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史文章匯總

天文學史文章匯總文章來源:發布時間:2010-08-27

《天文學報》所載古天文學論文

劉朝陽,1953: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勢和今後出路.1(30)

劉寶林,1953: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月食推算表.集1(43)

席澤宗,1954:從中國歷史文獻的記錄來討論超新星的爆發與射電源的關係.2(177)

席澤宗,1955:古新星新表.3(183)

錢寶琮,1956:授時曆法略論.4(193)

席澤宗,1956:僧一行觀測恆星的工作.4(212)

劉仙洲,1956:中國在計時器方面的發明.4(219)

曾次亮,1956:評劉朝陽先生」中國古代...和今後出路」.4(235)

張鈺哲,1956:睿璣玉衡的一個解釋(文摘).4(257)

唐如川,1957:對陳遵媯先生….的商榷.5(292)

席澤宗,1960:蓋天說和渾天說.8(80)

李鑒澄,1962:論後漢四分曆的晷景,太陽去極和晝夜漏刻三種記錄.10(46)

劉寶林,1963: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3000年月食推算表.11(168)

劉寶林,1953: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月食推算表.集1(43)

席澤宗-薄樹人,1965:中朝日三國古新星記錄及在射電天文中的意義.13(1)

庄天山,1966:中國古代流星雨記錄.14(37)

張培瑜,1975:甲骨文日月食紀事整理研究.16(210)

陝台天文史組,1976: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天文大地測量及其意義.17(209)

雲台黑子記錄整理小組,1976:中國歷代太陽黑子記錄整理和活動周期的探討.17(217)

厲國青等,1977:元朝的緯度測量.18(129)

王德昌,1977:1054年天關客星的歷史記載.18(248)

李天賜,1977:漢和平元年黑子記錄日期考訂.18(273)

張鈺哲,1978:哈雷彗星軌道演變趨勢和它的古代歷史.19(109)

李啟斌,1978:天鵝座X-1—1408年超新星遺迹.19(210)

徐振韜,1979:《周易》豐卦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20(416)

江 濤,1980:論我國史籍中記錄下半夜觀測時所用的日期...21(323)

帕倫博等,1980:使用威斯特波克射電望遠鏡對古代東方「客星」射電遺迹的探測...21(334)

徐志銳,1980:《周易》豐卦不是太陽黑子記錄...21(340)

潘鼐等,1981:宋皇祐星表—一部中世紀最早的中國恆星表...22(107)

丁有濟,1982:古代太陽周期...23(287)

陳美東,1982:郭守敬晷影測量..23(299)

王立興,1982:民間24制與天象記錄..23(409)

庄天山,1983:關於日夜出...24(293)

王勝利,1984:28宿四象與四季無關..25(304)

劉次沅,1986:由南北朝以前月掩恆星觀測得到的地球自轉長期加速..27(69)

劉次沅,1986:由月球掩犯記錄得到的50顆黃道星的東晉南北朝時期星名...27(276)

劉次沅,1987:中國古代天象記錄中的尺寸丈單位含義初探...28(397)

江曉原,1987;天文學史上的水晶球體系...28(403)

庄天山,1988;中國所見的De Cheseaux彗星...29(199)

江曉原,1988:從太陽運動理論看巴比倫與中國天文學之關係...29(272)

郭盛熾,1989:北宋恆星觀測精度芻議..30(208)

趙定理,1989:《史記?曆書?歷術甲子篇》剖析..30(217)

張培瑜,1989:孔子生卒的中歷和公曆日期...30(409)

江曉原,1990:巴比倫與古代中國的行星運動理論.31(342)

郭盛熾,1991:周髀算經中天文學思想評述.32(208)

李 勇,1991:從左傳所言星土事看中國古代星占術.32(215)

曲安京,1991:東漢至劉宋時期曆法上元積年計算.32(436)

曲安京,1992:東漢至劉宋時期曆法五星會合周期數源.33(109)

江曉原,1992:中國古籍中天狼星顏色之記載.33(408)

張培瑜,1993:中國古代月食記錄的認證和精度研究.34(63)

吳守賢等,1993:由中國古代月掩犯記錄得到的地球自轉長期變化.34(80)

鈕衛星,1994:羅睺、計都天文含義考源 35(33)

張培瑜等,1995:八世紀前中國紀時日食觀測和地球轉速變化.36(314)

何玉囡,1995:傣歷演算法分析.36(321)

劉次沅,1996:<史記-歷術甲子篇>探討.37(105)

盧仙文等,1999:古代彗星的認證與年代學.40(312)

劉次沅等,1998:帶食而出的天光變化.39(278)

李 勇,2001:用天文方法建立商後期甲骨文年代序列的新途徑.42(215)

李 勇,2002:用月齡歷譜求解西周既望曆日及其年代.43(333)

吳光節等,2003:我國古代記錄的特殊流星現象與現代印證.44(156)

王玉民,2003: 中國古代流星記錄的亮度歸算 44(416)

2005年整理

本所出版《史料》中,有關天文學史之文章,從創刊(1980年)至2001年。收錄格式為:篇名/著者/年代/期/頁碼

回憶舊中國天文學會陳展雲1980385-95

我國第一座天文館的建造李 元1980288-98

中國史書上記載的超新星梁 銳19802115

研究月球岩石樣品的科學意義王道德1980382-83

天文學的起源鹿 羊1980265-71

陳遵媯回憶錄陳遵媯1981150-54

紀念我國天文曆法學家郭守敬誕辰750周年薄樹人1981311-17

戴文賽教授和南京大學天文系曲欽岳等1982348-52

從三辰公晷儀到璣衡撫辰儀    白尚恕等1982  2  85-90

約翰?赫歇爾的《談天》--記我國翻譯出版的第一部近代天文學著作葉曉青1983 185-87

約翰?赫歇爾的《談天》  

中國近代天文事業創始人——高魯陳遵媯1983366-70

1926年上海徐家匯經度測定試驗沈祖耀1983271-74

北京第一座「天文館」設在圓明園 19843102

南通軍山天文台始末張明昌1984471-78

青島觀象台的86年邵元疆等1984490-96

徐家匯天文台的建立和發展(1872—1950)閻林山等1984265-72

考察古陽城測景台觀星台的回憶李鑒澄1984165-66

現代中國天文學大事記(1915—1982) 19843103-109

《靈台儀象志》評介劉金沂19844101-107

《石氏星經》的觀測年代(日)藪內清1984314-18

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1984331

《詩經》中的日月蝕 1984292

中國古代天文記錄的應用 1984397

王錫闡及其《曉庵新法》江曉原 19866 48-51

我國觀測慧星最早1986 264

我國對哈雷慧星的歷史記載張培瑜 1986 63-15

北極閣觀象台 陳德群1987140-42

對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的籌建及建設紫金山天文台的回憶 陳遵媯 1988 3 75-78

汪忍波獐皮書中的僳僳太極圖 陳久金等 1988 3 79-86

中國天文學會簡述吳美霞1989366-79

高魯對中國天文學史的研究陳 鷹1989228-32

回人馬依澤對宋初天文學的貢獻 陳久金等198923-11

滇南十月曆文獻《天文曆法史》的發掘和研究李維寶等1990412-19

關於望遠鏡的一條史料江曉原1990491-92

「旁羅」考華同旭1990388-89

中國人藉助望遠鏡繪製的第一幅月面圖石雲里1991488-92

著名天文學史家席澤宗江曉原1993164-73

清代科學家蔣煜及其創製的渾天議和萬年錶王秉鈞1993129-33

關於1572年超新星的一條新史料喬曉華1993287--89

泉州發現明天文圖達 知1994391-92

宋濂《楚客對》中的月食知識和地形觀吳一琦1994119-21

回曆《寰宇述要》研究李曉岑199433-10

山戊等北方民族天文學知識的萌芽, 蔡?尼瑪, 1995, 1, 3

歷史上的中國天算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金虎俊, 1995, 4, 3

簡述江南製造局天文台   李 迪 1995454

湯若望進呈順治皇帝地平日晷 顧 寧1995172

<天文大成管窺輯要》中的黃赤道差與白道交周演算法曲安京1995384

中國歷史上的天象記錄在現代科學上的價值 李迪 鄧可卉 1997 2 -3

畢奧對中國天象記錄的研究及其對西方天文學的貢獻 韓琦 段異兵19971 80

王錫闡年譜 薛 斌  1997  4  28

西安碑林的《唐月令》刻石及其天象記錄劉次沅1997188

清代欽天監暨時憲科職官年表屈春海1997345

《經天該》的一個日本抄本 石雲里 1997 3 84

中國古代曆法、天文儀器、天文機構對日本的影響   姚傳森199823

薄樹人先生與中國天文學史研究孫小淳 胡鐵珠 段異兵1998345

明制渾儀與璣衡撫辰儀之比較研究 李東升1998477

《癸卯元歷》閏年的特點魯大龍1998387

朝鮮傳本《步天歌》考石雲里1998369

清朝前期觀象台天文儀器的歐洲化  張柏春  1999  198

略論清代學者對古代曆法的整理研究盧仙文 江曉原1999 81

面東西日晷在清代的發展鄧可卉1999 74

哥白尼日心地動說在中國的最早介紹楊小明1999 67

浙江臨安五代吳越國馬王后墓天文圖及其他四幅天文圖藍春秀1999 60

清欽天監天文科職官年表史玉民2000134

20世紀中國學者關於世界天文學史的研究丁 蔚20002109

《天步真原》與哥白尼天文學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石雲理2000183

明末歐洲式天文儀器的試製與使用張柏春2000175

清代天文檔案中交食預報史料之補遺 石雲里 2000 3 270

中國早期對西方雙反射八分儀的介紹和研究  王 淼2000  4  340

明末歷爭中交食測驗精度之研究  呂凌峰 石雲里  2001  2  128

日本曆書的直宿 張培瑜 張 健 2001 3 281

中國標準時制考 郭慶生 2001 3 269

《崇禎曆書》和《曆象考成後編》中所述的蒙氣差修正問題 付邦紅 石雲里 2001 3 260

《科學》雜誌中關於天文學史之文章,按年代排序

趙元任,海王行星之發見,1915,1(12),1359-1360

彭禹謨,天體測量,1924-25年

丘葆忠譯,二十世紀之天文學,1924-25,9(12),1505-1506

高 均,日面經緯度測量簡法,1925,10(8),994-995

張 雲,晚近天文學進步之大概,1925,10(11),1317-1318

飯島忠夫,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之研究,1926,11(12),1654-1658

飯島忠夫,中國天文學之組織及其起源,1926,11(6),762-765

新城新藏,東漢以前中國天文學史大綱,1926,11(6),744-745

湛約翰,中國古代天文學考,1926,11(12),1676-1677

高 均,火星觀測圖之說明,1927,12(2),179-181

陳嘯仙譯,書經詩經之天文曆法,1928,13(1),18-19

陳嘯仙譯,中國古代紀年之研究,1928,13(2),185-186

張鈺哲,天文台之設備,1928,13(4),488-489

王錫恩,繪圖日食演算法,1928,13(3),355-356

王錫恩,繪圖水星過日演算法,1929-30,14(2),169-170

王錫恩,繪圖月掩星演算法,1928-29,13(9),1188-1189

張鈺哲,日蝕推算淺說,1929-30,14(3),321-322

余青松,爪哇茂沙天文台一瞥,1929-30,14(5),655-657

余青松,最近天文學之進步,1929-30,14(6),784-784

李曉舫,天體物理學概觀,1930,14(8),1155-1156

李曉舫,最近發現之新行星,1930,14(10),1480-1482

王錫恩,簡捷繪圖日食演算法,1930-31,15(10),1595-1596

余銘漪,相對論之天文考證,1934,18(6),741-742

高 均,日食周期之新研究,1934,18(7),890-891

李曉舫,二十年來恆星天文學進步之一瞥,1935,19(10),1487-1489

李曉舫,時間概念之演進,1935,19(2,3),161-162;367-368

李曉舫,由B型星研究銀河系之結構與旋轉,1935,19(7),1054-1055

張鈺哲等,西伯利亞觀日食報告,1936,20(11),946-945

劉 咸,徐家匯天文台概況,1937,21(1),62-64

李曉舫,天文學研究對於哲學及人生觀之影響,1939,23(5-6),241-243

李曉舫,現今天文學所昭示之宇宙,1939,23(3-4),147-148

孫連汀譯,天文界之奇蹟,1939,23(3-4),207-208

李曉舫,三十年來天文學之重要進步,1947,29(2),35-36

張 雲,張鈺哲君最近發見的食變星(BD62376),1947,29(8),239-240

李曉舫,民國37年5月9日日環食,1948,30(4),114-116

施士元,日食時日光輻射通量之變遷,1948,30(11),333-334

李曉舫,射電天文學的輝煌成就,1959,35(2),81-83

李啟斌,哈雷彗星的基本參數與重要事件,1985,37(2),76-79

向德琳,射電天文方法和現代天文學,1987,39(3),175-176

徐道一等,中國天文地質事件研究進展,1987,39(1),50-51


推薦閱讀:

印度—齋普爾天文台、城市皇宮  
七政四餘由明末天文爭制說古今星制之別
布拉格老城廣場中世紀的精美天文鐘
四觀導師馬明芳:二十四節氣與古代天文曆法
第谷·布拉赫 所建造的天文儀器復原圖

TAG:天文學 | 文學 | 文章 | 天文學史 | 文學史 | 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