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閱讀中的家庭教育感想

童書閱讀中的家庭教育感想(2012-04-26 11:50:21)

轉載

標籤: 育兒 分類: 幼兒教育【知與行】

寫在前面

因為豬哥奧利弗和豬小妹阿曼達最早由我喜歡的大師「青蛙與蟾蜍」系列的作者阿諾德·洛貝爾創造的,因而也喜歡上了這一整套書。仔細讀來,包括和孩子一起共讀,發現這樣的童書里其實不僅僅讓孩子體驗閱讀的愉悅,還有很多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去咂摸的地方,再加上最近開始思考起家庭教育的方法,才有了這篇超級長的文字。這樣的閱讀體驗和思考,從爸爸的角度,讓我反思自己的施行家教時的言行;從熱心社會公益的角度,又能夠變成導讀文字(這麼長的導讀也是罕見吧),能夠跟更多的家長們分享。

我感悟到的家庭教育,有三點是重點,榜樣示範、親子共讀,還有就是作為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根基的夫妻關係。

榜樣示範大家都知道,只是做得程度不同,那麼效果當然不同。親子共讀正方興未艾,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唯有夫妻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礎,並不是很多人認同。我經常在講座中問大家,認同這一點的總是少數。

這需要我們多思考。

父母天天學習,孩子快樂成長

文/李一慢

2、孩子成長的好榜樣

在小豬家庭里,小豬哥奧利弗和豬小妹阿曼達不僅僅是兄妹,更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他們之間、他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相處故事,能給我們起到富有教育意義的示範作用。

小豬哥奧利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著成長帶來的快樂和煩惱。我們看著他長大,慢慢變得更有責任感、更有愛心和耐心,獨立意識也更強了。

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小豬哥奧利弗和豬小妹阿曼達誠實、友愛、直率、熱心、好奇、關心他人……這些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需要家長在孩子的後天習得中不斷加強鞏固,讓孩子一生持守。

在《小豬兄妹》的故事中,這些美德隨處可見。我們可以把小豬兄妹當成學習的榜樣,在閱讀中感動著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有那麼一丁點兒的內省,然後有那麼一丁點兒的改變。榜樣——感動——內省——改變,這是教育的最美公式,也是最深厚的教育鋪墊。

父母是孩子人際交往上最直接的老師。我們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與他人的相處模式。孩子們常會在「相應的」場景重複家長的言行。例如,《小豬兄妹》中,媽媽常在睡前安撫孩子,親親他們,親昵地稱他們為「小甘薯」;這樣小豬兄妹就把「小甘薯」和親吻當做安撫性場合可以出現的辭彙和動作。以至於當媽媽被兩個小淘氣弄得傷心哭泣時,小豬哥奧利弗爬上了媽媽的大腿,對她說:「別哭,小甘薯,我們乖乖聽話。」豬小妹阿曼達則親親媽媽。這讓媽媽破涕為笑,擦乾眼淚帶著兩個小寶寶開開心心出去玩了。

我們再看看兄妹倆如何玩「過家家」的遊戲,如何給玩具寶寶們洗澡、做點心、治病吃藥等等,全然是父母行為的翻版。還有豬小妹阿曼達怎樣和她的好朋友棒棒糖友好相處,她在學校的表現、在棒棒糖家借宿以及在自家門口擺檸檬汽水攤的情景,從中不難看出,每個小朋友的身上都帶著爸爸媽媽的影子。

3、親子教育的活教材

孩子的成長需要榜樣,做合格的爸爸媽媽也一樣需要示範。畢竟如何當父母的觀念和方法是後天才有的,所以特別需要學習和體驗,《小豬兄妹》可以給爸爸媽媽們提供一套54集的教科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家長制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世紀父母,在如何教養子女方面,往往很難從上一代那裡得到良好的經驗和感受。看著日漸成長的寶寶,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法去溝通和引導,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更不要說出了問題時如何應對……這一切導致家庭教育常常處於焦慮和矛盾之中,不是教養起來沒有尺度,就是父母教養態度不一造成孩子的無所適從。

4、蹲下身子,真正做到孩子為中心

在《小豬兄妹》中,豬爸爸和豬媽媽真正做到了以孩子為中心——不是提供物質條件、興趣培養,而是以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為中心,尊重孩子,不用成人既有的眼光、期望來施教。

所以,我們看到豬媽媽帶著孩子們一起勞動;看到孩子幫倒忙,雖然有點沮喪,卻什麼也沒說,只是進行自我調節;爸爸媽媽樂於參與孩子的創想遊戲,聽從女兒的角色互換安排。甚至當孩子提出「做不到一個星期不吵鬧」時,豬媽媽沒講什麼大道理,只是說「你們儘力吧。」

我們還看到,豬爸爸帶著兒女散步、玩雪、下棋、講故事,在炎熱的夏天用水管給豬小妹沖涼,還幫助豬小妹阿曼達全副武裝地對付莫須有的「怪獸」,逐漸克服小姑娘對黑暗的恐懼心理……

5、平和心態,順應孩子的自然成長

當下有些父母的育兒心態有點兒焦慮,其實最好的育兒方法是順著孩子的興趣和天生的優勢能力,通過鼓勵、欣賞等正面方法去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從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快樂成長。

在這幾十個小故事裡,奧利弗和阿曼達有時候也會把家裡搞得亂糟糟,睡不著覺也會沒事找事,不吃早餐也會耍賴皮,但豬媽媽和豬爸爸從來沒有抱怨,只有抱抱;對孩子的不滿沒有不滿,只有滿足那些不滿;對於孩子尚未達到的能力,也不催促,只是接受和等待。阿曼達希望像奧利弗那樣跑得快、跳得高,可是她的能力發展只能做到「摔得很棒」時,豬爸爸依舊誇讚這樣的一個「表現」。

阿曼達不喜歡吃雞蛋,可是爸爸和媽媽從來不去催促、逼迫,只是提醒和等待。家裡被女兒弄得一團糟,也毫不在意,不像有些過於講究家長,非得把家裡整理得井然有序,在外面也嫌這個臟那個臟,只會讓孩子束手束腳,失去探索的興趣。

書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為了迎接姥姥的到來,媽媽帶頭打掃衛生。孩子們要幫著媽媽做家務,在這方面我們都有經驗——那肯定是越幫越忙,但豬媽媽只是說了一句:「有些活兒一個人干比三個人干要好」,對孩子參與勞動的勁頭則是盡量維護。反觀我們某些家長,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只會讓孩子喪失參加勞動的興趣。

6、讀懂孩子內心,與孩子平等對話

有些家長習慣於居高臨下地發號施令,認為只有這樣才有為人父母的權威感,其實,當我們蹲下身子,敞開心扉,靜下心來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當孩子意識到他是一個受人尊重的個體時,心靈之門就會打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就會變得親切而自然。

在《小豬兄妹》中,小豬哥奧利弗去上學後,豬小妹阿曼達一個人在家,這是阿曼達第一次獨處。豬媽媽並沒有因為阿曼達無所事事而充當她的玩伴,反而是循循善誘,讓孩子去思考「沒有他(奧利弗)的時候,你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呀!」當阿曼達用爸爸的長內衣、媽媽帽子上的花朵,以及一塊有蕾絲花邊的舊桌布自製了芭蕾舞服,跳得不亦樂乎時,豬媽媽沒有因為孩子把家裡弄得亂糟糟而大聲呵斥和制止,反而溫和地對阿曼達說:「我非常喜歡跳舞,我可以和你一起跳嗎?」溫馨的語氣和行為上的肯定,幫助阿曼達平穩度過了第一次獨處時光,讓她明白了,原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後來,阿曼達上學後,熱情大方地向所有小朋友介紹自己喜歡跳芭蕾舞,並大膽地畫上了自己身著芭蕾舞服的圖畫貼在牆上,這都得益於豬媽媽平時的鼓勵和肯定。

由此可見,不要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過於嚴苛,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對話,肯定和欣賞孩子,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孩子們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難免讓家長們感到苦惱和無所適從。但是,即使要對他們說「STOP」,也要有技巧,讓他們能強烈的感受和接受,還能承受。

賞識教育在任何場合都需要,父母的肯定和認同更是孩子心理的基礎需求。儘管孩子的短處更容易被我們「發現」,但我們仍應該用積極的思維來把握他們的內心,給他們正確的引導方向。

我們看看書中的小插曲:一個下雨天,阿曼達咽下了最討厭吃的雞蛋;在牆上亂塗亂畫被媽媽制止並塗抹乾凈;用媽媽的化妝品亂塗亂抹又遭到了媽媽的反對;在客廳里跳舞還絆倒了檯燈……這一切讓她覺得這是又糟糕又難過又生氣的一天。豬媽媽對阿曼達的無理取鬧很生氣,當她開始對阿曼達大吼之後,似乎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她不再多說話,只是緊緊地抱著阿曼達,她告訴孩子:「因為我知道你心裡不高興。我知道這是幫助你的最好方法。」一個有安全感的擁抱溫暖了孩子,同時也制止了孩子的無理取鬧。繼而,豬媽媽告訴阿曼達自己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每個人時不時都會有一天過得不開心;這種同理心表現出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化解了孩子內心的焦慮和緊張,幫助阿曼達度過了這個又糟糕又難過的下雨天。

7、適當引導,而不教導

因為爸爸媽媽日復一日的接納和鼓勵,小豬兄妹倆都很自信。豬小妹阿曼達第一次去上學,爸爸媽媽只把她送上校車,然後就靠她自己去適應一切了,而阿曼達也「不負眾望」,很好地融入了集體生活。

小豬父母對「人生道理」的解說也是那樣自然。比如,豬爸爸帶奧利弗種菜,奧利弗自己種下一顆種子,然後帶著孩童特有的急切心情,不停地問「長好了嗎?可以吃了嗎?」,豬爸爸適時地告訴兒子「要學會等待」。

再比如,豬爸爸帶著小豬哥奧利弗在雪中散步,巧妙地講解春天再次出現的花,已經不是去年的花了,萬物生長周而復始……由此可見,對孩子的所有問題都認真地對待和解答,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8、「放養」,但不流於放任

一些人描述西方的早教理念,經常會提到「放養」。但這並不是說要放棄對孩子的教養。

豬爸爸和豬媽媽對奧利弗和阿曼達也是在「放養」,除了給予必要的建議,很多事情都是由孩子們自己去嘗試、去安排。例如,妹妹阿曼達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建議她做些她自己一個人能做的事;或者是姥姥要離開了,建議送給姥姥什麼禮物等等。此外,他們也會接受孩子們的要求——高高興興地和孩子們玩坐飛機的遊戲;聽從女兒的安排扮演一次小寶寶,讓女兒來哄自己睡覺;配合孩子玩過家家,升級成爺爺和奶奶;接受孩子送的「石頭」作為生日禮物……特別感慨的是,我的兒子如出一轍,老早就預備了一塊他特別喜歡的、說是形狀像小葫蘆的石頭——送給我做生日禮物!

這其中,恰當的「建議」就是不放任。甚至有時候,也需要有「管教」,比如,在被孩子們「激怒」的時候。小豬一家有過這樣一個小插曲:奧利弗把姥姥的眼鏡給藏了起來,爸爸態度堅決地對兒子實施了「待在自己屋裡」的懲戒。而妙在,經過一定的「懲戒」之後,姥姥來開導奧利弗,讓奧利弗的不良情緒很快轉化。

9、上可當姥姥姥爺,下可做閨女---

都說做爸爸媽媽的最佳境界是與兒女成為朋友,這需要父母與子女之間彼此平等地溝通和了解,形成親情模式。

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地示弱。例如,書中的奧利弗和爸爸玩躲貓貓的遊戲,雖然孩子藏身的地方實在不怎麼高明,可是豬爸爸卻故意裝作找不著孩子。多番猜測錯誤之後,就有了奧利弗童真稚氣的回答:「是你的奧利弗啊!」這無疑拉近了親子距離。小豬兄妹過家家的時候,讓豬爸爸和豬媽媽升級做姥姥姥爺,或者讓豬媽媽做一會閨女,豬爸爸豬媽媽都欣然應允,樂在其中。

除此之外,隔代教育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難題。在書中,豬姥姥的形象就很正面,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同樣充滿了智慧和歡樂。例如,豬媽媽去休假,由姥姥來照顧孩子們。姥姥和媽媽有一些不同的做法,孩子們挑三揀四,姥姥也毫無不悅,儘可能地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在哄阿曼達的時候她還唱起了童謠,這可是媽媽做不到的,這些小小的愉悅,讓孩子們一下子接受了姥姥的一切。

10、不教之教育,習慣養成先行

古典的蒙特梭利教育理論認為教育要「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我們從12冊54篇小豬兄妹的故事中可以看到這個論調隨處閃光。蒙特梭利的理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敏感期教育,而我對蒙氏的「不教之教育」印象尤為深刻。

對於學前兒童來說,家長應該更關注孩子吃喝玩樂睡各方面生活習慣的養成,而不僅僅是智商的開發和培養。在小豬一家裡,豬爸爸和豬媽媽真正做到了用鼓勵取代責備、引導重於教訓、啟發重於灌輸,沒有太多的家規,也沒有「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的言語暴力。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下,小豬哥奧利弗和豬小妹阿曼達,就能逐步培養自己的良好習慣。

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也會真正成為老爸、老媽,就像豬媽媽抱著阿曼達坐在大椅子里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所說的那樣:「那時候我會特別想念現在這個樣子的。咱們最好趕快抱抱,要不就來不及了!」

11、陪伴是最好的親子關係

輕鬆和諧的親子關係勝過任何教育理念,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怎樣做則不盡瞭然。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那就是——陪伴。一般而言,陪伴孩子的責任都由媽媽來承擔,很多爸爸更願意等到孩子上學之後才行使這個「權利」。其實,對於爸爸來說,陪伴孩子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爸爸們可以定一個很容易實現的目標,比如每天和孩子親子共讀一刻鐘,或者每天跟孩子一起玩一個遊戲,讓孩子在這種寶貴相伴時刻中慢慢成長。

小豬兄妹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典範。豬爸爸、豬媽媽經常與小豬兄妹一起遊戲,比方有一次,在玩捉迷藏的時候,豬爸爸佯裝怎麼也找不到藏起來的小豬哥,這樣會讓孩子很有遊戲的成功感;還有一次,豬爸爸因為先答應了和小豬哥一起下棋,促使豬小妹自己一個人玩;豬爸爸還在炎熱的夏天跟孩子們一起玩水,在下雪的冬天帶著孩子們玩雪,全家人一起堆個大雪人,不,是大雪豬……

別小看這樣的陪伴,這甚至能決定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將來能發展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許孩子沒有成就什麼豐功偉業,但是像豬爸爸豬媽媽那樣和諧的夫妻關係、與姥姥的溫暖親情、與小豬兄妹的親密關係,會一代代延續。

讓孩子把我們的陪伴當成最美好的回憶,讓孩子們學會珍惜這些點滴,這樣他們將來就能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12、夫妻默契,子女受益

現在的小家庭都將孩子當成第一順位,為了孩子犧牲了夫妻間原本應該一直持續的恩愛生活。

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倒是覺得,在家庭所有的關係中,夫妻關係無論如何是最為重要的一極,其他關係的合併才是另一極,包括親子關係。

因為,穩固而持續的愛情是一切的動力。

在書中,雖然我們看不到豬爸爸和豬媽媽之間的直接交集,但是我們在好幾個故事裡,能夠看出他們之間的默契和諧之處。比如,在豬爸爸對小豬哥因為藏起了姥姥的眼鏡而懲戒奧利弗時,豬媽媽並沒有異議,後來也是姥姥出面為奧利弗解了圍;還有一次,爸爸先答應了哥哥下棋,沒「理睬」妹妹,豬媽媽卻沒有像我們有些家長那樣,「為了平衡」特意來陪伴豬小妹,相反,她告訴豬小妹「我正忙著呢」,並建議豬小妹自己一個人玩,促進了豬小妹的成長;再如,豬小妹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扔得到處都是,豬媽豬爸言行一致地「只提醒、不批評」,等到出現合適的時機,讓妹妹「幡然醒悟」,自動自覺地收拾好。

這樣的情節,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父母在育兒態度上保持一致,才能給孩子成長的「標準」;父母在育兒上的不唯兒女至上,才會讓孩子真正獨立、自由成長。

1、小豬兄妹來啦

小豬哥奧利弗來啦!他喜歡建城堡、喜歡找各種理由不睡覺、喜歡追著爸爸問好多好多問題、喜歡幫媽媽在廚房裡做點心、還喜歡把姥姥的眼鏡藏起來;作為哥哥,他想辦法讓妹妹吃飯、告訴妹妹世界上沒有怪獸、領著妹妹去上學,當然他也會和妹妹爭地盤、搶玩具……

豬小妹阿曼達來啦!她不喜歡吃雞蛋,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是覺得周圍有怪獸,她喜歡跳芭蕾舞、喜歡任何紫色的東西、喜歡和哥哥一起做遊戲、喜歡幫媽媽幹家務、喜歡和好朋友棒棒糖一起玩……慢慢地,阿曼達長大了,她知道怪獸這東西從來都不曾存在過,她一點兒都不害怕怪獸了;她還能自己一個人玩而不去打擾爸爸媽媽和哥哥;她希望自己將來能夠生六個娃娃,天天抹香水,住在媽媽的隔壁……

與小豬哥奧利弗和豬小妹阿曼達一起來的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和姥姥,他們用最平實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成就不一樣的孩子,就得有不一樣的父母。小豬兄妹一家所呈現給我們的一次次耐心細緻的成長對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早教借鑒。

當然,我們和孩子共讀這12本書、54個成長故事,最受益的還是孩子。故事裡小豬兄妹的生活點滴,雖然相距遙遠,卻仿若發生在自家,孩子們開始學會用小豬兄妹的口吻安慰媽媽,還會在大熱天擺上一個檸檬汽水攤賺上一小筆零花錢……小豬哥奧利弗和豬小妹阿曼達真的棒極了,他們是孩子們成長的好榜樣。

推薦閱讀:

在中國,可否進行私塾式的個體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中,是爸爸重要還是媽媽重要?
十歲的小朋友讀金庸小說,第一本應該推薦哪本?
知名幼兒園加盟,這個案例可以借鑒
想參加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要怎麼做?需要學習什麼?

TAG:閱讀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