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季時令魚類大全


春暖花開,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復甦,不少時令魚鮮也隨著春汛應期而至。這些蟄伏修養了一冬的魚兒們,經歷了幾場春雨的滋潤灌溉,飽食了春天的新生水草和浮游生物,因而變得異常肥美起來,那其中的清鮮恬淡,或許才是奢華的春膳之最。


鱖魚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又名桂魚,雖然四季皆有,但以三月桃花盛開時節最為肥美。鱖魚是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中的一種,也是東北「三花五羅」中最為名貴的魚。鱖魚數百年來獨佔「春令時鮮」的榜首,這是因為鱖魚肉質細嫩豐滿,無膽少刺,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


鯧魚

每年小滿前後,梅子黃時,鯧魚都會游到內海產卵,此時鯧魚肥美鮮嫩,因此這段時間,正是品味鯧魚的最佳時節。鯧魚的得名有兩種說法,明代李時珍釋其名說:「昌,美也,以味名。」此其一。第二種說法是,鯧魚在海中遊動時,口中流出許多唾沫,吸引了不少小魚小蝦追逐而行,猶如招蜂惹蝶的娼妓。鯧魚以肉質肥嫩,肉多刺少,色澤潔白,滋味鮮美而著名。

鯧魚吃法很多,既可紅燒,也可清蒸。如將鯧魚去骨削成薄片,可作鐵板鯧魚片,其肉質更為鮮嫩肥美;也可將其油炸用作冷盤。如將鯧魚煮熟去骨,切碎後再加粳米、調料等,則可煮成鯧魚粥,對脾胃虛弱者尤為適宜。此外,鯧魚還可腌制或糟制,以供日後食用。


鰳魚

有民諺曰:「三鯧四鰳」:意是三月是吃鯧魚的好時候,而四月的鰳魚更美味。鰳魚因其眼較大,故民間稱其為「大眼曰」。我國沿海各處都有出產,叫法也不同,還有白鰳魚、曹白魚、白鱗魚等別稱。

鰳魚洄遊季節性較強,游泳迅速,對溫度的反應敏感,在水溫低時,它們都在近海水域棲息,當水溫升高則靠近沿岸活動,每逢春季至初夏,它們成群結隊地從外海游到河口沿海產卵,即形成「漁汛」。鰳魚食法很多,清蒸紅燒皆宜,清蒸當為首選。若是雌魚應保留魚子,與魚同蒸可增鮮提味。


鯿魚

「春鯿秋鯉夏三黎。」春鯿,意指春天正是吃鯿魚的最好時機。鯿魚通常生長在鹹淡水交匯的地方,冬天水溫偏低,鯿魚一般沉到水底遊動,能吃到的東西也少,春天水溫漸漸回暖,鯿魚開始浮到水的中段,也開始抓緊時間四處覓食了。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它們會把自己喂得很肥,以便迎接即將到來的交配期,所以這段時間的鯿魚條條健壯肥美。此時,它的外表富有光澤,魚鱗閃亮,肉質嫩滑而肥美,並且越大肉質越鮮。


鮰魚

鮰魚又名回魚、鮠魚、肥淪、江團、白吉,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學名「長吻鮰(鮠)」,因與「回」同音,民間通稱「回魚」。 這種魚只見於大江大河的激流亂石之中,湖泊中極難見,溪或堰塘中不會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春夏間最為肥美,其肉質細膩味美,鮮嫩不腥,無肌間刺,兼具鰣魚之味河豚之鮮,蘇東坡曾經題詩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葯人。"

長江鮰魚的肥美是有口皆碑的。出水的鮰魚身段緋紅,魚肚雪白,猶同白雲中暈染著淺淺紅霞,十分嬌美,「粉紅雪白,洄美堪錄,西施乳溢,水羊胛熟」,帶軟邊的腹部尤為美味。鮰魚除了魚色嬌美和肉質鮮嫩外,其吻部更是有著異常的之美味。有人說鮰魚的精華全在於鮰魚的吻部軟肉,就像螃蟹里蟹黃一樣。春鮰的吻部軟肉十分發達,有犴鼻猩唇之肥糯,也有河蟹鰣魚之鮮嫩,用白湯加以清煮,汁如乳,味鮮香,質滑潤,食之肥美可口、軟嫩相彰,實是難得的珍饌。鮰魚的鰾也特別肥厚,可以鮮用,干制後即為名貴的鮰魚肚,名菜「蟹黃燴魚肚」中的魚肚就是用鮰魚肚做成的,湖北省石首市所產的「筆架魚肚」最負盛名。


鳳尾魚

「四月子鱭廚廚(頓頓)鮮」。子鱭,也稱鳳尾魚,學名鳳鱭,屬名貴的經濟魚類,是下飯佐酒的佳品。因其尾部分叉形狀像鳳凰的尾巴,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名。江邊的人也叫它做「烤子魚」。

子鱭魚如今名氣並不大,在市面上也不常見,但在明朝那個時候,它的名氣要比鰣魚、刀魚、河豚長江三鮮大,而且還是江陰獨有的貢品。子鱭魚肉嫩、味鮮、子滿、肥美,每年從立夏至小暑漁訊二個月。可以清炸、糖醋、紅燒(家燒)、晒乾蒸、燒吃等等。

鳳尾魚最好的食用時間是在4月,但由於廣東人吃魚鮮講求吃「頭水」(第一批出水),占「鮮」機,所以即便是在鳳尾魚剛剛開始出沒的三月,已有不少食客要迫不及待的嘗鮮了。此時鳳尾魚雖然未到肉質最飽滿的時候,但卻已經開始抱籽,簡單的香煎便入口香脆。


黃眉頭

黃眉頭也叫獅子魚,生活在鹹淡水交界水域,是南沙地區獨特的魚種之一。之所以叫獅子魚,一是因為這種魚多集中在獅子洋生長,二則是因為這種魚頭圓如同舞獅所用的獅頭。黃眉頭以前是東南沿海的常見魚種,但是由於捕撈過度,近年產量逐漸稀少。

黃眉頭生長在十八涌的珠江口鹹淡水交界處,一旦離水便很快死掉,因此必須趁鮮吃。有經驗的老饕們說,黃眉頭以2兩到2兩半重為最佳,越大條越金黃,就越是好吃。但現在產量稀少,大條的黃眉頭很是難得,一般都只有1兩多重,越大越值錢,個頭稍微相差那麼一丁點,價格相去萬里。

黃眉頭肉嫩而無腥味,上等貨頭部與魚身邊緣呈金黃色,偏白色者為次品。黃眉頭肉質爽甜滑嫩,全身呈金橙黃色,尤以清明前後為最佳。為突出魚肉的滑嫩,郭生建議用蒜蓉蒸,或是清水浸為最佳。前者吃的是惹味,後者吃的是鮮嫩,各具風味。


河骨魚

河骨魚是北江野生河鮮,它眼睛小小、身材中等,是如同塘虱、魚甘魚那樣的無鱗魚,屬於比較稀有的魚種。河骨魚天氣一冷就躲到水底石縫裡去,捕捉十分困難,即使是漁民,也只能是人手一條一條地釣上來。由於它對水質要求甚高,因此只生長在北江流域最深一段,英德到韶關之間,在號稱廣東最清澈河的封開賀江也可以找到。

河骨魚每年3月到8月最靚,由於它是純野生的,經常在水流中逆流而上,因此身上的肉都是蒜子肉,腩位十分結實,近似斑魚的口感,但是鮮滑清甜猶有過之,令人入口難忘。而且肥美的河骨魚連魚皮也富含膠質,極為爽口彈牙。


白鴿魚

白鴿魚,俗稱白鴿、白甲或白花魚,生長在鹹淡水交界的江河、海灘、濕地之中,肉質鮮嫩細膩而不粗碎,韌性適中而不梗麻,味野而不含腥,自然風味十足。

白鴿魚屬「彈跳魚」科,長約10厘米,背赤腹白,身為圓錐狀的小型魚類,雙眼長在頭頂部分,「眼高於頂」,即人們所說的「白鴿眼」。盛產珠江三角洲沿海一帶。每年農曆三四月份大量上市,深受食客歡迎。

白鴿魚鱗片極細,烹制時不必颳去。魚腸白而細,也可食用。苦中帶甘而爽脆,不必棄之。白鴿魚肉質鮮嫩細膩,雖然長在灘涂上也不會腥,腹內會有微黃魚油,用來滾湯甘香異常。當地人也喜歡用來砂煲焗或者是豉油皇蒸,香氣亦濃。相比較珠海產的白鴿魚,十九涌的白鴿魚,會比較瘦身而且鮮甜得多。「豉油皇焗白鴿魚」又名「江山美人魚」,為珠海十大名菜之一。


筍殼魚

野生的筍殼仔活脫脫就是一枚迷你「小鮮肉」。清明前後是它的黃金期。筍殼魚其肉多而厚,骨刺極少,肉潔白細嫩。但體形比較小,大的不過八九兩。

筍殼魚作滾湯,魚湯在一次次的滾沸中變得如同牛奶般雪白,入口鮮甜濃郁。而由於筍殼魚骨刺較少,也可採用油浸的方法,這樣做出的魚外脆內滑,肉汁全鎖在裡面,非常好吃。


奶魚

奶魚是一種小魚,多產於中山、番禺一帶,是自然生長的魚類,所以產量不會太高,有時運氣好的話,可以碰到較大條的,用來熬湯又濃又醇,奶白色的魚湯真像瓊漿般鮮美。奶魚一條只有1兩重,絲毫沒有魚鱗,如同泥鰍一樣擁有讓人羨慕的光滑肌膚。有色澤且血管通透的是靚魚,蘿蔔絲煮奶魚是經典搭配。用來煲粥,則更顯其營養價值高以及粥底的清甜。


塘鱧魚

看到菜花開放,江南一帶的人們便知道吃塘鱧魚的時候到了。塘鱧魚又名土步魚、沙鱧、蒲魚、虎頭鯊,這種魚樣子不好看而且有點兇惡。渾身紫褐色,有細碎黑斑,頭大而多骨,鰭如蝶翅,蘇州人稱為菜花魚或菜花鱸。蔣元龍的《菜花鱸》一詩中就有「菜花開後魚方上,竹箏香時信早通」的描述。

塘鱧魚的吃法很多,袁枚在《隨園食單》就曾寫塘鱧魚「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可腌芥作湯、作羹,尤鮮。」舊時還有人專用塘鱧魚的兩頰上如豆瓣狀的面頰肉烹炒,稱為「炒豆瓣」,屬奢侈吃法。在蘇州,最典型也最家常的吃法是塘鱧魚燉蛋,將塘鱧魚簡單處理後,加蛋液同蒸,味道極其鮮美。


刀魚

農諺有雲「春潮迷霧出刀魚」。長江刀魚,素來與河豚、鰣魚並稱「長江三鮮」,更有「長江第一鮮」的美譽。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通體呈銀白色,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故稱刀魚。

清明是長江刀魚美味的分水嶺。民諺說「明前魚骨軟如綿,明後魚骨硬似鐵」,每年春季3、4月,刀魚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幹流進行產卵活動。此時的刀魚,是其味道最為鮮美的時候,肉質細嫩,入口即化,兼有微香。而清明節之後,長江刀魚魚骨逐漸變硬,身價大跌。所以「明前」和「明後」,刀魚的價錢是天上和地下。

刀魚的美味,自古便是傳說。明末清初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稱刀魚是春饌妙品:「食鰣報鱘鰉有厭時,鱭則愈甘,至果腹而不釋手。」只要那麼一抿, 「黯然銷魂」的感覺便油然而生。這種無可比擬、直達眉心的鮮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鰣魚

鰣魚又稱時魚、三來、三黎魚、遲魚、鰣刺,是我國名貴魚類之首。每年清明前為食用鰣魚的最佳時節,上市時間僅有20天左右,錯過便要等下一年。鰣魚為洄遊性魚類,入江河產卵時魚群集中,每逢春夏之交時,從大海溯江而上,洄遊入淡水水域,產卵繁衍,年年如斯,準確無誤,故稱「鰣魚」。我國長江、珠江、錢塘江水系都出產鰣魚,但以長江中上游產的數量最多,品質最好。

「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這是古代大吃貨蘇東坡對鰣魚的評價,謂之「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鰣魚從明代時已被列為貢品,清代更成為「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肴。鰣魚體扁而長,色白如銀,肉質鮮嫩。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豐腴肥美,細膩嫩滑,入口即化,鮮香逼人。由於鰣魚鱗下富含脂肪,故烹調加工時不去鱗,帶鱗清蒸,保持真味,以增加魚體的清香。

下圖為養殖長江鰣魚


河豚

講究美食的人,每年都有兩個翹首期待的時節,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所謂「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千百年來,河豚的美味隨著各種傳說廣為流傳,變得神秘而誘惑。

河豚有毒,人所共知。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00倍。一條一斤重的河豚魚體內,能提取出約0.5毫克毒素,這是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大毒量。春天,是河豚魚從大海洄遊到長江產卵的季節。由於體內聚集了大量脂肪和能量,這時的河豚魚肉質最為肥美。和美味成正比的是,河豚體內的毒素水平,也在此時猛增。尤其是3月28日到4月8日這十來天,是河豚最美味的時候,但也是河豚一年中最毒的日子。

河豚雖有劇毒,但其肉質潔白如玉、鮮美無比。最好的河豚跟最好的刀魚一樣,都是在清明前食用為佳。這時河豚皮上的毛刺還非常柔軟,膠質豐厚,吃起來非常軟糯。河豚有多種吃法,刺身、紅燒、濃湯,各有風味。


黃魚

「千山紫菜萬山苔,葉葉輕帆四面開。清夜船頭聲聒耳,成群石首溯潮來。」黃魚每年有春、秋兩汛。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漁汛時,黃魚成群溯潮而上,深夜咕咕的魚叫聲吵得人睡不著。尤其是春天,密密麻麻的大黃魚聚集 ,唧唧鳴叫之中,雌魚聲悶低回,雄魚音高亢,從水面遠播至岸上,端的是「吼聲雷動驚漁父」。

大黃魚究竟好吃在哪裡,也許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人愛其味鮮,有人喜其肉嫩,有人則認為它那金黃的體色會帶來好彩頭。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黃魚別有一種特殊的、排它的霸道鮮味,它強大到從來不需要想起,也永遠不會被忘記。直至今日,江浙一帶仍舊奉行「沒有黃魚不成宴」,多年來大黃魚始終都是婚宴酒席的霸主,無論是龍蝦還是鮑魚,都無法撼動它的地位。

黃魚雖味美,不過,性子倒也隨和,清蒸、糖醋、香煎,樣樣都可。要說最經典的吃法,還是清蒸。魚肉蒸好後看上去是半透明的質感,蘸著醬汁,鮮甜細嫩,讓人慾罷不能。蒸的時候可以搭配上雪菜,因為雪菜有其獨特的濃重味道,從而可以壓制住黃魚本身的腥氣,同時魚肉也會賦予雪菜以鮮美之味,「兩味」就這樣相互幫襯,成就了一道經典美味。


鮸魚

鮸魚,石首魚科,與大、小黃魚相似。鮸魚肉厚結實,腹內脂肪量多,特別到春天,是鮸魚最肥的季節,民間有「春鮸秋鱸」的說法。形似鱸魚,體色發暗,灰褐並帶有紫綠色,腹部灰白。大鮸魚肉味鮮美,為海產經濟魚類之一,也是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除鮮食外,肉是作魚丸、敲魚面的上等原料,在溫州頗有盛名;全魚還可製作罐頭或加工成鮸魚鯗;魚鰾可制魚膠,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具養血、補腎、潤肺健脾和消炎作用;魚鱗可制鱗膠;內臟、骨可制魚粉、魚油;耳石有清熱去瘀、利尿的作用。


櫻鱒

櫻鱒是比較知名的日本原產鮭魚,魚腹略有粉橘色,肉質滋潤,富含油脂,是鮭魚中的高級魚。它誠如字意在每年櫻花盛開之際,從外海再次洄遊至日本海,此時的櫻鱒肉質最為肥美結實,在春季品嘗櫻鱒也成為享受春天的主要方式。由於櫻鱒腹部的肉質脂肪豐富,所以可以用來製作刺身享受油潤的口感。


姫鱒

姫鱒是陸封型的紅鮭,於明治41年被命名為姬鱒。自然分布於北海道的阿寒湖,後被引入到北海道其他水域。最佳賞味期在春夏時節,屬於比較高級的鮭魚,常作薄切刺身,也可以冷凍後做厚切食用。

姫鱒活造


櫻鯛

在櫻花盛開的時節,鯛魚的脂肪就會非常均衡的分布在魚肉之中,就像雪花牛肉的分布一樣,此時魚肉會呈現出一種特別的粉紅色,被日本人視為櫻季珍品,專稱為「桜鯛」,也可稱為「花見鯛」。

櫻鯛味道甘鮮,肉質富有彈性,為了保持其最好的味道,日本的料理師會採用一種叫做「活締」的處理方法,即用特殊的手法破壞魚的神經,此時魚雖然已經死亡,但身體還處於一種活體的狀態,因此魚肉不會僵硬,在一定時間內能夠保持鮮嫩。「活締」現已被用於多種白身魚甚至銀身魚。


喜知次

喜知次主要分布在日本駿河灣以北的太平洋沿岸和白令海,身體為鮮艷的硃紅色,眼睛明亮。品嘗喜知次的最佳時令是秋天到初春,這種魚肉質柔軟,油脂豐厚,據說是蔡瀾先生最愛的魚類之一,被他戲稱為「流油魚」。


馬鮫魚

馬鮫魚的全稱是藍點馬鮫魚,這種魚的背部呈青灰色腹部為銀白色,並且身體上布滿藍黑色的斑點,因此取名為藍點馬鮫魚,而由於它盛產於每年的春季,所以日本人在命名時將魚字與春字相結合使它得名為鰆。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正值盛產季的馬鮫魚油脂豐富肉質柔軟,無論用來燒烤、燉煮、清蒸、油炸都非常合適,可謂是萬能魚。


六線魚

六線魚分布於太平洋北部淺海,我國黃、渤海沿海有一定產量,其中以遼寧省、山東省榮成沿海產量較多。六線魚是每年春季迎來的最早的時令魚類,每年三月至六月當造,此時其體內油脂豐富,肉質也會變得非常細膩甘甜軟滑可口,但在其他非盛產季節的六線魚,其味道會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因此六線魚被認為是季節感非常明顯的魚類。口感與味道清爽的白肉魚總是適合各種菜肴,六線魚也不例外。無論是製作成清湯、刺身、烤魚或者是火鍋,都能夠體現出六線魚自身的風味。


鰹魚

如果問哪一種魚在日本的歷史記載中最悠久,那麼毋庸置疑鰹魚一定首例其中當之無愧。鰹魚和金槍魚一樣都屬於洄遊形魚類,每年三月天氣轉暖鰹魚會從太平洋游到日本海域,而到了當年十月天氣轉涼鰹魚又會再次游回太平洋,這種生活方式使得鰹魚在一年中,可以分為春秋兩個捕獲階段。每年晚春是鰹魚洄遊日本的時候,雖然鰹魚正式上市的季節在初夏,但是此時的初鰹比夏天的鰹魚更珍貴。因為春天的鰹魚脂肪少肉質緊,非常適合用來製作鰹節,因此日本的鰹節大多是在此時製作的。鰹魚肉質較為鬆散,一般會微烤外層,再作為刺身食用。鰹魚脂肪含量適中,有赤身魚特有的濃郁香氣,亦可經麥稈煙熏切片後用醬油輕腌握成壽司食用。


星鰻

星鰻是最常見的一種鰻魚,由於它的出產量大應季時間長,從每年的十二月至翌年六月,橫跨冬、春、夏三季,都是它的盛產時節,所以星鰻成為了日本鰻魚中的主流品種,而在壽司店裡星鰻是永遠不會被替換的主角。星鰻在日語辭彙中被稱為「穴子」,肉質細膩鬆軟鮮味濃厚,除了燒烤還可用來煨煮和油炸,製作成炭燒星鰻、紅煮星鰻和星鰻天婦羅。


春子鯛

日本的春季魚類,春旬の魚。亦稱春日子,只有春季才有的限時食材,其實就是真鯛、黃鯛、血鯛等鯛魚幼魚的統稱,半透明的魚肉粉嫩如櫻花一般,油脂比例較少, 魚肉結實有彈性, 甜味適中, 鮮味也突出,吃起來口感很清爽。


赤鯥

春天最適合進食油脂含量豐富的魚類,而赤鯥最符合這個要求不過。赤鯥魚是日本的高級魚之一,魚皮呈紅色,與喜知次並稱兩大高級紅皮魚。由於喉部漆黑,也可稱之為「喉黑魚」,這個俗稱在日本使用更為廣泛。其油脂含量非常豐富,具有獨特甜味,作為刺身非常鮮美。


八丈赤鯥

此魚雖冠以赤鯥之名,但加了「八丈」二字,與赤鯥相比較是屬於不同魚種。八丈赤鯥是海水魚,在水深200米到深水域生活,魚體大條,名字的由來是八丈島與小笠原諸島,奄美大島以南,琉球列島,南至九州。春夏之際為最佳賞味期,由於較為稀少,因此價格比赤鯥更加昂貴,但味道也同樣屬於絕品。


針魚

春季時令,高級魚生。又稱日本下鱵(zhēn)魚,最顯著的特點是那尖尖的魚嘴。這種魚對鮮度要求極高,新鮮的魚肉不經過加工直接做成刺身,肉味清淡自然。


鱚魚

春秋為時令,又稱沙梭魚,是江戶前頂級食材,在日本被稱作海濱沙灘貴婦。鮮度好的沙梭魚肉質雪白有透明感,肉質細膩,清爽鮮美,作為壽司料及刺身時,除了醋漬外,還會用昆布漬。更為人所知的是廣泛用於天婦羅食材,即「親吻魚」。


推薦閱讀:

鱚魚 | 確認過眼神,此魚和愛情有關
棘魚類
如何製作魚類標本
xwl340xwl的文件夾【釣魚類】
垂釣不同魚類需使用不同味型的窩料餌料

TAG:春季 | 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