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及父母的兒童節禮物
給孩子及父母的兒童節禮物---
童年期重要的心理發展時期及父母需要有的態度
0~2歲,母愛是中心環節,孩子易和母親形成情感依賴,彷彿是-種共生狀態。這階段是孩子深層安全感,親密能力形成的關鍵,與母親的互動模式會延續至成年親密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感及親密關係會有重要的影響,希望母親們要用最溫柔的愛與孩子相伴,對孩子的需求能給予及時的回應。
3~5歲,是父愛介入的最好時期,父親的功能是把熱戀中的母子分開,以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獨立能力,並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
沒有父親的參與,母子的情感聯結會自然的不能松解,孩子因此也極易變得幼稚與依賴。兩歲以後,孩子大多能與父母分床或分房睡覺,與母親睡覺睡到很大的孩子常常是不那麼願意長大的孩子。
這個階段,也是孩子社會化的基礎,父母需要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與家人以外的更多與小朋友互動。同伴交往不僅可以滿兒童集體歸屬感的心理需要,比如,被關注及被尊重,還可以促進他們的人格和社會認知的發展,在與小夥伴的交往過程中,還能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及良性競爭的能力,為成年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同伴交往,對於目前的獨生子女,更顯重要。所以,現在幼兒教育提倡一個觀念:評估一個幼兒園的教育品質,不是看孩子們識了多少字,會不會雙語,而是看孩子們玩得多開心,有多喜歡去幼兒園以及處理同伴矛盾的能力。
6~10歲,家庭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規則與代紀界限,注意性角色的培養。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關注不同,要注意家庭慢慢發展的三角關係,如母子聯結或父女結盟,這種三角化關係會造成另一位家長遊離,成為家庭的邊緣人。
在夫妻情感不良的家庭(婚姻分裂),避免讓孩子成為夫妻間的傳聲筒(替罪羔羊)。同樣,母親角色太強,父親角色太弱的家庭(婚姻偏斜),不利於男孩子的個性成長。
10~12歲,對青春前期的孩子,家庭的規則和教育要具有彈性,父母的情感要變得相對緊密,保持與孩子的界線並留出感情空間,以培養他的社會情感。
對孩子的行為不能用簡單的是非判斷,而要採用積極認同和理解的方法,鼓勵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千萬不能包辦代替。當出現家庭衝突時,要把孩子的一些行為問題看成是伴隨成長的問題,不要輕易就上綱上線。
有的家長喜歡找孩子的問題,以為這就是愛和關心,其實,過多的批評易於形成孩子的自貶之心,遺患無窮。我們總是鼓勵家長們多看孩子的優點,多誇獎和欣賞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誇大孩子的積極面就等於縮小他的消極面,等於讓孩子的心靈沐浴在陽光下。
推薦閱讀:
※你伸手找男人要禮物的樣子,真的很LOW!
※父親節該送父親什麼禮物?
※可以降心壓,可以登高樓——索達吉堪布的重陽節禮物
※博鰲禮品《博鰲徽寶》
※情人節送禮指南 | 女生最想要的禮物都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