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今日第1840期:中國遊客的吃相與素質
導語: 近日,一段「中國遊客泰國吃自助餐瘋狂鏟蝦」的視頻在網路上熱傳。與此同時,還有網友發布照片稱,「搶蝦」後遊客並未吃完這些蝦,存在明顯的浪費現象。此事「叕一次」引發輿論對於中國遊客「缺乏素質」「給中國人丟臉」的批評。 所謂「給國人丟臉」只是吃相不雅
有媒體就此事跟進調查,發現了「中國遊客瘋狂搶蝦」的更多相關情況。比如,事件並非發生在近期,而應該是一兩年前,「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被炒起來」;視頻中遊客用盤子「瘋狂鏟蝦」是因為用餐的人太多,而該自助餐廳其他菜品供應都很有限,似乎只有蝦可以管夠,於是大部分遊客都以吃蝦為主,另外,取餐台的夾子不夠用,如果不拿盤子直接盛,恐怕就只有用手抓了;那些遊客之所以顯得很「猴急」,好像「從來沒吃過蝦」,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旅行團安排的就餐時間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如果不搶(搶食物和搶時間),不用說「吃夠本」,就連吃不飽都有可能。
不過退一步說,即使沒有這些特定背景,遊客在自助餐「搶蝦」的行為,性質也沒有「給中國人丟臉」那麼嚴重,因為類似的場景,在任何一家自助餐廳都有可能出現。花錢消費,合理合法,只是吃相不那麼雅觀而已。當然也必須看到,在如此「瘋搶」之下,造成浪費雖在所難免,但確屬不該。
吃相不雅是否就等於「沒素質」呢,顯然不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情節。劉姥姥和王板兒在榮國府做客時的吃相,也很不雅觀,遭到府內很多人的嫌棄,但這並不能證明祖孫倆沒有素質,只是由於鄉下物質生活匱乏,沒見過「大場面」而已。
中國遊客已難擺脫「沒素質」的標籤
先說在國內,近些年來,每逢小長假,必有遊客在景區不講衛生、不愛護環境、做出不文雅舉動,甚至毀壞文物古迹、景區設施等行為被曝光,歸結為三個字就是「沒素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出境游的人數也逐年遞增,2014年,中國人出境游的人次已經突破1億。那些「沒素質」的行為,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地。比如在埃及神廟刻「到此一游」,在盧浮宮外泡腳,在國際航班上打架,潑空姐速食麵……每一次都會在國內輿論中引起軒然大波,久而久之,「沒素質」幾乎已經成為中國遊客的「註冊商標」。以致於外交部都要提醒中國公民在處境旅遊時注意文明出行,尊重當地風俗。
在美國市場調研機構曼達拉研究公司2013年的一份數據中,中國遊客就是「最不講衛生、不遵守公共秩序、在飛機上爭奪行李架空位」的那群人。所以,此次發生在泰國自助餐廳的「搶蝦」事件,對於公眾來說已經不算「聳人聽聞」,不過是再次刷新了中國遊客「沒素質」的下限而已,正如曝光視頻中一位女士說說,「用得著這樣嗎,吃點東西。」
中國遊客的素質真有那麼不堪嗎早有人提出質疑,中國遊客的素質真有那麼差嗎?就拿在盧浮宮門前泡腳來說,如果把當時曝光的照片拉大畫幅,就會發現各國男女老少都在那麼做。所以,某些時候,中國遊客被曝光「沒素質」,其實有被刻意誇張的成分。
在公共場合,所謂「素質」,通俗的理解就是除了遵守明文規定,還要注意「察顏觀色」、入鄉隨俗,那些雖然沒被明文禁止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的事,自己也最好別去嘗試。如果其他人都在做的事,自己跟著效仿,也便無可厚非。比如在盧浮宮前泡腳,在華爾街騎銅牛(周圍並無禁止攀爬提示),包括在泰國餐廳用盤子鏟蝦,這些行為之所以被迫不及待地打上「沒素質」的標籤,很難說不是因為國人的妄自菲薄。
拋開中國人秩序觀念淡薄的「天性」,遊客在景區表現出來的素質差,也有特定環境和事境的催化作用。比如國內小長假人山人海的景區,當公共環衛設施比如垃圾桶嚴重不足的時候,在「破窗效應」之下,亂丟垃圾在所難免。在廉價的跟團出境游當中,能夠接受到的服務自然也有限,哄搶食物也是一種群體性的應激反應。無論國內人山人海的景區,還是廉價出境旅行團,當眾多遊客面對有限的服務供應,秩序都是一種奢侈品(縱觀當今世界,大概只有日本人例外)。尤其是當旅遊搭台、經濟唱戲成為主流的時候,當旅遊蛻變成赤裸裸的消費的時候,遊客們的確很難消除「顧客就是上帝」的心理優越感。「既然花了錢,為什麼不隨心所欲?」
輿論指控背後的社會心理有專欄作家這樣寫道:很多時候,與中國遊客在海外糟糕形象相伴的,還有國人同樣擅長的妄自菲薄本事,以及自嘲自卑一番後依舊如故的不文明旅遊。
而妄自菲薄也並非中國人的「專利」。在線旅行社Expedia發起的多次調查中,口碑最差的都是法國遊客,其次是印度和中國大陸遊客。法國人對自己同胞的「臭名遠揚」也深感不安。法國《20分鐘報》在其「臉書」網頁上對讀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是否曾經為自己的法國同胞感到羞愧?」很多讀者表示,當他們在國外旅行時,經常聽到對同胞的種種批評,這讓他們感到尷尬甚至「恥辱」。「雖然我知道說這話肯定要被大家的口水淹沒,但我還是要說,法國人生來就煩人。我在國外時,不敢說自己是法國人。」這名法國網友所說的,或許也正是許多中國人的心聲吧。
雖然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只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而不是像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那樣是「為國爭光」,但中國遊客在海外不講文明的新聞還是時常引爆國內輿論,除了因為「丟人丟到國外」,透支了其他中國人的「信譽分」,還有一種更深層的焦慮,就是對國人不講公德、不遵守秩序的痛心疾首。大眾傳媒敏銳地搜尋這方面的「反面教材」,不僅有在海內外「丟人」的中國遊客,有地鐵上的摳腳大漢,甚至幾名蹲在地鐵站台上等車的年輕女子也包含在內,這些人和事以「引起爭議」的名義,被推送到公眾面前,以期通過更大的爭議,來實現滌盪「國民劣根性」的目的。幾乎人人都參與的社交網路,更是將這種輿論「揪斗」推向極致。每一個隨身攜帶智能手機的公民,都儼然成為了志願服務的「道德警察」。
不過,把攝像頭對準他人,同時自己也暴露在他人的攝像頭下,這樣就能讓大家都提高素質嗎?答案很難說。不過有一點人們已經可以看到,「道德警察」為了通過監督他人來實現維護公共秩序的目的,有時也會默許攝像頭的斷章取義——比如只拍到了「搶蝦」,而不交代為什麼「搶蝦」。
推薦閱讀:
※點擊今日第1808期:英國網友為何鬧「台獨」
※湘菜館點擊率非常高的一道家常菜,便宜又下飯,爆香開胃惹人愛!
※口述:偽情敵差點擊潰我婚姻
※點擊今日1736期
※慢性肝炎防治(點擊每條打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