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讀懂滄桑中華(09)

文化典故,讀懂滄桑中華(09

42、雕蟲

語出漢代揚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後來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術,多指文學技巧。

唐李賀的《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43、豆蔻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44、風騷

原指《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後泛指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澤東《沁園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45、古樂曲

①關山月——樂府曲調,多寫征戍離別之情。

如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②梅花落——曲調名。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落梅花》的笛聲想像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再有梅花的飄落產生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與詩人當時的心境切合。這樣,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以通感的方式描繪了冷落的感受。

③霓裳羽衣曲——相傳是唐玄宗改變的樂舞曲,主要表現歌舞昇平的景象。

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④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相傳是南朝後主所制的樂曲,為靡靡之音。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⑤楊柳曲——樂府曲調「楊柳枝」,有時也作「折楊柳」,主要寫軍旅生活,從梁、陳到唐代,多為傷別之詞,以懷念徵人為主。

唐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李白《塞下曲》:「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⑥行路難——古曲,多言世路艱辛及離別傷悲之情。

唐李益《從軍北正》:「天山雪後海風殘,橫笛遍吹《行路難》。」

⑦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時期,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到關於高山、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感知樂曲的高妙。

明唐寅《世情歌》:「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推薦閱讀:

國兆文化——歷史朝代人物精編之西漢(第一篇)
為啥老外瘋狂學風水?連川普都為它瘋狂打call
英語對比漢語的優點和不足都有哪些?
打造特色小鎮為什麼有的小鎮一飛衝天, 有的小鎮成為「鬼城」
中國的巧奪天工的木雕文化

TAG:文化 | 典故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