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源」(一)六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

上海「外灘源」(一)六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 2012-07-01 22:49閱讀: 外灘源(一)--上海萬國建築博覽集聚地

X"外灘源"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東起黃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蘇州河、南面滇池路,佔地16.4公頃。.區域內保留著一批建於1920年至1936年間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築,為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核心區域,是外灘"萬國建築博覽會"的源頭,也是上海現代城市的源頭。我國近、現代的金融業和貿易業均從這裡孕育發展並走向壯大。現存有15幢優秀歷史建築和一批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風格多樣的歷史建築。外灘源是外灘的源頭,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交集處。它如同一顆明珠,彙集了很多上世紀20-30年代的西洋風格的建築。這些遺迹不僅是是建築的遺迹,也是上海政治、文化、經濟發展留下的軌跡。精美的建築和豐富的歷史內涵,吸引了海內外的遊客紛至沓來。本期目錄:一、新天安堂,南蘇州路107號,1886年建成,1901年擴建;二、安培洋行:圓明園路97號 ,1907年建;三、仁記洋行:滇池路100號,1908年竣工。四、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圓明園路133號。建於1933年五、圓明園公寓:圓明園路115號,建於1904年六、上海外灘美術館,虎丘路20號,建於1932 年一、新天安堂 南蘇州路107號旅滬英國僑民中,非英國國教信徒的聯合禮拜堂1886年建成,1901年擴建

天主教新天安堂銘牌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從蘇州河上遠眺新天安堂新天安堂(UnionChurch)是中國上海一座已經廢棄多年的老教堂,由旅滬英國僑民建於19世紀,在租界時期,該教堂是與聖三一堂齊名的旅滬外僑宗教與社交生活中心,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諸多重要事件的發生地。

新天安堂位於上海外白渡橋南泮的外灘源,於1886年建成,1901年擴建,由道達爾設計,仿維多利亞時期羅馬式建築風格。建築總體平面呈十字結構,中間33米高的八邊形尖塔。

新天安堂位於上海市中心的黃浦區南蘇州路107號,面向北側的蘇州河,東側與中山東一路33號原英國駐滬總領事館相鄰,現在該建築被列為中山東一路33號即外灘源33的四號樓,西側則緊鄰圓明園路的北口,以及蘇州河上的乍浦路橋。新天安堂所處的地段,是位於蘇州河匯入黃浦江的河口段的南岸,正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近代城市發展的起點。

新天安堂建成於1886年,原為天主教新天安堂,當年是上海一座著名的僑民教堂,是旅滬英國僑民中,非英國國教信徒(聖公會以外其他教派信徒)的聯合禮拜堂,因此又稱為聯合禮拜堂UnionChurch,聖公會信徒擁有江西路上的聖三一堂。

1949年以後,英國僑民撤出上海,這座禮拜堂被人民政府沒收,鐘樓上部的尖塔和西側的禮拜堂被拆除,鐘樓改為上海照明燈具廠的辦公樓。照明燈具廠將教堂內部分成三層。2005年,燈具公司遷出,新天安堂被騰空,按照外灘源改造項目的規劃,新天安堂將復原其尖塔,並計劃恢復原有的用途。2007年01月24日凌晨3時,一場大火燒毀了新天安堂殘存的東側禮拜堂,屋頂只剩下黑色的殘木。2009年02月,新天安堂遺址被夷為平地,拆卸全部構件後進行「落架大修」。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重建完成,依原圖紙重建了東側禮拜堂和尖塔。新天安堂的設計師是英國建築師道達爾(W.M.Dowdall),是當時上海極少數擁有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會員身份的正規建築師之一。他為教堂確定的建築風格為哥特復興式,在中部設計了一座高達33米的鐘塔(曾是蘇州河南岸的制高點),在其東西兩側各有一個禮拜堂,因此教堂的總體平面呈雙十字結構。教堂的外牆系青磚和紅磚相間砌築。二、安培洋行 圓明園路97號橡業同業公會、安培洋行(瑞士),樂華商行等進駐該樓。1907年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

安培洋行銘牌

安培洋行圓明園路97號。原為安培洋行(瑞士)。磚木結構,1907年建造,立面局部採用變形的古典裝飾符號。入口間強調豎向構圖,飾有一半圓形挑出窗。清水紅磚牆,磚工精細。

上海安培洋行通和洋行設計。四層磚木混合結構,總建築面積為2389.4平方米,內部仍保留花紋精美的樓梯,攔桿和平台扶手。立面局部採用變形的古典裝飾符號。入口間強調豎向構圖,飾有一半圓形挑出窗。清水紅磚,精工細作。1936年前的使用情況不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速後,巴拿馬公使曾在該樓設計使館。此外還有橡業同業公會在此。安培洋行(瑞士),樂華商行等進駐該樓。安培洋行,國別瑞士,創辦於1940年。三、仁記洋行 滇池路100號仁記洋行開創了中國辦理商檢代理業務的先河 1908年竣工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

仁記洋行銘牌上海仁記洋行舊址位於黃浦區滇池路100—110號,滇池路與圓明園路交口處。建築修建於1908年,磚混結構,清水紅磚砌築。

  仁記洋行(Gibb Livingston &Co)創建成於1843年,在香港又被稱為「劫行」。主要經營生絲、茶葉、紙張、木材、五金等進出口業務。同怡和、寶順一樣,是跟隨巴富爾首批抵滬的外資企業。今上海滇池路原名仁記路,就是以仁記洋行的名字而命名。四、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 圓明園路133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信用機構——中國徵信所註冊地 建於1933年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

1932年的上海,產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信用機構——中國徵信所,該所由浙江實業銀行的章乃器先生和上海商業儲藏銀行的資耀華先生共同組建,於1932年6月6日正式開張,由章乃器先生任董事長,註冊地址為上海的圓明園路133號。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坐落於圓明園路133號。建於1933年,由滬上華籍著名建築師李錦沛設計。外立面整體線條、比例屬裝飾藝術風格,但細部造型則有中國傳統意味,建築坐西朝東,五層以上逐層後退呈階梯狀、外牆褐色清水磚牆,九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為89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834平方米。大樓外貌帶有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影響,裝飾紋樣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立面勒腳為石刻蓮瓣須彌座,窗裙和壓頂飾假石回紋,窗下牆有夔紋圖案,入口門楣為石刻勾頭滴水批擔。室內飾藻井式天花及仿和璽彩畫,十分精緻。

五、圓明園公寓:圓明園路115號,曾經進駐的機構包括謙信洋行(1882)、漢成洋行(1935-1948)、亞洲花邊廠(1948)等。建於1904年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 編號 HP-J-044-V

圓明園公寓曾經進駐的機構包括謙信洋行(1882)、漢成洋行(1935-1948)、亞洲花邊廠(1948)等。其中兼信洋行為當時德商在華的最大洋行。經營鬧鐘、染料、顏料及出口土特產豬鬃毛、桐油、五棓子等。圓明園公寓,由近代上海知名建築師事務所愛爾德洋行設計。其主體為四層磚木混合結構,局部有鋼筋混凝土框架,屋頂為木屋架,主樓梯為木樓梯,副樓梯為鋼筋混凝土樓梯。

整個建築表現出典型的英國安妮女王復興風格:清水磚牆、磚雕、使用白色的粉刷和磚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室內裝飾豪華。在建築沿街的兩個角部,建築師作了切角處理,而在底層則做了一個半圓的淺門廊,用兩根愛奧尼克短柱支撐,自然地為二層退出一個別緻的陽台;門廊上有十分精美的磚雕裝飾。像當時的許多洋行一樣,在建築的中部有一部很寬的,精美的直跑大樓梯,樓梯的雕刻十分仔細,雖然已經百年滄桑而仍可見其美,而在建築的後部則有一部較小的樓梯。建築的層高也比一般的洋行要高。六、上海外灘美術館 虎丘路20號原名博物院大樓 曾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上海博物院 建於1932年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上海外灘美術館,建於1932年,由近代上海知名建築師事務所愛爾德洋行設計。其主體為四層磚木混合結構,局部有鋼筋混凝土框架,屋頂為木屋架,主樓梯為木樓梯,副樓梯為鋼筋混凝土樓梯。

上海外灘美術館座落於上海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的外灘源片區,曾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上海博物院。作為外灘地區唯一的當代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以「人文的關照、藝術的推廣」為使命,致力於當代藝術研究,是一個藝術推廣與交流的國際平台。未來,上海外灘美術館也將依託自身的文化傳統和匯聚潮流的地域優勢,定期舉辦以上海外灘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活動,期許發展成為融合藝術、設計和創意為一體的上海新生活美學空間,為民眾提供優質的藝術教育和文化休閑資源,以此推動社會進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揭示:《羋月傳》中的羋姝、羋月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秦惠文後、宣太后
    梧州,鑄幣歷史越千年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學習課件
    冒頓單于——寶馬愛妃都給你,土地免談!
    等等貓聽歷史之一:黃帝來了

    TAG:建築 | 歷史 | 上海 | 優秀 | 外灘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