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中東歐 文化贏先機 浙江日報
本報記者 董小易 劉 慧 李月紅 胡昊
編者按:9月21日至25日,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部長論壇在杭州召開。中國牽手中東歐開展多領域的合作,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浙江和中東歐看似遙遠,卻有著密切的聯繫,尤其是雙方的文化交流,正成為推進雙方溝通的最佳橋樑和紐帶。回顧近些年的文化交流,我們真切地看到,彼此都秉持著「文化、交流、合作、共享」的精神,譜寫「絲綢之路」輝煌新篇章,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 譜寫「絲綢之路」輝煌新篇章 牽手中東歐文化贏先機 本報記者董小易劉慧李月紅胡昊
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一條絲綢之路在地圖上逐漸清晰。
現在,一個新的戰略構想在世界政經版圖上從容展開——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今天的「一帶一路」遠遠超出當年張騫抵達的邊界,中東歐的16個國家正是其中重要一環。
文化先行
溝通常從心靈開始
我們對中東歐國家並不陌生。波西米亞風、多瑙河之波、布拉格廣場,還有肖邦、卡夫卡、昆德拉、德沃夏克等,乃至虛構的「瓦爾特」「好兵帥克」……這些文藝氣息十足的辭彙,早已是中東歐地區一張張耀眼的名片。
文化,從來都是交流和分享的捷徑。文化交流到哪裡,心靈就溝通到哪裡。在當下的「一帶一路」上,浙江與中東歐架起了民心相通的友誼之橋,同樣是文化先行。
今年年初,作為中國文化部2017年「歡樂春節」項目之一,記者跟隨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陝西廣播民族樂團組成的聯合樂團,來到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等中東歐7個國家、10座城市進行巡演。
在歐洲寒冷的冬夜裡,記者親身體會到了音樂是如何穿越國界、溫暖人心的。簫的悠遠、二胡的纏綿、嗩吶的情懷,即使是最傳統的中國民樂,當地民眾照樣聽得有滋有味。
在愛沙尼亞,「畫境富春·絲路長安——中國新春音樂會」結束後,一位叫瑪麗卡·卡特伊的女觀眾激動地告訴記者,這場音樂會讓她產生了更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嚮往,她也很想了解更多有關絲綢之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情況。
越劇是浙江最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戲劇,今年6月,紹興越劇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攜明星版《梁祝》亮相第24屆羅馬尼亞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悠揚的唱腔、婉轉的水袖,在當地掀起了一股「越劇潮」。一位當地觀眾說:「這是我第一次觀看中國越劇,它非常有感染力,將來我會去接觸更多的中國音樂。」
今夏,受中聯部和省政府委託,浙江文化代表團赴羅馬尼亞、捷克參加「2017中國—中東歐政黨對話會」閉幕演出和浙江省—皮爾森州結好十周年慶典,在羅馬尼亞展現了京劇、民樂、舞蹈、歌曲等具有濃厚中國元素、浙江特色的文化藝術,也為捷克人民帶去了中國民樂、京劇武戲等精彩演出,讓觀眾深深陶醉在濃郁的「中國風」里。
藝術無界,友誼長存。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應波蘭館的邀請,浙江交響樂團為波蘭國家日慶典音樂會演奏。波蘭著名鋼琴家克里斯托夫·赫德金赴杭與浙交進行了為期3天的排練。第一次來中國的他,為浙江交響樂團的敬業精神和精湛技藝所折服,連說從此記住了浙江。
在浙江,我們也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中東歐的精彩文化。即使語言不通,但通過精湛的藝術作品,浙江觀眾與中東歐藝術家進行對話,分享藝術之美。
今年6月在寧波舉辦的中東歐文化藝術交流展上,捷克的玻璃藝術、青年藝術家托姆斯基和波蘭斯基的作品、鄉村攝影藝術家什特雷特的紀實攝影等來到浙江。去年的交流展上,則有布達佩斯的藝術家帶來了「真假幻界」主題作品展、「歐普藝術之父」維克多·瓦沙賴里的真跡畫作,還有油畫、水彩畫、藝術裝置、雕塑等一一亮相,讓浙江觀眾看到了風格迥異的中東歐藝術,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進了友誼。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偉大的交流常常就從這些細微的感動開始。
文化分享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在去年的第二屆中國—中東歐投資貿易博覽會上,波蘭藝術家白偉的作品特別惹眼,他帶來了「粉·墨獨白」個人作品展。在他的筆下,中國傳統的飛天神女與天使形象相結合,幻化出新的形式。
原來,白偉曾經在中國美院進修國畫,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文化沉澱和藝術形式,並運用了中國畫和書法等技巧,將中西文化貫通融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浙江和中東歐各國文化交流、跨國合作的過程中,不同文化以新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永恆的財富,文化交流,鋪就了一條民心相融之路。
浙江省作協主席麥家曾作為主賓國代表,出席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辦的國際書展。他的作品《解密》也被譯成塞語在當地發行。麥家說:「出版物是文化交流最有效的載體之一。我期望通過更多的國際書展,把浙江悠久的歷史文化介紹給各國民眾,詮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同樣是在這次書展上,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與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塞爾維亞契戈亞出版社合作舉辦了中國茶文化展、中塞文化交流論壇等,《中國文化叢書》塞語版、《中塞交流史話》塞語版舉行了簽約儀式,王旭烽《茶的故事》進行了新書首發式。
其中《中國文化
叢書》塞語版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與塞爾維亞契戈亞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合作編撰出版,是中塞文化交流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將讓更多的塞爾維亞讀者全面了解中國文化;塞語版《中塞交流史話》將由中塞兩國作家合作撰寫。
在今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浙江與羅馬尼亞也達成了多項出版交流成果。浙江教育出版集團、羅馬尼亞克魯日大學、克魯日大學出版社合作,歷經5年編寫出版了《中羅分類詞典》,這是第一部結合了羅馬尼亞語和漢語的語言分類工具書,為學習和使用漢語、羅馬尼亞語的人帶來了方便,也填補了中羅出版這一領域的空白。
此外,浙江教育出版集團與羅馬尼亞利比瑞斯出版社簽訂《中羅交流史話》合作出版協議,計劃在2019年中羅建交七十周年之前出版,進一步深化浙江與羅馬尼亞的合作。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文化合作
多一步多一分風景
盛夏的一天,浙江萬里學院大二學生黃安琪剛剛結束捷克當地電視台對她的採訪。她站在電視塔頂俯瞰當地美景,想起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話:「路從腳下開始,每踏出一步便多一分風景,每踏出一步就多一點成長。」
在這詩情畫意、文豪輩出的「歐洲十字路口」,正颳起一陣「浙江風」。這個夏天,浙江萬里學院將捷克語的課堂搬到了離布拉格不遠的克拉洛韋,黃安琪正是捷克語言特色班的40名學生之一。畢業後,他們將作為捷克語人才,去寧波當地企業工作。
「一帶一路」倡議的謀劃和落實,既需要經濟硬實力的支撐,也需要文化軟實力的平衡。今天的「一帶一路」,文化不僅有外交的柔性作用,更成為產業創新的不竭動力。
「忽如一夜春風來」,從2014年至今,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塞爾維亞、波黑、拉脫維亞、馬其頓等紛紛在寧波保稅區中心開設了國家館。目前,13個中東歐國家已在寧波設立了16個國家館,在開放的港城寧波,有中東歐國家精美的商品和精彩的文化。
如今,中國—中東歐投資貿易博覽會已成了每年都要舉辦的固定展會,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逐步增多。今年第三屆投資貿易博覽會上,寧波與中東歐國家簽署了涉及貿易、投資和文化交流的一系列協議,總額達到6500萬美元,進一步鞏固了該市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重要樞紐的地位;來自16個中東歐國家的300家企業、500餘名展商參展,吸引了國內外1200餘個專業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成交或達成意向3500萬美元,寧波市民參會踴躍,到會觀展、採購超過3萬人次。
除了與中東歐的合作交流,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各類藝術節、博覽會、交易會、論壇、公共信息服務等逐步實現規範化和常態化。
教育合作項目已成為浙江與中東歐人文交流的新熱點。2016年,浙江首個中捷產業合作園落戶慈溪;今年6月,寧波至捷克布拉格的包機旅遊航線開通;全國首個「一帶一路」產教協同聯盟和絲綢之路商學院聯盟也宣告成立,這將實質性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產教協同、高技能人才和商貿人才培養領域的戰略合作。除了捷克語言文化中心外,寧波還成立了斯洛伐克教育科研中心、羅馬尼亞中國藝術合作中心、教育交流中心等,讓文化與文化無界融合。
放眼望,浙江將攜手中東歐各國,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將「一帶一路」建成一條文明融合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平合作之路。
評分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 關於浙報集團 | 聯繫方式 | 廣告服務 [ 幫助 ]
浙公網安備 33010302000900號
推薦閱讀:
※一文讀懂中東的亂局
※冷空氣再度來襲!中東部明天起有大範圍雨雪
※美媒:經濟失誤為中東社會動蕩埋下禍根
※美媒反思本國的中東政策:讓中東繼續流血吧!
※李解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