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什麼被稱作老佛爺?
慈禧太后為什麼被稱作老佛爺?
每日圖文精選2012年06月13日
慈禧太后為什麼被稱作老佛爺?
一提起慈禧太后,馬上就會聯想到老佛爺。作為國母,慈禧太后的多才多藝是享有聲譽的,她不但是詩人和詞人,在政治上還做出了許多震驚內外的大事。關於慈禧的傳奇小說傳記有很多,對慈禧太后諸多的名號,自古以來就褒貶不一。「爺」似乎是男人的專稱,但慈禧為什麼稱作是「爺」,且是「老佛爺」呢?
慈禧善於信佛禮佛,被稱作是佛,沒什麼奇怪,可偏偏在後面加了個「爺」字,大有一種專橫霸道的姿態。在我們古代,歷朝歷代大興佛法的帝王屢見不鮮,同時滅佛的帝王也是普遍存在著。究其究竟,這無非是一種信仰而已,佛教文化的發展與轉折,都可見威風八面的帝王心理在作怪。可慈禧太后很特殊,被稱作是老佛爺到底有什麼寓意?她的身份從蘭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最後到皇太后,老佛爺的名號是因地位的提升自然而致,還是不得已別有用心?
筆者查閱史料發現,老佛爺的名號背後另有隱情,相關的傳說並不可信。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是滿洲鑲藍旗人。她是被選秀入宮的,賜號蘭貴人,後冊封懿嬪。因生下皇子載淳,地位開始提升,要知道載淳可是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啊,慈禧因此而受寵,被晉封為懿貴妃。能夠親近與皇帝身邊的妃子,能有幾人啊,懿貴妃不但有姿色,生育皇子有功,且能幫著咸豐皇帝批閱奏章,因為她思維敏捷且書法好。於是,由開始時咸豐皇帝的口述,懿貴妃代筆,漸漸地轉為懿貴妃開始了提議,而咸豐皇帝欣喜接受。原因很簡單,一個是咸豐皇帝體弱多病,不能勤於政務,二是懿貴妃的諸多建議很合理,咸豐皇帝放鬆了自己,卻無形中成就了懿貴妃。
應該承認,是時代造就了慈禧。懿貴妃開始時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單純地感到替皇帝做點事情很開心。時值大清內憂外患之際,內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 運動,外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能替體弱多病咸豐皇帝處理些政務,於國於民都是大好事。女子參政在古代是不允許的,當朝將臣都害怕懿貴妃步武則天的後塵,雖有進諫咸豐皇帝,可又沒有合適的人選,且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也就放鬆了警惕。懿貴妃也樂於做這些事,不甘平庸的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追求。豈不知,她是為自己埋下了伏雷,成為了眾箭矢地。
咸豐皇帝是在熱河去世的,一代帝王為保命逃出宮,是什麼感受啊。身體狀況急速下降,急火攻心舊病複發,臨終時將六歲的載淳託付給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同治帝處理朝政。同時呢,又給了皇后和懿貴妃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相互牽制。正因為互相牽制,矛盾無法化解,權力的平等導致了互相殘殺。懿貴妃習慣了咸豐皇帝生前的給他的權力,況且咸豐死後被尊稱為皇太后,如今表面上是地位提升了,可實際卻沒實權,她的眼裡豈能容得下沙子?於是,慈禧太后處斬了八大臣,與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並改年號為「同治」。慈禧太后從此一躍至政治的前台,在大張闊斧改 革的同時,也不忘加強自己的政權統治。
老佛爺的稱呼起之光緒年間,年近20歲的同治皇帝因病去世,慈禧立他的侄兒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太后曾在同治皇帝17歲選後時撤簾歸政,如今兩太后再次垂簾聽政。慈禧為了獨攬朝綱,不惜使用各種手段,傳聞慈安太后暴亡時僅45歲,很多人認為是慈禧所害。除了爭奪政權外,慈禧還需母儀天下,而這就需要安撫民心。於是,慈禧想方設法將自己炒作成佛,利用佛來營造一片祥和,一些新政也在佛光普照的氛圍里頒布推行。
民間關於老佛爺的說法眾多:慈禧為百姓向如來佛求雨,聽起來就感覺荒誕。慈禧六十大壽自加徽號,令承值人員等稱他作老佛爺,這倒有可能。李蓮英為了恭維慈禧,以大雄寶殿佛光顯靈為名,也似乎順理成章。然而,這些說法都是人為的,老佛爺的稱呼是清朝皇帝的特稱,源自滿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領最早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為「佛爺」、「吉祥」。後來滿清建國,將「滿柱」漢譯為「佛爺」,並把它作為皇帝的特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且以老佛爺的身份自居,足見其威望和魄力了。
或許是受了慈禧太后的影響,晚清的一些官僚、財主的稱呼也為「爺」,這已然成為了一種時尚。民國時期,「爺」的稱呼開始泛濫了起來,就連佔山為王的女土匪也自稱為「爺」。
推薦閱讀:
※父親盜過慈禧墓,干盡缺德事兒,如今兒子成了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
※慈禧太后最喜歡的8件奢華珠寶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垂簾聽政47年:慈禧太后竟用身體搞定一幫男人
※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老照片】慈禧身邊的女翻譯不但有才更有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