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英國花園」

  工作原因,我大概每年都會來慕尼黑一到兩次,這周一又到慕尼黑開會,照例住在市中心「英國花園」旁的酒店。記得在倫敦讀書時,第一次有機會訪問慕尼黑大學的高等研究中心,就被安排住在這附近。對園林藝術毫無所知的我當時只從網上看到說這是歐洲非常著名的城市綠地,面積比紐約的中央公園還要大。我對此充滿好奇與期待,可到了慕尼黑才發現:呀!原來這個著名的「花園」根本沒有奇花異草,除了一兩處樓塔建築外,基本上是半野生狀態的小溪、樹林加大片綠地。

  慕尼黑的同事向我解釋我才知道,原來這種隨意自然的風格才正是歐洲各種花園流派中「英式」花園的精髓。所謂「英式」是針對17世紀很盛行的講求人工修剪、精心布局的「法式」花園而言的。正規法式花園講究大面積的幾何式布局,整齊又對稱,典型代表自然是凡爾賽宮的後花園。而18世紀以後,從英國流行起來的這種「刻意地不經意」的景觀花園開始在歐洲流行。據說這裡還受了很多中國園林布局的影響呢。除此之外,「法式」園林藝術向「英式」的轉變也促進了當時盧梭自然哲學的流行。花草事小,可後面涵蓋了世界觀的轉變呢。

  看著眼前的一片綠地,我不由好奇我的義大利朋友齊卡拉會對其有何評價。因為我在倫敦上學時,有一次和她約好周末去野餐,結果一路上她都在和我對比羅素廣場、格林園、索霍廣場、聖詹姆士公園、海德公園幾處的草坪質量:哪裡的草地太禿,哪裡的草叢雜亂欠修剪,哪裡的草質太硬。

  我聽著覺得特別新鮮,因為齊卡拉當時是義大利一家跨國公司的中層主管,在她之前,我還從未見過對城市綠地還一肚子個人見解的都市白領。但細想起來也在情理之中,比如我在歐洲長居過的幾個地方都有標誌性的綠地,倫敦、巴黎自不用說,坎特伯雷更是本身就在有英格蘭花園之稱的肯特郡中心,即便是英國北方工業城市紐卡斯爾,市內也有從19世紀保留下來的狹長溪谷。一個在歐洲長年生活的人,野餐會友休閑,估計不經意地就會累積到很多「草地經驗」。

  從野生態的無序修剪出人為的有序,又從推崇幾何般的簡單秩序到能夠欣賞與領會天然的複雜無序,歐洲花園風格的演變自然映射了歐洲社會發展的軌跡。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像樣的城市必然要有像樣的花園」這個綠色傳統從未中斷。

推薦閱讀:

中世紀戰無不勝的英國長弓到底牛逼在哪?
背景:英國為何脫歐?誰能投票?投完怎麼辦?
在巴黎如何辦理英國簽證?
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候,船上8個中國人活了6個,英國人卻為此大怒
抗議示威蔓延至71國 英國民眾包圍倫敦證交所

TAG:英國 | 德國 | 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