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思考力狀況的分析報告
當代中國人思考力狀況的分析報告
(節選)
從2008年7月開始,我們開啟了一項旨在針對當代中國人思維方式和思考力狀況的分析研究工作,並針對各階段的工作,撰寫《當代中國人思考力狀況的分析報告》(系列)。為了更好的學習和交流,在此,我們節選該報告的部分內容供網友學習討論。由於涉及到內部資料,以下內容屬於節選。
一、概說
在第一個工作階段,我們重點從一般意義上分析研究當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思考力水平,其目的在於了解中國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共同特徵,為此,我們設計了三個普通問題,希望通過參與者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分析他們的日常思維習慣,以及他們在思維方法上表現出怎樣的共同性和差異性。這三個問題既有一定的矛盾性,又有一定的統一性,既有理論上思辨價值,又需要實踐上的行為技巧。它不但直接體現一個人的思考力水平,也可以間接分析出一個人的心態特徵。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在匆忙和偶然的情況下得到了這些提問的,這些提問他們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完全憑著一時的心情和興趣。恰恰如此,它能夠真實的反映出參與者日常的思維特徵和心理特徵。我們設計的三道題目是:
(1)如何理解:盈利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根本;誠信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二者之間是否自相矛盾?
(2)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是不變的;企業經營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如何理解這種變與不變的關係?
(3)如何理解:以人為本——企業要實施人性化管理;鐵面無私——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者之間是否自相矛盾?
由於這三道題目看似簡單,而且參與方式比較自由,因此參與答題的人很多。根據統計,我們共收到7569份有效電子郵件,同時我們也都一一給予了回復,其中大部分網友與我們進行了多次交流和信息反饋。7569位答題人員的構成比例為:在校大學生約佔35%;企業管理人員約佔32%;研究生約佔21%;教授約佔4%;宗教人士約佔2%;社會其他人士約佔6%。從他們的答題情況看他們的思維方式,大體上,不同程度的具有以下特徵:
1、辯證法深入人心。大部分參與答題的人都能夠程度不同的運用辨證法分析問題。辯證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式思維」。這是一種值得研究的現象。但是我不得不指出其中存在的潛在危機,即人們對辯證法的理解過於片面、機械、僵化、表層。人們對辨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關係在認識上不能達到很好的統一和相互轉換,以至於辨證法成為一種思想教條。
從7569份答題情況來看,在當代中國人的思維中,辨證法成為一種思維定勢窒息著人們的思考。事實上,辯證邏輯一旦脫離了與形式邏輯的統一,就會演變為詭辯論。必須弄清楚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之間的可轉換關係,並將二者統一起來,才有可能使思維變得相對完善。然而,很多中國人在思維方式上忽視了形式邏輯的合理性,強調了辨證邏輯的重要性,認為辯證邏輯高於形式邏輯,以至於用辨證邏輯取代形式邏輯。
很多人撇開了條件的相對性空談辨證邏輯,以至於辯證法等同於詭辯論。這是思想被模式化的一種表現,是對辨證邏輯的一知半解,也是混淆存在方式和認識方式的一種典型現象,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將會在下文做進一步的分析和介紹。
2、思考力水平與學歷沒有必然聯繫。 參與答題的有博士生導師,也有中等水平的企業管理者和社會其他人員,從他們答題的情況可以看出,他們表現出來的差別主要是文筆上的差別和表達方式上的差別,從思考力水平上沒有本質上的顯著差異。這說明:知識不等於能力,思考力水平與學歷沒有必然性的因果聯繫,而知識廣度和表達能力與學歷存在很大的關聯性。由此,我們不得不提出這樣的問題:思考力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在物理學上,力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思考力同樣也離不開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首先,思考力的大小取決于思考者掌握的關於思考對象的相關信息量,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和信息量,就不可能產生相關的思考活動;其次,思考力的方向取決于思考的價值目標以及圍繞著目標形成的思路,如果思考沒有目標和方向,思考就會精力分散、思維紊亂,也就不能產生思考的力量。最後,思考必須找准作用點——必須把思考集中在特定的思考對象上,並把握其中的關鍵環節,這樣的思考活動就會勢如破竹,如果找不準思考的著力點,就會出現胡思亂想和東一榔頭西一棒的現象,思考就會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無法深刻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很簡單的道理,如果能夠滿足思考力的三個基本條件,那麼思考力就能夠得到培育和提升,反之,如果不能滿足思考力的三個條件,那麼思維就很難形成體系和「力」的作用,也就很難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從答題反映的情況來看,很多人的思考沒有方向和著力點,沒有針對性,完全是一種教條式的照本宣科。
3、思維體系不完整,科學思維與價值思維缺乏統一性從思考力的分析研究項目中我們發現,具有思想高度的人往往滿足於自己的價值信仰而缺乏思維深度,導致思想觀念過於理想化,由於脫離了客觀現實,使他們出現了虛假的「清高」。無視矛盾、逃避矛盾,自視清高、片面誇大主體的精神意志,忽視客體的制約力量,用價值思維取代科學思維,使思想走向孤僻和死胡同,這種思維現象從一些宗教人士和具有初等國學知識的人的答題中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來了。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過於執著於科學思維,缺乏價值思維和應變思維,使自己的思維陷入了一種狹隘的深度而不能自拔,導致片面和極端,出現鑽「牛角尖」、「一根筋」的認知現象。這些現象都是由於思考力體系不完整,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缺乏有機統一造成的認知現象。
從思維方式的完善性角度上講,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組成了思維的三維結構。如果以科學思維為橫軸,價值思維為縱軸,二者的統一能夠組成關於思維的平面坐標,這樣的思維模式屬於二維平面思維。二維平面思維是理論形態,不是實踐形態,它雖然能在抽象意義上達到主客體關係的統一,但往往容易脫離現實條件患紙上談兵的毛病。如果能夠在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基礎上延伸出應變思維,就會形成思維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是立體的,思維也由平面轉化為三維立體了,對問題的理解就會由理論形態轉換為實踐形態,由抽象理解和紙上談兵轉向實事求是。一般來說,思維處於一維狀態的人很容易「認死理」、「鑽牛角尖」;思維處於二維狀態的人容易脫離現實條件,患紙上談兵的毛病;只有思維處於三維狀態,考慮問題就會周密嚴謹,隨機應變,並且善於把握矛盾的力度、適度、角度、量度關係,這時,思維方式就變得相對完善。從思考力測評中我們發現,很多中國人的思維處在二維平面狀態,尤其嚴重的是大多數中國人習慣於用價值判斷混淆事實判斷。由於應變思維、科學思維、價值思維不協調,很多中國人沉浸在感情用事的自我偏激之中,很多想法和計劃都是一廂情願式的衝動。
4、心理存在壓抑,情緒急躁,影響了思考的冷靜在我們收到的答題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習慣於用一種挑釁的方式和激烈的言辭回答問題,內心的煩躁使他們在思維方式上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和易怒特徵,這說明他們的潛意識中存在某種壓抑情緒。這本來屬於心理學範疇的問題,不屬於文化診斷學思考力調查的範圍。但是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這種情緒嚴重干擾了他們的思維冷靜,束縛他們正常的思考力水平,因此,這種不良情緒和煩躁心態就轉換為一種病態的思維定勢。
不健康的社會現象加上不合理的思維方式,誕生了一個新的思想群體——「憤青」——對於他們的思維特徵和思考力水平,有待我們加大思考力調研的工作範圍和工作力度,接觸更多的調研對象,然後再對這種思維現象做出科學評價。
……
二、辯證法與思維定勢
7569位參與者文化層次不一樣,但是答題的結果85%基本上相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即,當代中國人的思想似乎被一種無形的東西束縛著,或者說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具有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這種思想束縛就是錯誤的理解了辯證法。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的用辨證法來解答這些問題,他們認為這些問題並不存在矛盾。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和教授們,他們甚至認為在辨證法面前這些問題幼稚得不值得回答。有些教授回答這些問題最初只是出於好奇,或者是出於表達思想的習慣,或是一時無聊才漫不經心的參與答題。只有在得到我的回復和多次交流,讓他們真正理解了存在方式、認識方式、把握方式的差別和統一,區分了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實踐判斷之後,他們才感到自己的「辯證法」其實就是變相的詭辯論。
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這三組問題在形式邏輯上都構成了矛盾,但是從辯證邏輯上,這些矛盾是可以調和的。具有不同思考力水平的人,其調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以此可以診斷出一個人的思考力水平和思維方式。
在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中: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A是A;
不矛盾律則要求在思維過程中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排中律要求A是B或不是B。
形式邏輯要求,任何人對一個命題的肯定和否定不能持兩可或兩不可之說。那麼在這個意義上,我提出的關於誠信與盈利、變與不變、人情與制度的3問題都存在形式邏輯上的思維矛盾,並具有二律背反的特徵。從我收到的關於3個問題的回答中,大多數參與者對於存在的這種形式邏輯上的矛盾性給予了否定,不承認它們之間存在矛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因為人們對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之間的差異性、統一性和相互轉換關係缺乏清晰認識造成的。
眾所周知,形式邏輯是進行概念、判斷、推理的基本思維工具,一切思維都必須遵循這些基本的規律和法則。辨證邏輯也應該遵循這些基本的邏輯規律和法則,否則就會產生思維混亂,自覺或不自覺的出現詭辯思維。目前的教科書和辭書上,辯證邏輯公式通常被寫作:A是A,亦是非A,而事實上,這是詭辯邏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辯證邏輯。
這種詭辯邏輯公式與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構成了對立,必定產生這樣的思維混亂:如果承認了形式邏輯公式的科學性,那麼在這個意義上辯證邏輯公式就違反了思維的基本規律;如果承認了這種辯證邏輯公式的科學性,那麼形式邏輯就不能成立,並且詭辯思維和辯證思維也就沒有任何形式上的差別。
對於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這種不一致性,有一些教科書中進行了一些沒有說服力的解說,認為:形式邏輯是關於思維形式的法則和規律,辨證邏輯是關於思維內容的法則和規律。這種解釋似乎確認形式和內容可以自相矛盾,一旦形式與內容可以自相矛盾,並且,辯證邏輯與詭辯邏輯採用了同樣的公式,那麼,各種詭辯論就可以借用辯證法的名義開拓廣闊的思想市場,人們也將無法從形式上識別形式邏輯、辯證邏輯、詭辯邏輯三者的真假和差別。有鑒於此,文化診斷學將辨證邏輯公式確定為:
A就是A,不能是非A;
當且P,A是B,不是A
「當且P」表示認識角度、條件、環境、事物的多面性等具體內容,發生了變化。通過P這個相對性條件,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之間不但是統一的,而且可以相互轉化。所以,在辨證邏輯中,A是A,A是非A,或者A是B等等,這些判斷是否成立,關鍵取決於P的具體性。如果離開了P這個相對性條件,辯證邏輯就不能成立。
很多人在思維方式上完全忽視了形式邏輯的合理性,片面強調了辨證邏輯,用辨證邏輯取代形式邏輯,並且撇開條件P談辨證邏輯,從而把辯證思維和詭辯思維放置在同一層面上加以使用。
(三、四、五、六部分,暫不公開)
七、事實判斷與科學思維
……所謂事實判斷能力,指的是一個人對事物真實性的領悟和分析的客觀判斷能力。一個人的事實判斷能力取決於他的科學思維水平。所謂價值判斷能力,指的是對事物價值屬性的領悟、分析和判斷能力。價值判斷是建立在事實判斷基礎之上,通過一定的價值標準(或價值觀念)對事物的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做出的主觀判斷。一個人的價值判斷能力取決於他的價值思維水平。所謂實踐判斷能力,指的是一個人在實踐過程中處理實際事務的判斷方式和決斷能力。實踐判斷建立在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基礎之上,是根據實踐需要和現實條件,對力度、適度、量度、角度關係的領悟、分析、把握和判斷能力。一個人的實踐判斷能力取決於他的應變思維水平。
事實判斷(科學思維)的依據是真實性法則——其要旨在於「真」;價值判斷(價值思維)的依據是合理性法則——其要旨在於「善」;實踐判斷(應變思維)的依據是現實性法則——其要旨在於「度」。
事實判斷是價值判斷和實踐判斷的基礎,事實判斷的正確性直接決定了價值判斷對「合理性」的把握能力,也決定了實踐判斷對「現實性」的把握力度。從近萬份電子郵件反映的情況來看,很多人缺乏事實判斷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事實判斷能力的關鍵在於:任何一個命題,不要只片面的看結論,而是要分析命題的整體,即:命題的判斷者站在什麼角度和價值標準上,對判斷對象的哪些方面,作出了何種判斷方式而得出的結論?
不同的判斷主者處於不同的角度或採用不同的標準,對於同一事物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從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並且,看似相互矛盾的結論有可能都是正確的。也就是《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判斷真假定律中所說:
(一)同一事物的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結論,在判斷角度、判斷標準、判斷對象的特定方面、判斷方式等不同或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當其中一個結論為真時,另一個不一定為假。【用辯證邏輯的公式來說,由於「P」的內容不一致,判斷結論就不一樣,並且,相互矛盾的結論都可能是正確的】
(二)同一事物的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結論,在判斷角度、判斷標準、判斷對象的特定方面、判斷方式等方面相同或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當其中一個結論為真時,另一個必定為假。【由於「P」的內容是限定的,因此辯證邏輯轉換為形式邏輯,相互矛盾的結論只有一個是正確的。當所有的條件都已經限定,那麼正確的結論就是唯一的,對此,《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中有詳細論述】
所以,相互矛盾的結論是對還是錯,是隨著判斷角度、判斷標準、判斷對象的特定方面的不同和變換來衡量的。我們在爭論問題的時候,不要只爭論結論,而是要從判斷角度、判斷標準、判斷對象的特定方面、判斷方式、判斷結論的統一性關係中分析和判斷問題,這樣就可以在一定意義上避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執,不斷提高事實判斷的能力。關於提高事實判斷能力和掌握科學思維的方法和技巧,我們將通過QQ在線學習的方式提供具體輔導。
……
八、思考力項目在繼續,並長期堅持下去
近來,我收到很多來信,絕大部分的網友對思考力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並鼓勵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下去。在此之前,《風雲人物》也對文化診斷學給予了重點報道。同時,要求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的網友也越來越多。對於網友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謝!
……
思維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考慮到思考力的重要性,我們將把該項目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繼續下去。如果你對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維方式感興趣,歡迎點擊參與《測評一下:您的思維方式需要改善嗎?》。同時歡迎你對《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一文發表評論。
(曹政鈞曹軍)
推薦閱讀:
※中國當代書法名家作品大觀
※中國當代畫家花鳥畫書系(37冊)
※馬克思主義在當代法國思潮嬗變中的命運及其反思
※【當代評論】 張金英:點評當代女詩人詩五首
※評法蘭克福學派對當代科學技術功能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