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談「當讀的古醫書」
07-22
來源:互聯網
按:岳美中系當代著名中醫學家。生前為全國人大常委、政協全國醫藥衛生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1976年岳老在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創辦了「全國中醫研究班」,為中醫界培養了第一批高級人才。岳老對中醫藥人才的成長獨具見解。他針對中醫人才應具備的臨床能力、應具有的知識結構和應注意的學習方法從浩翰的中醫古籍中提煉出學習中醫必讀的古典醫著,並根據自己一生的學習體會和臨床經驗進行提要勾弦,從中醫學術發展的角度為初學者和中青年醫師展現了一套較為系統的教學大綱,具有現實意義。現摘發《岳美中醫論集》中「當讀的古醫書」一篇,藉為後學者習之。當讀的古醫書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初學者往往不知從何讀起。談中醫書大體上說來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加以選擇,不必強求一致。中醫講究理法方葯,理法方葯能精則辨證論治無誤,而活人有術。因而學習中醫可從理法方葯4個部分去加以研究。中國醫藥學的發展有源有流,各個時代都出現了著名的醫家。他們代表了我國醫學的發展方向。因之,順著時代,從源溯流地研讀著名醫家的代表著作也是一種讀書方法。中醫著作甚多,有難有易,舊時學醫往往先讀淺顯易懂便於應用的醫書,等到有了點功底,再逐步鑽研高深的典籍。這種先易後難的讀書可收到循序漸進的效果。然而,也有從難到易者,清?張志聰即主張先從《內》、《難》研讀起,先難其所難,後易其所易,源頭即充,活水不乏,醫術大可精進。不過,學習中醫,我意當從方劑入手。方劑之祖為仲景,因而讀書還以從《傷寒論》、《金匱要略》入手為好。仲景最講求的是辨證論治,《傷寒論》六經標題,首揭「辨三陽三陰病脈證並治」鮮明地昭示後人。論中更有「隨證治之」、「依法治之」等語。在具體治療中則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與」或「宜」某方則是點明專病專方與辨證之下隨宜治之的方治精神。《金匱要略》則論述三因,以專病專證成篇,題目亦揭出「辨病脈證治」,是在專病專證專方專葯基礎上行使辨證論治的經典著作。總之,仲景之書分論各治,既昭示人辨證論治的原理原則,又指出了辨證論治的具體方法。其規律之謹嚴,對臨床實踐具有高度的指導意義,實是中醫書籍的精髓,最宜反覆鑽研。據不完全統計,歷代註疏《傷寒論》的已有四百多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應該毫無依傍地直接閱讀原文,從白文下功夫,反覆研讀,才能辨出《傷寒論》的真味道來,這樣才算是善讀《傷寒論》。讀《傷寒》如此,讀其他經典醫籍也應如此,當然,為了開拓思路,幫助理解原著,適當地參看一些注家也是可以的。《傷寒論》注釋以柯韻伯《傷寒來蘇集》、尤在涇《傷寒貫珠集》為最佳,語無泛淡,不可不熟閱之。《金匱要略》可看尤在涇《金匱心典》,尤氏著作,頗多發揮,最能啟人心思,歷來為醫林所重。另外,近人陸淵雷《傷寒今釋》、《金匱今釋》二書脫胎於日人湯本求真《皇漢醫學》,但較湯書易讀是其優點,可惜的是未註明出處。《內經》分《素問》與《靈樞》二部,主要講中醫生理、病理,要讀。不懂《靈》、《素》即不懂中醫的生理、病理,就不懂中醫的基本理論。讀《內經》,其中的生字、難句首先得懂,才能讀。這就牽涉到文史哲的修養,古漢語文化的功夫。這些知識,也是學習中醫的人必須具備的。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中醫病理專著,辨證細微,甚為可貴,應當置於案首時時取觀。各家學說中以《景岳全書》、《張氏醫通》、《丹溪心法》、《脾胃論》、《劉河間六書》為好。金元四大家各有長處,他們的書都可以看。只是張子和太偏,不善學者,反而有害。溫病學方面,葉、薛、吳、王四家以王孟英著作為最好。比較細緻,用於臨床較多效驗。《溫熱經緯》和《王氏醫案》都需要細讀精研。其次,何廉臣的著作對溫病也多發揮。何是溫病學後起之秀,特別是繼承了王孟英的學術思想。他的《重訂廣溫熱論》和《重訂感證寶閥》為少見的好書。診斷確切,於舌診尤其精到,用藥熨貼,分析入微,文字清晰,是書說出了溫病真象。藥物學方面,初起先看《藥性歌括四百味》、《藥性賦》。這類書朗朗上口,便於習誦。之後可看《本草備要》。再深一點,可看《本經疏證》、《本草思辨錄》,至於《神農本草經》文字古奧,不大適合初學。但為本草之源,義蘊精深,且簡明易誦,是其長處,與《內經》、《傷寒》、《金匱》合稱四大經典。凡欲精研中醫亦為必讀書之一。類書方面,清?吳謙編纂的《醫宗金鑒》甚好。此書比較實用,各科齊備,辨證詳而方葯精。書中對於《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編次訂正,也下了很大功夫,有其意義。前清時,太醫院考試就以此為標范,至今北方醫生中,學《金鑒》名世者不乏其人,於此也可見該書影響之大,價值之高。其他如《六科準繩》、《張氏醫通》、《東垣十書》也是好的類書,亦宜一併披閱。學雜病以《醫宗金鑒》為好,看婦科以《濟陰綱目》、《傅青主女科》為優。特別傅青主的書最好,其用藥自成一家,該重時用量特重,動輒以兩計,該輕時用量特輕,輕到幾分。例如,他的完帶湯臨床上用治白帶多效。方中山藥、白朮各一兩,峻補脾陽脾陰,在大隊靜葯中加入些許陳皮,推動陰葯,使脾臟功能健動,則運化有權,濕熱可除,故婦女帶症可愈。方名完帶,當之不虛。近年,山西發現《傅青主秘方》,用藥一如《女科》,為醫書中珍籍,值得加以研究。我最喜歡仲景和東垣的書。凡與之有關的書,從源到流也都一一加以系統地學習。例如,學葯則先讀張潔古《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繼看《蘭室秘藏》《用藥法則》,再念張山雷《臟腑用藥式補正》,再誦何廉臣《新編藥物學》等。學方則讀《傷寒論》、《傷寒來蘇集》、《傷寒貫珠集》、《研經言》、《經方例釋》;看《金匱要略方論》、《金匱心典》、《王旭高醫書六種》等,一脈相襲而來。這種從一、二家系統學習的方法是否恰當,僅供參考。除了上述的書以外,醫案、醫話也應當有所泛覽,汲取別人經驗,才能豐富自己的學識。醫案以《王孟英醫案》、《全國名醫驗案類編》為好,醫話以《冷廬醫話》、《芷園醫話》為佳。推薦閱讀:
※微創胸外科手術圖譜 | 壹日醫書
※鄭欽安醫書闡釋》全本 八
※學中醫書館的【第五章.皮膚性病秘方1335條】
※養生篇(十四)養生文獻——《孟子》、《千金要方》、《馬王堆古醫書》《壽世保元
TAG:醫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