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最大地雷正被挑破?
==============中國經濟的最大地雷正被挑破
新財富網>頭條
金融股癲狂契機源自國家意志和改革預期。但中國金融已經遇到大麻煩, 2015年,金融風險作為中國經濟的最大地雷或將被挑破。
在上個月,因對央行將向市場釋放更大流動性和對降準的預期金融股領漲了一波股市行情。而近日,金融股又有「王者歸來」之勢,大盤仍有進一步上沖空間。
金融股癲狂契機源自國家意志和改革預期。但中國金融已經遇到大麻煩, 2015年,金融風險作為中國經濟的最大地雷或將被挑破。
2015年1月1日,佳兆業第一個踩上地雷,以一紙違約公告開啟了新的一年,佳兆業4億港元的滙豐過橋貸款也成為了2015年的首單違約。公告同時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2008年底中國貨幣供應總量47.5萬億,2013年末達到110.6萬億,2009年到2013年中國高達63萬億的貨幣供應遠超1949年到2008年五十九年貨幣供應總量,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並且這63萬億元可能已蒸發掉很大部分。
經濟危機後半部接力棒也正在遞接到金融機構手中。這不簡單是金融機構本身的錯,而是特定時期大躍進和監管錯誤定位的複合產物,但最終買單的還是全社會。
之前的天量貨幣供應,大部分流向了打造城市的房地產、國企壟斷的基本建設項目、開發資源的重化產業上了,中國的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等,大多是依附海外投資和民間投資做大做強的。
但2014年,已經成為房地產行業發生轉折的標誌性年份。
中國指數研究院2015年1月1日發布《2014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額百億專題研究》,該研究報告稱, 201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全年同比降幅近8%,銷售均價同比跌幅近5%。
無論是截至目前開發商自行披露的2014年經營數據,還是各家研究機構公布的數據均顯示,年銷售額過100億的大型房企中,近半數開發商未能百分百完成其年初公布的銷售指標。
有數據顯示,20家樣本公司中,僅有8家企業百分百達成年度目標,另外12家企業完成率基本在76%~90%之間,完成率最差的僅有76%,20家企業平均完成率為96.28%。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300個城市成交10283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1%;土地出讓金收入2.3萬億元,同比下降28%。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員易憲容就認為,佳兆業集團貸款違約,就是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周期性調整過程中逐漸暴露市場風險和經濟風險的一個案例。
房地產不景氣對金融機構是非常沉重一擊。鑒於房地產市場在整個中國經濟體系的佔比,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一旦暴露將進一步蔓延到其他領域,甚至開啟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
德意志預測2015年土地收入將繼續下降。之前數據顯示土地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35%,佔全國財政收入的23%。
2014年3月房地產市場已經大幅降溫,直到2014年第三季度,賣地獲得的財政收入都成正增長趨勢。房地產市場的降溫直到2014年第四季度才顯現在財政收入上。而進入2015年後,房產市場低迷的效應將全面反應在財政收入上。
德意志銀行預計,2015年政府土地收入相比去年至少下降20%。
明年光是地方債就有大約2.8萬億到期,而明年地方財政收入測算可能會減少1萬多億。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國家力量已無力維持金融機構危機無底線堆積,正在開始切割劃清責任,至少中小金融機構要倒一批了,破產清算或接受購併。
同時,融資成本高企,利息支出不堪重負。2014年中國債務利息支出,就佔到新增社會融資的50%多,基本是拆東牆補西牆,金融融資成本高企下,企業賺的錢大多被利息幹掉了,還有相當部分企業不賺錢,但為了存活,只能是靠增加貸款度日。2015年利率市場化將進一步推進,存款利率上升的壓力依然存在,這將導致貸款利率居高難下,企業融資成本難以下降。
另外,大量所謂產業項目和基建項目,有明顯綁架金融機構套取貸款特徵,壓根就不準備還的案例比比皆是。一些官員和不法商人貪腐勾連侵吞掉的資產,相當部分並不是社會財富正常增加所得,而是通過貨幣增加進行的一種轉移支付,甚至屢現整噸錢堆積在官員家裡不流通景象。
政府財政收入和各種稅外行政性收費快速增加,有提前通過增加貨幣供應來預支特徵,並不匹配對應社會財富的增加速度。
地方政府債務、民間債務、企業破產倒閉會在2015年進入集中爆發階段,中國金融機構風險壓力倍增,同時,金融改革會促使競爭加速,其本身利潤空間會被大幅度擠出,其不良資產大量級增加困擾也會日益明朗。
中國債務與GDP之比接近或超過250%,似乎比之歐美基數不高,結構內涵上卻差之千里,可以不負責任的主體佔用了其中的大部分,而且耍無賴不還了,這是金融機構的定時炸彈。
從銀行業貸款結構分析,房地產貸款餘額16萬億元(含開發商);個人消費貸款約5萬億;企業貸款約30萬億(國企20萬億、私企10萬億); 政府債務方面大約30到40萬億。這些貸款中,壞賬究竟有多少?債務附加利息只增不減,這個雪球還在越滾越大。
根據銀監會公布數據,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已連續上漲。無法獲得準確數據的,實際情況一定會更糟糕。截止到2014年三季度末,銀行業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12.93%,有近2.5%撥備覆蓋率,加上央行提取的準備金,無法應對惡劣的壞賬率大面積發生。
「非銀行」的影子銀行體系大量銷售高收益理財產品,存在難以承兌危機已有所發生,正在透支國家信用。一些信託、保險機構並不靠譜,保險裡邊套信託,信託裡邊套保險,並與銀行機構息息相關,唇亡齒寒,又不斷融資,裡邊黑洞深不可測。
2014年,銀行理財產品一路下滑,2015年的理財市場恐將延續這一狀況,預計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恐會成為珍稀品種。融360理財分析師張懿望預計2015年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極有可能跌破5%。
民間借貸基本上已經歷一輪雪崩式違約,跑路事件頻發,極大的增加了政府社會管理風險,後邊疊加式的一輪違約很快也會到來,動輒高達年收益30%民間借貸,是不可能維繫的。
百業凋零下,金融業仍能攫取超額利潤,A股公司一半利潤被金融企業摘取,其經營卻一直受政策庇護粗放無度,顯然是十分反常的。
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和大宗商品跌幅加大,美元逐步走強,國際資本在外流抽逃,人民幣貶值壓力凸顯。同時,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已連續陷入通縮狀態,居民消費價格(CPI)增幅也在一再縮小,甚至跌落到近5年的最低值。
產能過剩,東西賣不出去,賣出去也要低價競銷,成本高企下,一旦無法借新債還舊債,企業貸款違約風險必大批來臨。
2008年到2013年,中國CPI名義雖增幅不高,但實際物價漲幅卻很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明顯低於財政收入和貨幣供應增加的速度,中國民眾多年承受收入稀釋和貨幣實際貶值損失,為維護中國金融穩定做出巨大犧牲,這同樣是有邊界的。
金融機構在民眾觀念里視同國家信譽,它危及政權穩固。其實,應對金融泡沫局部可控性破滅,中國政府已著手大量準備工作,或還在緊鑼密鼓布局一盤大棋,但形勢仍然是十分嚴峻的。
在國家財政不斷向商業銀行直接注資無法繼續後,其它停留在技術層面的修復性金融手段,已不再如過去那麼靈光。
福布斯中文網專欄作家陳虎表示,金融機構本身已救不了自己,2015年,政府要敢於拿出勇氣來, 在以下幾方面大刀闊斧的進行布局。
一 是非常規手段和常規手段相結合保社會動蕩底線。通過收繳貪腐資金集中充實社保,同時法律確立企業破產倒閉常態化執行機制。在此基礎上,開始放任企業包括金 融機構破產倒閉,進行社會資源重組。金融反哺必須體現優勝劣汰邏輯,否則,中國金融就是繼續在不穩定根基上吹大泡沫,直到無法收拾地步。
二 是對政府舉債進行嚴格控制和限制其直接調動金融資源的權力,同時,進一步強化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操控權力。地方政府主要職能是回歸社會服務,必須遠離直接 干預經濟。政府施壓金融機構和藉助影子銀行體系大舉債,是金融機構壞賬率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受地方政府庇護,許多本該破產倒閉的國企民企,繼續靠借新債 還舊債度日,對經濟市場化也是一種巨大阻隔。
三是鼓勵對原國有控股銀行的兼并重組,讓混合所有制混的有大突破、混的不走回頭路。同時,還可以用出讓股權收益,來應對處置金融問題發生的大量虧空。所有商業銀行要堅定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完成政府擔保向市場管理的風險轉換。
四是大規模向社會變賣地方政府債務資產,最大限度償還銀行信貸。除涉及社會公益性質的項目,凡是經營性項目,限定時間讓地方政府徹底退出。完成經濟健康轉型,推動創新和品牌驅動,前提是限制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
五是匹配擴大社會融資,資本市場監管要脫胎換骨,讓大批壞企業不斷退市,來推動人民創造和深層改革帶來的經濟重構,這是中國股市最新標識的基本面,否則,擊鼓傳花的金融投機狂歡必夭折,靠資本市場圈錢化解金融風險也走不久。
六是放開民營外資興辦金融業的限制,大力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銀行,推動銀行間公平條件下的市場化競爭,讓壟斷利潤減少,促發金融機構的管理升級。除政策性銀行外,最大程度取消對國有控股銀行的法外保護。
如何處置好金融風險才是2015年中國經濟最大挑戰,GDP速度與之相比已沒那麼重要。新一屆領導人致力長治久安目標,並推動深層改革來建立國家的法制框架,其意義和價值是深遠的。經濟低速下保證金融體系不崩盤,是最重要的底線之一。
推薦閱讀:
※英倫大地的印象派風尚
※「5·12」汶川大地震追憶:7年前的那些人……
※[轉載]風水大地欣賞
※中國制裁讓日本損失慘重,其衝擊堪比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九周年:記憶中的那座城和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