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校校長考察德國後,寫下萬字長文……
編者按
2015年10月,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事業發展部、北京民辦教育協會組織全國21個省份35所民辦大學的60餘位校領導赴德國考察。考察旨在了解德國應用型大學的運行機制、教學管理、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校企合作等,並帶動兩國校際間專業合作、師資培訓、學生交換等交流項目落地。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戴偉校長歸國後,將在德國考察期間的所見所感形成1萬5千多字的報告,在對德國雙元制教育進行全面介紹的基礎上,對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特點做了深入的分析。
作為教育「編外人員」的出國君,看完後也不禁擊節讚賞。考慮到原文實在太長,冒昧進行刪節後發布,希望對有意留學德國或改造國內教育人士有所幫助。
本文引用自「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官微」,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德國高等職業教育考察報告(節選)
戴偉
此行從德國東南部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開始,沿途經紐倫堡、斯圖加特、海德堡、法蘭克福、科隆,再經德國西北部的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到達荷蘭阿姆斯特丹,從阿姆斯特丹回國。
十來天時間,先後訪問了巴伐利亞經濟職業培訓學院、經濟專科高等學校、經濟應用技術大學、安斯巴赫市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海德堡應用技術大學、蓋森海姆葡萄酒專科大學、歐福應用技術大學伊斯坦校區、歐福應用技術大學科隆分校、科隆大學等學校。公務參訪了巴伐利亞州政府文化科學教育部和德國職業教育基金會。
一、教育立國,尊重學生,人盡其才,人人成才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比德國更重視教育。
全世界的研究型大學,其根基都在德國,德國號稱哲學之國。研究漢學最好的兩個國家,德國就是其一。中國的《老子》,戶均擁有量在德國達40%,遠遠超過老子的故鄉中國,列全世界第一。
德國重視社會環境,重視兒童的成長,強調教育均衡和機會均等,為人才成長提供豐厚的土壤和充分的條件。
德國非常重視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通過啟發式教育,保護人的個性,培養人的好奇心和獨立思考能力。
德國職業院校和大學,教室和實訓室大多是連在一起的,純粹的講授式的教室和報告廳很少,有的是專門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遺迹。新建的教室都設計成馬蹄形的格局,教師和學生不是面對面,而是在學生中間,學生可以互相看得到。
德國的學制結構大體如下:
學前教育:3-6歲是學前教育,政府基本不管。
小學教育:教育部從兒童6歲以後才開始管。法律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必須上學,否則家長要承擔法律責任,輕則罰款,重則入獄。小學實行四年制,一般10歲畢業。
中學教育:小學畢業,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來決定孩子進入什麼樣的中學。
德國的中等教育沒有初中高中之分,設立三類學校讓學生選擇:
第一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重點中學,他們叫示範中學,接納小學四年成績最好的學生。這類學校是培養到大學的學生,不過,也有職業因素貫穿其中,鼓勵示範中學畢業的優秀學生選擇優質高等職業教育。
學生在完成8年(巴伐利亞9年)的學業後,不經過高考門檻,經會考合格並拿到畢業證書,根據自己的意願直接上大學,依據是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每學期1-2次知識考試,主要科目結業有會考,還要計入學生課堂討論、社會實踐、完成作業情況等因素。如要想就讀慕尼黑大學、科隆大學、洪堡大學等11所名牌大學,你必須要拿出整個中學階段最優異的成績。如果成績不夠優異,只能申請其他大學。德國公立大學都是免費的。
第二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職業中學,接納小學四年成績中等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後進入相當於我國專科和高職的技術學校就讀。
第三類學校專門接納小學四年成績靠後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中學畢業後,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聘用單位的老闆還必須出資讓其參加相關的職業培訓。德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無論幹什麼工作都必須經過職業培訓。售貨員須到商業學校培訓,建築工人要經過建築學校培訓,農民在家種地也得有農校畢業證書。
德國重視教育投入,1989年教育經費就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7%了。近年來,教育經費增長超出經濟增長速度3倍多。目前德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制(巴伐利亞州為13年)。德國的義務教育制和職業教育雙元制零距離接軌。公立中小學都不收學費,並免費提供部分課本、文具等,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享受學校困難補助。私立中小學,允許學校收費,同時國家也給予學校一定的資金補助。
在德國,產業工人和農民的收入水平與其他階層相差不大,在社會權利方面也完全平等,很少有人為自己的工人或農民身份而感到抬不起頭。
德國人內心就願意當技術工人,當司機,當護士等從事一線勞動的人很普遍。德國家長決不會對孩子說「讀不好書,你就去做工人、做農民」這樣傷害孩子心靈、摧毀孩子信念的話。
德國的大學儘管重視職業教育,接地氣,但是它並不勢利,不唯利是圖,保持著學術的高雅、探索的熱情和對真理執著的追求。科隆大學是德國11所精英大學之一。科隆大學有四萬學生,竟有一萬五千學生在學哲學,其中有10%的國際學生,德國本土學生竟然佔90%!
我們在教育問題上的短視行為可能會導致在今後的世界競爭中再一次慘敗。
二、行會領導下的職業教育雙元制
德國目前有各種職業學校9000多所,專業多達360多個。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也是成功的關鍵。其中德國行會(IHK或HWK)是「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標準制定者。「雙元制」是同時在兩個地點,有兩個教學實施主體,也就是在企業和職業學校同時進行教學。學生每周在企業里接受3-4天的實踐教育,在職業學校里接受1-2天的理論教育。
16歲以後,學生可以選擇職業教育,也可以選擇精英教育。兩者之間可以融合,學分可以互認互轉。可以在工作以後再讀書,進入精英大學拿文憑,也可以大學畢業後進入職業培訓,再到企業。精英大學畢業生可獲年薪4萬歐元左右,大學教授和專家,年薪可達6萬多歐元。而直接進入職場工作的職業學校畢業生,也可以拿到2500到3000歐元的月薪。收入差別並不明顯,這也是德國職業教育能夠成功的客觀優勢。
德國規定,對職業學校的學生,其主體責任方是企業而不是學校,企業對學生全面負責而學校只是配合和記載學業。
德國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由企業直接參与、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在德國大企業里,一般都設有教學車間和培訓辦公室。
德國職業教育基金會主席跟我們提到一件事:大眾汽車尾氣門事件後,總裁文德恩下台,新的總裁是米勒。米勒是位於帕德博恩的中小企業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畢業後在奧迪工廠的車間一線當工人和技術人員,後來,大眾工廠送他進大學,要求他畢業以後回到工廠。30年的職業生涯,他一直都是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這是個活生生的職教人才培養成功的典型案例。在國際大型企業工作的工程師出生的高管,德國的比例最高。
德國高職教育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很多學校採用自主性、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實訓項目的選擇與生產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和對技術工人的實際能力需求密切聯繫,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基本上都是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德國職業教育實施的是「寬進嚴出」制度。進入各種各類學校,都有較高的淘汰率,學不好了,還可以多次選擇。
三、職業教育是高端教育
每到一所學校,校長都要首先談到當地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然後再談學校的情況,無一例外。
北大、清華的學生動腦,職業院校學生動手,割裂手腦,恰恰是中國教育最大的弊端。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職業教育必須走向高端。
現在,我們談職業教育,再泛泛而論一般強地調動手能力培養,已經有點過時了。現在應該提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的結合,也就是高端的動手能力。這個動手,不再是指動手做工,動手上流水線,而是動手操作控制系統,動手解決技術難題。職教上檔升級,是當前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前提,新常態下的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能否成功的關鍵。
職業教育是教育,又不完全是教育,它應該是國家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中國教育的各類型、各層次,壁壘分明,我們要打破這些壁壘,互相溝通,在各類別、各層次之間搭起人才培養立交橋。(作者戴偉系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校長)
轉載自:德國手工業行會
關於我們:
MVE(艾米)即現代職業教育英文單詞簡稱。現代職業教育網(www.mve.cn)力求打造中國現代職教領域第一新媒體平台:垂直門戶網站+移動新媒體+優質在線資源+應用服務,打造職業教育頗具生命力和生態特徵的協同發展共同體,服務社會,服務到每一個人!我們的宗旨是:服務職業發展,成就美好人生!
推薦閱讀:
※德國精神(公園下水道、零件)
※高逼格德劇(不會撩妹的間諜不是好間諜)
※圖。德國52歲男子全身刺釘453個
※數字化工廠的典範——親歷德國西門子安貝格工廠!【2015德國工業4.0之旅(3)】
※德國女郎驚艷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