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的創作
同學們好,上一章我們學習了律詩的章法結構,知道了律詩在寫作中的四個步驟起、承、轉、合,以及各步驟的功能和寫作方法。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給大家介紹律詩的創作。首先講創作中的第一步,律詩的選題與構思。
一、選題律詩創作,當然是先有了想要寫詩的主觀意向。因為被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感動,要通過作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寫出來。古詩詞發展傳承到今天,用詩詞反映現代社會的許多新事物,也是詩詞界人士古為今用、開拓創新的一項新課題。但詩詞題材是有局限性的,有其自身的美學範疇,不是字數夠了就是詩。若用詩詞代替說話,變成解說詞,那就會使其粗俗化,是最不足取的。詩詞可以反映的題材十分廣泛,包羅萬象,但詩不能象流水帳一樣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所以首先就要選題,也就是你想要寫什麼題材?通過什麼題材來抒發表達你的想法和感覺。傳統的題材有思鄉、懷古、田園、邊塞、閨情、宮怨、詠物、言志等,我們在後邊在詳細介紹。這些說的是自己有了創作慾望去選題,還有就是一些應酬、命題之作,就比如唱和的,你就要根據原玉的內容就寫;還有就是確定了題目的,比如我們留作業,規定了你寫什麼題目,那麼就限定了你的選題範圍,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在這個限定的範圍內再去細選,就比如我們讓寫冬,那麼你的選題範圍只能在冬的範圍里去選小的題目,比如冬天的植物(梅花、松、)、景色(雪、霧凇、冰凌)等。
我們經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每個時代的作品,都帶有非常濃厚的時代元素,詩言志,詩言情,勞者歌其事,飲者歌其食。南宋詩人陸遊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句子,一個優秀的作者,往往是能抓住生活中的特點,以及生活中的精彩瞬間入詩的。有時候一個眼神、一次邂逅、一個酒局、一場風雨、一句笑話等等,都是詩詞的主題,也都是我們靈感的源泉,關鍵是要看你怎樣去把握、怎麼樣去捕捉到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生活多姿多彩,歲月無窮魅力,祖國大好河山,都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素材和意象,文化是發展的,思想是進步的,我們要往前走,我們的作品題材應該豐富多彩,可以是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也可以是幸福快樂、唯美浪漫,關鍵是怎樣創新,如何精雅,不能人云亦云,這是選題的關鍵所在。
二、構思選了題接下來就是要構思了。構思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在自己頭腦里進行研究、設計的一系列定向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也是作者對創作作品的主題、選材和表達方式進行全面思維的過程。就像搞建築蓋大樓,想要蓋成什麼樣式什麼結構的,想要怎麼蓋?就要有個規劃,然後設計畫出圖紙,最後才能按照設計好的圖紙去蓋。同樣,在詩詞創作上,構思也是作者創作前的一個大的過程,也是作者接觸素材以後進行觸感、選題、立意、煉意的過程。在實際創作中,構思會有種種不同的情形。構思的過程或長,甚至很長,如左思作《三都賦》,構思十年方成;或短,甚至很短,如曹植之七步成詩。成熟的作者可以省略一些環節,或一揮而就,或即席賦詩,出口成章。這一切是在瞬間完成的。這是因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有這快捷的功力。比較成熟的作者幾乎很多時候,邊構思,邊寫作,邊修改,最後定稿。而初學者則應該先認真構思,想好取象造境、章法布局、選韻以及大體內容的安排,並應做好這每一步。
構思,應該分總體構思和具體構思。
先說總體構思。構思,在立意的基礎上進行。立意,確定了詩的中心,依據這個中心,去考慮相關的一切。這是文學創作中的一般規律。人們說的「觸景生情」,往往是先有情,後取景抒情。真正的「觸景生情」的不是沒有,是很少的,(除非你是個特別感性的、多愁善感的人).先有的這個「情」,就是意。先立意,後成詩。曹植的《七步詩》就是先立意,這個意,是曹丕給立的。曹丕下令讓曹植「以兄弟為題」作詩,七步不成行大法,予以迫害。在這危急時刻,曹植按照既定的意,作出《七步詩》,方逃過一劫。
立意之後構思。構思,要考慮些什麼呢?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用多大容量來達意。這要依據自己的閱歷——對社會和自然的觀察、知識的積累,駕馭詩詞語言的能力,決定一首詩中的容量。
其次,依據要入詩的容量的多少,來確定表現形式,是寫絕句、八句律詩,還是長律。
再次,從大的方面構思。要考慮整體結構。如果確定寫絕句,就要考慮是用「起承轉合」的一般結構,還是用特殊結構。如果運用特殊結構,是用二二結構,還是用三一結構。如果內容較多,就確定寫八句的律詩,那問題要複雜一些。要考慮鋪陳描寫、敘事、議論、抒情各自的分量,大致各用幾句,並由此決定其結構,就要考慮是用律詩的一般結構,還是用律詩的特殊結構。如果用特殊結構,是用哪一種特殊結構,這些都考慮好之後,再寫起來就較順理成章了。真正寫起來如果確定的結構不合適,還可以編寫邊修改結構,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內容。這時需要同時考慮取象、意脈、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平仄格式和韻腳等。
以上說的是總體構思。再說具體構思。具體構思是通過語言進行的,這就有了平仄格式與韻字的問題了。
平仄格式的構思,常常是隨著寫詩的順序確定的。有時是從第一句開始,按照平仄的粘對關係確定平仄格式。但實際作詩時往往並不從第一句開始寫,而是在構思時先想好了一句或一聯。如果這一句或一聯是滿意的,就要考慮把它放在適當位置,即安排在第幾聯,以適合整體構思。然後,再按照粘對規則向前向後推出前後的平仄格式,這樣,平仄格式就確定了。這時如果有的詩句的平仄格式不合格律就調整詞語的順序,使之合律;如果多數詩句不合格律,那就要改換平仄格式,達到目的為止。
韻字,在確定滿意的一聯時,對句的末尾字就是韻字,這樣韻字就確定了。再思考其它詩句時,就要使用與初步確定的韻字同韻部的字,這樣,韻字就最後確定了。
當然每個人選擇平仄和韻字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是先選好韻部,再確定平仄格式去寫,這個沒有定式,按照自己的習慣就好。
通過以上這些程序,構思就大體完成了,這裡說的只是一般的構思情形。寫詩,人們構思的習慣是不同的,這裡說的不能完全符合每個人的構思習慣,只不過為初學格律詩詞的詩友們提供一些參考罷了。善於寫格律詩詞的人,構思是一切從簡的。
剛才我們說了,總體構思要在立意的基礎上進行,下面我們就說說第一步立意。
三、立意1.詩以意為主。立意——主要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這個「意」字,比如:書法藝術講究「意在筆先」,國畫藝術也講究「意在筆先」。鄭板橋提出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竹說,同樣可以運用在詩詞創作上,詩以意為主,這是中華詩詞能傳承數千年的靈魂所在。現在來看,老祖宗定下的章法不錯,所以,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
什麼是「意」呢?通俗的講,立意就是詩人創作詩歌的用意,也可以說是作品的主題,它是作品的靈魂所在,是作者創作的作品所集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後漢書》作者范曄在《獄中與甥侄以自序》中所說:做詩文重在內容,不僅僅在辭藻上下功夫,「常謂情志所託,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然後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尚書《堯典》中說:「詩言志。」莊子《天下篇》中說:「詩以道志。」荀子《儒教篇》中說:「詩言其志也。」那什麼是志呢?歷史上的志,指的是思想、志向、抱負等。這是因為秦以前,先人們所掌握的辭彙不多,所以,「志」也包含有」意」的意思。這在後來鄭玄注釋《尚書》時就作了說明。他說「詩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毛詩序》對這個問題作了進一步的解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這說明,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當代,詩詞創作都離不開言情、言志。因此我們說『意』是一種情感、一種觀點、一種主張、一種思想。由於志和情都屬於人們的精神世界,都是作者心意的表達,故詩作者們寫詩填詞時,應重在立意。
2.意在筆先。如何立意呢?下面講立意的方法:意在筆先這是古人作詩時的經驗之談。即寫詩先必立意,也就是作者必須經過一番思維,決定該完成那篇作品(一首詩、一首詞、一篇文章)的主題,即文章表現的作者的情志。只有先明確了要表達的意(即中心思想),才能按照其意裁剪素材、遣詞造句。假如動筆之前還沒有立意,不知自己要寫什麼,要反映一個什麼物事,無論你多麼高明,也不可能寫出像樣的作品來。所以,「意」是全詩、全詞或全文的統帥,它對你的作品起有決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導作用。因為,雖然我們平時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卻不可能把許多素材在一首詩中和盤托出,羅列紙上。那樣的話,就會和開雜貨鋪、記流水賬差不多。因此,首先要分析、要有取捨,選擇符合自己的意而用之。這也是構思的前過程。如果作者沒有這個前過程,心中無數,腦內空空,就不能像搞建築那樣在施工前擬定一個明確的方案來,也就沒有主意,就不可能建造出完美的建築成品來。一句話,意應在筆先。
有人問:筆先做什麼?先是觸,也就是對物事的接觸和感觸;再是思(思索和尋味),通過思而產生的激動、感奮、歡快、悲憫、愁煩、憎恨等情;通過思考,也就是在作者的反覆醞釀、推敲之後,再確定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你一會動筆想要表達的那種情緒和感想;其次是「打腹稿」。再其次是運筆。有人說:「立意靠靈感」,有人問:靈感又靠什麼呢?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靠知識的積累,靠素材的掌握,這話也不假,當我們通過知識的長期積累以後,一旦接觸素材,來了靈感(即:明確立意),詩興一發(即:情志倍增),就會雲涌筆端,一氣呵成一首好詩、好詞,或一篇好文就出來了。
律詩的表現題材是廣泛的,我們要學會善於觀察生活,思索人生.聯想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的微妙的通理性,把你的思想,認識,感觸用詩的語言描寫出來就是詩。對於初學者往往是為寫而寫,寫完了不知道在表達啥的情況,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還沒有熟練掌握整體構思的思路,盲目動筆。下面我們就立意的課題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表現題材供大家學習借鑒。
(1)描寫生活情趣,表現熱愛人類生活。王昌齡的《採蓮曲》:
荷葉羅衣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首小詩描寫了江南美好的景色與少女們採蓮生活的歡快美好的情景。一池碧水,一片芙蓉,少女們穿著碧綠的衣裙如同荷葉,少女們白裡透紅的面頰如同剛剛出水的芙蓉,她們邊唱歌,邊採蓮,有聲有色,表現出了少女們的無限的青春活力,這是多麼令人神往的美好的生活情景啊!作者描寫了這樣的生活場面,表現了作者深深體味到了生活的情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再如王駕的《春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都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厚的情趣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立意明確。
(2)表現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絕句描寫了香爐峰瀑布雄偉壯麗的情景,感覺瀑布之水如同天上銀河之水奔流而下,想像奇特,無與倫比,展現了祖國山川的秀美,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詩中立意明確,感情自然。
(3)表現關心民族國家的命運。陸遊是譽滿天下的具有深厚愛國思想的詩人。他一生志向遠大,主張收復失地,卻屢遭打擊,不得施展才智,最後抱恨而終。他的一生始終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簡直自抑不住,時時噴發出來。他的《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首詩作者回憶了自己壯年戍守邊關的戰鬥生活,表現了豪情壯志;流露出報國無門,壯志不酬的憤懣心情;還表現出雖到暮年,仍有像諸葛亮那樣的雄心;有要北伐,再干一番大事業,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的確如此,陸遊到老年的時候仍然想著為國家收復失地,他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在夢中都在想著在冰天雪地之中,率領千軍萬馬,殺退金兵,收復山河。他的絕筆詩《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是他表現愛國思想的典型詩篇,生前沒有能夠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收復失地,就是到死後,也要聽到兒孫們向他報告王師收復失地的喜訊。表現了陸遊的熱愛祖國,渴望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這一首詩,把陸遊的愛國思想推到了最高峰,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詩史上愛國主義詩作的極品。詩的立意集中而深刻,感情真誠至極。
(4)在危難中表現了誓死報國的決心。文天祥在抗元鬥爭中為國家為民族先獻出了生命。他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寫出了文天祥在國破家亡之時大義凜然,誓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他的《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這首詩表現了文天祥在生死關頭仍然關心國家民眾,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以死報國的決心,並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正氣歌》不是律詩,但它壯懷激烈,一氣呵成,皇皇六十句,列舉了我國歷史上具有浩然正氣的志士仁人的英雄壯舉,更是震撼人心,流傳千古,世世代代激勵著志士仁人為國家為民族為正義奮鬥拼搏。其立意特別集中,非常值得學習借鑒。詩中立意表現了境界高,思想深,認識新。
(5)揭示社會生活,展示人民的疾苦。杜荀鶴的《山中寡婦》: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這首詩寫一位寡居老婦生計艱難,因為賦稅徭役繁重,只能靠野菜度日,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凄慘情景。讀而思之,令人淚下。詩中寄寓了作者對廣大疾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六首》之五:
采菱辛苦廢鋤犁,血脂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詩中反映了貧苦人民生活的痛苦無奈。這兩首詩真實準確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面貌。
(6)寫思鄉思親。王禹偁chēng的《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這首詩描繪了北國山村秋天的晚景,作者騎在馬上,安閑地欣賞著沿途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的深厚感情和對家鄉的懷念。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傾瀉出了作者在節日里思念家中兄弟的真摯感情。立意明確。
(7)揭露社會的腐朽和統治者的罪惡。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這首詩寫了南宋小王朝的腐朽情形,統治集團只顧在京城裡遊覽湖山名勝,聽歌看舞,全不顧收復失地。表達了凝聚在人民心頭的憤恨,警告那些沉醉在歌舞中的統治者:現在的臨安與淪陷前的汴州的情形正好相同啊!暗指統治者的末日為期不遠了。陸龜蒙的《新沙》: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後海鷗知。澥xiè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
這首詩揭露了封建官府的壓迫剝削是無孔不入的罪惡。連常在海邊生活的海鷗還不知道新出現的小沙地,官府卻先知道了,趕忙去徵稅,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民壓迫剝削的殘酷程度。這兩首詩立意深刻。
(8)抒發個人的感慨
杜甫的《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這一年,杜甫的好友,蜀地的軍政長官——成都府尹嚴武死去,杜甫居於蜀地失去了依託,便離開成都,向渝州、忠州漂泊,一路困苦艱辛,饑寒交迫,感慨無限,而作此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寫出了無依無靠,行蹤飄忽不定,居無定所的苦難生活與無可奈何的感嘆!一位偉大的詩人,竟遭如此境遇,內心深深的苦痛可知矣!抒情慨嘆,出於衷心,詩意真切。
(9)寫男女情愛李商隱的兩首《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華堂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據趙巨瑗的《山滿樓唐詩七律箋》云:「此義山(商隱字——筆者)在王茂元家竊窺其閨人而為之。」據此,可以看作這是一首寫男女愛情的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一首《無題》則更進了一步,表示了男女愛情的生死不渝。這首詩寫情惟真惟深。
(10)寫邊塞生活的艱苦和戰爭的殘酷岑參的《磧qì(沙石淺灘)中作》: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望月兩回圓。
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莽莽絕人煙。
這首詩寫出了戍邊將士行軍作戰的艱苦。陳陶的《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這首詩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戴復古的《淮村兵後》: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園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這首詩寫的是金兵入侵,敵人的鐵蹄踐踏過的村莊,一派破敗荒涼。詩中揭露了敵軍入侵給中原地區造成的破壞和災難,表示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敵人的強烈仇恨。這三首詩立意明確而深刻。
(11)闡釋哲理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由觀看山景,而寫出了在遠近高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觀看同一對象,得出不同結論這樣一個哲學道理。由寫景而闡述哲理,這樣的立意很有藝術性,也很深刻的。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一首寫讀書觀感的詩,又想像設境,後兩句詩闡述了不斷流動變化,吐故納新,才能不致腐敗,具有活力的哲理。詩的立意是很明確的,又是深刻的。
(12)抒發了弔古的情懷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這首詩的中心在於弔古感今。據《晉》·羊祜hù傳》載,羊祜,晉時南城人,武帝時曾鎮守襄陽,「祜樂山水,每造峴山,嘗嘆曰:『自有渝州,便有此山,由來登望如我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作者以此典寫出了登臨江山勝跡引起的弔古撫今之情。韋莊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是一首弔古撫今的名作,通過憑弔六朝的遺迹,唱出了一首唐朝衰敗,即將滅亡的輓歌。這兩首詩中表達委婉,立意明確而感情真切。
(13)描寫自然風光,反映高遠超逸的情趣和境界。陶淵明的《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描繪了遠離喧囂的鬧市塵寰,居於靜謐的林泉,與山花雲鳥為伴,常伴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常聽鳥聲啁啾,泉溪琴鳴,時而觀菊,時而吟詩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志趣超逸,心性高遠。
(14)反彈琵琶,別出新意。自古以來寫王昭君的詩多矣,若石崇《王明君詞》說: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把王昭君寫得悲悲切切,怨恨無窮。李白寫王昭君: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風沙。
坐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詩中把王昭君寫得凄凄慘慘,杜甫的《詠懷古迹》:
千栽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也是王昭君一路北去,怨聲栽道。而王安石 的幾首《明妃曲》一反前人詠嘆昭君不幸的老調,反彈琵琶,別出新意。
「黃金捍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但就掖庭遴粉黛,至尊親按每人圖」
「穹廬自此多顏色,草亦青青拒雪霜」
「他時舅甥今翁婿,絕國長親大漢恩」,
這些詩都讚美了王昭君高高興興地出塞,為漢胡文化交流與安定邊塞做出了貢獻,與前面的詩相比,翻出新意。「橫看成嶺側成峰」,對同一個人、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得出不同的認識,易翻出新意。
四、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要正、高、深、遠立意正確是做詩的根本要求,這主要是指詩的思想性。「意」是否能「立」得住,就看它是否正確,是否帶有社會普遍性,是否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與習慣,是否禁得起人們的推敲,是否能積極地、健康地反映生活本質的內容。正確,就是作者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正確的立意應是大多數人能夠認可或是積極倡導的。只有正確的意才能立得住立得穩。
作者寫詩、填詞和作文的目的是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就個人怡情養性來說,也是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讀者讀詩、讀文,是希望從中獲得教益,得到某種啟發和提高。這種既豐富精神生活,又提高文化素養的事,本身就賦與高雅、聖潔的含義。如果我們以低俗、消極的思想內涵去充斥它,勢必褻瀆自己的心靈健康,褻瀆他人的玉潔,褻瀆社會道德,褻瀆人類正氣。所以,我們作人要有人品,作詩要有詩品。對於作者的人品和詩品,讀者可以從作者的詩文中解讀出來,因而,作者在作詩、作文前,立意一定要高,才能與人類社會合拍,才能宏揚民族精神,才能達到陶冶自己的情操、對他人啟迪、教益的目的。
我們主張立意要高,並不是說我們寫詩只能寫政治性很強的詩。因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是寬廣的,其精神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既然歷史上無論古代還是近代,許多愛情詩,山水風景詩,花鳥詠物詩,以及親情、友情、懷鄉、愛國等為題材的詩詞,至今為人民傳誦、百讀不厭。那麼現在,對真摯、純潔、忠貞愛情的歌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對生死不渝的友情、對勤勞淳樸的民風,對勇於奮鬥、不屈不撓、和睦友愛的民族精神的宏揚,又未嘗不可去高吟低唱、大書特書?所以,無論你從生活的海洋里取哪一滴水,只要有益於凈化人們的心靈,有益於陶冶自己的情操,都可以立意。只要我們的作者在寫詩、填詞、作文中意存高遠,就能在自己的文化天地中有所作為。
2.集中一首詩詞只能有一個主題,主題越突出,作品就越有感染力。反之則意多亂文,如:
有聞
習字吟詩壽慣長,人道如今事異常。
一旦聲名初顯露,歌廳飯店日徜徉。
此詩第一句與主旨無關,與整體不諧調,破壞了詩感染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作者創作之初立意不集中造成的。律絕之詩切忌意雜,蓋意雜則詩不純矣,一首詩想闡明一種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嘆,如有數意夾雜其中,則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如有數意,可分成數首連章描寫,較為妥切。王夫之亦云:「一詩止於一時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謝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則求盡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盡而畢」。又云:「一篇載一意,一意則自一氣,首尾順成,謂之成章。」
3.新穎立意新穎,強調的是文章主題要有特色,有獨到之處,要有不同於大眾化的東西。立意貴有新意,反之則無詩味,如:
除夕
煙花鞭炮鬧除夕,笑語歡聲滿社區。
千家結綵迎節日,萬戶書聯賀丙戌。
此詩立意太俗,不符合立意要新穎的要求。不新穎又怎麼能吸引讀者呢?就象每天的新聞聯播一樣,如果每天你一打開電視就是反覆播放的同一個事件你還會感興趣嗎?不感興趣你還會看嗎?作詩也一樣,沒有新意,讀者就不會對你的詩感興趣。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自古以來吸引了許多讀者,人們大都會因為夕陽西下黯然傷神;朱自清反彈琵琶,寫出了「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樣的佳句,變換了立意角度,改變了原詩中消極的情緒,令人耳目一新。
4.不能因詞害意記得唐朝詩人崔護寫了一首絕句《題城郊南庄》。寫的是他在一年春遊時的感慨:第一年春天,他在城郊南庄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第二年春天再去,只見桃花依舊,那位姑娘卻不見了。於是他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寫成後,反覆吟詠,覺得「意未完,語未工,」有了去年這天,沒有今年今天,而且詩也不怎樣合律,第三句「人面」與第二句的「人面」在句子開頭就重複。崔護是當時的美男子,詩風和他的人一樣,力求完美。所以,他就準備進行修改。他想來想去,兩年中三月這天確實不能用恰當的詞來避免雷同,重複的「人面」也不好用其他的字來替換,因為一代替後全詩就變味了。所以,他總想不出較之妥貼的句子來。後來,他遇到劉禹錫,談到此事。劉禹錫和崔護都是中唐進士(劉禹錫中進士是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崔護中進士則是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只比崔護早一科)。他為人豁達,詩風貼近民眾。考慮再三之後,認為這首詩無論從情感和意境上看,都很不錯,建議崔護:這首詩雖然犯了絕句之忌,卻不能因詞而害意,還是保持原貌為好。所以,《全唐詩》載崔護這首詩時仍取原貌。我們細讀唐詩,不難看出:唐代的詩人,是最講究格律的(背景:唐科取士,多以詩考),對於一些大詩人寫詩,他們寧可不合律絕,也不以詞害意。所以,《詩人玉屑》評點說:「蓋唐人工詩,取意為主。」
上面列舉了一些詩,略作分析,闡述了每首詩的立意及特點。從中可以看出,律詩的立意有五個特點:
一、真實正確。每首詩的立意都是正確的,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二、明確集中。立意明確,不論是表達直白的,還是委婉的,從作者主觀上說來,立意都是清楚明確的。立意又是集中的,一首詩的立意應以惟一為好,絕不旁鶩。也就是說,作詩之前,作者首先要確定好立意,然後圍繞立意選材,這樣才能保障立意的明確集中。
三、思想深刻。詩中作者或寫景,或敘事,最後得出哲理,思想深刻。
四、高遠超逸。詩中寫景顯性,志趣超逸,心性高遠。
五、別出新意。對某一人物、事件、景象、物品換一個角度思考,別出新意。
這五點,可以概括為律詩立意的「五項準則」。上面這些詩的立意的共同點還可以說是正、高、真、深、新、正,即情理正確,詩中所抒之情、所論之理,要正確,不要一時隨俗,而要經得起歷史時間的考驗。古人的作品有很多是同一題材的,那麼流傳下來的也都是些立意好的作品,絕對不是一些文字華美而立意低俗的作品。
高,即境界高,避低俗;
真,感情真,避虛假;
深,即思想深,避淺薄;
新,即觀點新,避陳舊。
境界高,許多詩人觀察社會生活,都不是從個人得失的角度考慮的,而是思想境界較高,很多詩人觀察社會,俯瞰人生,思想端正,甚至能夠同情下層人民,作詩立意正確。感情真,不論是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對人生的看法,還是對個人感情的抒發,都是發自內心的,是真實的由衷的,而不是虛假的。思想深,就是不論是反映愛國思想的,人民疾苦的,還是揭露統治者腐朽的,思想都是深刻的,是作者深思熟慮,深刻認識各個方面社會生活的結果。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一定要力避淺薄。觀點新,即不要人云亦云,要說自己的心,說自己的話,要有所創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等等,都是詩人自己的心血凝成的詩句,都是詩人自己的新創造,是前無古人的。總之,律詩立意的基本準則是:真實正確、明確集中、理性深刻、高遠超逸」,簡言之,或可稱作高真深新。
五、選擇表現方法命題又分:他人命題和自己命題。命題又分寬窄,比如,《秋》是題目,這個命題就比較寬,因為有悲秋和喜秋之分。如果《喜秋》是題目,這個命題就比較窄,因為它限制了表現形式和表現範圍,所以,還要選擇使用什麼樣的表現題材。表現方法大致有高古、含蓄、敦厚、雄渾、蘊藉、淡雅等幾種。
下面我們分別來說一說這幾種表現方法:
1.高古:講究的是意遠語疏。【李希聲詩話】云:「古人作詩,正以風調高古為主,雖意遠語疏,皆為奇作。左太沖『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之句,讀之飄飄有世表意,所謂『若要意境高,且於胸懷遠』是也」。「六朝流水急,終古白鷗閑」句,王漁洋喻其「高不可及」。姜夔於其【白石道人詩說】云:「意格欲高,句法欲響,只求工於字句,亦末矣!故始於意格,成於字句。句意欲深,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石林詩話】引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嗚禽」句云:「世多不解此語為工,正在其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備以成章,不假繩削。詩家當以此為根本」。
如陶淵明【飲酒詩】: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更相催,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特點是高格曠遠,而情邃不露。雖然在聲律文法上欠妥,但出於自然,清新而質樸。本色獨具。
2.含蓄:其實就是言不盡意。以委婉的文辭,道出詩中主旨,避開一語道破的坦率,讓讀者去體會言外之意。司馬光之【溫公詩話】云:「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其旨。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跡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姜白石引蘇東坡語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謹於此。清廟之瑟,一唱三嘆,遠矣哉!後之學詩者者,可不務乎!若句中無餘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善之善者也」。如劉禹錫【烏衣巷】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僅摘取王謝堂前之燕,飛入百姓家一事,平平數語,道盡桑田滄海,人事無常之感。
又如李白【玉階怨】詩: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借思婦之動作,而於暗中點出一「怨」字。含蓄之詩,能與人留下欣賞的餘地,使人沉浸於藝術美感中。
3.敦厚:此類命意的特點就是:實事求是。如王維【息夫人怨】:莫以今時寵,而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取「息媯歸楚王,生二子未言事」的典故說事詩中有頌讚意思,卻未有微辭。息媯這個人,熟悉歷史的人知道,因為先後嫁給兩個國君而被後人多詬病,但作者本著尊重歷史的態度,並沒有大加鞭撻。
又如清代鄧孝威【題息夫人廟】:
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意思也是很委婉。在封建專制時代,名節為高。值國亡家破之時,果能君辱臣死,夫殺妻殉者終屬無幾。何忍苦苦誅求於纖弱女子?詩中沈穩涵容,宅心仁厚。再如清代劉獻廷詠【昭君詞】:
漢主曾聞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
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明顯是為畫師毛延壽鳴不平,昭君迫嫁單于,根本不是畫師之罪!
4.雄渾:特點是:雄偉渾潤 唐司空圖【詩品】云:「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反虛入渾,積健為雄」杜甫【登岳陽樓】之句: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范成大【鄂州南樓】之句:
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里秋。明代高青邱【登金陵雨花台】之句: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氣勢宏大,規模壯闊,如此精神,足當雄渾。唐代李白和杜甫在這方面多有佳句:諸如: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都是雄渾壯闊的典型。
5.醞藉:特點是:多用隱喻的筆法,表達心中之所求與含蓄不同者在於:含蓄乃是有所諷諫,而借詩道出。而醞藉乃是心有所求,不便直述而借詩寓意。如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大家很熟悉,看似刻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生動有趣的生活畫面。此詩其實是朱慶餘在應進士考試前,呈獻給當時的水部員外郎張籍的詩。以新婦的口吻,詢問自己的文章風格,是否合乎時下潮流。有趣的是,張籍看後也以詩答云: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沈吟;
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抵萬金。
張籍也借詩寓意,隱隱讚揚朱慶餘之詩。另如張籍之【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未曾直敘鄉思,只寫出剎那間的一個動作,「行人臨發又開封」,而鄉思之重,在平淡自然中表露無遺,其「醞藉」的特點表露無遺。
6.淡雅:特點是:平淡淵雅如陶淵明之【飲酒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語句雖平淡,然其情真流露,句句如從肺腑中流出,所以為後人稱道。
今天這一課就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創作中勤於練習,假以時日,必有所成,謝謝大家。
作業:兩題可都做也可任選其一1. 做七律一首,題目自擬,韻部不限,要求符合格律要求,押平水韻。2.說說自己這首七律是如何選題如何立意的?推薦閱讀:
※【網文創作技巧八】從新手到大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第十一期曾剛彩墨山水研修班第十一至十四天 丈二巨幅山水創作
※著名作家莫言談新作《蛙》的創作感受
※換了新創作總監的New Gucci 是要上天?
※略談詩詞創作與欣賞
TAG: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