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診治乳腺增生症86例
中西醫結合診治乳腺增生症86例
乳腺增生症又稱乳腺結構不良症。是乳腺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現將我院近年來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的86例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6例均為女性。年齡23~55歲,平均年齡37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1.5年。單側病變4例,雙側病變82例;乳腺周期性疼痛68例;乳腺多髮結節、索條增生,腫塊或囊腫共61例,局限性增厚8例,乳頭溢液7例,為漿液性或漿血性。全部病例均經紅外線掃描、B超、針吸細胞學檢查等提示乳腺增生症。
1.2治療方法
根據臨床特徵及中醫辨證分期分型治療。乳痛症型66例:逍遙散加減口服(柴胡、當歸、白芍、茯苓、青皮、甘草等),1劑/d。腺病型和囊腫型共20例:口服乳癖消(由鹿角、雞血藤、昆布、海藻、元參、紅花等組成),4片/次,2次/d。癥狀明顯者36例,加服三苯氧胺,10mg/次,2次/d。見效後改為1次/d,2~3個月為1療程。療效差及可疑病例,行手術切除及病理檢查。
2.療效與結果
本組病例參照《中國醫院分級管理大全》綜合醫院病種質量控制標準。治癒70例,乳痛症型61/66,腺病型和囊腫型共9/20;有效14例,乳痛症型5/66,腺病型和囊腫型共9/20;無效2例,均為腺病型。對診斷可疑,懷疑癌變者6例行手術治療,其中1例為不典型增生,1例為原位癌。
3.討論
本病是女性內分泌功能紊亂相關的一種疾病,是乳腺主質和間質不同程度增生和復原不全所致的乳腺在數量和結構上的異常。其中部分乳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乳頭狀瘤病,被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
本病好發於30~50歲的中青年女性,主要是由於機體內分泌失調和卵巢功能紊亂,即周期性的雌、孕激素分泌失調或乳腺組織對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所致,其中黃體期雌二醇相對或絕對增高,孕酮分泌不足,失去制約和保護乳腺組織的作用,使乳腺組織在高濃度雌激素的作用下,不能由增殖狀態完全復舊,最終致乳腺組織增生、囊性變,導管囊性擴張,導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小葉內和小葉周圍的纖維組織也不同程度的增生。根據臨床特徵常分為三型,即乳痛症型、腺病型和囊腫型。本組病例癥狀明顯者口服三苯氧胺,能使乳痛癥狀迅速緩解。乳腺結節、索條改變,腫塊和囊腫明顯和部分軟化消退,乳頭溢液停止。三苯氧胺為雌激素拮抗劑,能與體內的雌激素競爭受體,從而阻斷高濃度雌激素刺激乳腺組織和周圍纖維組織的過度增生,減少末梢導管的增生和囊性變,使增生的乳腺組織復原,乳腺脹痛消除。
乳腺作為女性內分泌激素的靶器官,與月經周期關係密切,中青年女性情緒易波動,多愁善感,導致情志損傷,月經失調。本病屬中醫「乳癖」範疇,辨證為肝鬱氣滯,血瘀痰凝,沖任失調,肝腎兩虛。我們對乳痛型病例以逍遙散治療為主,取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而腺病型和囊腫型多選用乳癖消,該製劑由10餘種中藥組成,其中鹿角、雞血藤、仙茅滋補肝腎,調和沖任;昆布、海藻、山甲祛痰、清熱,軟堅散結;紅花、元參、三七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散結。從而使乳腺增生結節、條索、腫塊和囊腫軟化,退縮和吸收,乳管分泌停止,溢液消失。
中西醫結合治療2~3個月療效不明顯,尤其具有乳癌家族史,結節、腫塊質地較硬,乳痛不規律,年齡在40歲以上,針吸細胞學檢查提示不典型增生或異型細胞和臨床檢查不能除外乳癌者,應行腫塊切除活檢或術中冰凍切片檢查,以便儘早明確診斷和及時治療。
推薦閱讀:
※乳腺增生針灸治療經驗
※乳腺增生的癥狀:莫等癌變才後悔!
※女人為什麼會有乳腺增生
※對付乳腺增生試試六大偏方
※得乳腺增生的女性朋友在飲食方面如何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