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藍耳病的癥狀和圖譜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青年豬耳部、腹部、臀部藍紫色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又稱"豬藍耳病",本病以妊娠母豬的繁殖障礙(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種年齡豬特別是仔豬的呼吸道疾病為特徵。本病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生於養豬業發達國家的一種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國引發了空前的"流產風暴",給世界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已成為規模化豬場繁殖障礙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於1987年在美國首先發生,隨後加拿大也報道了本病,90年代初歐洲開始流行,在我國,本病首先於1995年底在華北地區規模化豬場發生,其後短短几年時問在我國大部分養豬地區流行。本病曾稱為"神秘豬病"、"新豬病"、"豬流行性流產和呼吸綜合征"、"豬生殖與呼吸綜合征"、"藍耳病"、"豬瘟疫"等。1991年,歐洲學者提出將本病命名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1992年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召開的第一屆國際研討會正式採用該命名,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正式定名。OIE將該病列為B類傳染病,我國也將其列為二類傳染病。
豬藍耳病病原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屬套式病毒目、動脈炎病毒科動脈炎病毒屬呈球形,有囊膜,直徑在40~60nm之間,表面有約5nm大小的突起。核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直徑為25~30nm。無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動物或禽類紅細胞。有嚴格的宿主專一性,對巨噬細胞有專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即在亞中和抗體水平存在的情況下,在細胞上的複製能力反而得到增強。病毒在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為1.18~1.23g/mL。病毒的穩定性受pH和溫度的影響比較大。在pH小於5或大於7的條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養液中可於-20℃和-70℃長期保存,在4℃則緩慢失去感染性。乾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對有機溶劑十分敏感,經氯仿處理後,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對常用的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強。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基因組長約15kb,含有9個開放閱讀框,基因之間有部分重疊。可在豬原代肺泡巨噬細胞上增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分為兩個型,即以ATCCVR-2332毒株為代表的美洲型和以Lelystadvirus(LV株)為代表的歐洲型。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具有變異性,歐洲和美洲分離毒株之間存在顯著的抗原差異性,兩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應。序列分析表明北美兩地區的分離株存在廣泛的基因組變異,而歐洲毒株之間則呈較為保守性。不同毒株之間在毒力和致病力上有明顯的差異。我國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分離毒株均屬美洲型,迄今還沒有發現歐洲型毒株,同時我國的分離毒株也存在變異現象,現已發現有缺失變異毒株的存在。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可在豬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統如豬肺泡巨噬細胞、外周單核細胞、肺間質巨噬細胞中複製,其中豬肺泡巨噬細胞最為敏感。目前認為病毒的初級複製部位是鼻黏膜或上呼吸道系統中的巨噬細胞,然後通過血液循環擴散至其他器官,並在其中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增殖。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並發鏈球菌導致纖維素性多發性漿膜炎
豬藍耳病流行病學
本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呈地方流行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只感染豬,各種品種、不同年齡和用途的豬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患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染、空氣傳播和精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易感豬可經口、鼻腔、肌肉、腹腔、靜脈及了宮內接種等多種途徑而感染病毒,豬感染病毒後2~14周均可通過接觸將病毒傳播給其他易感豬。從病豬的鼻腔、糞便拭子及尿中均可檢測到病毒。易感豬與帶毒豬直接接觸或與污染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運輸工具、器械接觸均可受到感染。感染豬的流動也是本病的重要傳播方式。持續性感染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流行病學的重要特徵,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可在感染豬體內存在很長時間。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母豬產死胎、病母豬早產弱仔,張口呼吸,仔豬奄奄一患
豬藍耳病臨床癥狀
本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引入感染豬後易感豬群發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的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37天。本病的臨診癥狀變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狀態及飼養管理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低毒株可引起豬群無臨診癥狀的流行,而強毒株能夠引起嚴重的臨診疾病。臨診上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亞臨診型等。
1.急性型發病母豬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少或廢絕、發熱,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妊娠後期(105~107天)母豬發生流產、早產,產死胎、胎兒木乃伊化,產弱仔。母豬流產率可達50%~70%,死產率可達35%以上,木乃伊可達25%,部分新生仔豬表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及輕癱等癥狀,產後1周內死亡率明顯增高(40%~80%)。少數母豬表現為產後無乳、胎衣停滯及陰道分泌物增多。
1月齡仔豬表現出典型的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有時呈腹式呼吸,食慾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至40℃以上,腹瀉。被毛粗亂,共濟失調,漸進性消瘦,眼瞼水腫。少部分仔豬可見耳部、體表皮膚髮紫。斷奶前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斷奶後仔豬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過豬生長緩慢,易繼發其他疾病。
生長豬和育肥豬僅表現出輕度的臨診癥狀,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癥狀。少數病例可表現出咳嗽及雙耳背面、邊緣、腹部及尾部皮膚出現一過性的深紫色。感染豬易發生繼發感染,並出現相應癥狀。
種公豬的發病率較低,主要表現為一般性的臨診癥狀,但公豬的精液品質下降,精子出現畸形,精液可帶毒。
2.慢性型這是目前在規模化豬場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表現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現為豬群的生產性能下降、生長緩慢,母豬群的繁殖性能下降,豬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繼發感染其他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豬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體感染、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病、附紅細胞體病)發病率上升。
3.亞臨診型感染豬不發病,表現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持續性感染,豬群的血清學抗體陽性,陽性率一般在10%~88%。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哺乳豬虛弱消瘦、無法吸乳,耳翼潮紅或發紫
豬藍耳病病理變化
1.大體病變不伴發繼發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結輕度或中度水腫外,肉眼變化不明顯。呼吸道的病理變化為溫和到嚴重的間質型肺炎,有時有卡他性肺炎。若有繼發感染,則可出現相應的病理變化,如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腦膜炎等。
2.病理組織學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礙所致的死產仔豬和胎兒很少有特徵性病變,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致死的胎兒病變是子宮內無菌性自溶的結果,沒有特異性;流產的胎兒血管周圍出現以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徵的動脈炎、心肌炎和腦炎。臍帶發生出血性擴張和壞死性動脈炎。
生長豬較成年豬更常見特徵性組織性病理變化,肺的組織學病變具有普遍性,有診斷意義。單純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間質性肺炎伴隨正常的呼吸道上皮為特徵。其特點為肺泡間隔增厚,單核細胞浸潤及肺Ⅱ型上皮細胞增生,肺泡腔內有壞死細胞碎片。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合併細菌、病毒感染時,病變依合併感染的細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合併感染細菌性病原常引起複雜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肺炎,間質性肺炎常混合化膿性纖維素性支氣管肺炎或被化膿性纖維索性支氣管肺炎所掩蓋。有些感染病例還可見胸膜炎。
鼻甲部黏膜的病變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感染後期的特徵,其上皮細胞纖毛脫落,上皮內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層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漿細胞浸潤。淋巴結、胸腺和脾臟的組織病理學變化,以發生中心肥大和增生、生髮中心壞死、淋巴竇內有多核巨細胞浸潤為特徵,病早期可見脾臟白髓、胸腺皮質核、扁桃體濾泡淋巴細胞壞死,後期脾核淋巴結細胞增生;另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的病變也主要表現為淋巴、巨噬細胞、漿細胞的增生和浸潤。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除有間質性肺炎外,常並發出血性胸膜肺炎
豬藍耳病診斷鑒別
僅根據臨診癥狀及流行病學特點難於對本病做出確切診斷,需要與其他有關繁殖與呼吸道疾病進行鑒別後,方能懷疑本病。確切診斷需依賴實驗室診斷技術,包括病原檢測、分離與鑒定,血清學診斷等。
1.臨診診斷妊娠後期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弱仔,胎兒木乃伊化,出現呼吸困難;新生仔豬出現呼吸道癥狀,高死亡率(80%~100%)。
2.病毒的分離與鑒定病毒分離的首選材料是肺、扁桃體、脾、淋巴結和血清,死產和流產胎兒的脾肺血清和胸水是適宜的檢驗材料,弱胎豬和有呼吸道癥狀的急性感染豬的檢出率最高。可用於病毒分離的有原代細胞PAM和傳代細胞CL2621、MAl04、Marcl45等細胞系。但就臨診分離率而言,PAM的敏感性要高於傳代細胞,一般來說日齡小的豬對病毒的敏感性更高些。首次傳代有時可能無CPE,需盲傳2~3代。不同的毒株可能適應不同的細胞系,有些毒株僅能在PAM或僅能在CL2621細胞中生長,歐洲株在PAM上的複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CL2621更有利於北美毒株的分離。
可用於病毒鑒定的技術有單克隆抗體或多克隆抗體免疫熒光抗體技術和單層過氧化物酶試驗,RT-PCR技術以及電鏡技術。
3.抗體檢測技術採用血清學抗體檢測技術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目前有4種不同的方法用於檢測血清中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抗體,包括免疫過氧化物酶單層試驗(IPMA)、間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間接ELISA和血清中和試驗(SN)。
4.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有許多分子生物學方法用於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檢測,可採用RT-PCR、巢式PCR、原位PCR、RT-PCR-RFLP以及核酸探針技術直接檢測病料組織中的病毒。
5.鑒別診斷本病應與其他繁殖障礙和呼吸道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如應與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豬細小病毒病、豬瘟、豬流行性乙型腦炎、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病、豬腦心肌炎、豬血凝性腦脊髓炎以及其他細菌性疾病進行區分。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斷奶仔豬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灰白色,局灶性間質性肺炎灶
豬藍耳病防治措施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控制已是世界養豬業的一大難題。即使在美國這樣養豬業和科技高度發達的國家,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目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主要以持續感染、亞臨診感染、免疫抑制和易繼發感染為流行特點,給本病的防制帶來困難。
(1)堅持自養自繁的原則,建立穩定的種豬群,不輕易引種。如必須引種,首先要搞清所引豬場的疫情,此外,還應進行血清學檢測,陰性豬方可引入,堅決禁止引入陽性帶毒豬。引入後必須建立適當的隔離區,做好監測工作,一般需隔離檢疫3~4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飼養。
(2)規模化豬場應徹底實現全進全出,至少要做到產房和保育兩個階段的全進全出。
(3)建立健全規模化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定期對豬舍和環境進行消毒,保持豬舍、飼養管理用具及環境的清潔衛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傳人,另一方面通過嚴格的衛生消毒措施把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豬群的繼發感染機會。
(4)做好豬群飼養管理。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豬場,應做好各階段豬群的飼養管理,用好料,保證豬群的營養水平,以提高豬群對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從而降低繼發感染的發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損失。
(5)適當使用藥物控制豬群的細菌性繼發感染。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危害更多體現在感染豬群的繼發感染。PRRSV感染豬群由於免疫功能的損害,易引起一些細菌性的繼發感染,因此,建議在妊娠母豬產前和產後階段、哺乳仔豬斷奶前和斷奶後、轉群等階段按預防量適當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藥物(如泰妙菌素、土霉素、金黴素、阿莫西林、利高黴素等),以防制豬群的細菌性(如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沙門氏菌、巴氏桿菌、附紅細胞體等)繼發感染。
(6)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種,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別是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豬氣喘病的控制。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豬場,應盡最大努力把豬瘟控制好,否則會造成豬群的高死亡率;同時應竭力推行豬氣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種,以減輕豬肺炎支原體對肺臟的侵害,從而提高豬群肺臟對呼吸道病原體感染的抵抗力。
(7)定期對豬群中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感染狀況進行監測,以了解該病在豬場的活動狀況。一般而言,每季度監測一次,對各個階段的豬群進行採樣,用ELISA試劑盒進行抗體監測,如果4次監測抗體陽性率沒有顯著變化,則表明該病在豬場是穩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體陽性率有所升高,說明豬場在管理與衛生消毒方面存在問題,應加以改善。
(8)對發病豬場要嚴密封鎖;對發病豬場周圍的豬場也要採取一定的防範措施,避免疫癌擴散。對流產的胎衣、死胎及死豬做好無害化處理,產房徹底消毒;隔離病豬,對症治療,改善飼餵條件等。
(9)關於疫苗免疫接種,總的來說目前尚無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目前國內外已推出商品化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減毒疫苗和滅活苗,國內也有正式批准的滅活疫苗。然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減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強的現象和安全性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擔憂。國內外有使用減毒疫苗而在豬群中引起多起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暴發,因此,應慎重使用活疫苗。雖然滅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確定,但從安全性角度來講是沒有問題的,因此在感染豬場,可以考慮給母豬接種滅活疫苗。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斷奶仔豬局灶性間質性肺炎灶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斷奶仔豬淋巴結腫大灰白色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發病母豬雙耳、腹部、尾部藍紫色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肺變硬,未萎陷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青年豬領下淋巴結腫大灰白色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青年豬腎切面瀰漫性出血斑點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青年豬鼠蹊淋巴結腫大灰白色周邊炎性充血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死亡仔豬大腦膜血管充血,表面濕潤,滲出多量液體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死亡仔豬胸部,腹部,頸部肌肉呈灰白色或白色,似開水燙過樣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死亡仔豬胸部、腹部、頸部肌肉呈灰白色或黃白色,似開水燙過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新生仔豬肌肉灰白色水腫,臍帶出血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早產的1日齡仔豬,體表沾有血塊或附有胎衣,不易剝離
責任編輯:胡文會
推薦閱讀:
※警惕:十種飯後癥狀細辨暗藏疾病
※尿道結石癥狀如何診斷?
※如何給有濕疹癥狀的寶寶洗澡?
※床頭朝西,睡久的人都有什麼癥狀?大師教你改善之法
※缺乏各類維生素各有什麼癥狀
TAG: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