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門絕技|你沒見過的十大中國畫畫法
凹 凸 畫
古畫之一種樣式,最早見於《建康實錄》:「寺門遍畫凹凸花,代稱張僧繇手跡,其花乃天竺(古印度)遺法,朱及青綠所成,遠望眼暈如凹凸,就視即平,世咸異之,乃名『凹凸寺」。
張僧繇之後又有唐初畫家尉遲乙僧,其畫亦加暈染,有陰影而立體感強(見《唐朝名畫錄》)。
可見此一藝術樣式較當時以線勾勒的本土樣式不同,因其強調明暗(陰陽)和色彩暈染,而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傳說此畫法由印度傳來,是中國繪畫在早期發展過程中受到外來藝術影響的例證。
(傳)梁令瓚摹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局部
影 壁
南宋鄧椿《畫繼·論遠》:「郭熙善影壁山水。唐代楊惠之曾塑山水壁,郭熙見之,又出新意。」
影壁創作的大致方法為:畫家叫污者用手把泥搶在壁上,或凹或凸,俱所不問。然後,把絹素張在壁上,用墨在絹素上暈(類似拓碑的做法),因牆凹凸不平,遂在絹素上現出不同墨色,「成峰巒,傅林壑」,然後再「加之樓閣、人物之屬」,於是一幅山水畫便宛然天成。
其後中國各地寺廟中常見的以連綿山水林木、層疊之石為背景,其間安插羅漢群像或宗教故事的眾多作品,也都是受此藝術形式的影響並加以發展而成的。
指 畫
一名指頭畫,不用毛筆,以手指或手掌蘸墨蘸色在紙絹上作畫。最早見於畫史上的指畫者在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說張躁「唯用禿毫,或以手摸絹素」作畫。另有王洽「醺酣之後即以墨潑。或笑或吟,腳蹴手抹,或揮或掃,或淡或濃,隨其形狀,為山為石為云為水」的記載。
方薰《山靜居畫論》曰:「指頭作畫,起於唐張璪。璪作畫或用退筆,或以手摸絹素而成。畢宏問躁所受。璪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宏為之驚嘆閣筆。王洽以首足濡染抹蹈,後吳偉汪海雲輩,淋漓恣意,皆其遺法。」
清代高其佩以指畫擅名於世,他不僅拓寬了題材範圍,還摸索總結,把指畫的表現力推向高峰,直接影響了後世畫家。
高其佩《乞兒畫》
墨 戲
「墨戲」真正興起於北宋末年。
《宣和畫譜》載:「(文同)善畫墨竹,知名於時。凡於翰墨之間,托物離興,則見於水墨之戲。」南宋米友仁承父米芾法,作雲山煙樹,濕墨點染,破線為點,連點成片,渾融而成,自稱這種不拘繩墨、脫略形跡、隨興成畫的作畫方法為「墨戲」。
墨戲是中國繪畫美學體系中的重要範疇,就創作主體而言,主要是指文人畫家以「遊戲」態度,來抒寫當下的審美意趣。
(請將手機旋轉橫向觀看)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
飛 白 筆 法
源於書法的一種筆法。相傳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工匠們用刷粉的帚寫字,蔡邕得到啟發,作「飛白書」。這種用筆絲絲露白,像枯筆寫成的模樣,用以題署宮闕,漢魏時曾廣泛使用。
米芾《畫史》:「江南陳常以飛白筆作樹石,有清逸意。」
元代趙孟頫自跋《秀石疏林圖》卷:「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
減 筆 畫
指的是筆簡形具之用筆。減筆畫往往舍其局部細節而求其神韻,力求單純簡括,清代沈宗騫《芥舟學畫編》言:「能得神,則筆數愈減而神愈全。」南宋梁楷《李自行吟圖》、《潑墨仙人圖》就屬於典型的減筆畫。
梁楷《李白行吟圖》
破 筆 畫
指使用殘破或筆鋒散開的毛筆作畫。破筆的筆毛易散且長短不齊,蘸墨入紙後多有枯濕濃淡的變化,因此破筆有「破墨」之意。
清代笪重光《畫筌》:「禿鋒用衄,破筆用松。」
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人物寫意,其松發破筆論寫起,再用水墨渲染,趁濕少加濃焦墨幾筆以醒之,雖三五筆勢,望之有千絲萬縷之狀,意乃超脫。不可逐筆逐條分絲排絮,意變為工。」
朽 筆 畫
朽筆指燒成木炭的柳樹枝條。這裡的「朽」為燒枯之意。朽筆一般不長,粗細類毛筆,質地疏鬆,可用以在宣紙上打草稿,不傷紙,撣拂即可去除筆痕。
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今人作畫,用柳木炭起稿,謂之朽筆。」沈宗騫《芥舟學畫編》認為使用朽筆對創作數尺之幅的大畫尤為重要,須「遠立而觀之,朽定大勢」,「朽筆一下,大局已定」。
此外,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也提到:「古有九朽一罷之法,蓋用土筆為之,以白色土淘澄之,裹作筆頭,用對可逐 物芋次改易,數至九而朽定,乃以淡墨就痕描出,拂去土跡,故曰一罷。」
顫 筆 畫
一名戰筆,指在鉤畫線條時,手微顫動,用筆留而不滑,停而不滯,使墨線呈現出生澀多變的特殊效果。
唐代李嗣真《後畫品》記載:「孫尚子……善為戰筆之體,甚有氣力,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莫不戰動。」
此外,據說南唐周文矩畫人物亦喜用顫筆,《宣和畫譜》評道:「(周文矩)善畫,行筆瘦硬戰掣,有煜書法」。
周文矩《宮中圖》局部
骷 髏 皴
形容皴筆如眾多骷髏頭堆聚在一起。
清代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論皴》記載道:「骷髏皴,如頭顱屍骨也。人頭枯骨,畫法何必以此立名?不知山石形象多似佛頭,若名佛頭,只見光禿,未得眶齒玲瓏、枯瘦嶙峋之狀,古人蓋有深意其間,李思訓每畫之。純用鉤勒,精細謹嚴,絲毫不苟,細中有力,密處有疏。或像龍頭,或如佛首。正側左右,眼鼻畢呈;長短參差,形影俱在。宜作小幅,當用白描,更須以細樹夾葉、曲檻迴廊襯之。」
推薦閱讀:
※國畫---月季花
※邱漢橋山水畫:中體西用、形韻合一
※陳半丁國畫作品欣賞(六)
※第三隻眼看土樓——《閩壑煙嵐》梁明大潑彩山水畫展系列報道
※郭學忠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