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社交恐懼症嗎

  最近我們在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喜歡給自己貼標籤的朋友,如「一思老師,我有社交恐懼症,怎麼破?」「我有人格障礙,你們的課程可以幫我嗎?」其實很多同學在跟人說話和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不知如何去表達,不知道聊什麼等等之類的問題。

  事實上這些問題不只是個人化的,它是在年輕人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可惜的是,每當年輕人在人際交往中出現一點點的煩惱和問題,就喜歡往自己身上扣帽子,類似於社交恐懼症,人格障礙,人格分裂這類看起來很專業的名詞。但大多數年輕人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只是社交焦慮,並非社交恐懼症,我們今天的這堂公開課首先就要解釋這兩者的不同。

社交焦慮和社交恐懼症到底有何不同?

  首先,社交焦慮只是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產生的一種緊張、羞澀、不安等一系列的情緒,這種情緒是我們的生物性所帶來的自然反應,存在於絕大多數人身上。而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疾病,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是「SAD」。是自我認知和社會認同之間的矛盾。

  用通俗的話來講,社交焦慮就是你今天做事沒做好,心情很差,但回去後你會反思,你會思考你為什麼沒做好。反思完了,第二次再遇到相同的事時,哪怕心裡有些不舒服,有點緊張,你還會再來一次,堅持把它做好。所以社交焦慮實際上是一種情緒,並且這種情緒是可控的,可調節的。

  但社交恐懼症不僅僅只是恐懼,它還並發有其他的病症,比如說抑鬱症,自閉症,心理變態等。社會上常見的戀物癖,露陰癖等心理變態者社交都會有一定的缺陷,抑鬱症患者和自閉症患者更是如此。

  社交焦慮的人見到他人對自己微笑時心情還會開闊,但是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即使他人對他報以微笑,他依然會感到不安和焦慮,只有在自己一個人相處時才會感到輕鬆,自在。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常有的情況是「總算可以不見人了」,「總算可以不接人電話了」……總之,有社恐的人他的自我認知和社會的認同之間是有很大矛盾,個人也是非常封閉的一個狀態。

  說到這裡,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了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只是一種社交焦慮,並非社交恐懼症。

那麼,社交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1、手足無措,思維遲鈍,思維混亂

  這種情況往往體現出來的狀態是緊張,不知道該幹什麼,非常在意在外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歸根結底,是因為當事人當時的腦子裡一片混亂,沒有具體的一套思維結構去指導他的行為,所以他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手足無措,站在那裡滿滿的都是不好的感受。很多不良的感受在那個放下都被放大了,唯獨他的思維能力縮小了。

2、擔心在人前出醜

  很多時候我們所擔心的問題和我們本身的能力是成反比的,即人之所以擔心是因為能力不夠,是因為自信心不足。但是一個人的自信心不是靠想像得來的,而是通過做事做出好的結果反饋得來的。

3、感覺永遠沒準備好

  好端端的想去完成一件事,但總是在說「再等等吧,等我準備好了再去」,本來想出門辦一件事,但是凈幹些沒意義的事情來浪費時間……很多人不解,為什麼自己總會有那種「沒準備好」的想法,其實這就是社交焦慮產生的,它來自於對一件事情結果的不確定性,焦慮的人總會感覺自己搞不定,擔心這擔心那的,所以總是想等自己準備好的那一天再動手。

4、想要,但是真的快要開始時卻遲疑、逃避

  這一點可以說是「變態」,或者「虐」。比如有的人很想要一樣東西,但是真的快要得到時卻慫了,退縮了,開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或者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在ta面前表現不好留下壞印象等等,總之,遲疑和逃避的人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千種理由來解釋

  在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虐戀就是如此,總算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卻犯賤地迴避和拒絕了ta……

  其實遲疑和逃避的根本原因時害怕付出,很多人都知道在得到的同時自己要付出,但因為害怕自己吃虧,害怕自己付出了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所以才選擇逃避。

5、之前想了很多,真正見面啥也說不出來

  這種情況典型的就是「事前諸葛亮,事中豬八戒」。也就是說,在跟對方約出來見面之前想了一大堆要說的話,要做的事,但是一到了真正見面的時候什麼也說不出來,一見面就尷尬,一見面就冷場,一見面就卡在那裡……

6、從來不主動

  這一類人倒不是說他和任何人的關係都不會主動,而是和一些與她關係處於「敏感期」的人會有所迴避和退縮,當然,這類的不主動是針對於女生而言的。而男生的不主動則跟女生不同。很多人會把主動誤解為「先」,認為只要先跟人家說話,先跟人家打招呼才算主動。但是真正的主動是自己想要去達成什麼樣的目的,反之,被動的人常問自己「怎麼辦」。

  除此之外,主動還分思維上的主動和行為上的主動,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歡迎去聽本文的原錄音。

7、嚴重的玻璃心

  很多同學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生活環境好了,缺乏磨鍊,而造成自己有嚴重的玻璃心,一點點事情就覺得天快塌了。有玻璃心的人都是徒有其表之人,這種人往往缺乏行動,內心戲特別多。

8、放大小事件

  有句老話叫「說者無意,聽些有心」,可能別人的一句話根本沒有針對他,但是他卻把對方的話放大,認為對方是故意的。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人的社交焦慮呢?主要有如下幾點:

 1、生物性

  人是生物的一種,自然會存有生物與生俱來的一些特徵。比如缺乏安全感。比如一個人去到陌生的環境時,會有一種不安全感。這種情況對於其他動物來說也是一樣的,當你把一條狗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它也會蜷縮在一角,不敢輕舉妄動。

  當人遇到無法控制的場面時,他的身體也會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他的腎上腺素開始分泌,之後這種腺體的分泌會阻礙一個人的思考,分散一個人的注意力和處理事情的能力,因為它佔用了身體的通道。

2、心理性

  這種原因主要是想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於是過於關注一個點,從而忽視了與周圍事物和人的互動,造成突兀的狀況,產生不好的後果。我們在社交過程中,經常會像前面所提到的,事前會想很多,但是這種「想很多」的思考是過於自我的,只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而不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

3、習慣性

  這個原因產生其實是後天中的先天。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說有的人長期缺乏社交環境,造成能力上的缺失,面對具體的人和事都不知道該如何做,從而產生焦慮和退縮。最常見的形象代表是從農村裡出來的孩子,或者是家庭管教很嚴的孩子。但因為這是後天原因產生的,所以是可以改變的。

4、特殊性

  因為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心結,讓自己的關注力根本不在當下和眼前,更多的是容易出竅、走神,沒有心思也沒有興趣,所謂的心不在焉,魂不守舍就是這種情況。生活中常見的失戀,家庭的特殊變故等都屬於特殊性。

5、心態性

  心態性跟習慣性很像,但又完全不同。心態性主要是受壓抑,或者是受教育經歷,讓自己的內心產生陰影,或者是性格扭曲,與人交往時偏激、自私、不懂照顧他人感受,不自覺地造成社交關係的孤立,緊張,從而變本加厲。

那我們該如何去改變呢?

1、做好事有好的結果,讓人主動靠近你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說白了不是靠嘴皮子就能行的,別人更多的是看你會不會做事,會做事的人情商都比較高,所以更容易讓人接受。比如你會彈鋼琴,會唱歌,會做飯,會安慰人等等,只要你會做,肯定有人會喜歡。

2、積極嘗試,從小事入手,讓自己的能力一點一點成長

  前面說的是做事,第二點則是做人。想要成功,就要從小事開始,一點點地積累,不要一口貪大。這種能力的構建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這點在我們的收費課程里有具體的方案和計劃,歡迎大家去報名。

本文轉自一思老師的公開課《社交到底可怕在哪裡,你為什麼會有社交焦慮》,想要聽公開課錄音的朋友歡迎加群:凡是都有解直播群 D 466497328

點擊鏈接加入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D】:二維碼頁面


推薦閱讀:

不會加戲就沒戲
社交恐懼症心理:在意別人的看法
如何擺脫社交恐懼症
傷害你的,是你對事情的看法!
10張圖,測測你有沒有社交恐懼症?

TAG:恐懼 | 社交恐懼症 | 恐懼症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