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核心競爭力的變革(01)

中國企業已經普遍意識到市場競爭的持續制勝之道,就是在產品功能、質量、成本、服務等滿足顧客需要的要素方面,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強更好。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呢?中外企業的經驗說明,用有限的資源,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就可以在競爭中領先對手,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人們對這些成功和失敗的企業進行分析,逐步形成了對核心競爭力的寶貴認識。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這一術語首次出現是在1990年。這一年,著名管理專家C. K. Prahalad和Gary Hamel在他們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書中指出:「核心競爭力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於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形象地說,一家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好比一棵大樹,核心產品(即核心零部件)是樹榦,業務單位是樹枝,樹葉、花朵和果實則是顧客所需要的最終產品。而支撐著所有這一切的正是企業內部能力的不同組合。而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隱含在核心產品(核心零部件)裡面的知識和技能或者它們的集合。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會自動轉化成競爭優勢。如果沒有相應的機制和條件加以支持,核心競爭力將一無是處,毫無價值。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如今人們又把核心競爭力的外延拓展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個職能系統,而不是象過去那樣主要局限在研究開發和產品生產上。

核心競爭力的特徵

明確核心競爭力的特徵,有利於辨識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為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奠定基礎。

在Prahalad和Hamel看來,核心競爭力首先應該能為企業提供進入不同市場的潛力。其次,核心競爭力對最終產品的顧客價值,貢獻巨大。最後,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難以被競爭對手所模仿和複製的。正如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所言:「創新(能力)是海爾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其不易或無法被競爭對手模仿。」

除了以上主要特徵以外,核心競爭力還具有一些其它特徵。首先,核心競爭力是一種集合能力。一般情況下,它是企業內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組合,很少有企業的單一能力,能夠成為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它是企業跨部門人員不斷學習、獲得知識、共享知識和運用知識而形成的整合知識和技能。這也是為什麼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容易被其競爭對手模仿或複製的原因。單項能力比較容易模仿和複製,但是要仿製經過整合了的核心競爭力就困難得多,因為核心競爭力的整合機制和相關環境條件是難於模仿和複製的。核心競爭力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必須經過它的載體如核心產品才能體現出來。因此,核心競爭力也是無法(因為是集合的、無形的)或者不易(因為成本太高)購買到的。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你的職場競爭力
【學界聲音】溫鐵軍:西方競爭力分析
大地院線:同步競爭力 — 封面專題 — 21商評網
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是什麼?
港媒稱香港漸失金融中心競爭力 憂內地依賴減少

TAG:核心競爭力 | 競爭力 | 競爭 | 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