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陳忠聯教授的《將成功傳給下一代》報告會

聆聽陳忠聯教授的《將成功傳給下一代》報告會

聆聽了全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陳忠聯教授的《將成功傳給下一代》報告會,感受頗深。

一、 當代教育的特殊性

當代教育存在很多特殊性,如:多是獨生子女,在市場經濟和網路下成長的一代,但接受的是傳統的教育。正因這些特殊性,當代教育也就出現了很多問題。

二、 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家長要轉變觀念

觀念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家長的教育觀念也要與時俱進。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家長面對一個孩子,這樣的教育才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所以家長要明確:人只有兩樣東西才是自己的,一個是健康,一個是孩子。家長才是孩子的主要責任人。學校主要抓學習,家長配合;家長主要抓素質,學校配合。

(二)、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

1. 培養孩子合理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陳忠聯教授說,不要以為抓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繪畫、音樂、體育等方面的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從小培養孩子有良好的思維習慣。一個人的思維不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他不可能成功。我原來沒有辦學校,不知道孩子之間有這麼大的差異。辦了學校,我去看我們的幼兒園,一看嚇一跳:3歲多一點的孩子之間,差異怎麼這麼大?這並不是智力差異,而是習慣差異。原來,有的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小霸王;有的是保姆帶大的,什麼事情都很自我;有的孩子是父母親四十來歲才生下來的,寶貝得要命,嬌生慣養。不同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就截然不同。才離開娘肚子三年多,怎麼變化就這麼大?

不要以為孩子生下來不懂事,實際上從一出生,他的心靈就會感應到外部世界的一切。舉個例子,媽媽帶小孩逛商店,小孩不小心摔倒了,媽媽馬上說「都是這地板太滑了!」這樣教育的小孩,他長大後碰到什麼事情都會怪別人,從不找自己的問題,不改進自己。有這種思維習慣的小孩是難以成功的,因為成功與失敗就一字之差——「主」動還是「被」動。凡是怪別人的人都是被動的,別人好他就好,別人不好他就不好,這樣的人註定要失敗;凡是主動的人都會找自己的問題,能夠把握自己。這樣的人才能夠成功。成功的最大敵人就是「怪別人」這種思維習慣。

為什麼很多孩子的毛病總是改不了,就是因為他在內心深處從不認為是自己的錯,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所以他改不了。因此,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就是要解決怪別人的思維習慣,哪個家長能把這個問題處理好了,你的孩子將來就有希望。這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那麼,家長就問,我的小孩已經大了,怎麼去改變孩子怪別人的思維習慣呢?兩個辦法:第一,你家長要改,你自己不能老在小孩面前怪別人,首先你自己要有這個認識;第二,你要幫助小孩體驗到,通過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別人。我怎麼教育自己的小孩?我小孩十三歲的時候,在一個全寄宿學校讀書,一直跟生活部主任處不好關係。小孩老打電話給我說,這個主任這不好、那不好。我說:「兩個辦法解決問題。第一,你認為你是對的,你就找校長把他換掉。第二,你換不掉他,你就必須適應他。你不適應你倒霉,老師的工資照開。後來,我的小孩改變了自己,他主動的去適應這個主任。兩年以後,這個主任推薦我的小孩當了學生會主席。我的小孩在十三歲到十五歲的時候,體驗到了,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別人。所以,他現在碰到什麼問題,都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主流就是責怪式的教育。怪氣候、怪環境、怪社會、怪別人。家長對孩子也是指責多、鼓勵少。孩子在指責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遇到問題很少從自身找原因,這種消極的心態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對學生也要多一些激勵,少一點責怪。學生在品德言行或學習上出了問題,作為教師,少從學生、家庭、社會方面找原因,多從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找原因。因為只有自己的教育行為才更容易把握和改進,別的其它原因找了也是白找,只能給自己帶來消極的暗示,給自己一個沒有做好的借口。我們常聽有的老師議論某學生這裡不對、那裡不行,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這是不利於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我在生活工作中也發現,做事愛總結反思的人,學得更快、做得更好;那些樂於並善於接受意見的人,更容易成功。)

2. 培養分清主次的習慣。

很多小孩到了高年級,上網、玩遊戲、談戀愛,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成績一落千丈,這就是因為家長沒有教育小孩要分清主次造成的。我們跟孩子們說:人生是分階段的,你是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你連主次都分不清楚,將來怎麼成功呢?

有的家長就問了,我的小孩已經上初中、高中了,怎麼去教小孩分清主次呢?在這裡,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有兩個大學生,他們一起到山上去玩。上山以後,突然聽到老虎的叫聲!「哎呀,怎麼這山上有老虎,老虎來了怎麼辦?」結果,姓王的大學生正好帶了雙球鞋,就趕緊把皮鞋脫掉,換上了球鞋。姓李的大學生就問他:「你換球鞋幹什麼啊?」姓王的說:「等一下老虎來了,我穿了球鞋跑得快呀!」姓李的說:「那老虎跑得比人快呀,你穿球鞋有什麼用呀!」你看姓王的大學生怎麼說:「那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後來,老虎真來了,姓李的大學生趕緊把皮鞋脫掉爬到樹上去了;那個姓王的大學生穿著球鞋猛跑,還是被老虎吃掉了。這個姓王的大學生就是腦子分不清主次!老虎的缺點就是不會爬樹,老虎的優點就是跑得快,你換球鞋有什麼用呀?你換釘鞋也跑不過它啊!一個孩子的思維分不清主次,到關鍵時候連命都會沒有,到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分不清主次的孩子,他怎麼能成功呢?

3. 培養愛動腦筋的習慣。

家長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多動腦筋的思維習慣,一個不愛動腦筋的小孩將來也是難以成功的。我就十分注意培養我小孩多動腦筋的思維習慣。他小時候找我買玩具,他第一次提出來,我一定不會答應他,但我會引導他找第二個道理來說服我;當他第二次換個法子再來找我買,我半想買半不想買;如果他還不放棄,想了第三個辦法來說服我,我就一定會滿足他的要求。這樣做是要他知道:不放棄,動腦筋就能成功。

陳忠聯教授的兒子今年22歲,在英國倫敦大學讀書。他從英國回到廣州,往返的機票只要4500塊人民幣,而其他人要15000元。他為什麼可以買到那麼便宜的機票呢?因為他在網上查了很多關於機票優惠的信息,又到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辦了很多證件,每到放假時,拿這些證件去買機票,人家都給他打三折,他每次回來至少比別人節省了一萬元。錢倒不是很重要,重要是他養成了一個多動腦筋的習慣,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

哈佛大學有一個理念: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不在於他的能力和經驗,而在於他的思維方式。因為思維指導行動,行動影響習慣,習慣形成品格,品格決定命運。

(三)、家長要講究教育方法

1. 用市場經營的理念。

用在市場經濟中的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來教育孩子,如陳天橋、馬雲等,使孩子明白,知識就是機遇,知識就是財富,只有從小努力掌握智慧,長大才能取得成功。

2. 學會多看別人的優點。

我們都知道在龜兔賽跑第一個版本的故事中,兔子因為驕傲在途中打盹,結果輸給了烏龜。龜兔賽跑的第二個版本是,兔子輸了以後認真總結反省,覺得都是自己太驕傲,於是決定再找烏龜重比一次,那麼這一次,兔子贏了。龜兔賽跑的故事還有第三個版本,烏龜在輸了以後,去尋找失敗的原因,然後制定比賽規則:把比賽的線路改成一半是陸地,一半是小河。在陸地兔子跑得很快,把烏龜遠遠的丟到了後面,但是到了小河邊,兔子沒辦法啦,只有站在小河邊發愁,而烏龜這個時間正在努力的往前爬,到了小河邊,烏龜跳到河裡一會兒就游到了對岸,這次烏龜又贏了。說明每個人都有優點和長處,只有看到了別人的優點,才能整合優秀的資源。我們再發揮一下龜兔賽跑故事的第四個版本,如果在陸地上兔子能夠背起烏龜跑,而在水裡烏龜能夠馱著兔子過河,那麼,他們跑完全程的速度是不是會更快呢?從而達到雙贏不是更好嗎?戴橡皮頭鉛筆的發明就充分地說明了整合資源的重要意義。戴橡皮頭的鉛筆是美國畫家李浦曼發明的。他只是把鉛筆和橡皮這兩種都不是他發明的東西結合在一起,這種鉛筆光專利權轉讓費他就賣了55萬美元。

3. 如何解決孩子上網成癮的問題。

只有父母用心去幫助孩子,才能把孩子從網路遊戲中救出來。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農村婦女,小學文化,在村裡開個小雜貨店,賺了點錢。她兒子讀初二,上網、打遊戲成癮,一玩就是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睡覺不讀書。媽媽把家裡網線剪斷了,他跑到外面網吧去。爸爸怎麼打怎麼罵都沒有用,請教了多少專家都沒有解決問題。這位媽媽為了救自己的兒子,把自己的小店關了,到縣城去交錢參加培訓,從零開始學習電腦。她連怎麼開機都不懂,網線怎麼插更不知道,打字也不會……她在學電腦過程中碰到種種難題,可是她發揮超強的毅力,咬緊牙關,硬是把一個個困難都克服了。她還把她學習電腦的心得與艱辛,用歪歪扭扭的字,一點一滴記在日記本上……就這樣默默地苦學了半年,媽媽學會玩QQ了,她取了個網名,用QQ跟兒子在網上聊天。當然,兒子並不知道這個網友就是自己的媽媽。他們經過多次交流溝通,在網上幾乎無話不談,聊得很投機。兩個月後,兒子要求跟這個網友見個面,因為他覺得這個網友太神了,每次聊天,他還沒有多說什麼,這個網友總能猜到他的心思,他很好奇。這位媽媽也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就答應了。一見面,兒子發現對方竟然是自己的媽媽,大吃一驚。他想不到,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媽媽竟然會用電腦跟自己在網上聊天。媽媽把自己這半年來怎樣從零開始學習電腦的艱辛記錄拿給兒子看。兒子看後痛哭流涕,跪在媽媽面前,承認自己錯了,從此再也沒有沉溺在網路遊戲中,徹底戒掉了網癮。

你看,這位偉大的媽媽,她用自己的艱辛努力,感化了兒子。孩子迷上了網路遊戲,你光靠專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求人不如求己,關鍵還是要家長自己用心去幫助孩子。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挽救你的孩子。

另外,家長還必須教育孩子要從小學會控制自己。一個沒控制力的孩子將來是不可能成功的;聰明的小孩不一定能成功,聰明的小孩又能控制住自己的小孩才能成功。下面是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的一個研究——

二十多年前,哈佛大學一個教授想研究:四歲孩子的控制力對他將來的成功有什麼影響。他找了來十個四歲的小孩,把他們集中在一個房間里,每個小孩給兩顆巧克力糖,然後跟他們說:「老師要出去一小時再回來。如果老師沒有回來之前,哪個小朋友吃掉這兩顆糖,老師回來就不再給他糖了;如果你沒吃掉這兩塊糖,那麼老師回來時就再獎勵兩顆給你。」說完他就出去了。一小時後,他回來了,看到有的小孩控制不住自己已經把糖吃掉了;有的小孩,口水都流出來了,正準備吃;有的小孩耐心地等待他回來再給兩塊糖。結果,二十多年後,這十個四歲的小孩到了三十歲的時候,教授去追蹤調查這十個人,發現:凡是當年把糖吃掉的都沒成功,控制力太差,做什麼事都半途而廢;凡是耐心地等待再得到兩塊糖的孩子都成功了。這說明小孩的控制力對他將來的成功不成功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家長一定要用成功學去教自己的小孩:你要成功,必須學會控制自己,如果小孩懂得這個道理了,上網就沒那麼容易成癮了。

4. 掌握孩子的心理,換一種教育方法。

案例一:學校禁止中學生染髮,學生不服,說大人染,歌星染,電視台主持人染,我們為什麼不能染?陳教授對他們說,你們這種超前的意識很好。以前穿牛仔褲不行,現在不都穿了?但允許學生染髮顯然不好。學校規定,考前5名的都可以染。結果全校一個都沒見染髮的。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心思在學習上,是不會去染髮的,想染髮的學生往往都是成績不太好的,他們又不好意思去染髮了,怕人家問:你考第幾名?

案例二:有段時間學生唱流行歌曲成風,內容大多是愛得死去活來之類,老師和學校多次教育效果都不好,很頭疼。陳教授通過研究,就給同學分析:唱流行歌曲的死得早。如鄧麗君、陳百強、梅艷芳、張國榮等。因為他們要打動聽眾,必須用心去唱。而這些歌大多都是悲哀之曲,在長期的悲傷體驗下,心情憂鬱,心胸變狹隘了,以致得病的得病、跳樓的跳樓。而李雙江等唱快樂歌曲的歌唱家,「一條大河多寬廣……」唱到八十多歲還很健康長壽。換一種說法,跟學生分析清楚,孩子就不唱了。

家長要把自己當作電視台,把孩子當觀眾。節目沒人看,沒有電視台怪觀眾的,只有電視台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節目來吸引觀眾。

(教育的方法技巧很多,這種不行就要思考換另外的方法,總有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少講生硬的大道理,這樣效果不好,聽多了反而反感。多跟他們講生動有趣的故事、童話、寓言等,特別是偉人、名人、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對他們的教育影響很大、印象也很深。所以,作為教育者,就要多了解記住一些富於教育意義的故事,當孩子需要教育時,最好能隨時講給他們聽。這其實就是教育的方法、技巧、策略。)

5. 如何教孩子成功

1) 教孩子愛父母

一個成功人士,智商佔25%,情商佔75%。尊敬疼愛自己的父母就是情商高的表現。有人做過一個調查:你最尊敬的人是誰?美國孩子大多把自己的父母放在前面。美國把每年三月定為愛父母月,3月8日為愛父母節。那天,孩子寫信祝賀父母。孩子過生日,都要感謝父母。平時也主動夾菜給父母。而在中國孩子的心中,最尊敬的人前十名很少有自己的父母。平時都是父母給孩子夾菜。

(這不能怪孩子,不是他們生下來就這樣,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有問題。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作為家長、老師,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我們的一言一行,給孩子以正確的榜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一味地責怪,我們要做的是思考教育的技巧和策略。)

假如孩子不尊敬父母,我們就給他們放一段經過精心剪輯的孩子出生的錄像。當他們看到剖腹產醫生在鮮血淋漓的母親腹中抱出嬰兒時,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生養他們的痛苦和辛勞,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2) 教育孩子凡事靠自己

《聖經》有言:「上帝只救自救者!」看別人發財,命好;當官,機遇好……這樣會覺得世界上有太多不公平。這種心態很不好!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公與不公之事,有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善於找自己的原因,如果老是找別人的原因、找社會的原因,你就會很泄氣,就什麼事也沒有心思去干,什麼事也不容易干好。應該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當作公平的。這才擁有積極的心態。否則,就只能很消極地對待。

(四)、家長自己要學習

家長是孩子的終身班主任,家長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轉變教育觀念,才能增長智慧,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不但是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也是一名家長應該具備的。錯誤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作為教師將貽害別人的孩子,作為家長將貽害自己的孩子。學習是人類進步的基石,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最後,陳教授讓大家記住這樣一句話:成功的人總是找辦法,失敗的人總是找理由。


推薦閱讀:

如果你想成功,你就不該做這13件事情
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基石
如果沒有「心病」,人人都是成功者
這才是面試成功最關鍵的一點!
胡敏:成功留學必經的三個階段

TAG:成功 | 教授 |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