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難道只有氣味芬芳這麼簡單?

一位老茶人送給我一份飲茶與健康的材料 ,此文有一段摘自健康講座,齊國力教授談養生保健。此文寫到綠茶為什麼有保健作用呢?原來綠茶里含有茶多酚,而茶多酚是抗癌的。日本通過普查,說40歲以上的人沒有一個體內沒有癌細胞的,為什麼有的會得癌症,有的人不得,就跟喝綠茶有關係。如果你每天喝4杯綠茶,癌細胞就不分裂,而且即使分裂也要推遲9年以上。所以日本小學生每天一上學就喝一杯綠茶,咱們沒有。有的人喜歡喝茉莉花茶,我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它很香」,我告訴你,趕快改,茉莉花茶沒有多少保健作用,只是香而已。

我對此一段文持不同的看法,我們經過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茉莉花茶不但有保健作用,且不比綠茶差。下面我將用我們進行的試驗數據證明此結論。

N-亞硝基化合物(NOC)是一類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它可誘導40多種動物的多種器官和組織的腫瘤,已發現有290種可對動物致癌;在動物和人的組織中造成相同的細胞和分子損傷;人體廣泛地接觸內源性和外源性的N-亞硝基化合物;長期接觸甚至是很低劑量NOC也有明顯的致癌危險性;以及人體內有許多部位和途徑可產生內源性亞硝基化合物(如由微生物,巨噬細胞和其他機制生成)。這些研究結果,使人們相信,亞硝基化合物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作用。國內近年來的研究報道人體內外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量與食道癌的死亡率呈正相關,食道癌高發區的食物和人群胃液中均檢出致癌性亞硝胺,且後者的含量與人群食道上皮增生的病變程度呈正相關,從而表明亞硝基化合物與食道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人體對亞硝基化合物的接觸不僅來自外環境,更主要的是內源性的合成。因此尋找防止亞硝基化合物致癌作用的措施是癌症防治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茶葉與人類腫瘤的關係日益引起廣大科學工作者的興趣,許多研究提示了茶葉防癌的可能性。我們自1986年開始對茶和茶有效成分來阻斷亞硝基化合物在人體內的合成或抑制亞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的研究。

1.茶葉阻斷N-亞硝基化合物體外形成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對我國主要產茶區(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雲南、廣東、海南等省)的145種茶葉進行了阻斷N-亞硝基嗎咻(NMOR)體外形成的研究,其中包括綠茶60種、CTC紅碎茶13種、緊壓茶7種、茉莉花茶2種、烏龍茶9種、曬青13種以及工夫紅茶22種。結果平均阻斷率為55%-89%,而阻斷率達90%以上的以綠茶為多,如海南炒青,廬山毛峰、杭州炒青,茉莉花茶有福州和海南花茶,紅茶如海南東興2號,烏龍茶以海南產最佳,福建鐵觀音次之。茶葉經儲存一年後阻斷率僅下降約10%。茶沏好後在室溫放置,最初三小時阻斷率下降明顯,約為4.5%-15%,以後下降趨於緩慢。24小時下降15%-34%。

阻斷率與茶葉產地有關,以紅茶為例,海南和雲南省產的紅茶阻斷效果強於浙江、安徽和福建的紅茶。

2.茶葉阻斷N-甲基苄基亞硝胺(NMBzA)在大鼠體內合成與防止大鼠食道腫瘤發生的研究

該項研究其目的是觀察茶葉能否防止NMBzA的兩種前體物(亞硝酸鈉和甲基苄胺)引起的大鼠食道腫瘤。將雄性Wistar大鼠分為7組:陰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及5個茶處理組。陽性對照組每周兩次灌胃給予兩種前體物亞硝酸鈉(0.5mmol/kg)和甲基苄胺(1mmol/kg);5個茶處理組每周兩次灌胃給予兩種前體物的同時灌以5種不同茶濃縮液,即海南紅茶和綠茶、杭州綠茶以及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陰性對照組僅灌亞硝酸鈉。12周後處死動物進行食道黏膜肉眼及顯微鏡觀察。結果陽性對照組癌前病變及腫瘤發生率達95%,而飲茶僅為5%-19%,分別為陰性對照組未見有癌前病變及腫瘤、海南紅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4%-1%、福建茉莉花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1%-3%、福建鐵觀音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2%-2%、海南綠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4%-4%、杭州綠茶癌前病變及腫瘤為10%-1%。

本試驗證實5種茶均可通過阻斷甲基苄基亞硝胺在大鼠體內的合成,從而抑制食道腫瘤的發生。

3.茶葉對N-甲基苄基亞硝胺(MNBzA)誘發大鼠食道腫瘤的影響

本次試驗給Wistar大鼠飲海南紅茶和綠茶、杭州綠茶以及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等5種茶水兩周後,灌胃給予強致癌物甲基苄基亞硝胺(5mg/kg) 每周兩次。6周後組織病理學檢測發現,陽性組100%動物出現食道黏膜的基底細胞紊亂、增生和非典型性增生改變,而飲海南紅茶和綠茶,杭州綠茶以及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組發生率分別為25%、59%、26%、20%和16%,陰性對照組無異常改變。表明茶在短期內可抑制大鼠食道黏膜的異常病理改變。12周後,肉眼所見乳頭狀瘤的發生率同樣以陽性對照組(90%)高於各飲茶組(42%-62%),統計腫瘤大小及患瘤鼠的平均瘤數也有相同的趨勢,唯一出現癌的也發生在陽性對照組。此外,各種茶葉組之間的抑瘤效果有明顯不同。

以福建鐵觀音和茉莉花茶效果最好(42%-44%),而海南紅茶和綠茶效果較差(65%-67%)。

結果證實飲茶可明顯地抑制亞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並表明茉莉花茶不但有保健作用,且不比綠茶差的結論。

4.茶葉對N-甲基苄基亞硝胺(NMBzA)引起大鼠食道DNA烷基化的影響

飲茶抑制甲基苄基亞硝胺(NMBzA)誘發大鼠食道腫瘤的作用已經證實。而NMBzA是一種強烷化劑,進入體內後經酶代謝活化、生成的親電子化合物可與細胞的生物大分子(如DNA)進行共價鍵結合形成加合物(adduct),其中DNA分子上鳥嘌呤6一位氧的甲基化(O6-甲基、鳥嘌呤、O6-MeG)很可能是NMBzA致癌過程中的重要改變。本實驗採用標記物14C-NMBzA,一次尾靜脈注入2.5mg/kg,3-4小時後處死大鼠。將食道、肺等組織DNA提取純化後,用高效液相色譜分離及液體閃爍計數器測定大鼠食道等組織DNA分子中O6-MeG和N7一甲基鳥嘌呤(N7-MeG)的含量,以此評價飲茶對NMBzA所致DNA烷基化的影響,試圖為茶葉防癌作用的機理提供一些科學依據。

結果表明飲福建鐵觀音茶和茉莉花茶2-3周有明顯抑制大鼠食道上皮NMBzA與DNA生成O6-甲基鳥嘌呤(O6-MeG)的作用。飲茶組大鼠食道上皮細胞DNA中O6-MeG的量及O6-MeG/N7-MeG比值均較飲自來水的對照組明顯降低。

此結果支持了茶可具有抑制亞硝基化合物致癌作用的動物實驗結果。

5.茶對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

飲茶可明顯地抑制亞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同時發現陽性對照組大鼠肝臟和紅細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降低,而大鼠血漿和肝臟的MDA生成量增加。飲茶組大鼠肝臟和紅細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增加,而大鼠血漿和肝臟的MDA生成量降低。結果大鼠血漿和肝臟MDA、紅細胞和肝臟SOD和CAT活性,對照組分別為11.5和0.53 nmol/ml、227.9 mg/g Hb、421.3 mg/g 蛋白、120.7μ/gHb和901.2μ/g 蛋白;NMBzA組分別為14.1和0.57 nmol/ml以及18.6mg/gHb、408.5 mg/g 蛋白、78.1μ/gHb和895.8μ/g蛋白 ;而飲綠茶組分別為10.9和0.45 nmol/ml以及27.9mg/gHb、427.8 mg/g 蛋白、110.1μ/gHb 和957.4μ/g 蛋白;飲茉莉花茶組分別為10.3和0.43nmol/ml以及29.3mg/gHb、509.9 mg/g 蛋白、120.9μ/gHb和964.1μ/g 蛋白;飲烏龍茶組分別為10.8和0.46 nmol/ml以及29.9 mg/gHb、505.6 mg/g 蛋白、110.3μ/gHb和925.2μ/g 蛋白。

結果提示給大鼠NMBzA 同時飲茶可使體內 SOD 和CAT 活性增高,MDA生成量降低,表明茶可提高動物體內的抗氧化能力,清除過氧化物,保護細胞免受過氧化損傷和抑制大鼠食道上皮NMBzA與DNA生成O6-甲基鳥嘌呤(O6-MeG)的作用。

結果顯示茉莉花茶組對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最強。

以上結果表明:不同產地、品種和加工方式的145種茶葉均有不同地阻斷N-亞硝基化合物在體外形成的作用,且有劑量反應關係。

以綠茶和茉莉花茶的阻斷作用為最強。經儲藏一年後,阻斷率下降約10%;通過大鼠試驗證實5種不同茶葉均能阻斷大鼠體內甲基苄基亞硝胺的合成,從而抑制大鼠食道腫瘤的發生;不同品種茶葉均有抑制已合成的甲基苄基亞硝胺誘發大鼠食道腫瘤的作用,在5種茶中以鐵觀音的抑癌作用最強,茉莉花茶次之;茶可提高動物體內的抗氧化能力,清除過氧化物,保護細胞免受過氧化損傷和抑制大鼠食道上皮NMBzA與DNA生成O6-甲基鳥嘌呤(O6-MeG)的作用。從而抑制大鼠食道腫瘤發生的作用。

可見,而茉莉花茶沒有多少保健作用,只是香而已的看法是錯誤的。茉莉花茶具有很好的防癌作用。  

(作者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專家)

(本文出處:中華合作時報)


推薦閱讀: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溫文爾雅你嚮往嗎?
花茶的養生保健功效
玫瑰花茶的功效與作用
35種花茶的搭配以及功效
最會玩花茶的,還是天朝人民

TAG:氣味 | 簡單 | 茉莉花 | 花茶 | 茉莉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