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訓格言 | 修德之功 在於主敬 | 康熙
07-22
訓曰:子曰:「鬼神之為德①,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②,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③,如在其左右。」蓋明在禮樂④,幽有鬼神⑤。然敬鬼神之心,非為禍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氣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於主敬。內主於敬,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動⑥;外主於敬,則惰慢之氣無自而生⑦。念念敬斯念念⑧,正時時敬斯時時,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無在而不敬,故無在而不正。《詩》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⑨,聿懷多福紒紛矠。」其斯之謂與?說:「鬼神造成的恩 【註解】①德:恩惠,福利。②齊明:齋戒嚴整。齊,同「齋」。盛服:衣冠華美。③洋洋:欣喜貌。④明:人間,陽世。⑤幽:鬼界,陰間。⑥非僻:錯誤,偏邪。⑦惰慢:輕薄下流。《禮·樂記》:「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⑧念念:指極短的時間,起滅連續不斷。又作剎那解。此處作常常想念、不能忘記解。⑨昭:彰明,顯示,公開。紒紛矠聿:語氣助詞,用於句首或句中。:恩惠,福利。② 【譯文】孔子說:「鬼神造成的恩惠懲罰確實不小啊。」「他們使天下的人齋戒肅穆,衣冠整齊,小心翼翼地從事祭祀這種活動。祭祀之時,人們心懷虔誠、恭敬的心情,就好像鬼神高高在上,鬼神就在他們的身邊。」所以,陽世間有禮樂,而陰曹地府則有鬼神。我認為敬奉鬼神之心,主要不是因為鬼神會帶來災禍或幸運,而在於他們能使人健全正氣。正是這個原因,君子修養德行沒有比以「敬」為主更重要的了。一個人內心以「敬」為主,那麼,錯誤、邪僻的思想就難以自外而入;自身之外的事能以「敬」為主,那麼,輕薄下流的習氣也就無從產生。每時每刻每事,都懷有「敬畏」之心,這正是君子無處不有敬心的緣故,也是他無處不正派的原因。《詩經》上說:「無論在下邊的,還是上面的,都是明察的、顯赫盛大的。」「正是這個周文王,他小心翼翼,畢恭畢敬侍奉上天,所以他才享有治國平天下的諸多福分。」不就是指此而言嗎?在這篇庭訓中,認為鬼神 【評語】康熙在這篇庭訓中,認為鬼神不可不信,但又頗有見解地認為主要不在於通過敬神去乞福或避禍,而是由此培養出一種隨時隨地隨事都必須具有的敬畏之心。這裡雖明顯地表現出康熙作為封建君王的唯心主義觀點,但從他的鬼神論中卻引出了難能可貴的人本主義態度。這就是以對鬼神的敬畏來達到修身的目的。如果把這一則與第八則聯繫起來看,我們更能體會康熙的用意。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康熙來了》:為什麼我們總是害怕告別?
※他年過70已拿不起飯碗 但說明身世後卻嚇得康熙連夜將他處死
※康熙的景陵妃園寢,妃子的埋骨之所,為什麼十八阿哥胤衸也葬於此
※陳漢典:蔡康永曾說把《康熙》交給我
※康熙出的上聯「山石岩下古木枯」老方丈居然對出這樣的下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