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揭露盜墓產業鏈:盜墓者透露作案細節

記者暗訪揭露盜墓產業鏈:盜墓者透露作案細節http://www.sina.com.cn2010年09月28日17:22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報特刊:古墓魅影——當代盜墓直擊。

部分盜墓工具。

盜墓者演示打繩結。

部分專業考古工具也被盜墓者利用。

  古墓魅影 當代盜墓直擊

  作者:郭瀟雅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跨越河北、河南等數省,明察暗訪多個地市、村莊,經「盜墓世家」面授技藝,為您揭開盜墓產業神秘面紗,揭露當代盜墓全過程。

  河南安陽曹操墓爭論風波至今未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盜墓賊的光顧,不少專家學者將曹操墓視為空墓,因為其缺少足夠證明墓主身份的物證。盜墓是封建墓葬制度的伴隨產物——由於封建時期的帝王將相死後大量陪葬,便成就了我國歷史上一代代的盜墓高手。據相關人士透露,僅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湖南六省,就有將近10萬職業或業餘盜墓人。

  盜墓者何以代代相傳?盜墓者具有何種高超技術?盜墓具體過程如何?大量出土文物都流向何方?本報記者跨越河北、河南等數省,明察暗訪多個地市、村莊,經「盜墓世家」面授技藝,為您揭開盜墓產業神秘面紗,揭露當代盜墓全過程。

  盜墓者的忠告

  盜墓江湖中,難免會和黑道上的人打交道,你辛辛苦苦弄來的文物,國家禁止倒賣,所以不敢見光,只能通過黑道上的人走貨,黑道上有「黑吃黑」一說,小心拿不到錢反倒丟了小命。

  在河北廣平縣某村莊,記者幾經周折見到了江湖人稱「老黑」的盜墓高手。他從十幾歲開始入行,後因被拘留而金盆洗手。當記者問起盜墓行業,並想以學徒身份學習技術的時候,老黑詫異地打量了記者一番,繼而語重心長地說,你要有本事就去找個正經事做,盜墓這行並不是小說《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寫得那樣傳奇有趣,雖然盜墓者都覺得「干一輩子不如挖一鏟子」,懷著僥倖的心理想一夜暴富,但盜墓者都知道,「十墓九空」是不可迴避的現實。老黑對記者忠告道:「就算你敢下墓穴,不怕把牢底坐穿,但盜墓江湖中,難免會和黑道上的人打交道,你辛辛苦苦弄來的文物,國家禁止倒賣,所以不敢見光,只能通過黑道上的人走貨,黑道上有 『黑吃黑』一說,小心拿不到錢反倒丟了小命。只要你上了這賊船,就騎虎難下了,都是一根稻草上的螞蚱,指不定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被出賣了。所以還是別干這行為好,畢竟因為盜墓而死的人太多了。」

  接著,老黑給記者講了個故事。聽道上的人說,前幾年有五個外省的盜墓者找到了一座大墓,成功打穿石墓牆後,就用繩子放了兩個同夥下去,但當兩個同夥將墓室內的文物用繩子運送到地面後,上面的三個人看到出土的文物價值連城,就動了歹心,不想與墓內兩個人分贓,竟然拉起繩子把墓洞口填實。那兩個可憐的同夥沒能再爬上來,就這樣為那座古墓陪葬了。

  盜墓者的一番忠告使記者頓時毛骨悚然,老黑建議記者去河南看看,畢竟盜墓工具的鼻祖洛陽鏟,就是在河南研究出來的,「那邊的人技高人膽大」。

  前期準備

  盜墓前期的準備工作很重要,除工具外,還需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河南安陽作為幾朝古都,向來被封建帝王視為喪葬的風水寶地,洛陽鏟在安陽縣的農戶家裡頗為常見。在安陽縣某鄉,記者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洛陽鏟,也見到了這把銹跡斑斑的洛陽鏟的主人宋某。宋某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幾杯黃湯下肚,他就談起了當年「盜墓那點事兒」。

  「這附近都是小墓,即使被警察抓了關幾天也就放了,全國都這樣,哪有那麼多的監獄關俺們這些農民啊。盜大墓那都是以前的事,現在想找墓源,那可難著咧。」宋某對記者說。當問起除洛陽鏟外,還有哪些必備的盜墓工具時,宋某從鄰居家拿來鐵鍬、繩子、蠟燭、撬棍等工具,說道:「盜墓前期的準備工作很重要,除工具外,還需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宋某接著道:「所謂『天時』,就是在夜裡挖坑。全球變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就是方便冬天作業,現在的冬天即使下雪,地面也不會上凍,而冬天夜長,正是我們下手的好時機。所謂『地利』,就是要佔據有利的地形,我們很喜歡秋天作業,因為秋天玉米地的秸稈都長高了,可以給我們很好的掩護。而『人和』呢,首先,附近沒有巡邏的公安;其次,盜墓人員需要分工配備齊全;再次,有人習慣在身上掛著玉佩或者觀音,要與鬼神和睦相處。」

  「有人說現在從德國、美國進口的先進探測儀可以一下就探出地下埋的寶藏,咱可沒錢用那個。」宋某告訴記者,「在安陽城郊就有專門的打鐵鋪,加工租售洛陽鏟等工具,價格從50元到200元不等,各種大小型號的鏟子、配套器具都有。除了探測挖掘工具,還需準備蠟燭、手電筒、打結的繩子及一台手搖送風機——以便往墓穴中輸送氧氣。如果需要爆破,還需將硝銨、煤油、鋸末用鍋炒製成鋸末炸藥。等這些東西都準備齊全,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時機來臨

  現在科技這麼先進,連盜墓都有了專業的QQ群。

  墓源對於盜墓者來說一直是很關鍵卻很難掌握的一個環節,「盜墓者要永遠走在考古發掘隊的前面。」在鄰村,一位自稱「資深挖墓人」的小夥子向記者透露了時機是怎樣來臨的。

  「如果自己尋找,那無異於大海撈針。」他介紹,「如果光憑道聽途說尋找墓源,很多時候都是被忽悠的。有經驗的人,那都是上網看新聞,一旦發現新聞上說哪個地方在搞建設、蓋高樓的時候發現了古墓,這就是機會。別看這古墓是官方先發現的,但沒等考古隊去,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好手』將那墓穴偷盜一空了。政府派出去看守墓葬的也就幾個人,但要防上百的盜墓賊談何容易。政府搞的建設越多,我們的機會也就越多,這個事大家都知道。另一種時機是通過同行們打聽來的,比如前段時間,有人說在某地挖了個空墓,裡面幾乎什麼值錢的都沒有,但因那個地方是古都,經歷了很多朝代,所以有經驗的人就下到那座空墓里,接著往下打,打穿了那個空墓,結果挖到了另一個朝代的墓穴,挖出不少好東西,我們對於這種上下摞著的墓群叫連環墓。還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獲知墓源,現在科技這麼先進,連盜墓都有了專業的QQ群」,這位小夥子瞥了記者一眼,不屑地說,「但即使你找到墓源,動起手來也不是那麼簡單……」

  月黑風高盜墓夜

  盜墓過程中有兩個人的技術是具有決定作用的,一個是勘探的人,一個是爆破的人。

  記者在幾天的採訪中發現,盜墓賊對於實際盜墓的過程和技術並不願多講,而願意講的,卻又顯得業餘,聽起來價值不大。無奈之下,記者通過多重關係找到了剛從湖北回來、出生於「盜墓世家」、現已從業30餘年的「盜墓王者」閆老七。


推薦閱讀:

古代盜墓賊太壞了,他們竟對這些去世的后妃等人幹了令人髮指的事
盜墓賊遇到的10大神秘詛咒 讓人不寒而慄
說說考古與盜墓的那些事兒
《盜墓筆記》里的活物古墓里真有嗎?
顛覆認知!博物館館長親述:真實的盜墓賊可比「摸金校尉」牛多了... |庫叔說

TAG:產業鏈 | 記者 | 盜墓 | 細節 | 產業 | 暗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