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日本經濟問題的根源
筆者2014年去日本旅行過一次,對該國富裕潔凈的環境、普通日本人的友善印象極深(這裡要加一句,那些經常與中國遊客接觸的日本人極其不友善,因與主題無關,不再展開說)。
上月,一個朋友到訪日本,在朋友圈中問出如下問題:
看了這麼多日本景點,也體會了日本的極致服務和匠人精神,這些都棒到讓人驚嘆。覺得日本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同時也在思考另一個點:既然日本什麼都很好,為什麼發展會這麼乏力,日本人這麼勤奮,為什麼整體的社會效率比義大利還低?一定是有些維度我們沒有認知到的,而揚長避短的前提,一定是充分的認知。
這個問題也引爆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一些碎片想法,因為這確實是個迷:(拋開領土問題歷史問題上的情緒)那麼多人都說日本這也好、那也好,國民素質高、工作勤勞、工匠精神、國際環境優越,可為什麼日本在經歷了「失落的二十年「以後,如今又以「安倍經濟學「的大水漫灌、負利率和直升機撒錢等新聞天天登上財經頭版,2016年的財政預算赤字高得嚇人(預計收入57.6萬億日元,支出96.7萬億日元),經濟情況可為糟糕透頂。是時候來解一解這個疑惑了。
我梳理了心中的思考,總結如下:
1.日本缺乏創新創業的氛圍
羅輯思維有一期節目說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日本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你不可能創業,整個社會沒有給創新、創業留下任何縫隙。的確,日本社會太過傳統和保守,社會輿論和價值導向缺乏對創新創業的鼓勵。
喜馬拉雅的「徐靜波電台」(推薦大家關注)講過許多日本的具體現象都是由於這種價值取嚮導致的。僅舉幾例:
比如日本人結婚對男方的要求不是有車有房,因為結婚後住在自己房子的年輕人只佔1%,車更不算回事。日本丈母娘看中的是有穩定的工作,只要工作穩定,就搞定一大半啦。
比如優秀的人才全都聚集在政府和大公司,對於所有的日本大學畢業生而言,公務員是遠超過其他任何就業的第一選擇,許多核心部門比如大藏省絕大部分畢業於東京大學這樣的名校。
比如日本有家保險公司叫第一生命保險公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兒童職業理想調查,日本女生連續多年的第一理想職業是蛋糕店店員,然後是幼兒園老師和護士,男生最理想的職業是棒球、足球選手,還有警察,從來沒有老闆或企業家上榜。
可見,日本在戰後經歷了70年的和平發展,已經是一個高度推崇穩定的社會,而經濟發展要的是什麼?要消費、要投資、要出口!要的是一個個不安定的個體左衝右突,努力改變現狀,要向更高的社會階層掙扎,最終通過法制和市場的力量把一股股細微的求變努力凝聚成財富的增長。中國這些方面做得很好,而日本則完全相反。
2.日本企業裁員、破產很難
孔子說過一句「老而不死是為賊」,這話我一直無法理解,而用在此處甚好。
有一個經濟學的常識:公司生來就是要死的,因為公司就是一個生命,有出生、成長、盛年的內外部環境,世易時移,這個生命當然也該有衰老和死亡的時候。而日本一直以自己有上萬家百年企業而自豪(當然中國對此推崇備至的人也是數不勝數),其中最長壽的一家在大阪修寺廟的企業「金剛組」成立於公元578年,傳了40代,持續經營了1400多年,
真是嚇死寶寶了。想問一句:這還是企業嗎?這就是一具木乃伊,一個殭屍好吧?
這種文化氛圍加上法律法規的重重障礙,企業裁員難、破產難,許多企業成為「殭屍企業」。日本公司出現了大量的「窮忙族」和「窗邊族」:「窮忙族」說的是因為大公司的正式工作崗位很緊俏,很多年輕人只能作為臨時工去工作,但是沒法獲得正式的工作,收入又低又忙,雖然無比嚮往一個「編製」,但是沒法融入進去。「窗邊族」說的是大公司裡面的「老闆凳」,年過半百、沒到退休、做不了事,老闆也沒法給他轉崗分流,只好弄到窗邊風景最好的地方去喝茶看報紙,挨到退休了事。
其實這兩個種族我們都挺熟悉的,咱們的國企不多的是這兩種人嗎?但區別在於:中國只有國企體制才能孕育出大量的臨時工和老闆凳,民企裡面人員流動和活力的激發是很強的,而日本這個絕大部分都是民營經濟的國家,由於文化和法律問題,導致這種低效的現象普遍存在。
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正常裁員和破產,那麼社會資源就無法得到正常釋放和重新配置,這直接導致了日本經濟缺乏活力。羅輯思維有一期節目對本條做過詳細論述。
3.人口問題是壓在日本頭上的長期問題
對人口問題的認識,隨著這幾年二胎政策的放開,國人思想上有了較大的轉變,不再一味認可馬爾薩斯當年那簡單粗暴的數學理論。
站在經濟學的角度看,人口絕對是一種珍惜資源,其對經濟的重要性遠大於煤炭石油、黃金白銀這些自然資源稟賦——不用抬杠說非洲窮國、尼泊爾什麼的,那得首先解決政治學和社會學問題——我說的是對於一個法制基本規範、市場基本健全的社會而言。
日本近年來人口出現凈減少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2010年到2015年短短五年間,日本人口凈減少94.7萬人,降幅0.7%。總數減少的同時,人口結構又呈現老齡化持續加劇的態勢,整個社會「生產」少、「消耗」多,人力成本高企,經濟如何發展得起來?
而想要改變難度極大:首先這樣一個成熟的社會要通過改變婚育意願進而改變生育率沒有可能;其次日本極度保守的民意又絕不會允許大規模放開移民政策。自己不想生,又不歡迎外人來,所以人口問題在我看來是不可能解決的了。
總而言之,上述三個問題都是根植於日本人的國民性里的,都是絕難扭轉的,所以我看都很難解決,可謂「三座大山」了。安倍作為戰後少有的支持率極高的首相,推行了幾年的「安倍經濟學」,想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下猛葯解決日本的問題,在我看來是給將死之人狂吃人蔘的又愚蠢又偷懶的辦法(此問題可另闢一貼討論)。
我歪著腦袋,想出來真正解決日本經濟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學人家不丹,不要再用GDP(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數據了,換成NHI(國民幸福指數)——這不是一種揶揄,因為:
有一種增長叫做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有一種停滯叫做建好管用100年;
有一種增長叫做貧富分化、國民不安,有一種停滯叫做相對公平、人安其位;
有一種增長叫做不計代價削尖腦袋往上鑽,有一種停滯叫做體面而有尊嚴地生活。
推薦閱讀:
※日本人最痛恨的五大明星,卻讓國人愛得深切
※天皇有意撂挑子,日本會出現首位女天皇嗎?
※日本游 -- 東京,箱根(下)
※你憑什麼說溫州橘子酒LOW
※你如何看待日本這三大奇葩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