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史上最強的烏鴉嘴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窮學生朱說(yuè)從山東鄒平來到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書院求學。他能忍常人不能忍的困苦,冬天讀書疲睏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就喝稀粥度日。幾年苦讀,他博通儒家經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6歲的朱說科舉中榜,從寒儒成為進士,當上了九品官。有了俸祿,朱說就把母親接來奉養。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寫下了一首《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搞錯了吧,這首詩我們小學就讀過,他的作者是鼎鼎有名的范仲淹,哪會是這個小豬豬?呵呵,沒錯。天禧元年(1017年),朱說因為治獄廉平、剛正不阿升了官,歸宗複姓改回本名范仲淹。也有一說是天聖六年(1028),他服母喪後才改名的。范仲淹是個很軸的人,啥事都講死理,所以我認為後一種說法更可信。母親為了養活剛兩歲的自己而改嫁,在母親活著時候就歸宗,豈不是在指責母親?宋代大家大多喜歡感時傷懷、喝酒泡妞,但腰都是直的,骨頭是硬的。但在直言敢為,沒有人敢和范仲淹爭第一,每遇國家大事必慷慨直言,雖然為此老吃苦頭。在相對開明到有點柔弱的仁宗朝,范仲淹的諍言大大提振了朝綱。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到泰州西溪做個轉運鹽官,推動上司張綸奏明朝廷重修捍海堰,當地人民將所修之堤命名為「范公堤」,遺址迄今猶存。堤沒全部完工,水利專家還沒當過癮,他又華麗轉身成教育家了。天聖四年(1026年)八月,范仲淹因母親病逝辭官守喪,南京留守、大詩人晏殊邀請他執掌應天書院。范仲淹主持教務期間,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導時事政論,倡導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有了名氣就開始管閑事了。天聖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萬言的《上執政書》,奏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宰相王曾對此萬言書極為讚賞,時在樞府的晏殊向仁宗當面陳述范仲淹既往政績。十二月,仁宗徵召范仲淹入京,任為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范仲淹業餘時間當起了獵頭。他一認識富弼就驚嘆是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給王曾、晏殊看,晏殊把女兒嫁給了富弼。後來仁宗恢複製科考試,范仲淹又建議富弼參加,以縮短仕途進程。天聖七年(1029年),19歲的宋仁宗準備率百官給垂簾聽政的劉太后祝壽,范仲淹不幹了,他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國禮和家禮,上書諫止未果。他又上書太后,請求還政仁宗,再次石沉大海。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驚失色,批評他過於輕率,不僅有礙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舉薦之人。范仲淹據理力爭,並回寫一封長信《上資政晏侍郎書》,詳述自己做法的緣由,第一次向天下展示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夫天下之士有二黨焉:其一曰,我發必危言,立必危行,王道正直,何用曲為? 其一曰:我遜言易入,遜行易合,人生安樂.何用憂為?斯二黨者,常交戰於天下,天下理亂,在二黨勝負之間耳.倘危言危行,獲罪於時,其徒皆結舌而去,別人主蔽其聰.大臣喪其助.而遜言遜行之黨,不戰而勝,將浸盛於中外,豈國家之福,大臣之心乎!人皆謂危言危行,非遠害全身之謀,此未思之甚矣.使搢紳之人皆危言危行,則致君於無過,致民於無怨,政教不墜,禍患不起,太平之下,浩然無憂,此遠害全身之大也.使縉紳之人皆遜其言行,則致君於過,致民於怨,改教日墜,禍患日起,大亂之下,洶然何逃! 當此之時,縱能遜言遜行,豈遠害全身之得乎!他認為天下有兩個黨派,一派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一派說恭順的話做恭順的事,天下理亂就在於二者交戰勝負結果。前者容易惹禍上身,如果獲罪於時後者自然不戰而勝,但是天下混亂後者也無處躲避。天聖八年(1030年),范仲淹請求離京為官,到地方做通判。宋人認為范仲淹被貶謫一次是「光」一次,這個第一次貶謫叫「極光」。對於范仲淹而言,這次貶謫其實是一次很好的下基層鍛煉。到了地方范仲淹也不消停,多次上疏議政。他建議停止朝廷大興土木,主張削減郡縣、精簡官吏,建議朝廷不可罷免職田。這些上疏雖未被朝廷採納,但其一片忠心打動了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駕崩,仁宗親政,召范仲淹入京,拜為右司諫。當時群臣多在議論太后垂簾時為政之失,仁宗也著手清理太后提拔的官員。范仲淹卻認為太后雖秉政多年,但亦有養護仁宗之功,建議朝廷掩飾太后過失,避免政治動蕩,仁宗採納了他的建議。仁宗想再立楊太妃為皇太后參與軍國大事,范仲淹認為有皇帝不能親政之嫌反對,也被仁宗接納了。七月,天下大旱、蝗災蔓延,范仲淹奏請朝廷派人視察災情,仁宗不予理會。范仲淹便質問仁宗:「如果宮中停食半日,陛下該當如何?」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撫災民。范仲淹應詔賑災,開倉濟民,並將災民充饑的野草帶回朝廷,以警示六宮貴戚戒除驕奢之風。哎,這不是讓錦衣玉食的權貴難堪嘛。明道二年(1033年)冬,郭皇后誤傷仁宗,宰相呂夷簡因與皇后有隙力主廢后。群臣議論紛紛,都認為廢后不合適,但因呂夷簡事先令有司不接受台諫章疏。范仲淹就帶著十餘人跪伏垂拱殿外,請求召見,仁宗不見,派呂夷簡出來解釋。范仲淹等與之當庭辯論,呂夷簡理屈詞窮,無以為對。第二天范仲淹打算再次與宰相諫爭,一道詔書直接把他外放為睦州知州。第二次貶謫叫「愈光」,更加光亮,可此時的范仲淹的心中並不敞亮,他憂心忡忡寫下了《御街行·秋日懷舊》: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和他一起諫爭的官員,或貶或罰,無一倖免。在河陽任簽判的富弼上書宋仁宗,他認為這是一舉二失,不能恢復皇后之位,也要恢復范仲淹的官職。這富弼看來和范仲淹一樣大膽,鐵了心站在一個陣營,後來他們也是堅定的政治同盟。,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調任蘇州知州,辟所居南園之地,興建郡學。蘇州發生水災,范仲淹命令民眾疏通五條河渠,興修水利,導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的「修圍、浚河、置閘」治水方略,一直到元明都在用。范仲淹喜歡推薦人才,蘇麟在外縣做巡檢,不在城裡沒有得到提拔。他就獻了斷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給范仲淹,范仲淹看後心領神會,馬上給他寫了推薦信,不久就得到升遷。但范仲淹還是關心中樞,他寫了一首《春日游湖》:湖邊多少游湖者,半在斷橋煙雨間。盡逐春風看歌舞,幾人著眼到青山。你們只看到眼前湖景,有幾個人像我一樣看到遠處的青山?次年,因為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調回京師,很快就代理開封府長官。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頓官僚機構,剔除弊政,開封府「肅然稱治」,時稱「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但是范仲淹是不會滿足於一城之治,他著眼的是整個天下。景祐三年(1036年),他向仁宗皇帝進獻《百官圖》,對宰相呂夷簡用人提出尖銳批評。呂夷簡不甘示弱,反譏范仲淹迂腐,誣衊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范仲淹便連上四章,論斥呂夷簡狡詐,因言辭激烈,遂被罷黜,改知饒州。范呂之爭,牽連甚廣。秘書丞余靖上書請求修改詔命;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訟和范仲淹是師友關係,願一起降官貶黜;館閣校勘歐陽修和蔡襄責備高若訥身為諫官,對范仲淹被貶之事一言不發,皆牽連遭貶。朝臣畏懼宰相勢力,沒有人敢再說話。范仲淹被貶出京,竟無人敢送別,只有獨龍圖閣直學士李紘、集賢校理王質出郊餞行。第三次貶謫叫「尤光」,尤其光明,范仲淹在一次次貶謫中磨礪自己,越來越有光亮。景祐四年(1037年),呂夷簡被免除宰相之職,士大夫們接連不斷地替范仲淹辯白,雙方互相辯駁,朋黨爭論四起,仁宗下詔禁止互結朋黨。范仲淹的妻子病死在饒州,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縣令的梅堯臣作,寫了一首《啄木》詩和一首《靈烏賦》給他,勸范仲淹學報喜之鳥,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凶訊而「招唾罵於里閭」。面對梅堯臣的好意,他回了《答梅聖俞靈烏賦》:危言遷謫向江湖,放意雲山道豈孤。忠信平生心自許,吉凶何恤賦靈烏。范仲淹還回作了一篇同名的《靈烏賦》,認為「知我者謂吉之先,不知我者謂凶之類。故告之則反災於身,不告之者則稔禍於人。」強調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看來早在宋代人們就認為烏鴉報凶了,范仲淹可以說是第一個出名的烏鴉嘴,目前看也是迄今為止最出名的烏鴉嘴。宋代文人小資,范仲淹也不能免俗。在饒州歷經苦頓,心理比較脆弱,喜歡上了一個小歌妓,當時叫「小鬟」。他調回京師不好意思攜行,就寫了就給他的朋友魏介寄了一首詩《懷慶朔堂》:慶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開。年年長有別離恨,已托東風乾當來。魏介心領神會,就把小鬟買來轉送范仲淹。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范仲淹回京竟然是因為戰爭。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人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三川口大敗宋軍,集兵延州準備攻城,朝野震驚。宋仁宗認為范仲淹眾望所歸,次年把他升任龍圖閣直學士,和韓琦同時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擔任安撫使夏竦的副手抗擊西夏。眾望所歸就能打仗?真不知道宋仁宗怎麼想的,但這個亂點鴛鴦卻真逼出了一個軍事家。面對陌生的邊陲,未知的前程,范仲淹寫下《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有點感傷,但范仲淹可不是牢騷斷腸的人,擦乾淚直面人生。針對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山谷交錯、地勢險要的特點,范仲淹提出「積極防禦」的守邊方略,即在要害之地修築城寨,加強防禦工事,訓練邊塞軍隊,以達到以守為攻的目的。對沿邊少數民族,誠心團結,慷慨優惠,嚴立賞罰公約,使其安心歸宋。同時, 范仲淹精選將帥、大力提拔軍隊將領,使西北軍中湧現出狄青、種世衡等名將, 又訓練出一批強悍敢戰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這支軍隊仍是宋朝的一支勁旅。當狄青還是個下級軍官時,范仲淹就對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樞密使,成為一代名將。大儒張載少年時喜歡談兵,二十一歲時謁見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作為將領實在屈才,對他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勸他讀《中庸》。後來張載遍觀釋老,無所得反而求六經,成為宋明理學關學的創始人。慶曆二年(1042年)閏九月,定川寨宋軍大敗,元昊揮師南下,進逼潘原,關中震動。十月,范仲淹率領六千軍隊,從邠州、涇州出發來進行援救,西夏軍隊撤出邊塞。仁宗非常欣賞范仲淹軍事才能,加封為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經略安撫招討使。當時羌人很敬佩范仲淹,稱呼他為「龍圖老子」,范仲淹為此還上表恢復龍圖閣直學士,才不至於讓羌人疑惑。范仲淹利用築城修寨進行積極防禦的思想,使西北軍事防務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邊境局勢大為改觀。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最終締署合約,西北邊疆得以重現和平。經歷戰火洗禮的范仲淹,寫下了《漁家傲· 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慶曆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銳意改革。范仲淹針對內憂(官僚隊伍龐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遼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的現狀,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主張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產等,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舉等各個方面和領域。新政實施的短短几個月間,政治局面已煥然一新:官僚機構開始精簡;科舉中,突出了實用議論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幹的人員,得到破格提拔;全國也普遍辦起了學校。新政實施後,恩蔭減少、磨勘嚴密,希圖僥倖的人深感不便,於是毀謗新政的言論逐漸增多,指責范仲淹等是「朋黨」的議論再度興起。面對朝中的反對勢力,范仲淹也有點有心無力,在和歐陽修一起喝酒時,做了一首《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慶曆四年(1044年),六月,邊事再起,范仲淹外出巡守。慶曆五年(1045年)正月,反對聲愈加激烈,范仲淹請求出知邠州,仁宗准奏。冬十一月,范仲淹因病上表出任鄧州,以避邊塞嚴寒,仁宗升為給事中、知鄧州。隨著范仲淹、富弼等大臣的離京,歷時僅一年有餘的新政也逐漸被廢止,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曆六年(1046年),范仲淹抵達任所鄧州,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營造百花洲,並設立花洲書院,閑暇之餘到書院講學,鄧州文運大振。但此時的范仲淹心情是低沉的,百花洲的美景帶給他更多的是愁緒,《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蘆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後來朝廷要徵調范仲淹到荊州,鄧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歡鄧州,就奏請留任。此時貶謫岳州的滕子京修復了岳陽樓,贈給范仲淹《洞庭晚秋圖》求他做記,范仲淹大筆一揮,留下一篇千古流芳的《岳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這個千古名篇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風骨,也是千年來知識分子的風骨。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又調到杭州。子弟以為范仲淹有隱退之意,商議購置田產以供其安享晚年,被他嚴詞拒絕。但到十月,范仲淹卻主動出資,購買良田千畝。但這可不是他自己要享用的,他讓弟弟找賢人經營,收入分文不取,成立範氏義莊,對范氏遠祖的後代子孫義贈口糧,並資助婚喪嫁娶等用度。皇祐三年(1051年),升為戶部侍郎,調往青州,因冬寒病重,他要求到潁州,皇祐四年(1052年)得到批准。他才走到徐州就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仁宗親書「褒賢之碑」,贈兵部尚書,謚號文正,追封楚國公。范仲淹死了,朝廷再也沒有烏鴉嘴了嗎?不會,在他身後,歐陽修、蘇東坡等大家迭出,個個都有他的風骨。但在一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好像很缺范仲淹這樣軸的人。輪到作者感時傷懷了。喝杯小酒,管他去也。
推薦閱讀:

運動吧 | 教你搞定比「倒立」還難的「烏鴉式」!
三組動作搞定烏鴉式
烏鴉中的老鷹
如何打造一個推理爆款(1)
三招幫你征服烏鴉式

TAG:烏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