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止癌痛不必恐懼嗎啡
核心提示:得了癌症也無需忍痛受罪,更不用害怕服止痛藥成癮而拒絕鎮痛治療。專家表示,疼痛不但可以通過藥物控制,還能促進病情好轉,改善自己生活質量。
得了癌症也無需忍痛受罪,更不用害怕服止痛藥成癮而拒絕鎮痛治療。國際著名疼痛專家、美國南加州疼痛治療中心主任莫世湟教授,廣東省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中心陳高峰教授接受採訪時說:「疼痛不但可以通過藥物控制,還能促進病情好轉,改善自己生活質量。」
痛到極限病人才遵醫囑
目前我國癌症患者450萬,每年新發病人180萬,死於癌症的人數高達140萬。六成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七成的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難以忍受。嗎啡是緩解癌痛的主要治療藥物,但癌痛治療面臨認識和實施方面的諸多問題。莫教授舉例說,有一位70多歲的李老太太,兩個多月前因胃癌做了胃全切手術,現在背腹部疼痛不能進食。醫生在了解了她的服藥情況後認為,她的背部疼痛是沒有按時服止痛藥引起的。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以鎮痛治療為目的的情況下,嗎啡成癮的實際發生率僅為一萬分之一左右,是非常罕見的。
根據經驗,一般病人往往要到了體力、活動能力、生活質量等總體情況不能左右自己的時候,才會聽醫生的話。302名伴有中、重度疼痛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在廣東省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中心按WHO推薦的癌症疼痛治療配合中醫藥使86%的患者達到疼痛緩解。陳高峰教授指出,認為疼痛治療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是一種錯誤觀念。如果只是從暫時止痛的角度來看,疼痛治療似乎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即所謂「治標」。而事實上,由於控制了疼痛以及由疼痛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亂,如改善心理功能狀態,改善睡眠,減輕焦慮,就是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這也是疼痛治療的一個重要成果。陳高峰認為,中醫認為疼痛是由於氣滯、血淤、痰結及淤毒、腫塊阻塞經絡引起,所以治療上遵循化淤、理氣、通經、活血的原則,採取中醫止痛可以避免服用西藥出現噁心、嘔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癌痛可導致病人輕生
「初期的疼痛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在相應的中樞神經形成一個永久性的病灶,即使引起疼痛的腫瘤已經切除,這個病灶還是會提示病人這個部位還在疼痛。疼痛致使病人吃不下睡不好,情緒低落,進而可能導致腫瘤複發。」
陳高峰教授介紹說,疼痛是惡性循環,癌痛引發的孤獨、焦慮、憂鬱、恐懼和絕望,會使有些晚期癌症患者想自殺或者安樂死。
癌痛不必談「嗎啡」色變
但是,現在還有許多病人及其家屬對「嗎啡」非常恐懼,認為鎮痛葯就是毒藥,寧可讓家人在痛苦中掙扎也拒絕止痛治療。據了解,我國嗎啡年消耗量為253公斤,人均消耗量只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消耗量的1/3,是發達國家的1/170,目前僅有41%腫瘤患者得到有效緩解,而晚期癌痛患者僅有25%得到有效緩解。
由於癌痛患者大多身體比較虛弱,中樞神經系統又存在強烈疼痛的病灶,在這種情況下嗎啡的鎮痛效果能得到充分發揮,而成癮的快感相比起來退到次要位置。反之,一個身體健康的正常人由於不存在慢性疼痛的病灶,長期使用嗎啡後成癮性會大大增加。
新藥典中已補充癌症患者使用嗎啡不受極量限制的條款。這對癌症病人生活質量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莫教授說,還有的病人擔心長時間使用嗎啡後,不再有鎮痛藥物可以控制他們的疼痛,因此刻意延後使用嗎啡,這種做法也是不科學的。抗癌治療和止痛治療應同時進行,癌症患者只要有疼痛就應當運用包括嗎啡在內的各種治療手段去控制疼痛,如果長期忍受疼痛,病人會出現身體狀況迅速惡化、免疫力下降、情緒低落等情況,這對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改善其生活質量都是十分不利的。由於害怕患者成癮或擔心麻醉藥流入非法渠道,因噎廢食,在使用上常常因劑量不足影響止痛效果,甚至避而不用,這是對疼痛患者的不人道做法。
推薦閱讀:
※外公離世讓她有了「死亡恐懼」
※心無掛礙,無有恐懼
※趕緊從社交恐懼中走出來
※Neuron:恐懼的記憶或可永久抹去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職場菜鳥轉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