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一得】用得好,用得巧,經方在兒科。
建設經方醫學理論體系與修學體系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
按語:很多同仁在分享時都說「管窺之見」或「愚者千慮」等等,雖是自謙,但文辭確也鮮加修飾,不過,樸實的文字難掩其實踐智慧的光華,反而讓人「得意而忘言」,我們就從這些平實的文字中一起領略作者那份學用經方的經驗和喜悅吧!
本文選錄孫健醫生《經方治療兒科疾病經驗》一文,原文分「兒科常見疾病的辨證」、「中藥保留灌腸在兒科的應用」以及「病例舉要」三個部分,今預將第一部分分兩次刊出,二、三部分合併刊出。並在此感謝孫健醫生的無私分享!
正文:
眾所周知,經方葯精而效宏,做為兒科用藥更為合適。但中醫兒科面對的有兩大難題:辨證難、服藥難。筆者從事中醫診所工作,臨床以兒科病人居多,通過多年臨床實踐,針對兒科這兩大難題,總結自己經驗如下:
一、兒科常見疾病的辨證
兒科在古時又名啞科,是說兒童,特別是1歲以下的幼兒不會說話,即便是3、4歲的小兒,對自己的不適也無法非常清楚的表達出來,因此對於辨證形成一大挑戰,故臨床中尤以望診、脈診為主。但是兒科病相對單純,以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為主,只要掌握了這些常見病,臨床中就能輕鬆應對80%的患兒。
(一)呼吸系統疾病
兒科童常見疾病之一即呼吸系統疾病,比如發燒、感冒、咳嗽、哮喘等等,西醫常見上、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肺結核、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等等,現總結呼吸系統疾病常見方證如下「
1、大青龍湯證:
患兒表現:發熱、惡寒、流清涕、盜汗、踢被、苔薄白、脈浮緊數。
辨證要點:盜汗、踢被。
辨證分析:惡寒、發熱、流清涕為太陽;盜汗、踢被為陽明。辨為太陽、陽明合病之大青龍湯證。
《傷寒論》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胡老講,大青龍湯為發汗除熱之重劑,非表實熱、邪重證不得用之。
在臨床中即使患兒出現發熱、惡寒、汗出,只要有浮緊脈、有盜汗或踢被,就可放心大膽用之。其脈浮緊說明津血不虛,可發其汗。但服藥方法一定要正確,「一服汗者,停後服。」
方葯:麻黃18克,桂枝12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
煎服方法:涼水泡葯1小時,大火開鍋後改小火煎15分鐘,倒出藥液,加涼水沒過葯一橫指,再煎一次,兩煎混合,平均分成4份,每兩小時服1份,服藥半小時後,囑患兒穿暖或再加熱敷,微汗出即減衣物,去熱敷,停後服,診脈若緩、靜,為熱退病癒,此即所謂「脈若靜者為不傳。」
若汗出後,脈仍浮緊數,仍發熱,可再服1份,一般沒有持續高熱的,若第2次發微汗後再發熱,就要「觀其脈症,知犯何逆,隨症治之。」
2、大青龍湯減麻黃證:
患兒表現:流涕、鼻塞、噴嚏、盜汗、踢被。
辨證要點:盜汗、踢被,而無發熱。
辨證分析:鼻塞、流涕、噴嚏為太陽;盜汗、踢被為陽明;辨為太陽、陽明合病之大青龍湯減麻黃湯證。
方葯:麻黃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生石膏45克。
煎服方法:煎藥方法同前。
服藥:1劑葯平均分成4份,2天喝完。
因患兒無發熱,故麻黃用量為10克,亦可用於大青龍湯證熱退後而見上證者。
3、柴胡桂枝湯證
患兒表現:鼻塞、流涕、咽充血、汗出、發熱、惡寒、苔白、脈浮緩(之所以說咽充血,而不說咽痛,是因為小兒對病患的表達能力不強,痛與不痛表達不清,所以我們盡量以患者客觀表現為主,如果咽部充血,患者母乳患兒,只吃不咽,一咽即哭,即可認為咽痛)。
辨證要點:咽充血、鼻塞、流涕、汗出、惡風。
辨證分析:鼻塞、流涕、汗出、惡寒、發熱為太陽表虛;咽充血為少陽,辨為太陽少陽合病之,柴胡桂枝湯證。
《傷寒論》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傷寒論》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處咽痛為咽干之甚。
方葯:柴胡24克(發熱時柴胡用24克,無發熱用12克),生半夏6克,党參10克,炙甘草6克,黃芩10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
咽充血重者加桔梗10克,唇乾加生石膏45克。
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
4、半夏厚朴湯證
患兒表現:咳嗽、苔白膩,脈浮滑緊。
辨證要點:咳嗽、脈浮。
辨證分析:脈浮緊為太陽,咳嗽苔膩、脈滑為太陰,辨為太陽太陽合病之半夏厚朴湯證。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第5條: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胡老講:「後世把本方加減變化稱四七湯。僅用於治療婦女情志、鬱結症或可稱道,但對生薑、紫蘇葉解表認識不足,常不能用於外邪內飲的咳嗽等的治療,應引起注意,如以紫蘇子代紫蘇葉,治療寒性咳嗽更良。」
方葯:生半夏10克,厚朴10克,紫蘇子10克,茯苓10克,生薑15克,杷葉10克。
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
此方單用時甚少,筆者臨床多根據患兒表現與大青龍減麻黃湯、柴胡桂枝湯合用。
因小兒多不會咳痰,很多患兒出現咳嗽痰多,加乾薑、細辛、五味子;咳聲頻頻,痰不易咳者,加陳皮30克。
5、小青龍湯證
患兒表現:咳嗽、痰多、痰鳴、喘息、流涕、苔白膩、脈弦滑。
辨證要點:咳嗽、喘息、痰多。
辨證分析:流涕為太陽;咳嗽、痰多、喘息、苔白膩、脈弦滑為太陰,辨為太陽、太陰合病之小青龍湯證。
《傷寒論》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不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方葯: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黃10克,乾薑10克,細辛6克,生半夏6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0克。
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
唇乾加生石膏45克。
6、射干麻黃湯證
患兒表現:咳嗽、痰鳴(水雞聲)、喘息、流涕、咽充血、唇乾、苔白膩或苔微黃膩、脈弱滑
辨證要點:咳嗽、痰鳴(水雞聲)。
辨證分析:咳嗽、流涕為太陽;痰鳴(水雞聲)、喘息、苔白膩為太陰;咽充血、唇乾、苔微黃膩為陽明。辨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之射干麻黃湯證。
《金匱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氣病》第6條: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方葯:射干10克,麻黃10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細辛6克,款冬花10克、紫苑10克,生半夏6克,五味子10克。
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
作者簡介:
孫健,男,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目前自己開設山東昌樂孫健中醫診所,從事中醫臨床與研究工作,第二期馮世綸經方醫學傳承班學員。
本微信訂閱號由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建設單位——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辦。 胡希恕經方醫學訂閱號致力於經方學術推廣與應用,關注後即可定期收到我們精心編輯的經方學術。每天學一點經方,仲景門人人可入。歡迎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對我們的肯定和支持。
最大最專業的經方交流平台微社區
推薦閱讀:
※兒科醫生媽媽:有關英語(雙語)繪本閱讀的調查及討論
※《丹台玉案》 > 卷之六 小兒科
※驗方新編1(39)卷十 小兒科雜治
※疳積 現西醫稱之 小兒消化不良(原創)
TAG: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