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36】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36】 2012-11-24 12:11閱讀: 361、念佛最切要之妙法是什麼?何為學佛人日用所當遵守之洪猷?如子憶母,憶佛念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子憶母,憶佛念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一切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學佛人日用所當遵守之洪猷。自行如是,化他亦然。倘舍此而欲越分立功,縱有小益,必伏大禍。且勿謂為老僧迂談,則幸甚幸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77頁致崔德振居士書)362、「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具體怎麼做?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念,均如是聽。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念,均如是聽。默念時,心中猶有聲相,非無聲也。《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能攝耳諦聽,即都攝六根之法。以心念屬意根,口念屬舌根,耳聽則眼不他視,鼻不他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攝六根而念,則雜念漸息,以至於無,故名凈念。凈念能常相繼不間斷,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異名。吾人隨分隨力念,雖未能即得三昧,當與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則或致起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現生已入聖位之人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23頁復徐志一居士書)363、「都攝六根」的下手處是什麼?攝耳諦聽,志心諦聽,久久便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95頁與張靜江居士書)念佛下手,最要莫過於聽。聽則心沉而一,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23頁復常逢春居士書七)364、怎樣才能攝心歸一?為什麼不可定求瑞相?欲得攝心歸一,需生死心切,懇切至誠,著實從心中念,切勿滑口讀過。或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若不以心歸一為事,常想見瑞相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或起魔事,不可不知。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22頁復朱德大居士書)凈土法門,其大無外。無知識人,每每小看。汝已持名,而心不歸一,以業障深故。念時,要心存敬畏,念起於心,聲出於口,音要入耳,要使句句聽清楚。從朝至暮,無用心事,則常念。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以心一起念,便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裡之聲,乃極明了事。早晚立一功課,或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贊佛偈,念佛或一千、八百、五百,隨各人工夫立。若忙極,則用晨朝十念法念。除早晚功課外,行、住、坐、卧都要念。只求心歸於一,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歸一,自與心浮散時不同。若不以心歸一為事,常想見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至誠懇切聽,決不至起魔事。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乃念佛最妙之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401頁復吳希道居士書)365、為什麼說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因為聽之一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以故不可令不知教理、不明性體之人,修觀想等法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78頁復劉惠民居士書)366、念佛時如何消滅妄念?欲消滅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欲消滅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故名凈念。凈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凈念相繼。能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1頁復修凈師書)367、為什麼念佛時反覺妄想多多?念佛知有妄,是念佛之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知妄想多多,故精進念佛,方謂真念佛人。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85頁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念佛知有妄,是念佛之好處。若不念佛,汝何由知如是之多妄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78頁 復溫光熹居士書一)368、念佛人應如何以身示法?怎樣才能令念佛不間斷?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不論人非。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一句佛號,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61頁複葉福備居士書一)369、念佛的秘訣是什麼?信願行三,為凈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竭誠盡敬,妙妙妙妙。知此者,更不須再問人矣。十餘年前與吳璧華書末云:「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楞嚴經》勢至圓通章末後云:「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無選擇者,遍用根塵識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禪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見,況證四果(藏教)及七信(圓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訣也。信願行三,為凈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知此二者,更不須再問人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28頁復明性大師書)370、什麼是隨念隨聽之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者,即隨念隨聽之一法也。隨念隨聽,比隨息好。恐汝不善用,則但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即已。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818頁凈土法會課儀跋)念佛以志誠為主,若志誠,則不會大散。當用隨念隨聽之法。掐珠不過為防懈怠,掐之有礙,則不必掐。隨念隨聽,比隨息好。當雲隨息,不可雲數息。光《文鈔》隨念隨聽之法,恐汝不善用,則但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即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59頁復周壽超居士書)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 [轉載]人的所有秘密都在五個手指頭上
  •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37】
  • [轉載]有大神通的傳喜法師原來是這麼出家的!
  • [轉載]難道我的前世是一位尼姑?!
  •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36】
  • 推薦閱讀:

    《與茅靜遠居士書》省庵大師著·慧律法師講述
    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成就文三(純祥法師)
    凈空法師---如何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凈空法師:不離當念,疾得見佛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