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福泉:在一動一靜之間,當一回最舒服的主人|說貴州

福泉:在一動一靜之間,當一回最舒服的主人|說貴州

與福泉結緣,因為太極。

誠惶誠恐的是,自己從未練過,而真正見到太極功夫,卻是在貴州福泉,而非武當;見到的真道人,不是張三丰,而是武當三豐派的第十四代大弟子、道長鍾雲龍。

8月,斥資2億的福泉山太極宮(三豐主題文化館)正式落成。該館坐南朝北,一條中線貫穿山門、朝拜殿、大殿。規劃用地86144平方米,其中總建築面積20411平方米。整個太極宮建有龍虎殿、朝拜殿、太極殿3大殿以及道院4座,御碑亭4座,配房10座,鐘樓、鼓樓、大殿、父母殿,三清閣等一應俱全。

太極宮的大殿內神像皆為銅鑄,三豐真人端坐殿中,寶相莊嚴,側立有金童、玉女。三豐六大弟子列立兩廂,威嚴勇猛,是全銅鑄造像藝術精華所在。

鐘鼓二樓設大殿前左右兩方,古有「左鍾右鼓」之稱。清晨稱「開靜」,即打開一夜之沉靜,晚上稱「治靜」,即停止一天之活動,復歸於寧靜。清晨先擊鐘後擊鼓,晚上先擊鼓後擊鐘,故又稱之為「晨鐘暮鼓」。在鐘鼓樓及御碑之後,各修有道院4座,每座道院面積1869平方米,是道長們打坐參道,練習太極,養性修身之地。

武當山與福泉山的歷史淵源

張三丰武當山得道,在福泉山成仙

張三丰是一個在民間有很大影響的人物。從歷史上看,不少高人都是在貴州悟道成功。其中著名的一位是王陽明,另一位就是張三丰。因張三丰在福泉山修鍊過,福泉山名聲大振,明初就成為蜀中十大道場之一。

據史料記載,明太宗朱棣在位時期,曾多次遣人遍訪,想把這位「真仙」「延請詣朝」,以點綴昇平,收攬民心,求道法仙藥,養生延壽,但他並未如願。明英宗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封贈張三丰為「通顯化真人」。

關於張三丰壽數的記載也許頗難考證,但張三丰到過平越(今福泉)一事還是有一些可信度。有不少史料記載張三丰曾到過西南地區,編修於明朝弘治年間的《貴州圖經新志》和編纂於明萬曆年間的《貴州通志》都記載有張三丰於洪武間寓於平越衛「高真觀」的內容。

平越設衛在洪武十五年(1382),高真觀建於洪武二十二年,據此推算張三丰來福泉當在高真觀建觀前後,這些記載與福泉的民間傳說是相對應的。另一個故事對佐證張三丰來平越一事也有參考價值。據記載,張三丰在福泉山修道時,常在高真觀和平越衛指揮使張信對弈。

一次下完棋,估計當時張三丰贏棋心情不錯,指城南月山右一塊地方說「葬此必封侯」。張信的父母去世後,按照張三丰所指之處安葬,這位指揮使大人果然從此官運亨通,被調任京師衛指揮,後成為助永樂帝朱棣登基的重要功臣,被封「隆平侯」。

張信作了大官之後派人去找張三丰,只是張三丰已雲遊不知所終。朱棣登基後張信上奏朝廷,說武當山大頂出現五色彩雲,是吉瑞之兆。朱棣撥三十萬人馬給張信,大規模修建武當山道觀。

據了解,張三丰詩書畫棋堪稱「四絕」,他在福泉山曾作自畫像。張三丰遺有制異形扇、書法楹聯給高真觀中道士,為鎮觀之物保持到明末清初。他還在福泉山作《打坐歌》等悟道修鍊詩詞數十首。

在福泉山右側,是一九九七年修建的張三丰碑林。在碑林的圓門兩側有台灣著名書法家陳大路題的「福」、「武」兩字,「福」指福泉山,「武」指武當山,即是張三丰在武當山得道,在福泉山成仙。

據記載,福泉山和武當山有近600年的友好關係,武當山紫霄宮還是福泉人張信去組織修造的。明永樂年間福泉士紳將自畫像刻於石碑上,置於禮斗亭中供人們瞻仰朝拜。張三丰自畫像石刻在全國只有三塊,一塊在武當山,一塊在青城山,一塊就在福泉山。

1949年後因歷史原因被毀,毀後的石刻存在福泉文管所內。建碑林後在省博物館找到原碑拓片而重新複製的,有較高的宗教和繪畫研究價值。張三丰在福泉寫了二百多首詩詞,碑林中保存的還不到三分之一。張三丰碑林其主要以張三丰詩為主,集明清以來文人墨客遊覽福泉山留下的詩文400多首,精選出170餘首,邀請國內一些著名書法家書寫的作品,刻於石碑上。

福泉與武當山的現代故事,從鍾雲龍道長開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江湖,恩怨是自己的恩怨,每一次選擇就好像翻過心中的一座山。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是鍾道長所經歷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 看自己

鍾雲龍道長,俗名鍾道燭,道名清微,號雲龍。自幼習武,十三歲開始四方求師,藝承百家,經歷過諸位大師提點後,十九歲時投身武當。

鍾道長掛在嘴邊最多的話就是:「武術,是一輩子的事。」武術,是他認清自我,洞察內心的第一步。

「如果說近20年影響武當武術發展最大者,他應該算一個。」長期關注武當文化的十堰電視台《武當神韻》編導彭濤曾這樣評價鍾雲龍道長。

說起與武術的不解之緣,離不開先輩的影響。年幼時,鍾道長便對武術感興趣。跟隨家人練武時,他表現出超強的武術天賦,從此以後,他便心無旁騖走上武學之路,武術夢一點點生根發芽。

13歲時,鍾雲龍便孤身前往江西九江瑞昌,拜在父親的老友,舞獅人談運葉師父門下習練岳家拳和楊家拳。

鍾雲龍曾問談師父,究竟哪裡還有更厲害的高手?師父說他也不知道,聽說深山老林里有出家的高人,他們終身練武功,可能研究得很深。

談師父作為鍾雲龍的武術啟蒙老師,雖博採眾長,武功高強,但畢竟只是民間高手。他曾向鍾雲龍坦承:「廟裡的大和尚,道觀里的老道人,一代代傳下來的武術才是正宗的。」這也是鍾雲龍後來先奔少林寺、又投武當山的緣由。

苦練五年,鍾雲龍成為師兄弟中的佼佼者,甚至在整個武術界都頗有名氣。為了心中的那份武術夢,那年,鍾雲龍辭別恩師,踏上了尋訪深山老林武林高人之路。

一開始他選擇北上河南,去少林寺學藝。待了不到一年時間,見識到很多高手,習武也愈發刻苦。天道酬勤,一年的晨鐘暮鼓,青燈黃卷,讓他學得一身本領。

少林寺雖好,卻未能留住鍾雲龍的心,他決定離開少林,到傳說中的另一個武學聖地武當山尋師。

鍾雲龍19歲那年上武當山時已經打下了比較好的武術功底,再加上他幼承庭訓,一篇篇用文言文寫出來的文章更是讓武當道教協會王光德會長,以及武當山道教武術總教練郭高一、武當道教協會氣功教練朱誠德兩位老道長愛不釋手。

最終他們讓他皈依了以武當傳統武術見長的「武當三豐派」,從此成為三豐派的第十四代傳人。

也許是因為與武當不解的緣分,又或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鍾雲龍初入武當,便如鳥歸林。

回憶起當年的時光,鍾雲龍道長仍覺得受益匪淺:「當時師兄弟們都很努力,我們甚至在半夜都起來練武。夜裡大家都有自己的地盤,彼此心照不宣。師父也會經常去觀察,只有人品好、真心愛武術的人,才能得到師父的真傳。」

「我們練功的時候是不張揚,不喜歡讓別人知道的,而且都是白天上工做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練功。武當山就是這樣,一到晚上,紫霄宮背後的竹林中,這裡那裡都有聲音,全是練功的人。」他不僅迷戀著武當的風景,也愛上了那裡的練武氛圍。

由於他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又有較好的武術功底,因此在武當山很快就被師兄弟們接納,也得到了郭高一、朱誠德幾位老道長的厚愛和栽培,武功突飛猛進。這一待就是幾十年。他越來越深人了解和領悟道教思想理念,武功也在不知不覺中進人更高境界。

對於鍾雲龍道長來說,人生路途最難的,是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忘初心。

第二重境界 | 見天地

一代宗師並非生來就具有宗師風範,他必須經歷社會磨練才能養就寵辱不驚的坦然態度。面對自己生活的高山,在出世入世之間,猶如達摩面壁、修行。

鍾雲龍在長輩的影響下自幼習武,並拜師於談運葉師父。聽師父說「功夫不僅僅是幾套拳,外面的世界還有更高的功夫,更多的高手」,鍾雲龍很是心動。

「知道這個信息之後,我就決定到外面去找那些老和尚,老道士。我跟自己說要是不出去走走,永遠不會有機會提升。」

厚道的談師父也非常支持鍾道燭外出遊學。於是在十八歲那年,鍾雲龍為自己爺爺最後打了一塊墓碑之後,就離開了老家,到外面世界尋找傳說中的高手,開始了他見天地的征程。

先是北上河南來到少林寺習武,後輾轉至傳說中的武學聖地——武當山,鍾雲龍決定留下來,皈依武當。

一年後,鍾雲龍在此正式拜師,道號清微。從此成為三豐派的第十四代傳人。

當時武當道教協會的氣功教練——朱誠德道長把自己擅長的武當劍法以及打坐心法和氣功,武術教練——郭高一道長把自己所學九宮神仙掌、九宮八卦掌加上器械等二、三十幾個套路都傳給了鍾雲龍。

師父們教得很慢,不到程度不往下教。

「我終於明白武功不僅僅是為了打架,而是一種文化。」

1985年秋,幾位老道長授命鍾雲龍和另外兩位年輕道友,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去把他們找回來。他們若不回來,把功夫學回來……」

鍾雲龍便奉師命出發,肩負著挖掘武當功夫的重任踏上了漫長艱辛的雲遊路,前往全國名山大觀,挖掘學習流散在外的武當功夫。

3年雲遊時間,收穫頗豐。在雲遊中經歷風雨,在社會中歷練。

其間,85年冬在湖南南嶽遇甘肅陳道長,學得武當八仙門全套武學,86年在山東嶗山跟隨匡常修道長一年時間,學得武當北派玄真門全套武學,以及內丹修行。87年在陝西終南山跟隨劉道長學得武當八卦門全套武學,前往江蘇學得游身八卦和南派形意等拳械……

1988年,幾位老道長年事已高,於是指定鍾雲龍為武當功夫傳承人,成為武當武術總教練,創辦道教武館。

「早先到武當山比武的人很多,說實在話這麼多年沒有輸過一次,並不是我武功非常高,首先是我氣勢從來不輸。」說這話的時候,鍾雲龍道長信心滿滿。

的確,鍾道長在武術界能有今日的地位,自然離不開他當年為武當鎮守山門、屢次擊退挑戰者、多次用精湛的武藝為武當保存聲譽的傳奇經歷。

「其實道教講究清修、無為,但可能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前來挑戰。我當時年輕氣盛,有些人在這清修之地說了些太難聽的話,我看著生氣,所以下手有時候重了點。當時的法制意識也淡薄。」說起比武過招,鍾道長說道,「預備開始,這樣是打不嬴的。讓你先出手,都是客氣話,你一動,我就出手了。根本沒有規則,怎麼能贏怎麼打,半途拿兵器、使暗器,這都不可能。」

剛開始的時候,鍾道長每個月都要應付幾次挑戰,高峰期甚至一天都要打上好幾場。但時至今日,他表示,也就遇到過三四個高手,更多時候,都是些潑皮無賴。

很多習武之人頗為魯莽,見到長髯齊胸的道士便硬要「切磋「,還惡語相加,言辭譏諷,公然放話:「武當不外如是,一個敢跟我打的都沒有。」有陣子鍾道長實在看不下去,便出場收拾。

期間,他也常常參加武術擂台賽,取得優異成績,與其他門派的傳承人一同切磋、交流。1994年後,鍾道長不再比武。

鍾道長在與他人切磋比武之時,他的修為不斷提升,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1996至2000年,鍾道長當選為武當山紫霄宮主持。在此期間,鍾道長曾為江澤民、喬石等政要表演武術,並得到一致嘉獎。

就當鍾道長的地位到達頂峰之際,2001年,其恩師之一的王光德道長駕鶴西歸。

隨即,鍾道長做出了一個驚人舉動——離開了修鍊近20年的紫霄宮。並於2003年秋天,辭去所有道職,將如日中天的「武當道教武館」交給弟子,孑然一人悄然隱退。

五年後,有記者在武當山五龍宮背後的山洞裡找到了鍾道長。原來,為了提升武術境界,他在幾年前在此開鑿山洞,並帶著蔣飛等弟子隱居於此。

歸隱山林的生活自然艱苦,半夜出恭都有生命危險。他在五年間隱居修行,白天打坐練功,晚上看書寫字,不斷提升自己,過著修道習武的日子。

鍾雲龍自始至終保持著坐而論道的藹然,絲毫沒有一代武術大師的霸氣。

談到退隱,他說:「我是一個道士,回歸自然是我的本分。十多年俗務纏身,雖然有了些浮名,但我時刻想著隱退靜修。當年雲遊名山大川,我發現了好多靜修的地方。等我隱退再去,那些地方都成了旅遊勝地。」在那段時間裡,鍾雲龍幾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乎與世隔絕。

第三重境界 | 見眾生

將所學的教給別人,能夠啟發別人,才叫見眾生。一代宗師,既能隱於市,又能見眾生;既自我修行,內外雙修,又有血有肉,精神傳承。真正的一代宗師見到了自己,也見到了天地,必定反哺眾生。

有江湖,就有傳說。

很多人不理解當時的鐘道長在如日中天的日子裡,會悄然隱退。外界一度為他感到惋惜,但鍾雲龍道長卻一臉釋然,說:「道教是研究自然的,真正的道人不喜歡搞管理。」

在這段時間裡,鍾雲龍,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武學造詣上早巳是一代宗師,武功也在不知不覺中進人另一個境界。

2009年,政府對武當山武術院校進行規範管理,對各院校的院(校)長和教練進行武當內家拳培訓。鍾雲龍受邀擔任此次培訓的總教練。同時,他也感覺到了弘揚和發展武當武術養身文化的人才不足。是時候反哺眾生,傳播武當文化了。於是他抱著對武當武術和歷史負責的使命感,毅然下山傳授武當內家拳。

2010年,他被正式命名為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當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其傳承的武當三豐派武術,經他之手改良創新,融技擊與養生為一體,享譽海內外。

「武術寧可不傳也不能誤傳,誤傳就會禍害社會。我以公德心辦學,要培養的是教練型人才,希望我的弟子成為傳承武當武術與養生文化的主力,把武當武術傳下去。」談及老道長郭高一和朱誠德當年對自己的諄諄教誨,鍾雲龍說:「授之以技,傳之以神。他們像父親一樣對我,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愛。」

本著對弟子負責的原則,無論是表演還是實戰,鍾雲龍都用同樣的方法授徒。「我收徒弟,一定要人品好,有信仰,熱愛武當文化。不是道長不能說自己是道長,不能用『唯一』與『最』來吹墟抬高自己。」

鍾道長表示:「中國武術絕非花拳繡腿,有太多的原因使得武術沒有很好的傳承。當年和別人比武,要是被人的怪招擊中,我反而很開心,回去之後整晚地鑽研。」對於已經難堪重負的傳統武術來說,確實需要一幫這樣耐得住寂寞的人,繼續將武術的火苗傳下去。

「習武的初衷不能是找人打架,要是懷著這樣的心態,武術的精華根本體現不了。況且,散打也好,拳擊也罷,都是那麼幾個簡單的套路,但傳統武術就不同了。要用傳統武術擊退強手,尤其是修鍊武當內家拳,沒有十幾年是根本不可能的。」鍾雲龍道長如是說道。

鍾雲龍道長論道

1.中國武術來源於早期原始生活的生存需要,它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可查記載最早的是鬼谷子,創通背拳,形意、象形拳,還有八仙漢鍾離。現在大家練的功法是漢鍾離創的,到張三丰時代才從多元形成一體,提出太極陰陽的理念。生命科學的完善不僅是武當武術的創始,還是道家文化、中國武術的革命。

2.武術常常會與武俠、特別是影視作品中的聯繫在一起。對於武術來說,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不是影視作品簡單能表達清楚的。武當的道家功夫,集中華武術百家之長,是道家文化集大成者,它把人體科學、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融為一體。道法,是通過修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

3.道家修鍊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越到後面可能越無所表現,無為無不為,是一種內涵文化。生命科學,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達到精氣神凝聚,能量的演化是外面無法看到的,人到四十歲人的能量開始衰頹,是常人無可抗拒的。道家的功夫就是超越這個,四十歲、六十歲,甚至一百歲兩百歲不退,這就是能量。

4.練武術是一種傳統文化,這是它的最高境界,但是過程中也帶著天地正氣,見義勇為、保護弱小,是練武人闖蕩江湖應有的思想。現在武術環境改變了,有些功能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

5.張三丰對武術和道家都是一次革命,在張三丰以前,武術就是武術,漢鍾離等人可能動就是動,靜就是靜。

6.現在的社會中練武,一種是為了健康為了生活的,一種是熱愛、追求武術境界的。後者要從小開始練,一些經絡等的東西長大也可以練,但難度大很多。

福泉初印象

福泉已有2300年歷史,文化厚重,旅遊資源富集。作為貴州開拓最早的地區之一,它曾是軍事重鎮和古驛要衝,留下了明代古城牆和葛鏡橋兩個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它是張三丰真人成仙之地,福泉山見證了它在道教中的神聖地位;它是中華商聖沈萬三羽化之所,城牆下萬三公的原葬墓還在敘說著六百多年前那段令人唏噓的往事,同時又在傳承著「誠信為貴、財富如山」的貴商精神。

福泉,不僅培育了貴州「名宦之冠」、明朝戶部尚書黃紱,貴州歷史上三位狀元之一也是唯一的武狀元曹維誠,清代「一朝三翰林」的王夢旭、王夢堯、王士俊叔侄;這裡,走出了拜將封侯、率30萬軍民為永樂皇帝南修武當的平越衛指揮使張信;這裡,還有全國惟一僅存距今2000餘年的古夜郎竹王城遺址,有被橋樑專家茅以升寫進《中國古橋史》,與趙州橋齊名的葛鏡橋,有傳承600多年的「戲劇活化石」的福泉陽戲,有「一朝三翰林」的渚滸文化。

同時,這裡還有秀美的山水田園,有集「古、幽、奇、險、俊」於一身的城中峽谷灑金谷,有載入大世界吉尼斯記錄的六千年古銀杏,有奇泉奇樹合體的龍井雙奇……歷史和文化,奇觀與奇妙,良好的生態,讓福泉成為居家休閑旅遊養生的絕佳之地。

福泉打造了兩台大型情景劇《夢歸平越》、《福泉往事》,遊客可實地感受古城福泉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零距離觸摸福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

福泉是厚積薄發的城市,從中國磷都去打造全域旅遊,這是「十三五」福泉的判斷。這裡人文極其純樸,服務也非常貼心。當地百姓大多是直性情,對政府轉型升級非常滿意。在城市建設方面,福泉以「不可思議」的「福泉速度」,完成部分城市建設工程。旅發大會期間,最令人深刻的,是當地誌願者的「貼心服務」。

「即便不夠專業,但是,我們表達出了屬於福泉人的熱情,創造出不一樣的服務精神。」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如是表示。熱情的心和太極的靜,讓我們看到福泉可期的發展前景。

「一座城市,最迷人的莫過於把遊客當作本地人,享有當地人的特權。」一名當地計程車司機如此介紹福泉。

相信,福泉未來能提供的,應該是超值的體驗回憶。不僅僅是美食、舒適的床,還有更多。


推薦閱讀:

如何讓男人舒服的享受婚姻生活
三分鐘學會:如何應對讓人不舒服的玩笑
升艙有計 飛得更舒服
古方今用:肝臟不舒服就用柴胡疏肝散
大哥躺這兒很舒服吧

TAG:貴州 | 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