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名將陸遜家族古墓群
漂亮的船形古墓。
鳳凰三年的紀年磚。
唐代銅鏡。
東吳古墓磚比南京城牆磚還大
宜興發現神秘家族墓群,墓主可能與東吳名將陸遜有關
位於宜興紫雲山北地段驚奇地發現了11座神秘家族古墓群,這是考古專家近日對寧杭鐵路沿線考古發掘接近尾聲時報出的可喜成果。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無錫考古工作者對古墓群進行了挖掘,專家稱,古墓群的時代從東吳延續至南朝。由於古墓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盜掘,因此墓中出土文物有限,雖然令考古人員期待的墓主身份,沒有尋找到相關文字記載。
不過根據墓磚上的文字,考古專家推測,這些家族墓群可能與東吳名將陸遜有關聯。
墓磚比南京明城牆磚還大
古墓深藏在半山中的一片茶園裡,從東到西呈一字形排開。負責此處考古工地的南京博物院李則斌研究員告訴記者,這片古墓群,東邊的時代要早於西邊。從形制上看應屬於同一個家族,而且是當時相當有名望的大族。11座墓中,至少有3座是東吳時期的。在李則斌所經歷過的挖掘中,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古墓6米以上就算是大墓了,因為當時的國力較弱,不能像漢代那樣盛行厚葬。而此次發掘的家族墓群基本都超過6米,其中規模最大的要數東吳時期,分前後兩室,前室為方形,後室為漂亮的船形。其中第二座墓的長度超過10米,墓磚長46厘米,寬22厘米,比南京明城牆的牆磚還要大,墓主有可能是家族中身份最顯赫者。墓磚上有明確紀年的墓葬有2座,分別是鳳凰三年(274年)和建興四年(316年,西晉的最後一年)。第三座墓的墓磚上有銘文「鳳凰三年八月二日」、「海昌」以及青龍和朱雀畫像磚。
鳳凰紀年與陸家有關聯
記者查閱史料後發現,曾打敗關羽和劉備的東吳大將陸遜,早年曾在海昌(今浙江海寧)當過都尉,而他的兒子陸抗,恰好又是鳳凰三年秋去世,這種巧合會不會暗示這批家族墓與陸氏有某種關聯呢?不過,僅憑這些磚文還遠不足判斷墓主身份,鐵證應當是記載墓主身份的文字。由於墓中只發現了三足青瓷硯和五銖錢等很少的文物,無法證明墓主身份。就在記者發稿前傳來消息,考古隊員又新發現了屬於這個家族的5座南朝墓,給破解家族之謎帶來了新的希望。
宜興地方志專家表示,在「除三害」的周處周氏(西晉)之前,宜興只有蔣氏可稱江東大族,不過蔣氏家族墓在宜興東南的都山,而不在寧杭線上的紫雲山,這次發現,對宜興士族的史料是一個重要的補充。
千年唐鏡,依然光可鑒人
寧杭鐵路考古主要集中在南京和宜興兩地,其中宜興陸續發掘墓葬約40處,佔總數的80%以上。在已經發現的墓葬中,時代分別為春秋、六朝、唐、明和清,春秋時期土墩墓介於吳國和越國兩種風俗之間,表明當時宜興是吳越爭霸的拉鋸地帶,這種純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的結合形式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唐鏡和明鏡也是此次寧杭鐵路考古發掘比較有趣的發現,無錫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劉寶山告訴記者,唐鏡大小恰好可以握在掌中,雖在地下埋藏千年,卻像剛製成一樣嶄新,鏡背的瑞獸和葡萄線條清晰,鏡面光可鑒人,只是因為有了一層包漿而呈黑紫色;明代銅鏡時代雖晚卻銹跡斑斑,當時已經有了玻璃鏡,銅鏡主要用作裝飾和婚喪嫁娶的禮品,因此質量不高。此次出土的明代銅鏡的鏡紐被製成印章形,字跡雖無法辨認,但可以確定是制鏡者的姓或名,廣告味十足,說明資本主義商業已在明代開始萌芽。
推薦閱讀:
※民國名將墓碑曾被推倒,成遊客餐桌,修復四年後被盜,盜洞半米寬
※六朝興廢事41——名將陶侃與司馬紹託孤
※UC頭條:李世民一段話說出了歷史疑團 為什麼古代很多開國名將結局都很慘
※春秋四大名將和戰國十大名將
※那些出自甘肅的古代名將,個個都是國士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