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凝聚民智民力 共圖發展大業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凝聚民智民力 共圖發展大業

——訪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顧海良

  記者:近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您怎樣看待《意見》出台的重大意義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必要性?

  顧海良:《意見》從三個方面明確指出了智庫建設對於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政治體制改革意蘊。

  首先,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要求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特別要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開展多層面、多渠道、多形式的廣泛的民主協商。智庫能夠把各種協商主體對不同問題的不同見解加以專門化、專業化的梳理,使各方意見趨於整體性、全面性,具有權威性和可行性。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協商呼喚新型智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

  其次,正如《意見》所指出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要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這一轉變的關鍵是社會各階層及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形成政府、社會和不同階層及群體的協同治理。有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要廣開言路、集中民智,使多樣化的見解、見識得到釋放,使多方面的智慧、智力得以迸發,和而不同,形成合力;就要集思廣益、凝聚共識、求同存異,進而做出改革和發展的最優化選擇。因此,「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與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相適應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這一改革的思想載體。

  最後,在近年來國際經濟的急劇動蕩中,我國經濟「硬實力」的上升有目共睹,但「軟實力」的狀況尚不能與之匹配。不斷提升我國的「軟實力」是從根本上改變思想文化方面「西強我弱」態勢的重要途徑。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就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手段。

  記者: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首先要明確智庫建設的目標與各類智庫應當承擔的主要任務。《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您對當下智庫建設的主要任務有何認識?

  顧海良: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要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的要求,把握好智庫建設的基本任務和根本方向。應該在以下四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加強理論建設,打造「中國學派」。《意見》提出,智庫要「開展前瞻性、根本性、儲備性研究」,而這些研究離不開紮實的基本理論。智庫只有緊密結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和國際趨勢,對國家面臨的問題、前景作出系統的理論論證,才能為政策提供堅實支撐。同時,只有用正確的、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與理解的理論來解釋重大決策,做到「中國故事,國際表達」,才能擴大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得到更多的國際理解和認同。因此,智庫的理論建設成果,要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現實要求,突出時代性和前瞻性;要適應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接受習慣和思維方式新變化,增強科學性和針對性;要善於運用新的文化樣式和符合各階層特點的話語體系,增強親和力和引導力,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學派」。

  主攻戰略研究,形成「中國意識」。《意見》提出,智庫「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要「著力提高綜合研判和戰略謀劃能力」。戰略研究事關全局和長遠,對判定一國發展的方向和道路至關重要。以「中國特色」為根基的智庫,要以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為研究目標,既清醒地看到已經迫在眉睫的「近憂」,也要準確捕捉尚不明朗的「遠慮」,從而制定根本性戰略,澄清「遠慮」、擺脫「近憂」。尤其在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全球經濟與政治結構治理的大背景下,更要形成國際關係等領域的「中國意識」,由這種意識出發制定方針政策,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發揮社會引領,講述「中國話語」。社會引導的公共性、開放性與智庫的社會責任性密切聯繫。智庫專家在引導輿論和順應民意方面有其優勢,要高度關注思想文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要高度重視凝練社會共識、弘揚社會正氣、傳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要能把個人、階層的局部利益和社會的、國家的整體利益有效契合,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講得更深入民意、更貼近實際,力求緩釋各種張力、彌合各種衝突,形成能夠引領社會的「中國話語」。

  提供政策建言,多出「中國方案」。政策影響力是衡量智庫作用與水平的一大標準。智庫要增強研究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積極建言獻策,為各級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的決策制定、實施、評估及時提出政策建議,多出務實管用的對策和方案。

  記者:《意見》指出,要「推動高校智庫發展完善」「著力打造一批黨和政府信得過、用得上的新型智庫」。高校智庫建設優勢何在,建設的難點與重點是什麼?

  顧海良:高校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方面有著突出且獨到的優勢——各領域高層次人才集中、學科門類較為齊全,擁有雄厚且穩定的智力資源;與國際學術界頻繁交流互動,建立了多樣、暢通的聯繫渠道,擁有研究的國際化平台,等等。在此基礎上建設的智庫,更能顯現「新型智庫」的優勢和特色。

  如何切實發揮優勢,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並以此為抓手,進一步形成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政策諮詢的新思路、新格局?

  首要的一點,是轉變觀念、改變學風、扭轉科研方式,促使專家學者把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把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結合起來。要從以前的從專業出發、從書齋到書齋,轉變為從問題出發、深入社會實踐,使研究和結論更有現實生命力。其次,要改變憑藉單一的專業和學科去研究社會問題的弊病,大力加強協同創新。智庫研究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問題的全面性複雜性和學科的單一性片面性之間天然存在矛盾,如果把複雜的戰略問題簡化為單學科的專業問題來研究,就很難掌握全局。只有通過協同創新,才能提出更加全面深入的政策建議。

  (光明日報記者王斯敏)

[責任編輯:孫宗鶴]
推薦閱讀:

小龍蝦 大產業——君山區大力發展稻蝦套種養殖 讓小龍蝦走向全國
六 弦 真 經 第五章 發展你的左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專家解讀
早期佛造像發展史漫話:早期佛造像的體姿
女人並緊了大腿男人才有發展的動力

TAG:發展 | 大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