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式與拉式生產(Push and Pull Production) - Mints Bl...
傳統上企業一般採用的都是推動式生產系統。計劃部門根據市場需求,對於最終產品的生產進行分解,將相應的生產任務和提前期傳達給各個生產部門。最後細化為每個零部件的投入產出計劃和相應的定購計劃。而對於各個部門而言,需要按照計劃組織生產,生產結束後將實際完成情況彙報給計劃部門,同時將完成品送往工序上的下一個生產部門。因此,總體的生產是一種從工序上最初的生產部門向工序最終生產部門的一個「推動」的過程。
在推動式生產方式下,生產控制就是要保證按生產作業計劃的要求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每一工序的員工注重的是自己所在工序的生產效率。在推動式系統中,各個工序之間相互獨立,在制品存貨量較大。
JIT理念精神是要求達到「適時適量」的產出,以其要求視角來看,推動式生產方式過程中容易產生很多重大的「浪費」。
首先,推動式生產方式不能滿足「適時」生產的要求。如果採用推動式生產方式,同時要保證能夠對於所有產品準時交貨,那麼就必須將所有產品以及產品分解的零部件生產的交貨期進行完全的精確計算。這就需要引入大量的數據,比如設備更換模具的時間、每個零部件的精確生產時間。這種計算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如果出現異常狀況,則要對整個計划進行重新修正調整,比如安排緊急訂貨或者加班等,以此保證能夠按時完成任務。但是這些調整措施,都是代價高昂的。
其次,由於推動式生產方式的複雜性以及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次品、設備損壞的影響,製造商為了保證按時交貨,必須保有相當水平的安全庫存。而從JIT的觀點來看,保持高水平的庫存佔用了大量的資金,同時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諸如搬運、放置、保養等的浪費。
正由於「推動」方式的缺陷,JIT理念提出了「拉動」式的生產方式。所謂「拉動」方式,就是指一切從市場需求面出發,根據市場需求來組裝產品,藉此拉動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每個生產部門、工序都根據後向部門以及工序的需求來完成生產製造,同時向前向部門和工序發出生產指令。在「拉動」方式中計劃部門只制定最終產品計劃,其它部門和工序的生產是按照後向部門和工序的生產指令來進行的。根據「拉動」方式組織生產,可以保證生產會在「適當的時間」進行,並且由於只根據後向指令進行,因此生產的量也是「適當」的量,從而保證企業不會為了滿足交貨的需求而保持高水平庫存產生的浪費。
許多專家將這「拉動」式的生產方式認為是JIT對於企業生產觀念的巨大轉變:JIT認為若一切生產只面向訂單而不顧需求平衡地去擴張生產能力似乎毫無意義,而「拉動」生產方式則是為了保證「適時適量生產」的模式設計理念下特有的運作。
JIT主要通過生產同步化和生產均衡化兩種手段運作來保證「適時適量」的產出:
—生產同步化是保證生產各個工序和部門間的速率協調,以保證減少在制品庫存。
—生產均衡化是指生產製造與需要相適應,以避免出現生產過早或者過多而產生的浪費。
而在具體的實現形式上,JIT使用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看板管理工具。
推薦閱讀:
※房子讓80後淪落為垮掉的一代? 國家在生產房奴?
※自然生產降低小兒肺病
※安全生產基本常識PPT
※精益生產的兩大支柱
※【島語】陳年反思:我曾經生產的服裝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