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衚衕,就這樣變味兒了!
頭些日子,咱北京一個知名的主持人
發了一條微博
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
「我覺得北京有些特色街區的改造特逗」
小編我看了這句話,真的是連連點頭,因為
咱北京有這麼幾個街區,確實給人感覺差了點意思。
南鑼鼓巷
曾經的南鑼鼓巷,它並不是那麼的起眼,在北京城眾多的衚衕,它只是其中的一條。
衚衕里能聽到的聲音,只有飛鴿28自行車的鈴聲,小販的叫賣聲以及老街坊們的互相問候
那個時候的它也有商店,但是都是衚衕里的人們離不開的,什麼副食店,雜貨鋪。裡面得掌柜的,也都是相處多年的老街坊了。每次買東西的分量,都給的足足的;即使沒有帶錢,或者少個塊八毛的,也從來不會有任何的爭執,有的只是那句「先拿回咱家去用,錢的事兒,都好說,下次給不就結了?」
後來的南鑼鼓巷經過了改造,但是卻變成了我完全不認識的樣子。
昔日的安靜,祥和被遊客的熙熙攘攘,商家大喇叭的「揮淚大甩賣」打破
副食店,小雜貨鋪統統不見,取而代之的卻是與南鑼鼓巷格調完全相反的現代商店,各種美食店。
南鑼鼓巷再也不是曾經的那個默默無聞的小衚衕,它發展的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大,但是屬於它自身的怡然自樂,與世無爭的氣韻,卻在這繁榮壯大中,消失不見。
前門大街
在所有老北京人的記憶中,前門大街是咱北京味兒最濃地方,沒有之一。
九龍齋的酸梅湯,月盛齋的醬肉,都一處的燒麥,一條龍的羊肉,論在咱北京如何一口氣把老字號吃個全乎?答案,便是來前門大街走一趟。
過年了,前門大街更是必須去一趟,除了購買老字號的年貨,還要去瑞蚨祥做一條新衣,買點慶林春或者張一元的茶葉用來招待客人,去大北照相館照一張照片,這年過起來才算是有滋有味。
改造後的前門大街,雖然白天依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但是到了晚上,卻真的是門可羅雀,大街上幾乎空無一人,昔日前門大街晚上的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今時今日,蕩然無存。
這究竟是一種得到還是失去,得到了什麼,而又失去了多少呢?
隆福寺街
對很多北京人來說,特別是上了年紀的北京人,隆福寺街充滿了很多的回憶。
提到隆福寺,不得不提的就是炸灌腸。您還記得隆福街東口的豐年灌腸嗎?過去住在附近的,或者慕名而來的北京人都會來這裡吃。按照咱北京人來這裡吃灌腸的規矩,往往是吃一碟之後還不過癮,必須還要帶一根回去,過過嘴癮。
除了炸灌腸,東四工人俱樂部,也就是咱北京人俗稱的東宮也不得不提。您和您家裡那位,是不是在年輕的時候在這裡看過電影呢?除了看電影之外,每次還必須去電影院對面的白葵小吃點一盤奶油炸糕,只有這樣,一次約會才會圓滿。
隆福寺街昔日的繁華已不再,曾經的人流涌動、摩肩擦背的熱鬧景象,以及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彷彿都成了追憶。曾經引領北京潮流的隆福寺,如今更多呈現出的,是一種衰敗的模樣。
後海
小橋流水,吳儂細語,溫潤如玉,宜室宜家。
如果一定要讓我用這些詞形容北京的一處景點,我想,一定非後海莫屬
曾經有那麼幾個北京最熱的夏天,我們和發小兩三,相約好在後海,一起划船消暑。我們一整個下午,就這樣不知疲憊的劃著小船,嘴裡還唱著當時的流行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看著船槳划過的水波,聽著小夥伴兒們唱的歌,講的笑話,感覺心裡是那麼的平靜,知足。什麼叫做心靜自然涼,那個時候的我們真的完全理解了。
冬天,我們也不能閑著。從後海剛剛露出結冰痕迹就開始算著,什麼時候能去後海滑冰,提前就讓家裡什麼都會幹的爸爸給我們做好小冰車,讓心靈手巧的媽媽給我們織好圍巾,手套,做好一切去後海滑冰的準備。等後海真的可以滑冰了,我們就帶上我們的裝備,約上發小或者幾個瓷器,去後海玩個瘋。
但是現在,每當夜幕降臨,看到燈火輝煌,人來人往的後海,卻終於明白,後海再也不是我們那個小時候的那個樂園,那個玩到直到媽媽喊我們回家吃飯的地方。
五道營
去年和朋友去了一趟五道營衚衕,逛到一半,就打算折回。現在的五道營衚衕,總是給人一種感覺,一種南鑼鼓巷的複製版。
現在五道營衚衕,雖然變得更加整潔,乾淨。但是,衚衕里經常出現的,再也不是曾經熟悉的老街坊的身影;面向街的每一戶人家,也再也不是說著北京話,有著北京范兒的那些衚衕里的大爺大媽了,而是一家家商店,店主每個人說著的普通話,都略微夾雜著自己的家鄉音。
衚衕里雖然偶爾還會有貓咪的出現,但是這些貓卻怕人的不得了,一看就知道是那種可憐的小野貓。以前的衚衕里,也曾經有著這群可愛的小動物,但是它們卻從來不會這麼膽怯,隨便你跟他們玩兒;除此之外,每個陽光充足的中午,這些吃飽喝足的喵星人,還會懶懶的曬個太陽,整個衚衕都會頓時那樣的安靜,祥和。
衚衕紅底白字的門牌被銅色的標誌取代,曾經的人家變成了一家家商戶,衚衕里的喵星人,也不知道去哪兒了。雖然相比南鑼鼓巷,五道營衚衕安靜了很多,但是那種屬於它自身的味道,那種北京衚衕里才特有的人情味,在這裡,也找不回來了。
煙袋斜街
提到真正的老北京古玩文化街,咱北京人瞬間會想到兩個。第一個一定是位於南城虎坊橋的琉璃廠文化街;另一個就是北城廠橋的煙袋斜街。
作為一個從小生南城長南城的大妞,我雖對琉璃廠情有獨鍾,但是煙袋斜街裡面,也藏著我對北京古玩文化街的感情。
小時候的美術課老師通知要準備寫毛筆字的用具了或者畫水彩畫的顏料了,一定會拉著家裡人來煙袋斜街買。其實這些東西隨便找個批發市場或者超市都能買到,可是卻偏偏喜歡來煙袋斜街逛一逛。
最喜歡這裡那個時候推開每家店的大門之後,操著老北京腔的老闆笑呵呵的問我「呦,這麼漂亮的大閨女,買點什麼?」或者實在的向你推薦「丫頭,這個毛筆太貴了,而且你也用不上,來,聽叔叔的,買這個,便宜而且又好用。」
也最喜歡買完東西後老闆隨便用張報紙或者專用的牛皮包裝紙,細心地把自己買的東西包好,並且說上一句,「如果用著有問題,直接來找叔叔,跟你換個新的。」的那種北京人特有的古道熱腸。
長大之後,偶然一次機會還是去煙袋斜街逛了一下,雖然這裡的店比小時候多了好多,整個街也更加的乾淨整潔了,但是煙袋斜街曾經的那種親切感,歷史的厚重感以及正宗的北京腔,再也回不來了。
北京這幾年發展迅速,卻沒有想到,北京這些的街區,這些曾經帶給我們無數美好回憶的地方,也變得越來越迅速,迅速的對我們越來越陌生。
推薦閱讀:
※李小璐這輩子最恨的女人,今34歲,活成這樣,網友:活該
※【10.23日】攻略 | 這樣跑步才不會粗小腿
※寫簡歷這樣才能抓住HR的心
※門口萬萬不能這樣裝修,住進去多少錢都敗光
※太愛一個人也有錯?被分手後你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