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護法》究竟保護了誰?
《生活邏輯》第4期
生活本有邏輯,但有時候生活的邏輯很不清晰。
最近我關注到兩則校園暴力、未成年人暴力的新聞:「兩初中男生被逼舌吻」、「初中女生被逼吃避孕套有粘液流出男生一旁全程錄像!」,相信每個有良知的正常人,都會有憤怒、寒心的感覺,都想教訓一下這幫熊孩子。
處理結果再次讓大家陷入深思:參與施暴的4人被裁決為行政拘留,因未滿16歲,依法不予執行。另有多名參與者也受到了批評教育。
去年美國有一起校園暴力的新聞。美國某高中的十幾名中國留學生,因瑣事將兩名女同學綁架至當地一處公園,長達近7個小時的折磨、毆打和恐嚇。最後懲罰是這樣的:有3名未成年人被捕,3人將分別獲刑13年、10年和6年。服刑期滿後,3人將被驅逐出境,沒有再返回美國的可能性。在國外,即使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也同樣會予以嚴懲,法律不會因為施暴者是未成年人,就網開一面。
《未成年人保護法》究竟是什麼法?為什麼在大眾的眼中:它保護了施暴者,卻沒有保護受害者呢?
這些年,太多太多令人髮指的校園暴力、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這些未成年人為什麼如此的暴力、冷漠?家庭、學校還是社會的原因?法律未能嚴懲施暴者,施暴者《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下,大不了向受辱未成年人說幾句「言不由衷」的道歉話、賠幾個錢了事。對施暴者而言:原來這麼簡單就可以?誰能保證施暴者以後不會更猖狂、更暴力?對於受害者來說呢?這是道歉或錢的事兒嗎?
原視頻的名稱為:澠池兩少年被群毆侮辱。到了某些門戶網站的時候,標題就成了「兩初中男生被逼舌吻」,並且此標題迅速被各大門戶採用,傳遍網路每一個角落。被毆打侮辱之後,又遭受「網路軟暴力」。如果兩位少年在看到這個遍布網路的新聞標題,心理陰影有多大?可能一輩子都會有巨大的心理陰影。在CCTV的報道中,明顯捨棄了「舌吻」這樣刺眼的字眼。
這樣的視頻為何能在網路廣泛傳播呢?《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證了未成年施暴者的隱私權,是不是也應該保護受害者的「隱私」?對於受害者來講,受辱視頻廣泛傳播是怎樣的心理壓力?是不是應該成立「未成年人犯罪網路保護法」?這樣的視頻本身就不該傳播,這樣的報道本身就該謹慎再謹慎、避免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這樣的暴力事件就該受到嚴懲。
我一直在想,如果當初李天一因為對他人使用暴力受到法律嚴懲,也許就沒有後來的輪姦案。
我們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該修正了,別讓某些未成年一直猖狂的走在歪路上。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該反思了,別讓祖國的花朵長在污染的土壤。
誰能告訴我:《未成年人保護法》究竟保護了誰?
生活本有邏輯,得失別太在意——活著就要堅持生命本該有的初心。
小編:彭彭
北京時間*生活頻道《生活邏輯》原創
推薦閱讀:
※控制2型糖尿病重在保護胰島B細胞
※日常食療養生必知保護腎臟該吃哪些食物好
※胃部動不動就「發脾氣」?常吃這4種食物,保護胃黏膜,緩解胃疼
※戶外運動與膝蓋保護
※保護肝臟,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