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教師節送禮尷尬

如何化解教師節送禮尷尬

作者:南都社論

只有當監管到位,信任充分,老師與家長的教師節尷尬方可得到化解,教師節才會是一個真正放鬆的、慶祝的、溫情的節日。

又到教師節。這是一個勾起很多人溫情記憶的日子。但對當下的許多家長與老師而言,每逢教師節便會陷入一種困局。家長在送不送禮物、送什麼禮物、送多少之間反覆思量,給很多有職業操守的老師造成了巨大壓力,甚至有媒體報道,有老師在教師節穿無兜外衣,以防家長送禮。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很難避開的微信紅包等新型送禮方式,又給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增加了新的變數。很多老師坦陳,壓力很大,甚至有些害怕。

這種尷尬有著深刻的現實基礎。師生關係,有過田園牧歌的時代。現在還有很多人回憶起小時候「幫不同老師買過煤、脫過煤坯、修過牆、搭過炕、蓋過房子、運過大白菜」。然而,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社會化分工的加大,現在畢竟已經不是「小時候」了,時代不斷變化,人心不斷變遷。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不難聽到老師索賄、性侵、轉移教學任務給家長、要求學生填寫家長職務等新聞。當下的師生關係,家長與老師的關係,都處於一種微妙的張力之下。

毋庸諱言的是,老師,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雖然並不具備很大的實際權力,但由於其工作不可量化、不可完全條款化的性質,老師仍然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間。這個空間,讓老師可以在班級這個特殊形態的小社會中調動各種有形的、無形的資源。這種資源不但可以是學習中的特別關照,也可以是非教學性的班幹部安排、座位安排、經常性表揚,或者相反,經常性的批評,甚至有時候,老師只需一句話,就能讓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大大下降,或者大大提升。

所以,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實際上就成為班級這個小社會中的君主。這一點在小學低齡段尤其嚴重,一直要到上了大學,隨著學生的成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權力關係才極大地削弱。正是因為這些非正式的行為空間,家長對老師才小心翼翼,每到教師節,頗費思量。

對於這種空間,應該用「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兩種態度去對待。一方面,教育監管部門,應該以「人性本惡」的出發點去監管老師在這個自由空間中的行為。現在,在教育部門的教師職業行為規範中,涉及師生關係時,往往僅有抽象的平等、尊重學生幾個字,卻沒有給出更詳細的行為規範。官員不接受下屬撐傘,醫生檢查女患者身體要遵循第三人在場的規範,這些細節化的規範是社會共識。但遺憾的是,偏偏在最無法抵抗的一種社會關係,即學生,特別是低齡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中,卻缺乏這種細則化的行為規範。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對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種要求不但是技術性的,也有倫理與規範性的。既然老師的自由權力空間已經呈現出來,教育當局就應制定更細節化的教師行為規範來保護學生,特別是低齡學生。

另一方面,家長應該以「人性本善」的態度去看待老師在這個自由空間中的行為。理性對待,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師,建立理性、健康的家校關係。畢竟,媒體報道中的負面新聞只是極少數情況,不然就不會成為新聞。絕大多數老師,相信都是遵循自己的良知進行教學工作。

只有當監管到位,信任充分,老師與家長的教師節尷尬方可得到化解,教師節才會是一個真正放鬆的、慶祝的、溫情的節日。


推薦閱讀:

別讓老師寂寞--2012教師節牽情祝福簡訊
9.10教師節的祝福語
教師節集郵日記
教師節多樣風景:禮遇與煩惱並存
教師節送禮有「四害」,轉給各位老師、家長

TAG:教師 | 送禮 | 尷尬 | 教師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