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得到 | 蔡輝說書:競逐富強(下)

歐洲的貸款體系促進了歐洲大多數國家不得不走軍商聯合這條路可能很多人就會感到很奇怪,為什麼英國率先走向現代化?

英本來是個很窮的地方,過去是很落後的,孤懸於歐洲之外,很多歐洲人不認為英國是歐洲人。為什麼它先走到前面呢?很重要一點,英國在相當時期只有海軍,沒有陸軍。

海軍的特點是什麼?投資特別大,三艘軍艦頂人家幾萬陸軍的一年的挑費。你要做這麼一個大的艦隊的話,靠英國女王掏錢不行,怎麼辦啊?只好請這些商家也來投資,誰誰投完資,咱們一塊兒分肥,就完了。在英國皇家艦隊當中,始終有這個老百姓的錢,有這些大商人的錢。

英國是重點發展海軍,幾乎沒有陸軍,那麼就涉及一個問題,國內一旦出現動蕩,沒人去摁住他們,只好大家協商,我出讓一些權力去解決它。

海軍發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稅收能有保證,你不像說陸地國家,走私你怎麼辦?沒什麼辦法。而海洋國家這就很容易,港口就那麼幾個,你卸了多少貨,傻子都看得見,你敢不交稅,做不到。所以這個英國可以說是最具備走向現代化的這個基礎。

葡萄牙當年在海上也很厲害,或者說荷蘭,在海上也很厲害,一度也佔領了很多地方,搞了很多殖民地,而且率先完成了很多次航海的大突破。可是他們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船都是皇家投資的。一切東西都是皇帝的。皇帝那點錢它不夠永遠規模很小。此外,所有的收益都歸你,沒有別人的事,那誰還跟你干啊。所以這樣就抑制了他們進一步往下發展的衝動,而英國恰恰是因為英女王沒這麼多錢,所以得了,那個大家都來投,大家都來干。

海軍更容易形成這種軍商集團。一旦說發生了戰爭,它就可以跟全球的這種商業資源聯繫起來,共同去封鎖你。我們可以看歷史上,歐洲大陸國家幾次想封鎖英國,都沒有成功,反而被英國反封鎖。比如說拿破崙,讓所有的歐洲國家都不向這個英國進行貿易往來,但是大家都偷著跟英國貿易往來。法國越打到後來越窮,包括後來希特勒他也搞這一套,也要封鎖英國,結果不僅沒封鎖掉,把自己還給封鎖了。所以海洋國家它最大的優點,它是用全球貿易來對付你區域貿易。

這個就形成了海洋邏輯。海洋邏輯是什麼呢?就是利益線到哪裡,軍隊的保護就要到哪裡。我們看甲午海戰之前,中國投了大量的錢,使中國這個海軍一度規模還是可以的。可是接連好幾年,政府不投資了,為什麼?因為出現了大的饑荒,政府不得不把大量的金錢挪去救災。很多人就說,你們為什麼不投海軍了?王文韶就會覺得,我們已經給海軍這麼多錢了,這就跟修長城似的,修的差不多了,你能抵擋一陣了,就行了,你不能讓我再天天給這麼多錢啊。

北洋水師真到跟日本人作戰的時候,已經可以說它的裝備各方面全面落後,這個船還沒出港,大家都知道必敗了。我們可以看當時的日記,已經很清楚地揭示了這一點。

這就體現了我們作為一個大陸國家對海洋思維完全不熟悉,我們一開始在建這個北洋水師的時候,就沒有跟商業進行有意的掛鉤。那麼以後北洋水師達到了一定規模以後,就意識不到北洋水師的價值,還是按陸地思維說,我已經給你修的差不多了,那麼你就給我抵擋一陣,還是按這種思維去做事。

我們可以看英國皇家海軍,今天它已經衰落了。女王去檢閱的時候,就剩幾條破船,在這個倫敦河裡溜達幾圈,這就算檢閱了。為什麼?它當年那麼火,世界第一的時候,它的商業規模是可以支持的。今天它的商業規模也就只能支持這麼幾條游輪來回來去瞎溜達了,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充面子,我弄幾個什麼航空母艦,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應該說真正的海洋思維,它應該是軍商更緊密結合的一個思維,商業需要的時候,你的軍隊才要達到多大的規模,如果商業不需要,你軍隊規模就要小一點。僅有這個軍隊,沒有商業的支撐,那麼維持不了多久。如果你只有商業,沒有軍隊,那你不能成為一個強國。所以我們可以看,正是在海洋上,這個強和富結合得尤其緊密。

軍商集團出現以後,它的一個最大的效果,就是歐洲出現了五次軍事革命,這只是我們概略地去說,實際上要細分下來,應該十幾次不止。

第一就是歐洲軍隊隊列革命,在此之前歐洲都是騎兵,是吧?騎士時代。但是把這個士兵集合起來對付騎兵,雖然在這個古羅馬時代人們是這麼乾的,但中世紀跟古羅馬隔了很長時間,人們已經不熟悉了。但是在近代開始,由於軍商結合,人們又開始採用這種方法。而且通過會操、練操,特別是平時大規模的訓練,這個是荷蘭人最早琢磨出來的。同時他們就發現,你看部隊,為什麼都要齊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為什麼整天練這個,有意義嗎?這個實際上正是因為通過大量的訓練才發現,如果士兵長期步伐一致,他會在肌肉中間形成一種共振,就有可能形成一種更緊密的親情。所以我們老說戰友情,戰友情,兩個人老在這兒隊列,天天地踢正步,他也會產生戰友情。

第二次軍事革命就是火炮革命。此前這火炮就是嚇唬人。打死的還沒嚇死的多。由於有軍商結合,歐洲在火炮很快就取得了進步。你看在1453的時候,土耳其人攻佔了君士坦丁堡,當時使用的大炮其實也是歐洲人給造出來的。但是當時因為工藝很落後,造完這個炮就拉不走了,只好就在這個君士坦丁堡城下現造,鑄完了以後,這個炮很大,其實雖然發了幾炮,這個炮口就裂了,就沒法用了,再弄它就崩了,所以也沒起到多大作用,但是很嚇人。可是到這個1410年到1420年的時候,歐洲大炮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人們意識到這個炮管越長就越有好處,因為炮管越長,加速時間長,這樣衝出去炮彈就猛。過去裝填起來,因為它那個管短,所以那個加速距離短,打的就近為了打遠一點,就把這個炮後邊全給它封閉,抹上泥巴呀什麼的,這再點炮一炸,這樣炮彈飛出去了,然後再把這個泥巴扒下來,然後再把這個葯填進去,再把石頭填進去,然後再用泥巴給封起來,然後再點,這個一天一門大炮最多放三發。

管長以後,再封閉不封閉,意義不大,那個相對封閉就可以,因為你反正加速時間長嘛,此前我們知道火藥中國人發明了,我們最早也出現了火炮,但是我們的火炮都是由皇帝管。所以一旦說我拿了天下了,為了排斥異己,別到時候我底下人造反,所以就把這些都束之高閣。因為沒有軍商集團有機地結合,就不能形成競爭,就無法形成對新的技術的推動。

那麼第三次革命就是所謂的棱堡革命,就是建這個支楞八翹的這種城堡,它主要是為了防大炮,這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加大了攻城成本。西班牙那麼火,但是打義大利的時候它費老勁了,為什麼?到處都是這種棱堡,這沒有一個月、兩個月根本打不下來。1453土耳其佔領了這個君士坦丁堡以後,向歐洲進攻的時候,在馬爾他,還有在維也納都遭遇了棱堡,這樣就擋住了土耳其的大軍。可以說棱堡也是一次非常大的軍事進步,我們原來那種方城射不了炮,那只有人家打你,你打不著人家,現在它這個做成支楞八翹以後,這個炮放上去以後,形成了交叉火網,這樣敵人輕易是無法進入,而且你打它一道牆,它有另一道牆,它不斷地組合成新的這種交叉火網,所以棱堡嚴格來說,按傳統的軍事方式是無法攻克的。

那麼第四個軍事革命就是所謂的戰術革命,這個是由這個荷蘭的奧倫治親王莫里斯最早發明的。那個火槍兩分鐘才能發一顆,那怎麼辦啊?又比較難操作,莫里斯這個人是一個訓練狂,他把他這個火槍從開始到結束分解成24個動作,然後都用繪圖表明可以說一個農民很快就能學會,然後他把這個部隊就排成所謂的三段擊,第一排打槍,第二排裝葯,第三排怎麼怎麼樣,這樣大家輪換著來,就形成連擊的模式,這樣就可能形成一定的戰鬥力。過去你兩分鐘一發嘛,真是面對騎兵,你只能打一發。現在如果你變成三排的話,你就能打三發,你要變成六排就能打六發。這個就改變了過去軍隊的排列方式。過去軍隊都是排方形的,就是所謂的方陣。可是你看方陣,20乘20的方陣,真到後排,他多會兒才能排到前排去,等於後邊將近一半的軍人基本上是在戰場中只能後半段發揮作用,前邊人都打死了,才能他出來,等於浪費了很多火力。

莫里斯發明這一套以後,迅速就在歐洲推行開來,因為莫里斯他把這個東西都印成圖案,被無數人給抄走,然後出了無數的版本。真正在戰場上取得戰果的是瑞典國王故斯塔夫·阿道夫。他1631年的時候參與德國三十年戰爭的時候,他就帶了一個部隊,人數不如敵人多,對方是按30乘50列陣,一排50個人,分30排,然後往前沖。而阿道夫的部隊就是按6排列陣,,結果是非常適合火槍使用,一仗下來,擊斃對手8000人,取得了完勝,以後歐洲就開始採用這種比較窄的陣型。再往後就出現了所謂的散兵線,就是士兵隨著你往上沖,不再排成一列了。

那麼第五次軍事革命就是所謂的海戰革命,就是在這個船上開始加炮。可是剛開始大炮很沉,後坐力很大,你這麼一炮下來,你把自己的船都給打沉了。所以當時就只好採用這個側舷——在船的兩邊——靠近吃水線的附近挖出那個舷窗,這樣後坐力雖然大,但不至於把船給帶翻了,英吉利海峽之戰,雖然西班牙人無敵艦隊是因為暴風雨沉沒的多。但是西班牙的艦隊正是因為它不懂這套戰術,所以它還是用傳統的戰術,總共它發了10萬發炮彈,沒打沉一艘英國船,只打死了二三十個英國人。而英國的炮它是按在兩舷上,就居然打沉了西班牙兩艘船,而且打死了它幾百個人。西班牙這場戰役徹底失敗,從此交出世界霸主的地位。

以後歐洲就出現了歐洲的英法競爭。法國出現了拿破崙,因為隨著經濟發展,英法在當時都出現了人口過剩的情況,法國一切依然是靠皇權來進行左右,矛盾越積越深,最後發生革命。發生內戰。內戰以後,就開始向歐洲各地擴張,然後歐洲聯手起來又去跟拿破崙較勁,經過這一番戰爭以後,結果是什麼?果然是把這個法國人口數量降下來了。那麼英國在同期,它也人口數量下降了,為什麼?英國大量移民。因為英國有軍商集團嘛,跑各地去開闢殖民地去了。所以英國採用了相對無痛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有軍商集團。而法國就採用了最慘烈、最痛苦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沒有軍商集團。

那麼軍商集團到後來也發展成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因為剛開始商人是很多的,到後來就形成壟斷,就成了一些大商人。大商人開始綁架政府,刺激政府進行軍備競賽。我們可以看,一戰就是因為這個造成的。

一方面,當時德國的威廉皇帝,就喜歡成為海洋帝國,因為當時德國已經發展到那個地步了,所以想從陸地帝國轉向海洋帝國。而威廉皇帝又尤其喜歡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艦長,再加上當時這個德國的這個海軍元帥叫費歇爾投其所好,提了一個很大的計劃,要建多少多少艘「無畏級」的這個軍艦,為什麼?底下那個商人拚命地攛掇,這好,這又滿足了皇帝的需要,你還能賺點錢。所以德國就建了大量的這種軍隊。

這下英國不幹了,英國一直是歐洲的海上霸主,所以英國也建,你不是建三艘嘛,英國就是建四艘。建四艘,那好多人就有意見,大家爭論半天,結果爭完了以後,得了,建八艘。還不如不爭呢。所以英國和這個德國就這麼較上勁了。較上勁了一個結果,最後雙方擦槍出火,一戰爆發。

可最弔詭的就是,德國花了大銀子修了這麼多軍艦,一戰中一點用處沒起。為什麼?他比英國人還少啊,不敢出海,所以就被英國軍艦完全封鎖在港里,最後直到一戰結束的時候,這些軍艦幾乎也沒有戰功,最後全送給了英國人。德國人挺有骨氣,當晚把這個船偷偷地鑿沉了,所以英國人也沒落著。但是因為軍備競賽,最後導致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劫難。為什麼?就是因為商業原來是通過競爭的方式來實現,可是一旦出現壟斷,就沒有競爭了。沒有競爭以後,各國那就被這些軍商集團給綁架了,最後政府和軍商集團相比力量太薄弱。軍商集團它就是通過戰爭來牟利,所以它這種慣性延續下去,所以就有第一次的世界大戰,之後又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所以我們說,軍商集團雖然在推動歷史方面起到了作用,但是也給人類帶來了非常多的苦難。那麼今天,特別二戰以後,人類主要採取的方式就乾脆國家壟斷經營,這些企業都國營,,這樣基本上又回到了指令性的經濟,不再是軍商集團式的經濟,只是比過去清政府採用這個指令更高一級的指令,儘可能地保留了軍商集團的一些基礎的架構,以維持它繼續技術進步,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在更高層面上開始對它加以管控。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這本書的內容,通過對過去一千多年歷史的梳理,作者展示了不同的民族對待商業不同的態度。那些採取封閉、保守態度的民族,最後在這場競爭中落敗了。而寬容態度的這些民族,它在這個現代化的競逐中它就走在了前列。

這就恰恰提醒我們。我們以為今天在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安全的事,可是子孫萬代不一定這麼想。也許你就把子孫後代的幸福給犧牲掉了,就把後來的國運給斷送掉了。所以我們說,面對歷史,我們應該有一種敬畏,不要以當下的需要、以我的看法來左右它,要允許歷史有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

就像一盆水,是吧?你在這邊玩命地攪,這是個漩渦,那麼與其不如讓它去流動,那麼在相應的地形,它自然會形成漩渦。所以我們在這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要允許它自組織,允許它自湧現,允許它自由地去發揮。只有給予足夠的空間,才不會為將來留下更多的遺憾。

謝謝大家!

本文源自:威廉·H·麥尼爾 / 著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

講述 / 撰稿:蔡輝


推薦閱讀:

去一次五台山會得到怎樣的福報?
千金難買這張表,每家每戶都用得到!只發一次,一定收好~
蘇小和:愛你的仇敵,你做得到嗎?
19歲得到李小龍的認可,酒後連成龍洪金寶都不放在眼裡
得到是福,失去是緣!

TAG:富強 | 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