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似萍:讓家長更理解教育
07-22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轉載點擊數:49更新時間:2011-8-8-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和各位同行,我是來自浙江省的杭州市。我是一個教育科研人員,但是在家庭教育這個領域,我又是一個杭州市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組織者,又是在家庭教育具體的指導過程中的指導老師。所以我三個角色導致了我在這個領域當中有一點自己的想法。所以今天有這麼一個機會,把我的想法與各位交流,非常高興,對我是受益匪淺的。今天我要講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當中,如何讓家長更理解教育。其實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的,如何讓家長更理解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主要指向家長提供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它有兩個途徑。一個是通過大眾傳媒對家長的影響,第二是通過社會機構對家長的直接指導。今天我們開這個會可能更多的是在研究通過社會機構怎麼樣對家長進行有效的指導,基於這個目的,我思考的三個問題與大家思考一下。第一個,教育面對的新問題,如何客觀認識社會生存環境改變後的「孩子問題」。我們聽到很多說法,有人說現在這一代獨生子女問題很多,這一代獨生子女甚至說他們是道德衰退的一代。我覺得這不夠客觀。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這一代獨生子女還是相當的優秀,但是在他整個發展的態勢情況下,他確實存在一種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們作為一個研究者來說,我們不是對他的表象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對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要進行探索與研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預防。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家庭教育被高度重視以後出現的新問題:就是擁有教育權力者(家長)的教育能力如何建構問題。第三個問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說迫切需要建設的問題:指導者的專業素養和指導力量的整合問題。我們先來討論第一個問題。因為我是搞研究的,所以從大量的案例當中,或者對一些問題當中有這麼一個感覺,我們對目前深層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估計不足,過多的認同問題孩子,不能客觀看待孩子問題的合理性。所謂的「合理性」並不都是對的,孩子今天出現這種情況有他一定的「合理性」,它是一個必然。這個就是我們指導的空間,或者說我們家庭教育的空間。我們只有找到家庭教育的空間,找到一種補救辦法,或者說彌補的辦法,或者說能夠更好地完善它的切點,我們的指導教育才能有效果。下面我們來看,今天的生存環境變化到底對我們的孩子產生了什麼影響?第一,同伴資源缺失,影響青少年社會性成熟。在一個有兄弟姐妹家庭的孩子當中,它畢竟形成兩條鏈。大的對小的呵護、愛護,小的對大的要服從。在家庭生活當中,他在學習很多生活的道理。比如分工、合作、公平、公正、分享。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有這麼一個兒童的小社會、小環境,孩子當中自然的一種有序,我們講呵護與服從,愛佑和尊重,這是一個自然生存。另外在學習生存當中,一個人的管理能力最早是在家庭中形成。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哥哥姐姐要給弟弟妹妹分任務,在我們家庭里大的要挑水、小的要掃地,這個管理就是這樣產生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經常需要有安全感,所以要追求公平、公正。在一個家庭團隊當中,他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有經驗那個時候小,條件不是很好,爸爸媽媽買回的蘋果,由幾個兄弟姐妹公平的分,叫「分享」。而且他還學到怎樣獲得公正和公平的技術,比如孩子會湊在一起,怎麼樣分法大家都不吃虧,所有的這些概念和技能在小同伴的社會當中都是接觸得到,也能夠建立的。還有,正是因為同伴的共同生活,他們有同伴的遊戲,有遊戲就有遊戲規則,使孩子們懂得在你需要獲得什麼的時候,你必須遵守什麼。現在我們的獨生子女環境下,應該說在孩子獲得了非常豐厚的物質資源,或者說獲得了非常多,可以說整個家族對一個孩子的厚愛。但是沒有小同伴就是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兒童、小夥伴的生活,就是我們講的他等於失去了同伴對他的影響、示範等教育資源。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在做家庭教育指導過程當中問家長,很多的家長說沒有思考過。其實在我們的老師當中也很少思考,我們的老師都在困惑,好象以前的孩子沒有這樣,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自我,以自我為中心。怎麼心中沒有他人,其實我想講,在他的生活中本身就沒有出現過重要的人。在兒童細節中我們看一下,我簡單畫了一個圖,在一個家庭當中有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有爭寵的機制,他們都想做爸爸媽媽的好孩子。老大給爸爸媽媽拿了一雙鞋子,老三馬上倒了一杯水,老二困惑了,怎麼在爸爸媽媽表現我是一個好孩子。所以這種爭寵機制和行為,實際上在一定層面增加了孩子做好孩子的願望和自律的需要。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我們不能把獨生子女的問題簡單說成好與不好,剛才董教授講了,獨生子女有很多積極方面,但是也有相反的。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同伴資源缺乏會導致孩子應該要有的最基本的社會規範與規矩,他沒有了解。因為同伴教育資源缺失了,丟失了他學習的機會。第二,生存環境的改變使教育影響失控,增大青少年成長的風險。這裡有一個故事,一個10歲的小男孩對課堂上老師的批評不滿意,他要對老師進行報復。一次在家裡上網的時候,他收到一個視頻的電子郵件,裡面是一個裸體的女人,大家知道這是一個賣淫廣告。於是小男孩認為機會到了,有他在老師那些學來的電腦逃犯技術,對這份電子郵件廣告進行了裁減,用老師的相片上的頭像換下裸體像上的頭。用學校的地址與電話號碼換下廣告上的地址與電話號碼。再把這份新廣告廣泛發送出去。於是這一時間對女教師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女教師拿起法律武器討回尊嚴。由於小男孩還是一個無法律行為能力人,因此必須由他法律監護人父母來承擔處罰,以致他們父母傾家蕩產來賠償女教師,但被女教師拒絕了。女教師提出金錢能彌補我收到的傷害嗎?這個故事我講了十年,因為這是一個問題,我們誰都迴避不了。而且在信息社會,孩子彷彿走進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又魚龍混雜,電子技術與網路技術在校園及家庭內的普及,使孩子掌握的多種獲取信息的技能,擁有了眾多的信息渠道,孩子走進了操縱信息的自由王國。但是,按目前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和生活閱歷,卻很難對信息進行鑒別、篩選,成長充滿了風險。我們的尚教授知道,現在在少管所這類人非常突出,一類是高科技犯罪,再有一個絕對愚昧的這一種犯罪。我想這就是信息社會,其實它給我們孩子展示的世界不一樣,它對孩子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如同一把雙刃劍。如果我們關注到積極的影響,而沒有看到消極的影響,沒有進行必要的彌補,我們的孩子現在是走在紅地毯,但是這個紅地毯是鋪在充滿坑坑窪窪的陷井之上。我是做青少年性健康研究的,在20多年的研究當中,我發現近幾年有很大的問題。我做的大量的案件當中,有90%的當事人出現了這個案例是沒有預謀的。很多的孩子都是被性信息誤導。所以這個信息我們要建構什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統,使孩子在不良信息面前具有免疫系統,在擁有網路技術的同時也擁有網路道德,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對信息現在幾乎沒有辦法控制。生存環境變化之三:信息傳遞變化,青少年學習方式多元化。人主要的交流語言有三種:有聲語言、文字語言、肢體語言。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我們長大的過程當中,父母跟我們的講話是有聲語言、文字語言,我們的肢體語言很少關注。因為中華民族是非常含蓄的國家,它並不需要誇張的舉動,肢體語言往往是演藝界人士的舉動。但是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是看電視長大的,對圖象肢體語言是他們在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就認識的,幾乎是他們的第一語言。他們對此有特殊的理解力,所以看電視、看漫畫、用電腦,用我們不習慣的語言進行信息傳遞。這與我們書中自有黃金屋產生巨大反差。我們有的家長來的時候,無論孩子出現什麼結果的時候,說我們的孩子不要讀書,喜歡看電視、看漫畫,好端端的書不讀,偏偏上網,很多把它變成一種問題。好多專家也說怎麼樣把孩子的這個習慣改變。我想說,正是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這是他們社會生存方式的不一樣,所以導致他們的學習方式跟我們父輩學習方式不一樣。如果用父輩的學習方式判斷孩子,這是不客觀的。我的孩子也許用社會評價來說,人家說他蠻優秀。其實我想,在我的孩子身上,所有獨生子女的問題他都有。但是我們往往會認為,這個孩子在社會的評價當中學業非常優秀,所以其他的東西不用管。其實我的孩子對我提出的要求,我出國去日本,他都要求我買日本的漫畫。我說這有什麼好看的,他說你就別管了,這叫漫畫語言,你們這一代人不懂。所以我們的孩子在他的經驗系統當中形成我們很多不知道的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是我們不熟悉的東西就一味地批判,這會造成更大的衝突。我們怎麼去理解這種行為方式的合理性,在這個合理性的過程中,我們使他更優化。當然我並不是說看電視、看漫畫、上電腦全部都是積極的,全部都是應該寬容的。剛才董教授講了,在學習的機制過程中,我們的孩子一味地看電視,現在大人很忙,有些孩子在讀小學以前,孩子最高一天要開7個小時。但是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其實是被動的看、被動的聽,他的語言沒有發展,完全是被動接受。在心理學研究當中有一個數據,一個人被動地看、被動地聽,充其量能夠理解記憶20%,如果主動地看、聽能夠理解50%……所以我在想,孩子喜歡看電視、看漫畫,我們有很大的空間幫助他們,去優化他們,而不是一味地把他們當成問題孩子,這樣我們的教育往往收不到效果。生存環境變化第四方面,文化反哺出現,成人權威受到挑戰。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因為暑假,母親要出差一個星期,如果不給孩子玩電腦,孩子就要到外面去。最後商量還是要把電腦留在家裡,母親買了一堆列印紙,對孩子說你找一些學習的資料列印出來。母親不是很放心,回到家裡發現兒子確實列印了很多東西,但是列印的都是在網上下載的與性有關的信息。母親很著急,大家對她說可以給電腦加密。母親回家坐在電腦前琢磨怎麼分級,兒子進來說:「媽媽你在分級吧,我來幫你。」所以孩子的技術遠遠高於他的母親。從技術層面來講,這個母親已經沒有辦法在控制他,其他方面更是。由於成人和孩子是同步接受社會信息,而且孩子對新事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接受力,而成人對舊事物具有較強的定時和依戀性,使今天的孩子以他較少的守舊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束縛,以及語言和器物接觸上的優勢出現在各種生活中,以現代文化人的姿態逐漸進入現代文化的傳遞者與指導者角色。我們很多成年人不懂電腦,所以控制不了孩子。另外跟孩子的信息交流過程中,我覺得中國家庭有一個問題,家長真的不是很愛學習。所以,他碰到問題再學習。所以在一般問題交流的時候,孩子說出來的話,家長聽不懂,根本就沒辦法交流。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家長要在孩子面前具有權威性,具有教育的權利,他還有什麼資本?所以,文化反哺在家庭中的出現說明了一種新型的學習關係正在標誌著一種新的親子關係。另外還有,就是剛剛董教授講的,離異家庭問題。其實我覺得,一個人婚姻自由也是一種文明的標誌,所以他有權利選擇他的婚姻狀態。離婚本身不是一件錯誤的事,但是現在家庭結構的不穩定已經到了非常重要的階段。比如我有兩個孩子的例子,給了我很大的刺激。一個孩子一邊哭一邊跟我說,韓老師,我從活在爸爸媽媽心尖的人物,現在漸漸變成法律概念的人物。因為爸爸媽媽坐下來討論的問題,就是養我的錢,弄得不好就到法院我歸誰的問題,讓法律來判定誰養我,而不是真正的關心我,我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意義了。第二個事,今年上半年,一位職業高中的高三女孩,她學的是財務,一般來說職業高中的孩子進銀行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個女孩確實很優秀,已經被一家銀行錄取了。但是,她上吊自殺了。上吊自殺的原因是什麼?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離婚以後,她判給爸爸,爸爸一直對前妻的離開耿耿於懷,不允許她看媽媽。母女感情很好,她說小的時候每次看媽媽,爸爸都打她。她說打一頓就算了,我滿足了看媽媽的需要。後來媽媽結婚,嫁了一個比她年紀還要小的人,所以爸爸更不平衡。這次她找到工作了,媽媽很高興,約了女兒見面,並且買了禮物。女兒回來,發現爸爸罵她,而且一邊灌酒虐待自己。不管她怎麼道歉,爸爸用最刻薄的語言罵媽媽,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媽媽仍然是好媽媽。這個時候她心裡複雜極了,她不願意接受爸爸對媽媽的侮辱,也不願意看到爸爸痛苦的表現。在晚上12點鐘,她給老師、心理輔導員和同學發了郵件,但是半夜12點鐘誰都沒有看到這個信息,三點以後這個孩子自殺了。這個孩子本身不是問題,但是因為家庭的離異,父母不能處理好關係,把這個問題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所以我們剛才講的暴力家庭、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所碰到的問題,這是我們常人不能想像的問題。這些也許在學校里,在社會上似乎有一點問題很嚴重的孩子,但是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養成的,他又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變態的。所以我也在講,今天是在婦聯講,我們在做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我覺得其實我們要對一個孩子的環境進行建設,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說,婦女跟兒童、婚姻跟家庭是連在一起的,我們似乎可以提出、倡導一種文明離婚的說法。因為離婚對兩個大人是解脫了,但是對孩子就是一種受罪。第二個問題,在家庭教育被重視後面出現的新問題。我們改擁有家庭教育權力的人,他的教育能力如何構建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家庭教育指導的一個目標。因為我們都在說,其實我們做家庭教育指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家長的教育素養到底是什麼?家庭的教育素養怎麼樣幫助他養成?從大量的指導和諮詢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會有一個問題的教育,或者一個問題的家長。我想大概是這三個方面值得我們思考。第一,家長留給孩子的「問題教育」。第二,家長自身是一個「問題家長」。第三,家長的知識背景問題。也就是說,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當中,他到底應該教什麼?我用這麼一段話可以讓大家能夠去思考:我們在處在社會高速變革的時代,有一個科學家說了一句話「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類有史以來技術發展的總和」。這說明現代社會發展非常快,21世紀人類追求共生、共和平,人類的發展將會比20世紀更快,是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預料。也許以前我們把手提電腦當成奢侈品,但現在很多商務人員都擁有了,這就是技術發展之快。現在的成年人已經很難預見下一代成人後將會承擔何種角色,下一代所將接觸的也不可能再是一個穩定的目標、明確的社會期待和文化規範一致的社會模式。我們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說到「投機倒把」,我的孩子就說抓住機遇、做好流通。這說明我們那個時候是一個計劃經濟時代,我們不允許個體經濟騷擾它,所以投機倒把是對計劃經濟的干擾。但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所以它有很多的規範都要發生變化。比如穩定的目標、明確的期待,我們一直以來讓孩子失去童年,但是現狀怎麼樣?大學生的失業率在杭州市的比例比職高生要高。原因是什麼?在專業的選擇、設置過程當中等多方面原因。而我們的職高學生有一技之長,所以找工作很容易。這些問題都已經不可能是一塵不變的事情。所以一個人的成長不是簡單適應社會,如果所謂適應社會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社會是不變的。所以老師現在訓練他們,與這個社會信息配套。還有一個是,這個社會是變的。這個適應指的是社會化的人格、角色身份、生存技能等一系列要素,幾乎變成一個人畢生的、無限的自我定向過程。我們要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今天的家庭教育包括學校教育教什麼的問題,我想不是教的知識的問題。我們更重要的是,幫助一個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的加工系統。如果他加工的系統是健全的,今後不管碰到什麼社會都能夠適應;不管是什麼樣的原材料,他都能夠加工變成有價的東西,這大概就是素質教育。這是教什麼的方面。但是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其實很少有家長為孩子想。剛剛我在外面,電視台的人問我,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有什麼區別?我說學校教育有它特定的內容,它必須要完成這樣的內容。學校教育在講素質教育,其實這不如在家庭教育當中講素質教育。其實家長關注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情,一輩子孩子都要陪伴這個家長,這個孩子一輩子的價值就標誌著家長與家庭的幸福感。所以家長要教孩在家庭教育當中講素質教育。其實家長關注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情,一輩子孩子都要陪伴這個家長,這個孩子一輩子的價值就標誌著家長與家庭的幸福感。所以家長要教孩子一輩子的事情。第二,家長教什麼的問題。第一,人的知識是怎麼樣形成的?人的知識有兩條路徑,一條是常識的學習,我們的孩子要讀書,學習很多前人的經驗。還有一條,個體經驗的積累。這個在生活當中是怎麼反映的?我舉個自己的例子,我這個人長的很胖,我不能穿很淺顏色的衣服,所以我買的基本都是黑色的衣服,我為什麼這樣?因為我曾經有一個經驗,我穿著黑色衣服出去時,有人跟我說,韓似萍你好象瘦了一點,這個是很受用的一句話。所以我有一個審美需要,就形成一個經驗,我可能穿黑衣服更適合。但是夏天穿黑衣服時,我們違反了一個物理概念,因為黑色是吸熱的。我有時候就想我是讀過書的人,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夏天穿黑衣服真是活受罪。那麼我們就要優化。我們知道面料會改變人的感受,我們就找什麼樣的面料透氣、涼爽,所以我就把兩樣東西加在一起。我經驗產生的穿黑色衣服好看,第二我學過的常識,必須用比較透氣的面料,顏色是黑色的做衣服,穿在我的身上,既滿足了透氣、涼爽,又滿足了審美的需要。在這個時候我們講,可以說這就是有知識的選擇。在這個過程當中,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家長對孩子的知識學習比較注意嘗試。成天關注你分數是什麼,很少為孩子製造生活場景,鼓勵孩子進行生活體驗。因為生活體驗就是他個體經驗的積累過程,而個體經驗積累下來的經驗,有很多東西是不能用言傳的,只有是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在人的知識結構當中是一種智慧。所以我們現在的孩子家長在教的時候比較片面,我們講常識的學習,孩子成績好了,家長就認為孩子非常優秀。但是這些孩子一旦走到社會上,他具不具備生存能力?我舉個例子,杭州一個校長最近上半年非常痛苦,他說真的是兒子的事情改變了我。他的兒子大學畢業以後自己開公司,很不幸這時這個校長的丈夫得病了,她跟兒子說,你這個公司反正自己開,你這段時間就多陪著爸爸看病。兒子聽了以後很奇怪地眼光看著媽媽說,媽媽你應該明白什麼叫做夫妻。夫妻叫做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所以陪爸爸是你做妻子的責任。這個媽媽說是我的責任,但是我還沒有退休。你現在反正是個體的東西,但是你是兒子,你也要盡責任。其實媽媽在這個時候痛苦,覺得兒子怎麼會這樣想。兒子說,媽媽你應該明白,現在我是創業最關鍵的時期,你們都應該體諒我與支持我。第二,媽媽你白天上班,晚上多陪爸爸不就行了嗎。這個媽媽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找我。我對這個家庭非常了解,因為這個媽媽是我以前的同事。我說出現這個狀況你很難過,但是我認為你的兒子說這個話就有他的合理性。我說我知道,因為你丈夫是大學教授,你是中學校長,在你們家裡我看到最多的兩個情景,當時你的孩子小的時候,一回到家裡做家務,你就說你的兒子幫助你時,你就說你不要做,學習就是你的任務。後來,他的孩子讀了高中以後,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了,在高三時孩子就到遊戲機房。爸爸媽媽找他,一直到晚上11點找到,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跟我講,我都快要崩潰了,我們這個時候就想找一個東西可以忘記現實世界,所以我們找到了遊戲機房,專門玩色情的遊戲。因為在玩色情遊戲時,我們有高度興奮,就把現實的世界忘記了。但是玩過以後,回來以後我們又很內疚。所以我看到這個孩子高三的時候,孩子每出現這個問題,爸爸媽媽說我們是為了你好,你不要以為我們要你養,我們以後不靠你的。所以這是他的爸爸媽媽說的最多的話。所以我說孩子今天出現的行為,他的腦子形成了這樣的經驗。因為你一直講,我的事情是最重要的。過去我主動做家務,你說我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另外家長告訴孩子,我是強者,我們以後都不靠你,都是為了你好。所以這個孩子一直認為爸爸媽媽是強者,從來沒有覺得對大人有反哺的責任。所以我要講,我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由於我們過渡關注社會問題,孩子考大學是整個的輿論,但是它留下的危機是什麼,孩子在成熟過程當中,他應該擁有的一種經驗、智慧,他不能成為相輔相成的真正有知識的人。這是我們現在家庭教育當中留給孩子的一個問題教育。問題很多,我只能舉例說明。第二,一個問題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長。現在問題家長真的不少,也就是說表面上看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問題,問題體現在孩子身上,但是真正問題的根源是在家長身上。我們所講的問題家長,我這裡主要指兩個方面,這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引起注意的。第一,家長消極的社會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孩子正處於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其實孩子的心原本是很陽光的,特別是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大是大步往前走,我們說他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他們剛生出來對社會充滿希望,但是在現實中,他最信任的人不斷傳遞給他消極的觀念。有個孩子給我寫信,說他的媽媽是道德教條主義者,爸爸是經濟教條主義者。爸爸不斷跟孩子說,這筆錢是偷稅漏稅來的,等於是撿來的,真好。孩子就在這兩種思想里掙扎,他說我似乎更傾向媽媽,但是爸爸講的也有道理。另外在整個社會變革中,無論我們國家還是黨,都要走過一個磨合過程。我們成年人在磨合過程中會看到灰色的東西,但是它不是主流的東西。如果成年人只顧及自己的小利,把一個很特殊的問題在家庭不停地講,結果造成孩子對我們的社會、國家產生懷疑以及不信任。也就是說,其實有很多的時候,這種事情在講的過程中只不過是孩子生命世界遇到的一個小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應該出現這些消極的問題。所以我們講,孩子接受過多消極觀,會使孩子選擇灰色價值觀選擇自己的體系。第二,家長不良的情緒情感反映在過分自戀。首先他會使家庭教育中過於在乎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淡化孩子的合理需求;其次,人格是人格影響的結果,家長不良的情緒情感會影響孩子的心裡健康。我們省政府的官員通過教育部長到我這裡來,講了很多孩子的問題。我說孩子你要等待他成熟,有的孩子是早稻,有的孩子是晚稻,你要等著他成熟。她說不行,我說為什麼?他說我要死掉了,我有病。這個母親還說我的孩子好了,我的病就好了。她還說我的孩子考上這個學校,在這個學校成績蠻差,以前初中怎麼好怎麼好,所以在同事面前一點面子都沒有。所以這種情緒情感就會淡化孩子出現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怎麼樣在滿足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需要,給予他必要的幫助。而且長此以往,家人的喜怒無常對孩子是不好的。有個孩子說,我在家裡爸爸媽媽的情緒都能應付,我以後什麼情緒不能應付。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建立在自己的面子之上,還有一些離異過程中父母的情緒行為對孩子的傷害等等,這些都是成為一個問題孩子,或者問題教育當中的根本教育,就是問題家長。其實我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原來跟家長討論孩子教育問題,最後變成婚姻指導、人生指導。其實家長的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們很多指導當中,我們跟家長討論的時候告訴家長,你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其實家長有些不是教育方式的問題,而是他無意中的教育方法。另外,還有家長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比如每天教育孩子只說對的事情,停留在要求的層面,並不是身體力行與孩子一起把問題解決掉。所以這是沒有對孩子提要求,你是你們家裡的領導,你不是教育者,教育者是陪伴孩子走過一段對孩子來說不是很平穩的過程,這才是一個家庭教育的過程。另外,我們的家長生活世界問題也在關注、教育,但是精神世界很少關注。學校教育也是存在這個問題。所以有一次我在和新華社領導講話的時候說過,我說大學的自殺高峰要到來了。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似乎都在和孩子說,把你童年時代放棄,你好好讀書,將來迎接你的是很好的未來。結果孩子往往上大學以後,我前面付出的代價,並不是老師告訴我們的前途光明的世界,所以他原本相信和他原本還沒有培養的就產生了作用。有很多孩子產生逃避或者自暴自棄,但是這是我一家之言,我作為研究人員還是想說這句話。第三,家長的知識背景不夠。我們現在的家長和老師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辛辛苦苦在做事,但是成效不大。原因是什麼?他不知道我在教育過程中重點在哪裡。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在孩子的什麼時候家長應該對孩子影響什麼,關注孩子什麼?應該在孩子成長過程各個階段,家長應該關心他什麼、培養什麼,矯正什麼,家長都不清楚。第一,1歲完成的;第二,2~3歲完成;第三,4~5歲完成;第四,5~11歲完成。第一,完成任務越來越艱巨;第二,早期影響不好會影響孩子的後期發展。我們有一句民間話,三歲看大、五歲看老。其實當一個孩子走進一個學校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他早期留下的不良經驗已經對他的後期發展影響非常大。所以有的時候問題是出現在後期,但是教育的原因是在早期。有的時候,特別是在最後一個時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發展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學業成績考的不好,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心裡不成熟,他沒有成熟的社會心裡,或者我們在一定程度理解他所要完成的學業任務,所以他的學業任務完成比較差。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往往請很多的家教,結果很多事情還是不如人意。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完成孩子身份與角色的同一,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因素。另外,兒童在不同年齡的道德推理能力導致價值取向。比如他的推理能力決定教育方法什麼樣,比如1~3歲、3~7歲孩子的道德推理能力都不一樣。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有的放矢。1~3歲的時候可以嚇唬他大灰狼來了;但是3~7歲的過程中,大人對他的示範非常重要;7~11歲的孩子是實現自理,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建立強化系統,建立自立系統,這個時候你跟他講國家的概念、大家的概念,孩子聽不懂。而11~17歲的孩子拒絕成人世界,他所有的歸屬都是在同伴世界滿足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是非觀念很薄弱,我要他做什麼不做,同學一叫就去了。原因是什麼?因為是同伴世界,他特別在意同伴世界當中的價值觀,尤其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在做學生問題指導的過程當中,結果發現其實這時的孩子有三個很重要的價值需要,一個是相對同伴的價值感,一個是相對同性的價值感,一個是相對異性的價值感,所以他所有做得事情都是為了滿足這些價值感。如果沒有這些價值感,孩子會出現偏激。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家長當著同學的面指責他,孩子就會覺得沒有面子,缺少了同伴價值感。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他同伴的愛護和對同伴群體的建設是家長的任務,不是簡單的。到22歲的孩子,他已經關注體制和制度,家庭中的民族化是越來越顯性的。家庭當中,你要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感,這個家庭必須是讓他具有身份。還有,你要孩子遵守什麼的時候,家庭成員當中每個人都要遵守,因為這是制度。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在不同年代家長教育孩子方式都不一樣。但是我們的家長隔行如隔山,特別是現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也許原理性的東西跟家長講的很少。因為我一年大概有四五十場課要對家長講,每次我跟家長講我要講心理學很枯燥,但是我盡量講通俗一點。但是每一次家長都能接受,說早一點知道多好。這就說明現在家長知識背景不夠,也導致家庭教育不盡如人意。我們思考的第三個問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迫切需要建設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指導者的專業素養提高和指導多元化提高,或者是指導隊伍培養與指導力量的整合問題。為什麼講這個?因為我也是杭州市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一員,研究者的身份和管理者的身份,以及具體對家庭教育的興趣,使我覺得指導者的專業素養直接關係到指導的效果。而指導的效果又直接關係到家庭教育的情況。所以指導者的專業素養提高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指導者的數量不夠肯定是對的,在杭州我們的指導數量很少。還有,指導者站在台上的時候講什麼,你擁有怎麼樣的素養,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過程中,其實它有四個過程:管理過程,就是組織過程;指導過程;教育過程;發展過程。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四個過程構成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這四個過程當中,其實大家看,每個過程是哪兩類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清晰的。在這四個過程當中,我們今天開的會是組織者和管理者的管理過程,當老師在台上做教育工作時,就變成了了指導過程,在指導過程當中,我們的指導者作用是非常大的。作為指導素養不足的,主要是幾個方面。第一,他不能很好的確認自己在指導過程中的角色。我們假設他是一個指導老師,下面是孩子的父親,這裡是一個學生。指導者跟家長一起在討論孩子的問題,但是有沒有想到,在討論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其實我們的視野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不一樣。指導者在討論孩子的問題,可能更多的是站在社會關係的角度在說孩子的問題。因為他跟孩子之間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他討論的時候比較理性。在理性的討論當中,我們評價一個孩子應該怎麼樣,他往往用是非來評價。但是一個家長看孩子的過程當中,往往是靠情感。我們在做指導過程中,老師在台上滔滔不絕跟家長說,你回去對孩子怎麼樣。結果講了半天,家長回去還是不能實施。因為你是在讓家長承擔老師的責任,但是家長不是老師,家長對孩子有特殊的情感。我有一次聽一堂指導課,回去聽家長講,這個老師好象沒有結過婚是一個學者,結果下面的家長講這個老師沒有孩子是在信口開河。所以我們了解,我們要經過很大的心理換位。指導者必須站在家長的角度,更多考慮情感要素。也就是說,為他尋找一個家庭教育的合理性,他必須從這兒走到這兒再去討論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他的心理不換位,不把家長作為主體,很可能會產生誤導。比如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對孩子有很大問題。家長對孩子要求說了半天,孩子都不想做壞孩子,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我們的家長因為有這麼高的認知水平和經驗,他就從他的經驗出發對孩子講你要什麼,這個孩子瞪著眼睛其實都沒聽懂。這就是教育過程中家長沒有把孩子當主體。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在接受指導過程中,因為他們的視野不一樣,說的不一樣,原因就是指導過程中的問題對教育過程當中的影響。所以我想,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指導者一定要搞清楚我是誰,我跟家長對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角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家長哭著跟我說,他的兒子在學校偷錢,他認為這件事情是不對的,但是他要求孩子在學校死不承認。原因是這個孩子在班裡偷錢,班主任非常興奮,說要和家長聯繫,共同教育。當這個家長走進學校的時候,原本老師想和家長溝通怎麼教育孩子,但這個老師沒有顧及到家長的感受,在辦公室就說今天你的孩子偷錢。這個家長的臉一下子就拉下來了,老師結果馬上又說人贓並獲。家長的臉一下子就黑了,這個家長說我能不能見我的孩子,見完孩子回來,就跟老師說自己的孩子沒有偷錢,是同學陷害的,老師威脅自己的孩子。這件事情就沒辦法再處理下去了。這個家長說其實我的孩子確實偷了錢,但是我要推翻這個事實,因為老師跟我說孩子偷錢,還人贓並獲,我非常難受。所以這就是家長和老師指導過程當中,決策不一樣的地方,老師可以毫無表情說學生,而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感情。所以你的角色就決定了家長能不能夠接受你,能不能選擇你的方式。第二,我們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方法指導太多,讓家長模仿的太多,但是幫助家長構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東西太少。我自己在做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我們把目標分成改進目標、發展目標。其實改進目標很好做,而發展目標是怎麼樣讓家長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教育體系,你是說不了的。比如我們在講課的時候和家長說,一個好的教育做到哪幾點,家長說你講的好象是對的。你找成人講,你製造的家庭肯定讓孩子喜歡,成人也喜歡。另外,你也希望孩子成為好孩子,我就找了1700名高考有加分的孩子做家庭教育調查。這個調查當中發現,這些家庭有十大特徵,我不跟你說,你這樣做以後保證你的孩子出息。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好孩子的家庭是怎麼教育的。你根據自己的情況,量身為孩子做家庭教育的方案。這就是我們幫助家長建構的問題。所以指導者的專業素養在這個方面,我覺得我提出這四點,一個是能夠與家長進行平等而樸實、真實而虛心的對話。第二,不會對家長教育觀念的任何內容感到棘手,能夠用講授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方法應付自如。第三,有一定的教養經驗,能夠與家長產生共鳴,或能站在家長角度體諒人,但同時又有堅定不移的教育價值觀。第四,非常清晰把握。在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過程中,像比較正規的指導,就是社會機構對家長的指導當中,大概有三種。一種是學校進行、教育部門進行的;還有婦聯、社區進行的;還有一種是企業文化過程中,要求他的員工既做好好員工,又做好好家長,因為這關係到這個人的全部生活品質的問題。如果員工的家庭不好,工作也會不好。我覺得,目前這種教育力量存在,但是它需要教育合理的分工。在這個過程中,婦聯起到牽頭作用,但是正是因為學校有組織優勢,其實在做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學校一定要站在前沿,教育系統一定要站在前沿。因為它有兩個優勢,組織功能特別好。開一個家長會,婦聯同志在社區要讓家長開會真的很難。但是學校說開家長會,家長都來了。這就是組織優勢。第二,學校老師有教育基礎,如果做適當培訓,老師可以做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所以在婦聯牽頭,教育系統還是需要尋找自己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的價值。以杭州市為例,杭州市以家庭教育協會為合作平台,協會牽頭,從幼兒園到高中生都是教育系統做得,社會上的特殊人群,包括0—3歲是社區在做,還有家庭文化的建設是社區做得。我們做了一些分工,杭州市教育局應該說為此專門設計了機構,叫做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校總校。其實它是一個管理指導機構,是教育局的機構。教育局是家長學校總校,區縣建立分校,保證行政暢通性。另外學校叫做指導站,學校的指導站承擔組織家長學校,指導班主任開班會、網路指導等等。所以我們是三級指導網路。近八年運作下來,應該說還是很正常。因為我們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能夠通過這麼一個組織網路,能夠貫徹下去。當然,地域不同,不同學校的差異還是大的。但是我們覺得還是正常的。我們的總校下面有一個工作班子,比如我們有一個講師團,這個講師團的人主要是負責基層家長學校教師的培訓,以及做一些教材的編寫。我們還有一條熱線,講師團的成員做,叫奧迪線。我們希望整個社會關注家庭教育,所以我們雙方非常滿意,有一條熱線是我們的講師團成員在每周一至五晚上擔任諮詢員。最近我剛剛完成的,我們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艾滋病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成年人的性道德多元化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一定要重視。由於這個問題的隱私性,所以我們希望家長能夠支持,最近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家長支持狀況的調查顯示,孩子越小家長越願意做,孩子越大家長越不願意做。我們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怎麼樣讓家庭也能夠進行。我們還開闢了一些課堂,比如對家長進行專業的調查,所以我們的課堂叫做「智慧家長課堂」,有一套課程,讓家長到家長學校上這些課程。我們還有外來務工子女家長課堂。在城市化進程過程中,外來務工者很忙,但是不能忽視家庭教育。我們就把家庭教育很關鍵的東西提煉出來,必要的東西還是要做,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包括還有面向家庭結構不完善的家庭的課堂。通過這些專項課堂的課程,把這些觀念輸送出去。我們現在還有一個網站——杭州家庭教育網,是杭州家庭教育協會辦的。我們教育系統承擔六個項目,有一個叫韓老師信箱,網上與家長交流。另外,我們有家長沙龍,就是家長和家長討論問題;熱線實錄,引導家長怎麼思考問題;另外還有智慧課堂,把我們的智慧課堂、蘋果課堂的課放上去;還有視頻學校、四方論壇,我們討論孩子的問題,先把孩子請來,叫專家、指導老師、家長、孩子四方討論。另外,它也需要廣泛的群眾運動。所謂群眾運動,就是可以把通俗的觀念輸送進去。比如我們有家庭教育熱點話題「萬人談」,一下把十個問題放在網上,讓家長談。還有教育熱點話題「四方談」,我們把家長和孩子請過來,大家一起討論,孩子有很多話可以給我們家長很多的啟發。還有「智慧家長」評比,這個可能和婦聯不一樣,我們叫「雙合格」家庭,你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把你的點點滴滴成功拿出來大家分享,我們編了一個叫「分享成就感的瞬間—100個家長智慧的故事」。另外還有萬家親子杭州鄉土知識競賽,你不要把所有的教育拿到學校進入課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就在家長學校里,把杭州的鄉土知識做了兩百個題目。一萬個家庭一起搞家庭知識競賽,最後評出2%進行現場的複賽,複賽只是一個形式,無非把這個理念宣傳出去。最後杭州家庭教育協會為200個家庭頒發杭州書香家庭銅牌。這個活動還是蠻有意義的,這個活動可以鼓勵家長討論這些問題,關心問題,這也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我要講的就是這些,我們現在主要關注三個問題:第一,現代親緣關係指導。隨著社會福利體系越來越完善,親子之間的實用性功能越來越淡漠,情感關係怎麼樣。常回家看看為什麼能引起大家共鳴,其實講的就是現代問題。第二,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指導。第三,建立支持孩子健康成長的投資團隊。我們受了英國的一個教育,我們現在在呼籲。讓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呼籲整個社會支持,作為教育部門怎麼樣率先起作用,這是我們關注的問題。我要講的就是這些,但是大部分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供大家批判。希望今後有更多的機會能夠跟同行和在座的教師、老師們商榷,讓我們在這個領域共勉。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不可忽視愛的教育
※香港跨世紀助力幼兒園品牌加盟
※如何提高1歲寶寶的抵抗力?
※國際幼兒園環境真的有那麼好嗎?國內幼兒園怎麼複製?
※「譯林採擷」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