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修道學易必須的心靈修養

原文地址:修道學易必須的心靈修養作者:李老師易學大講堂

修道學易必須的心靈修養

不懂得「內修」,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也不可能在易學上有大的進步。

道和易,在我看來,都是屬於「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功夫。有了這個功夫作為基礎,才可能成就以後一層又一層的進步。而這個打基礎的功夫,就是「內修」。

內修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不斷地心靈修鍊達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內」指明了方向,不是外求,而是不斷地向內發現自己本心、本性的力量。「修」指明了手段,不是學習,而是不斷地整理、清除附著在本心上多餘的累贅——老子所說的「餘食贅形」。

內修的偉大意義在在於此,是人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身內蘊藏寶藏並且把這個寶藏開發出來的方法。

內修的方法就是《道德經》第十六章上的「致虛極,守靜篤。」——到達心境空靈清虛的頂點,安守著至誠至信的寧靜。

當人到達了這個狀態,身體內外的一切就會自動融入宇宙力量的運作之中——「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一切一切,都會回復到它們本來應該在的位置上、它們起源的那個地方。

這種自動自發的回歸本源的行動就叫做「靜」,而實現整個過程的方法、手段就叫做「入靜」。一個不懂得「入靜」的人,是不能算是內修的入門者的。

借用佛家《佛說十善業道經》上的一段話,我來說明一下,如何入靜:

「常於晝夜思維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令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入靜是個長期性、持續性的系統工程,是個不斷調整自己身心一致、內外合一的過程。對於剛開始修行的人來說,是不容易真正「靜」下來的。

容易胡思亂想怎麼辦?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規定自己的思想只能想符合「道」的東西——善法。如果在一個念頭又一個念頭之中能夠控制自己的思維始終符合「道」的宗旨,那麼就成功了。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腦子裡善念、惡念、合道的、非道的念頭總是此起彼伏、緣起緣滅的,所以就需要去「修」——修正、修整。把那些不符合「道」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從自己的生命中剔除出去,不斷發展、壯大合於「道」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這就是第一步的「內修」和「入靜」的功夫。

這一步功夫如何才能練得純熟?就需要晝夜二十四個小時不間斷地審視、觀照自己,要把這個功夫落實到工作、學習、生活、吃飯、呼吸、睡覺等實實在在的行為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改造自己的身心,使自己日漸協調、和諧,符合宇宙最根本的節奏。才能進一步發掘出本來就屬於自己的強大的力量。

這個功夫既是入門功夫,又是必須一以貫之的功夫,它直接決定了修行者將來能夠上升到什麼層次,能不能在那個層次穩定住的大問題。

老子說:「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就是說你的外在和內在能否「渾成一體」,不但要達到這個「渾成一體」,而且還要保持住這個境界。怎麼理解?我們平時能夠自由地指揮自己的身體其實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而維持我們身體健康、生命運行的諸如心臟跳動、血液運行、體液分泌等等並不能由自己指揮。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人體的機能是因為我們達不到讓它啟動的條件所以處於休眠狀態。

如果說我們能夠消除我們主動意識方面所有不符合「道」的內容,那麼主動意識就會不斷接近那個深藏於我們內心的寶庫、一切根本力量的總樞紐,也是與宇宙萬物相通的和宇宙大心臟一起跳動的那個本心。

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你才有了真正的自由,才真正是自己身體和生命的主人。那個境界上,你會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你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擁有了何等巨大的力量並且應該怎麼去運用它——而內修的初級目標也正在於此。

一個掌握了內修、入靜方法的人,就不再是一個被命運隨意操控、流浪於生死大海的普通人,而是一個在真正意義上有可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易經對於這樣的可以用另一種更徹底觀察宇宙方法的人來說並不是很艱難的東西,因為易經本來就是內修功夫的產物,是「真人」的視界。

錯綜複雜、撲朔迷離的世情百態只能迷惑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對於可以把時間和空間作為自然坐標的「真人」來說,知道真相、本相也許比打開電視搜索頻道更加容易。

所以學易修道,請從內修開始;內修,請從入靜開始。入靜能夠給你帶來的利益絕對會比你想像得還要多得多。

推薦閱讀:

感恩最可貴,人人都珍惜,心靈寧靜,人生淡定
保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靈
25句經典毒心靈雞湯句子,看完整個人都精神了 [一點資訊]
薦文 | 鄭朝暉:實做功夫,解放心靈 儒家哲學與文化論壇傳統功
心靈的驛站,夢戀的窗口

TAG:修養 | 轉載 | 心靈 | 靈修 | 修道 | 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