「正體字」這塊,真不知道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

1875年清朝欽定正體,龍啟瑞奉諭作《字學舉隅》,規定了每個字的字形。今日的所謂正體字,脫胎於此,所以,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後人們習慣稱之為「韃體字」。

滿清政府從書籍入手,修《四庫全書》就是典型,搜集天下書籍,不合滿清心意的統統焚毀或刪改,岳飛《滿江紅》被改成「壯志飢餐飛食肉」,本來是欲啖胡人之肉,成了吃鳥肉。據近代學者推算,全國禁毀圖書13600卷。焚書總數達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170 余種、8萬餘塊。除了焚毀書籍,乾隆還系統地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目前明代檔案僅3000餘件,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被銷毀了。如此一系列文化破壞活動中,漢字作為文化載體未能幸免於難,前朝所不注重的字形也被冠以了濃厚的政治意味,俗字開始為官方所堅決反對,乾隆御作《辯正通俗文字》就說「俗者,承襲鄙俚……斷不可從也!」雖然大部分俗字都比滿清資格還老,但皇帝都說了俗字不行,體制內用俗字等於是在抽皇帝的臉,科舉考試裡面是沒人敢用了,從考場到牢房到刑場的軌跡也不是沒人走過。龍啟瑞所作的《字學舉隅》一書,就是欽定正體字,斤斤辯正科舉考試用字,對字形的追求堪稱登峰造極了,正體字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有著濃烈的政治意味,歷代統治者對字形如此糾結的也就滿清了。實際效果也不錯,造成了知識分子和民眾的脫離,書生造反和文盲造反都無法傷及國本,沒外國勢力,滿清很難倒台。而至於定某字為正體有沒有道理就是另一件事情了,錢玄同也忍不住要噴滿清「這樣是正體,那樣是俗體,狺狺不休!其實他們全是不認識古字的!」

說得好啊!這些在網上鼓吹什麼「正體字」的,有一個算一個,全是不認識古字的!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小篆的來源「七國文字異形,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命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請注意或頗省改幾個字,那是什麼?那就是漢字簡化過程。鄧散木在其《篆刻學》中對這段話的一點解釋是「省者,省其繁重,改者,改其怪奇」。這就是漢字的簡化與統一。

我們可以這樣說,漢字簡化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進步!

說起那個特別煩人的段子,我一台灣朋友說什麼漢字簡化之後「愛無心」之類,這絕對不是呆灣人說得好嗎,要是呆灣人說的要打屁股的好嗎。

責任編輯:旺旺 來源: 四月網
推薦閱讀:

漢字偏旁部首表(51-100)
漢字革命和文化斷裂
【?】太神奇!中國合體漢字藝術!
「法」字當選香港2015年度漢字
常用漢字筆順規範

TAG:文化 | 漢字 | 傳承 | 漢字簡化 | 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