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 一定要祛濕,等同於去除百病之源!
春季往往濕氣重,容易帶來各種「濕症」,因此初春養生要做好祛濕工作。身體濕除了,就相當於祛除了百病之源,其他疾病將大大好轉,沒有大毛病的朋友會變得神清氣爽起來。
祛「內濕」,防「外濕」
內濕多因飲食不節制,或在冬季時吃多了肥甘厚膩的食物,讓體內濕氣內侵脾陽以至失運。而外濕是由於春季雨水較多和回南天等外界的濕氣過多,容易讓濕邪入侵。內外因相互影響,容易引發疾病。
中醫認為,「濕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濕是最容易滲透的,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發展為很難根治的慢性疾病;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一個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濕健脾,將身體裡面的濕邪驅走,讓脾胃順利運轉起來。
專家建議,春天的飲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還可以將切成薄片的党參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如果最近兩周內常有以下表現,就說明體內有濕需要治療了。
一、頭部沉重四肢乏:濕性重濁,其特點就是沉重,失眠,記憶力下降,易怒,煩燥。
二、口中發黏舌苔膩:感受濕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
三、胸腹脹滿小便不暢: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脾胃功能失常。濕邪停於下焦,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
四、下肢浮腫便溏瀉: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難沖走,便完後感覺不爽。
五、腳縫癢,起水泡甚至潰爛。
祛濕有側重,艾灸最見效若只出現輕度不適的人群,屬於輕度濕症,並不建議藥物調理。可以在日常生活注意飲食加運動進行調節。若濕症嚴重者不妨試試艾灸,輔助按摩穴位。
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的作用。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每日用艾條灸10-15分鐘,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飲食方面需多吃祛濕食物,如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等食物。盡量避免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而傷脾胃。在陽光較好的日子,可以多到戶外走走,有助於驅散體內的濕氣,提高身體抵抗力,維護自身的正氣。另外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動動手指轉發你的朋友,讓更多人受益艾灸,收穫健康!
倪萍老師談國艾堂
推薦閱讀:
※魔都春天最全賞花時間表(內附小編親拍賞花美圖)
※看著你 仿若春天*
※太美了,它居然開出了春天的顏色!
※我睡在你的腳下猶如家犬,甚至我的影子都帶著你春天的氣息
※春天做做「節氣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