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簽到5:第五章 語法

第五章 語法

第一節 語法概說

學習要點:了解語法的基本特徵,掌握漢語語法的基本單位。

一、什麼是語法

語法是語言的結構規則。人們的言語行為必須符合語法規則,否則就無法交流信息。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二、語法的特點

1抽象性

語法是語言的結構規則。結構規則是有限的,而人們說寫出的句子則是無限的。有限的規則之所以能夠生成無限多的句子,是因為語法具有抽象性特點。例如「勇敢地戰鬥」「很好」「認真學習」,這些語句在具體意義上毫無共同之處,但在結構上卻有共同之處:都由狀語加中心語組成的偏正結構。又如「名詞不能用『不』否定」這條規則幾乎適用於所有名詞,「山、水、學生、衣服、街道、文化、語言、足球」等等,前面都不能出現「不」。

抽象的語法規則表現在人們說寫的話語中,儲存在人們的大腦里,它是客觀存在的。兒童在學習母語時,能用已學會的詞語說出沒有聽過的句子,就是因為掌握了抽象的結構規則,能自行組織具體的句子。成年人學習外語時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抽象性是語法最重要的特點。

2穩固性

語法的穩固性是相對語音、辭彙而言的。其穩固性主要表現在歷史繼承性和不可滲透性兩個方面。

語法的歷史繼承性,可以從漢語的發展中很明顯地看出。現代漢語「主+動+賓」這種結構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如「河殺我?河不殺我?」(董作賓《殷墟文字乙編中輯》。其中「河殺我」就是「主+動+賓」結構。此外,現代漢語的連動、兼語、雙賓語等結構,也是先秦兩漢漢語中常見的。如「項莊拔劍起舞」(《史記.項羽本紀》),「命誇蛾氏二子負二山」(《列子.湯問》),「王賜晏子酒」(《晏子春秋》)。這些都體現了語法驚人的穩固性。

語法的不可滲透性,可以從語言的接觸中看出來。在語言接觸中,會出現大量的借詞,但語法體系受到的影響卻很小。外文漢譯時必須接受漢語語法規則的支配,如英語中短語或從句作定語時放在中心語之後,但譯成漢語時,必須把定語放在中心語之前。

3民族性

人類思維的規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達同一思維的語法形式卻不盡相同。例如,漢語數詞與名詞間要出現量詞,而英語則不需要量詞。漢語名詞性偏正結構是「定+中」,而傣語的則是「中+定」。漢語的動賓結構是「動+賓」,而日語的則是「賓+動」。英語的謂語動詞有詞形變化,而漢語的則沒有。

三、語法單位

語法規則離不開具體的語法單位之間的聯繫,因而,在全面研究各種語法規則以前,需要弄清楚什麼是語法單位。凡是能在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換下來的片斷都是語法單位。例如「他是學生。」「他」分別可以用「那個人」「你昨天見到的那個人」等替換下來;同樣,「是」「學生」也可以用別的詞語替換下來。「他」「那個人」「你昨天見到的那個人」等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換。這些可以相互替換的單位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同,都是語法單位。

語法單位有大有小,最小的是語素。比語素大的語法單位依次是詞、片語和句子。

(一)語素

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它既是辭彙單位,又是最小的語法單位。我們在辭彙部分已經討論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二)詞

詞是造句時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它既是辭彙的主體層級,又是高一級的語法單位。辭彙部分討論它的構造,語法部分討論它的句法功能。

「獨立運用」和「最小」是區別詞與非詞不可缺少的兩個條件。所謂獨立運用,是指在造句中能夠到處作為一個單位出現;所謂最小,是指不能擴展,即中間不能插入別的成分。詞和片語都可以「獨立運用」,但片語不是「最小」。如「白菜」與「白布」都可以作為造句的單位,但「白菜」不能擴展,是詞,而「白布」可以擴展為「白色的布」,是片語。詞和語素的定義中都有「最小」二字,但詞是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而語素只是「最小」,不能「獨立運用」。例如,「危險」可「獨立運用」,是詞;若再分成「危」和「險」便不能獨立運用,只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語素。

(三)片語

片語又叫短語,是由兩個以上的片語成的語法單位。片語可分為兩類:自由片語和固定片語。不需要死記硬背,只要交際有需要馬上就能按照有關語法規則組織起來的短語叫做自由片語。

(四)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片語構成的語言的基本運用單位。口語中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語氣,句子前後都有間隔性的語言停頓;書面語中的句子則要用句號、問號或感嘆號來表示語氣和停頓。

作為語法單位,語素是構詞單位,詞和片語是造句單位;句子是語言的運用單位。

詞、片語可以成句,那麼,它們與句子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在於詞語所敘述的內容是否與現實發生特定聯繫。詞、片語是造句單位,沒有語氣,不能與現實發生特定聯繫。而句子是使用單位,為了適應具體環境中的交際需要,必須有特定的語氣。帶上了語氣也就同現實發生特定聯繫了。例如,詞典里找到的「好」只是一個詞,但在對特定事物進行評價時說「好!」,則是一個句子。「禁止吸煙」是一個片語,但當它出現在公共場所的牆壁上提醒人們不要吸煙時則是一個句子。

第二節 詞類(上)

一、詞的分類標準

詞類是詞的語法分類。所謂詞的語法分類就是依據詞的語法特徵(也叫語法功能)對詞進行分類。詞的語法特徵主要表現為:詞的造句能力、詞的組合能力和詞的形態變化。

11、詞的造句能力。

指能否單獨充當句法結構成分(以下簡稱句法成分)。根據這一語法特徵,可以把詞分為兩大類:實詞和虛詞。能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是虛詞。例如,老師和學生配合得很好。「老師、學生」作主語,「配合」作謂語,「很」作狀語,「好」作補語,因而它們都屬於實詞。「和」「得」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屬於虛詞。

有了實詞,我們就可以造一些簡單句子了。而只有虛詞則不能造句。比如,有了「你」「看」「電視」這三個實詞就可以組合成「你看電視」這個句子。而「了」「嗎」「吧」這些虛詞是無論如何不能組合成句的。但是,實詞若有了虛詞的幫助就可以表達更多的意思。如「你看了電視。」「你看電視嗎?」「你看電視吧?」。

2詞的組合能力。

指能跟一些什麼詞語發生組合關係,不能跟一些什麼詞語發生組合關係。

實詞和虛詞的繼續分類就是根據詞的這一語法特徵來進行的。

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能受形容詞修飾而不能受「不」修飾的詞是名詞。如可以說「新的機遇」,不可以說「不機遇」,所以「機遇」是名詞。

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只能附著在名詞性詞語前面的詞是介詞。如「從北京」中的「從」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只能附著在名詞「北京」之前,是介詞。

根據詞的組合能力,可以把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量詞、代詞七類;把虛詞分為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四類。

為了適應研究和教學的需要,也可以把實詞分為兩類:體詞和謂詞。經常充當主語和賓語的詞稱為體詞,包括名詞、數詞、量詞。經常充當謂語的詞稱為謂詞,包括動詞和形容詞。

嘆詞和擬聲詞比較特殊:它們能單獨成句,但在句法結構中通常不跟其他詞發生結構關係。可以把它們歸入特殊的詞類。

3詞的形態變化。

指具備什麼樣的形式標記和變化方式。有些詞不用去考察它們的組合關係而從形態上就可以知道它們屬於哪一類詞。如前綴「老」是名詞的標記,因而帶有前綴「老」的詞都是名詞。「老外、老闆、老師、老李」等便是。能與「們」組合的是名詞性詞語。「A-A」是單音節動詞的重疊方式,AABB是雙音節形容詞的重疊方式。在給詞分類時,詞的形態變化只可以作為一項參考標準,因為漢語只有部分詞有上述變化方式。

詞的類別意義在辨別詞性上也不失為一項參考標準。所謂類別意義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詞的意義,而是指概括了的某一類詞的意義。

不同的著作對詞進行劃分的結果是不同的。北京大學把詞分為15類:

1.名詞。如:「牛、書、學生、松樹、友誼、現在、昆明」等。

2.動詞。如:「讀、修理、訪問、認為、喜歡、是、成為、有、能、可以」等。

3.形容詞。如:「大、新、好、甜、乾淨、認真、踏實、仔細、偉大」等。

4.狀態詞。如:「通紅、雪白、紅彤彤、白花花、黑咕隆咚、白不呲咧」等。

5.區別詞。如:「公、母、雌、雄、男、女、急性、慢性、巨型、微型、國營」等。

6.數詞。如:「一、二、三、四、十、百、千、萬、億、」和「第一、第二」等。

7.量詞。如:「個、條、件、雙、堆、公尺、公里、公斤、點兒、些、次、天」等。

8.代詞。如:「 我、你、他、我們、你們、他們、這、那、這樣、誰、什麼」等。

9.副詞。如:「很、更、就、才、也、都、只、不、已經、剛剛、簡直」等。

10.介詞。如:「把、被、往、從、以、向、自從、對於、關於、按照、本著」等。

11.連詞。如:「和、並、而、或、不但、而且、雖然、但是、因為、所以」等。

12.助詞。如:「了1、著、過、的、似的、等等」等。

13.語氣詞。如:「啊1、嗎、吧、呢、了2、罷了」等。

14.嘆詞。如:「啊2、噢、唉、哦、哼、呸、嗯、啊呀」等。

15.擬聲詞。如:「噝、嗞、叮噹、噹啷啷、叮呤呤呤」等。

他們將這15類詞歸併為三大類:

一是實詞,包括名詞、代詞、形容詞、狀態詞、區別詞、數詞、量詞,以及代詞。從語法上說,實詞的主要特點是在造句中能充任主要句法成分,如主語、謂語、述語、中心語等。(關於主語、謂語、述語、中心語等概念,見本章第三節,下同)

二是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虛詞,除了在意義上比較虛靈,只表示抽象的語法意義,起某種語法作用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在造句中不能充任主要的句法成分(關於句法成分,見下面第三節)。

三是特類詞,包括嘆詞和擬聲詞。

二、實詞

(一)名詞

表示人、物、時、地的詞。如「書、山、紙張、報紙、文章、積極性、魯迅、北京、現在、上邊、中間、前後」。

(一)名詞的主要語法特徵

(1)一般能受數量片語修飾。如「兩個雞蛋、三本書、一個人、五年計劃、一種思想、一些意見、一點積極性、一批軍火、」。專有名詞、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一般不受數量短語修飾。如「魯迅、北京、現在、今天、上邊、中間」等,前面一般不出現數量片語。

(2)能出現在介詞後面,一起組成介賓結構。如: 從國外(回來) 向雷鋒(學習) 把椅子(搬來) 在教室(討論)

別類的詞也可以出現在某些介詞後面,但不具有普遍性,而且都有辦法證明不是名詞。如「從生到死」可以轉換為「從生下來到死去」,「從小到大」可以轉換成「從很小到很大」。由此證明介詞「從......到......」後面的「生、死、大、小」不是名詞。

(3)不受副詞修飾。例如,不說「不戰爭」「很智慧」「最青年」等。有時也有副詞出現在名詞前面的,但一般只限於某些固定格式。如「管他......不......」「......不......,......不......」「......+方位/時間名詞」這幾種格式中,名詞前面可以出現副詞。如: 管他飛機不飛機,衝上去再說。 畫得山不山,水不水的。 他們生活在最下層。

這個東西放得太前(太后)了一點。 昨天已經中秋了。 今天才星期三。

(4)經常用作主語和賓語。

另外,有些名詞帶有某些前綴和後綴作為形式標記。 如「阿姨、阿爸、剪子、胖子、兔子、學者、勞動者、賺頭、甜頭、蓋兒、」中的「阿-、-子、-者、-頭、-兒」就是名詞的標記。

(二)名詞的分類

名詞可以分為四類:人物名詞、處所名詞、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

(1)人物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如「外賓、運動員、山、河流」等。

(2)處所名詞:也叫處所詞,表示處所。如「亞洲、中國、江西、滕王閣、郵局、附近、周圍、門口」等。

(3)時間名詞:也叫時間詞,表示時間。如「中秋、春季、星期天、上午、現在、將來、過去、從前、昨天、今天、明天、國慶節」等。

(4)方位名詞:也叫方位詞,表示方向和關係位置。方位名詞可分為兩種:單純方位詞和合成方位詞。

A、單純方位詞。也叫單音節方位詞,共有16個:上、下、前、後、左、右、東、西、南、北、中、內、外、里、間、旁。

B、合成方位詞。有如下幾種合成方式:

a、兩個單純方位詞對舉:上下、前後、左右、里外、內外。

b、以+單純方位詞:以上、以下、以前、以後、以內、以外。

c、之+單純方位詞:之前、之後、之間、之內。

d、單純方位詞+頭:上頭、下頭、前頭、後頭、東頭、西頭、裡頭、外頭。

e、單純方位詞+邊:上邊、下邊、前邊、後邊、左邊、右邊、東邊、西邊、南邊、北邊、外邊、裡邊、旁邊。

f、單純方位詞+面: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左面、右面、東面、西面、 南面、北面、外面、裡面。

g、其他:底下、當中、中間。

C、方位詞的主要用法

a、單純方位詞是一種粘著詞,單用能力很差。它的主要用途是:

(1)作為合成詞(包括合成方位詞)中的一個語素,如「天上、早上、地下、鄉下、後天、野外、夜裡」

(2)位於其他名詞後組成方位結構。如「樹林里、操場上、春節前、寒假後」。

(3)位於介詞後組成介賓結構。如「向後轉、朝南開、往東走」。

(4)在句子中可以對舉著用。如: 人群里三層,外三層。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東有村,西有店。

(5)構成成語。如「由表及裡、南轅北轍、外強中乾、東奔西走」。

b、合成方位詞大部分可以單用。如「東邊有山」「南面是操場」「教室在後面」。但它的主要用途還是構成方位結構,或介賓結構。如「長城內外、大江上下、畢業以後、離開北京以前、在旁邊、從西面」。

c、方位詞除了表示方位之外,有的還可以:

(1)表示時間(見上例);

(2)表示在某個方面,如「政治上、理論上、歷史上」。

(3)表示界限,如「四十上下、縣團級以上」。

時間詞、處所詞和方位詞除了具備一般名詞的特點(如能跟介片語成介賓結構)以外,還經常修飾動詞,這是它們不同於一般名詞的地方。如「下午開會」「您前面坐」「咱們清華見」「以後再談」。

(二)、動詞

表示動作變化等的詞。如「看、做、思念、進行、來、有、可以、屬於、是、使、」。

(一)動詞的主要語法特徵

(1)能用「不」修飾,如「不做、不來、不可以、不是、不屬於」。

(2)經常作謂語,大部分能帶賓語。帶賓語的動詞叫做及物動詞,又叫他動詞,不帶賓語的叫做不及物動詞,又叫自動詞。

(3)大多數能在後頭加「著、了、過」等動態助詞。如

「看著、看了、看過、進行著、進行了、進行過」 由於詞義的限制,有的動詞能帶「著、了、過」(見上例「看」);有的只能帶其中的一個,如可以說「通過了」而不能說「通過著、通過過」;有的動詞不能帶動態助詞,如「屬於、是、使」等動詞,都不能帶「著、了、過」。

(4)大多數表動作的動詞可以重疊,重疊後表示動量,有「一下」或「反覆多次的意思。單音節動詞的重疊方式為AA,雙音節動詞的重疊方式為ABAB。 如:看--看看,做--做做,聊--聊聊 學習--學習學習,討論--討論討論

(二)動詞的分類

可分為一般動詞和特殊動詞。

(1)一般動詞包括行為動詞(如「洗、飛」)、心理活動動詞(如「愛、厭惡、尊敬」)、使令動詞(如「使、讓」)、比似動詞(如「像、似、如」)等 。

(2)特殊動詞指助動詞和趨向動詞。

A、助動詞:表示可能、必要和意願。如: 第一組:能、能夠、可、可以、可能、會; 第二組:應、應該、應當、要、得、肯、敢。

a、助動詞除了具有一般動詞的主要語法特徵(如受「不」修飾,多數可做謂語)之外,還可以作狀語,修飾動詞。「這樣做可以」「你敢嗎」「他會」是助動詞作謂語的例子;「你可以走了」「你夜裡敢出去嗎」「他會說英語」是助動詞作狀語的例子。

b、助動詞大都能進入「不X不」這個格式中,表示委婉或強調的口氣。第一組助動詞用在這個格式中有委婉的意味,如「不能不相信」不等於「能相信」,而是「應當相信」的意思,不過口氣要委婉一些。第二組助動詞用在這個格式中有強調的意味,如「你不應該不幫他一把」比「你應該幫他一把」更強調一些。

B、趨向動詞:表示動作的趨向。可分三組:

第一組:來、去

第二組:上、下、進、出、過、回、開、起

第三組:上來、上去、下來、下去、出來、出去、過來、過去、回來、回去、起來

第一組以說話人為著眼點,向著說話人的方向移動為「來」,離開說話人為「去」。

第二組以說話人之外的事物或位置為著眼點。

第三組兼有一、二組的特點。如「上來」,「上」表示從低往高走,「來」表示朝著說話人的位置,表明說話人在上面。若說「上去」,「去」表示離開說話人所處的位置,表明說話人在下面。

趨向動詞除了具有一般動詞的主要語法特徵(如能受「不」修飾,能作謂語)之外,還能作補語。如「寄來、脫下、跑回去」。有的趨向動詞還有引申用法,詞義虛化。如「熱起來、好起來、堅持下去、瘦下去」中的「起來」和「下去」表示動作或性質變化的「開始」和「繼續」。

(三)形容詞

表示性質和狀態。如「大、高、認真、生動、美麗、精明、可愛、冰涼、初級」。

1形容詞的主要語法特徵

(1)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飾。如「不大、很大、不生動、很生動」。少數帶有表示程度語素的普通形容詞和非謂形容詞不受「不」和「很」的修飾。如不說「不冰涼、很冰涼、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級、很初級」。

(2)能修飾名詞,如「大眼睛、高樓、冰涼的酸梅湯、初級職稱」。

(3)部分形容詞可以重疊。

A、單音節形容詞的重疊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細細」。這類重疊式修飾動詞時表示程度的加強,修飾名詞時不僅沒有加強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減弱,即表示一種輕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縮短了距離(程度加強)大大的眼睛 (與「大眼睛」相比程度減弱) 高高舉起 (程度加強)

高高的個兒 (與「高個兒」相比,程度減弱)

B、雙音節形容詞的重疊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強,有三種格式:

a、AABB:高高興興 踏踏實實 勤勤懇懇 乾乾淨淨 和和氣氣 隨隨便便

b、A里AB:這裡的AB限於某些含貶義的形容詞,重疊後既表示程度加強,又表明嫌惡的感情。如:小里小氣 古里古怪 慌裡慌張 糊裡糊塗 馬里馬虎

c、ABAB:這裡的AB只限於某些帶有表示程度的語素的雙音節形容詞。如:

冰涼冰涼 雪白雪白 通紅通紅 筆直筆直 碧綠碧綠 鮮紅鮮紅

C、重疊屬於形容詞生動形式。形容詞生動形式除了重疊之外還有單音節形容詞A加雙音節或多音節後綴這種形式。

a、A+雙音節後綴:這個後綴一般是疊音的。如: 暖洋洋 胖乎乎 綠油油 慢騰騰 毛茸茸 直勾勾 醉醺醺 香噴噴 乾巴巴 沉甸甸 羞答答 亮晶晶

b、A+多音節後綴,如:

黑不溜秋 黑咕隆咚 花里胡哨 傻不愣登 蠢了呱嘰 形容詞的生動形式不受「不」和「很」的修飾。如不說「不慢慢、不幹乾淨凈、不老里老氣、不活生生、不灰不溜秋、很慢慢、很乾乾淨凈、很老里老氣、很活生生、很灰不溜秋」。

2形容詞的分類

形容詞可分為性質形容詞和狀態形容詞。

性質形容詞表示屬性,如「紅、黃、大、小、軟、硬、偉大、平凡、美麗」。

狀態形容詞帶有明顯的描寫性,包括形容詞的一切生動形式,如「噴香、冰涼、紅紅、大大方方、冰涼冰涼、直勾勾、傻里呱唧」。

3形容詞與動詞的區別

(1)共同點

A、能用「不」修飾:「不走、不高」

B、能作謂語:「他走了、這棵樹很高」

C、肯定否定相疊:「走不走、高不高」

(2)不同點

普通形容詞(以下只稱「形容詞」)能受「很」修飾,動詞一般不能受「很」 修飾。如可以說「很高、很美麗」,不可以說「很走、很學習」。

心理活動動詞大都能受「很」修飾,這一點與形容詞相同;能帶賓語,這一點區別於形容詞。如「很愛(他)、很佩服(陳老師)、很了解(情況)」。

北京大學《現代漢語》:

狀態詞是指下面這樣一些詞:通紅 雪白 噴香, 紅彤彤 綠油油 濕淋淋,黑咕隆咚 灰不溜秋,馬里馬虎 糊裡糊塗,乾乾淨淨 清清楚楚,通紅通紅 雪白雪白,這些詞從表面看,似乎跟形容詞差不多,其實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妨將形容詞「香」、「乾淨」跟這類詞的「噴香」、「乾乾淨淨」作一比較,就可以看出它們在語法功能上的差異:

第一形容詞「香」、「乾淨」能受「不」修飾,如「不香」、「不幹凈」;可是「噴香」、「乾乾淨淨」都不能受「不」的修飾,我們不說「*不噴香」、「*不幹乾淨凈」。

第二形容詞「香」、「乾淨」能受「很」修飾,如「很香」、「很乾凈」;可是「噴香」、「乾乾淨淨」都不能受「很」的修飾,我們不說「*很噴香」、「*很乾乾淨凈」。

第三形容詞「香」、「乾淨」能帶補語,如「香極了」、「香得很」、「香得醉人」和「乾淨極了」、「乾淨得很」、「乾淨得一點兒灰塵都沒有」;可是「噴香」、「乾乾淨淨」都不能帶補語,我們不說「*噴香極了」、「噴香得很」、「噴香得醉人」和「*乾乾淨淨極了」、「乾乾淨淨得很」、「乾乾淨淨得一點兒灰塵都沒有」。

從所表示的意義看,形容詞表示事物的性質,而這些詞都表示事物的某種狀態。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把這類詞稱為「狀態詞」。

(四)區別詞

也叫非謂形容詞:與形容詞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不能充當謂語,不能用「不」和「很」修飾。常見的區別詞如:正 副 男 女 雌 雄 單 大型 初級 多項 巨額 慢性 新式 長期 特等 萬能 共同 個別 天然 人為 主要 高產 親生 彩色 白色 黃色 西式 男式 上等 惡性 微型 陰性 超級 大號 雙重臨床 多幕 私人 民用 簡裝 國營 高效 直觀 新生 新興 真正主要 高速 名牌 高頻 海洋性 流線性 多民族 單方面 噴氣式

有些區別詞用途極窄,只作科學技術名詞的組成部分,如「高頻電波、側吹轉爐」。

(五)數詞

表示數目。如「零、半、一、二、兩、八、十、百、千、萬、億」。

1語法特徵

數詞最突出的語法特徵是能同量片語合,組合成數量片語。如「三個(班)、去了兩趟、要三斤」。

2序數

數詞或數詞結構前加「第、初」表示序數。如「第一、初二」。有時表示序數不用「第」,但實際上隱含「第」,如「一中」,等於「第一中學」;「(住在)四樓」,等於「(住在)第四層樓」;「十六中隊」,等於「第十六中隊」。又如,分析問題時按順序用「一、二」,等於說「第一部分/點/類」、「第二部分/點/類」。

除外,還有些習慣用法:大兒子,小女兒,老大,老三,末班車,頭一回。

3概數

數詞或數詞結構後面加「多、幾、把、來、上下、左右、以上、以下」表示概數。如:千把人,一千來人,一千多人,十幾斤,五十上下,五十左右,五十以上,五十以下。 表示概數的方法還有:一到九之間,相鄰的兩個數連用,表示範圍在這兩個數之間。如「一兩百人,二三百斤,四五千斤」。還可用「成...上」或「幾...」 ,表示概數。如「成千上萬、幾十天、幾百斤、好幾百年」。

4倍數和分數

A、倍數以「數詞+倍」表示。如「一倍、十倍、三十倍」。倍數也可以用分數表示。如「百分之二百」等於兩倍,「百分之三百」等於三倍。

B、分數常用固定結構表示,格式是「幾分之幾」。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十」。口語中也用「成、分」表示分數。如「五成」等於「百分之五十」,「一成」等於「百分之十」,「三分」等於「百分之三十」,「三分象人,七分象鬼」。

C、倍數一般用於數目的增加,不用於數目的減少。如可以說「增加了兩 倍」, 不可以說「減少了一倍」。

分數既可以用於數目的增加,也可以用於數目的減少。如可以說「提高了百分之百」也可以說「減少了百分之百」。 表示數量增減有一套習慣用語:

a、表示增加:「增加了,增長了,提高了,上升了」--不包括底數,指凈增數。「增加到,增長到,提高到,上升到」--包括底數,指總數。如:原來是5,現在是10,可以說:增加了一倍,增加了100%或增加了5;增加到兩倍,增加到200%或增加到10。

b、表示減少:「減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額;「減少到,降低到,下降到」--指餘額。如:以前是10,現在是7,可以說:減少了30%或減少了3;減少到70%或減少到7。

5兩和二

A、個位數在一般量詞前用「兩」。如:兩本書、兩倍、一年零兩個月。多位 數中的個位數用「二」。如:二十二、一百零二次。 B、傳統的度量衡單位前「兩」「二」都可以用,重量單位「兩」前只用「二」。如:兩升(二升) 兩丈(二丈) 兩斤(二斤) 二兩(酒)。

新興的度量衡單位大都用「兩」。如:兩噸 兩公里 兩英尺。

C、「十」前用「二」,「百」前一般用「二」,「千、萬、億」前多用「兩」。如:二十 二百二十塊(兩百二十塊) 兩千元(二千元) 兩億。

D、序數、小數、分數只能用「二」。「半」前用「兩」。如:第二,二哥,二月,零點二,二分之一,兩半。注意區分:「二次世界大戰」與「兩次世界大戰」;「二兒子」與「兩個兒子」。 另外,「兩」還可以表示不定數目(限於二至九),相當於「幾」。如:過兩天再說(=過幾天再說),我說兩句(=我說幾句)。注意區分「兩」和「倆」。「倆」是「兩個」的合音。如:倆人(=兩個人) 倆饅頭(=兩個饅頭) 兄弟倆(=兄弟兩個)。

6「一」的活用

A、「一...一」,前面的「一」是「每一」的意思。如:

一人一本,一個蘿蔔一個坑。

B、用在名詞性詞語前,有「同一」或「滿」的意思。如: 他們各干各的,不一條心。(同一) 他走出了一身汗。(滿) 一房子人。 (滿) 一肚子陰謀詭計。(滿)

C、用在形容詞或動詞前,表示動作「快」或「突然發生」。如:一學就會 (快)心一涼,鼻一酸 (突然) 他把眼一瞪 (突然)

(六)、量詞

表示計算單位。如「個、寸、斤、雙、趟、遍」。

1量詞的主要語法特徵

(1)能跟數詞或指示代片語合。如「一個、兩寸、三斤、四遍、這位、那本」。

(2)單音節量詞一般可以重疊,重疊後表示「每」或強調「多」。如:回回吃虧(每回) 句句是實話(每句) 歌聲陣陣,白雲朵朵(強調「多」)

2量詞的分類

量詞可以分為物量詞和動量詞。

(1)物量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單位。

A、專用的物量詞

a、度量衡單位:寸、尺、米、丈、里;分、畝、頃;升、斗、石;兩、斤、磅、噸。

b、個體單位:個、只、件、支、朵、把、條、張、本、片、輛、架、顆、塊、篇、匹、場、陣。

c、集體單位:雙、對、副、堆、批、群、幫、班、打。

d、不定單位:點兒、些。

「點兒」和「些」可以和「有」組合成「有點兒」「有些」。「有些」「有點」後面可以接名詞性、動詞性或形容性詞語。接名詞性詞語時,「有」是動詞,「些」「點兒」作定語。如「有些水、有點兒灰塵」。接動詞或形容詞時,「有些」「有點」不表量,而是表示程度,應看作副詞。如「有些想家、有點後悔」。

B、借用的物量詞

a、借用名詞:一尾魚、一杯水、一盒餅、一枝筆、一碗飯、一線希望、一道閃電、一輪滿月、一眼磨、一車貨、一肚子氣、一桌酒席、一箱衣服、一處風景、一筆交易、一床被子。

b、借用動詞:一發炮彈、一挑水、一包東西、一捆柴、一封信、一捧米、一掛鞭炮、一抹斜陽

數詞和物量片語成的片語一般作定語,當它不在句首且其中的數詞是「一」時,「一」常可省略。如:我去買套衣服。有個村子叫李庄。喝杯水吧。

(2)動量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

A、專用的動量詞:次、回、趟、遍、場、陣、頓、下、遭、番。

B、借用的動量詞:往往借用名詞來表示動作的量。如: 看一眼,踢一腳,砍一刀,開一槍,抽一鞭子。

數詞和動量片語成的片語一般作補語,如「讀三遍、打一拳」。

有些量詞既可以是物量詞又可以用作動量詞。如: 頓:一頓飯,罵了一頓陣:一陣風暴雨,跑了一陣 場:一場電影,大鬧了一場 把:一把米,拉了他一把 面:一面紅旗,見過一面 口:一口水,咬他一口

另外,還有一些複合量詞,如「人次、架次、噸公里、秒立方米」。

(三)運用量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不同的名詞、動詞要求特定的量詞配合。如: 一縷輕煙 一匹馬 一個人 一股濃煙 一頭牛 一條蛇 踢一腳 打一拳

(2)可以配合的常常不止一個量詞,但不同的量詞所表達的意義不同。如:

下了一場雨(時間較長,可以是幾天或更長)

下了一陣雨(時間較短,一陣過去就沒有了)

解釋一番 (內容多一些,時間長一些)

解釋一下 (內容少一些,時間短一些)

解釋一遍 (從頭到尾)

解釋一次 (只涉及次數,不涉及內容)

(3)「一」和量片語合可以重疊,有兩種方式:一AA式或一A一A式。

A、作主語,常用「一AA」式,表示「每一」。如: 一個個身強力壯。一個個呆若木雞。

B、作狀語,表示「逐一」

一件件(一件一件)檢查。一棵棵(一棵一棵)扶起來。

C、作定語,表示「多」。

一擔擔(一擔一擔)的南豐蜜桔。牆上掛著一幅幅(一幅一幅)的畫兒。

「一AA」與「AA」作主語時都表示「每一」,但角度不同,如:個個神采飛揚。(從整體看) 一個個神采飛揚。(從個體看)

(七)副詞

1副詞的語法特徵

副詞最突出的語法特徵是作狀語,修飾形容詞、動詞或全句。

很好、非常好、親自去、大力支持、難道這樣做對嗎?偏偏他病了。

「很、極、萬分」這幾個副詞除了作狀語之外,還可以作補語。如:很機智 機智得很 極方便 方便極了 萬分興奮 興奮萬分

2副詞的分類

(1)程度副詞:很、十分、非常、格外、更加、過於、頂、最、極端、比較、越發、稍微、略微等。

(2)情狀副詞:親自、互相、大力、趕緊、陸續、大肆、趕快、盡情、連忙、悄悄、依稀、特意、特地、彷彿、極力、盡量、相繼、私下、暗中等。

(3)頻率副詞:再、又、也、還、一再、再三、再次、屢次、重新等。

(4)時間副詞:立即、立刻、馬上、已經、才、就、正、在、正在、剛、剛剛、剛才、已經、曾經、經常、常常、依舊、依然、漸漸、永遠、一直、老是、始終、終於、偶爾、忽然、起初、隨即、 隨時、一向、歷來、從來、原來等。

(5)範圍副詞:只、都、全、共、一共、總共、光、統統、僅、僅僅、一齊、一概、全都、單等。

(6)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未、莫、勿、甭、未必、不用、不必、 休等。

(7)語氣副詞:難道、也許、大概、莫非、必、准、必定、必然、的確、當然、其實、卻、公然、居然、竟然、索性、偏偏、偏、簡直、幾乎、幸虧、幸而、反倒、反正、橫豎、究竟、到底、畢竟、決、絕、何嘗、明明、只好、未免、可、斷然等。

3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有的副詞有關聯作用(可稱作「關聯副詞」)。如「卻、再、又、就、才、還、既、越」等。

例如: 他仍沒有聽懂,卻沒有再問。 你越活越年輕了。他一回來我就會告訴他。既當群眾的先生,又當群眾的學生。 再難也不怕。

(2)有的副詞存在多種語義,使用時要加以區分。

A、與不同的詞語組合時語義不同。

都:大家都同意。(表範圍) 一個人都不見了。(「都」輕讀,表語氣) 都二十五了,還象個小孩子。(表時間)

又:他今天又來了。(表頻率) 山又高,路又滑。(表關聯)心裡有千言萬語,嘴裡又說不出。(表語氣)

B、在句首和在句中語義不一樣。

就我去看電影。(表範圍)

我就去看電影。(表時間)

偏偏小李休息。(客觀原因)

小李偏偏休息。(主觀原因)

僅僅他有康熙字典。(「別人沒有」,指人的範圍)

他僅僅有康熙字典。(「別的沒有」,指物的範圍)

幸好你來了(不然我們會迷路的)。(受益的是「你」以外的人)

你幸好來了(不然你會錯過這次機會的)。(受益的是「你」)

(3)有的形容詞也可以作狀語,它與副詞的區別在於:副詞只作狀語,而形容詞除了作狀語之外,還可以作定語和謂語。如:特別--格外

特別鮮艷 格外鮮艷(狀語)

特別快車(定語)

這事情很特別(謂語)

可以看出「特別」是形容詞,「格外」是副詞。

偶然--偶爾

偶然碰到 偶爾碰到(狀語)

偶然事件(定語)

事情的發生也很偶然 (謂語)

可以看出「偶然」是形容詞,「偶爾」是副詞。

(4)時間名詞也可以作狀語,它與時間副詞的區別在於:時間副詞只作狀語,而時間名詞除了狀語之,還能作介詞賓語。如「現在」和「正在」;「剛才」和「剛剛」的意義相近,都可以作狀語,所不同的是:「現在」「剛才」前面可以加「從、到」等介詞,而「正在」「剛剛」前面不可以加介詞。

(5)「沒有(或沒)」既可以是否定副詞,也可以是動詞,區別在於:接動詞的「沒有」是副詞,接名詞的「沒有」是動詞。如:

他今天沒有(沒)來上課。(副詞)

教室里沒有(沒)人。(動詞)

他買了電影票沒有?(副詞)

你有沒有康熙字典? (動詞)

(6)副詞:「沒有(或沒)」和「不」的區別:

A、「沒有(或沒)」用於客觀敘述,限於指過去和現在,不指將來。「不」用於主觀意願,可指過去、現在和將來。如:

前天他沒有來。 (客觀敘述)

前天請他他不來。(著重主觀敘述)

他沒有來。 他不來。他明天不來。

B、「不」可用在所有助動詞前邊,「沒有(或沒)」只限於「能、能夠、敢」等少數幾個。下例都不能用「沒有(或沒)」。

不會講,不該去,不願走,不可以用「不」和「助動詞+動詞」組合有五種形式,而「沒有(或沒)」只有一種形式。

不能去/能不去/不能不去/能不能去/能去不能/沒能去

八、代詞

1代詞的語法特徵 代替實詞和片語。

(1)代替實詞。如:

小王來了。--他來了。--誰來了? 小王病了。--小王怎麼了? 小王很好。--小王怎麼樣?

小王明天來。--小王什麼時候(多會兒)來? 小王去宿舍。--小王去哪兒?

(2)代替片語。如

他昨天病了,這大家都知道。

小王學習很用功。--小王學習怎麼樣? 他買了一套新公寓。--他買了什麼?

2代詞的分類

代詞按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人稱代詞、疑問代詞和指示代詞。

人稱代詞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稱的詞;疑問代詞是指出疑問的詞;指示代詞,也叫指別詞,是指稱或區別人物和情況的詞。

(1)人稱代詞

我 我們 咱 咱們 你 你們 您 他 她 它 他們 她們 它們 自己 自個兒 別人 人家 大家 大伙兒

A、我們、咱們

「咱們」包括聽話人在內,「我們」不包括聽話人。如:我

們明天參加義務勞動,你要是沒事,咱們一塊去。有時「我們」也可以包括對方。如:你來得正好,我們一起去看足球賽。在書面語中,一般用「我們」代替「咱們」。

B、「您」是「你」的敬稱,在口語里沒有複數形式,有時用「您二位、您幾位」。近年來,書面語中也有用「您們」的。

C、別人、人家

a、指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外的人,可以指單數,也可以指複數。二者可以互換,這是共同點。如:

話是說給別人(人家)聽的,文章是寫給別人(人家)看的,人家(別人)都不怕,就你怕。

b、「人家」可以確指某人,意思跟「他」或「他們」相似。也可指自己,指「我」,含有親熱或俏皮的意味。這樣用時,「人家」不能換成「別人」。如: 你把東西給人家送回去吧。

你慢點走行不行,人家跟不上啊!

c、「人家」後帶同位語時,不能換成「別人」。如: 人家小芳天天六點鐘就起床。我是新手,比不上人家有經驗的。

d、「別人」表示「另外的人」時,不能換成「人家」。 這裡除了他,別人都不會這樣做。

(2)指示代詞

含「這、那」的指示代詞:

這(近指) 那(遠指) 那裡 這兒 這會兒 那會兒 這麼 那麼

這麼些 那麼些 這些 那些 這樣 那樣 這麼樣 那麼樣

特殊的指示代詞:

分指:每 各

不定指:某

旁指:另 另外 其他 其餘

統指:一切 所有 任何

(3)疑問代詞

誰 什麼 哪 哪裡 哪兒 哪會兒 多會兒 幾多 多少 怎麼 怎樣 怎麼樣

3代詞的活用

以上三類代詞都可以活用。所謂活用是指除了實指(如疑問代詞表示疑問)之外,還有虛指用法(如疑問代詞不表疑問)。

A、不定指用法。如:

你告訴我,我告訴他,沒有半天工夫,全班都知道這件事了。

他說得天花亂墜,不由你不信。 這孩子要這要那,糾纏個沒完。

他摸摸這兒,摸摸那兒,什麼都覺得新鮮。 不知誰把窗戶打破了。(「誰」為不能確定的某一個人) 看上去很面熟,似乎在哪兒見過似的。(「哪兒」為不能確定的某個地方)

B、任指用法。如: 誰都會唱這首歌。(「誰」意為「任何人」) 他什麼歌都會唱。(「什麼」意為「任何」) 我哪兒也不去。 (「哪兒」意為「任何地方」) C、虛無所指。如:

你喜歡拉二胡,就拉他個痛快吧! 先種他個幾畝試試。 你想吃就吃他一個飽。

(上三例的「他」無所指稱,只起增強語勢的作用)。又如:--你寫的字真漂亮! --哪裡哪裡。(謙辭)

第三節 詞類(下)

一、虛詞的語法特徵

虛詞沒有辭彙意義,只有語法意義。漢語由於缺乏印歐語言那樣的詞性變化,許多語法意義要靠虛詞來表示。例如,表示動作的完成須在動詞後加「了」;表示動作的持續須在動詞後附上「著」;表示並列常在前後兩項之間加上「和」或「並」;表示偏正關係常在偏項與正項之間加上「的」或「地」。因此,掌握每一類虛詞的語法意義,了解每一個虛詞的用法,對準確地表達思想和理解話語都有很大的幫助。

漢語虛詞的用法有靈活的一面,也有固定的一面。所謂靈活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虛詞意思差不多。如「他的哥哥」和「他哥哥」、「玻璃被打破了」與「玻璃打破了」意思差不多。所謂固定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虛詞意思不一樣。如「爸爸的媽媽」和「爸爸媽媽」、「吃了飯」和「吃飯」意思不一樣。講語法,主要講明後一種情況。

虛詞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主要作用是連接和附著,被連接和附著的是各類實詞和片語。根據實詞與虛詞之間不同關係,可以把虛詞分為下列各類。

(一)介詞

1介詞的語法特徵

(1)表示時間、處所、方式、對象等語法意義。如: 從明天(開始)(表示時間) 在家(自修)(表示處所) 按原則(辦事)(表示方式) 把作業(做完)(表示對象)

(2)介賓結構主要充當狀語,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如「從車上下來」「比他高」。有的介賓結構可以作定語,但要加「的」,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在桌子上的書」。少數介賓結構可以充當補語,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賓結構不能做謂語。

(3)「在、向、於、到、給、自」等可以直接附著在動詞或其他詞語後邊,構成一個整體,相當於一個動詞。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紀」「取決於你的考試成績」「勇於實踐」「走到了目的地」「獻給人民」「來自紐約」。

2介詞的分類

(1)表示時間方所:從、自、自從、於、 打、到、往、在、當、朝、向、順著、 沿著、 隨著

(2)表示方式:按 、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著、 經過、 通過、 根據、 以、 憑

(3)表示目的:為 、 為了、 為著

(4)表示原因:因 、 由於、 因為

(5)表示對象、範圍:對、 對於、 把、 向、 跟、 與 、 同、 給、 關於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動:被、 叫 、 讓 、 給

(8)表示比較:比、 和、 同

上述介詞中的「著、了、過」是語素,不是動態助詞。

3介詞與動詞的區別

現代漢語的介詞大多數是從古代漢語演變而來的,有些詞還兼有介詞和動詞兩種功能。如「在、為、比、到、給、朝、經過、通過」等。

他為誰?為大家。(動詞)

我們為人民服務。(介詞)

學校的大門朝南。(動詞)

學校的大門朝南開著。(介詞)

今天我們比技巧。(動詞)

你比他強。(介詞)

計劃通過了。(動詞)

通過學習,我們提高了認識。(介詞)

二者的區別在於:

(1)動詞能肯定否定相疊表示疑問,介詞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動詞) 他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在」為介詞,不能改為「在不在」)

(2)「X+賓」的前後是否有別的動詞,若有別的動詞,「X」是介詞;若沒有別的動詞,「X」是動詞。如: 火車到站了。(動詞) 火車到十一點鐘才進站。(介詞) 他在宿舍。(動詞) 他在宿舍住。(介詞) 他住在宿舍。(介詞)

(3)大部分動詞能帶動態助詞「了」,介詞不能。 汽車經過了八一橋。(動詞)經過認真的考慮,他決定到新疆去。(介詞) 他給了我一本書。(動詞) 他給我買了一本書。(介詞)

(二)連詞

1連詞的語法特徵

連詞的作用是連接,沒有修飾作用。從連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詞或片語,有的是分句。從連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聯合關係,有的表示偏正關係。每個連詞必定連接一定的成分並表示一定的關係。如: 討論並通過(「並」連接兩個動詞,表示聯合關係) 因為今天要辦很多事情,所以天剛亮他就出門了。(「因為...所以」連接的分句,表示偏正關係)

2連詞的分類

根據連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連詞分為兩大類:表聯合關係的和表偏正關係的。

(1)並列連詞(表示聯合關係)

A、連接詞或片語的:和 跟 同 與 及 以及 而 而且 或 或者

B、連接分句的:並 並且 於是 從而 甚至 況且 何況 然後 接著 不但...而且 與其...不如 或者...或者 與其...寧可 不是...就是 要麼...要麼

(2)偏正連詞(表示偏正關係)

A、連接詞或片語:而

B、連接分句:而 只有 只要 儘管 不過 不論 任憑 以免 以便免得 除非 就算 假使 即使 如果 以致 因此 由於 因為...所以 雖然...但是

3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有的連詞既可連接詞或片語又可以連接分句。如:

a、並、並且

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今年的工作計劃。(連接動詞) 教室乾淨、明亮並且溫暖。(連接形容詞) 他一九三七年參加革命,並在同年入黨。(連接分句)

b、不但...而且

水庫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連接分句) 不但在這個車間,而且在全廠都實行了承包制。(連接介賓片語)

c、而

「而」這個連詞用法不同,則意義不同。既可用作並列連詞又可用作偏正連詞;既可連接詞或片語,又可連接分句。

文筆簡練而生動 少而精 戰而勝之(順接)

經驗是寶貴的,而經驗的獲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順接)

這裡已經春暖花開,而北方還是大雪紛飛的季節。(轉接)

這種蘋果大而不甜。(轉接)

(2)同一類型的連詞用法有區別。「和、跟、同、與」都可以連接詞或片語,但有一些區別。「跟、同」用於口語,「與」帶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語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連接名詞性成分,不能連接動詞,也不能連接分句。「以及」沒有這些限制,其前面還可以用逗號隔開。

(3)有的詞兼屬連詞和介詞兩種功能。如「因為、由於、和」等。

因為天下大雨,所以沒有出門。(連詞)

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介詞)

可以用如下方法區別:

A、和、跟、同、與

作為連詞,它們表示並列,所連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換位置而意思不變。如:

「他和我都去過北京」換成「我和他都去過北京」意思不變。

作為介詞,它們前後兩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換。若調換位置,意思就變了。如: 我和他談過這件事。(以「我」為主) 他和我談過這件事。(以「他」為主)

B、因為、由於

二者作連詞和作介詞的意義相同。區別在於:作連詞用時,連接的是分句;作介詞用時,連接的是名詞性詞語。如: 由於他身體不太好,老師不讓他參加校運會。(連詞) 由於健康原因,老師不讓他參加校運會。(介詞)

(4)有些起關聯作用的副詞也可以用來連接分句,它們與連接分句的連詞的區別是:關聯副詞既有關聯作用,又有修飾動詞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現在動詞之前,不能出現在主語之前。連詞只表連接,因而既可出現在主語前,也可以出現在主語後。如:

他雖然沒有聽懂,卻沒有再問。

雖然他沒有聽懂,但他卻沒有再問。

(5)有的連詞還可以連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三)助詞

助詞是附在詞或片語後面表示一定的結構關係或附加意義的一類詞。助詞可以分為動態助詞、結構助詞和數量助詞(如「來、等、等等、左右、上下」等)三小類。其中動態助詞和結構助詞比較重要,下面特別介紹一下。

動態助詞有「了、著、過」三個,它們主要用在動詞之後。「了」表示動作的完成或實現;「著」表示動作或狀態的的持續;「過」表示有某種經歷。例如:

(1)吃了一個蘋果 買了一件衣服

(2)外面下著大雨 他在床上躺著

(3)學過英語 去過北京

結構助詞有「的、地、得、所、似的」幾個。 「的」和「地」,讀音都是「de」(輕聲);它們附在修飾語後面標示前後成分之間是修飾關係;但二者有明確的分工:定語之後用「的」,狀語之後用「地」,前者如「聰明的孩子」(不能寫成「*聰明地孩子」),後者如「仔細地看」(不能寫成「*仔細的看」)。「的」字還有一個用法,那就是附在實詞性詞語之後,組成一個可以指代事物的「的」字結構。例如「木頭的」指用木頭做的物品,「便宜的」指價格便宜的東西,「騎車的」指騎車的人。「的」字結構是名詞性的,在用法上大致相當於一個名詞。

「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後,引出表示可能、狀態或程度的補語,例如:

(4)吃得完 爬得上去 [可能]

(5)洗得很乾凈 笑得直不起腰來 [狀態]

(6)好得很 苦得不得了 [程度]

「所」,加在及物動詞頭上,形成一個名詞性的「所」字結構,如「所見所聞」、「所答非所問」。 「所「字結構是古漢語里遺留下來的。在現代漢語里, 「所」字結構單獨作主語或賓語的情況已很少見,更常見的是,「所」與「的」配合使用。例如:

(7)他沒有去過那裡,所說的只是從詩賦中、歷史上得來的印象。(朱自清)

(8)這半年來,我們所見的,卻只有他的靜默而已。(朱自清)

「所」字結構多用於書面語,口語里很少用。

(四)語氣詞

語氣詞主要用在句尾,表示某種語氣。例如:

(1)她多漂亮啊!

(2)你去嗎?

(3)快走吧!

其中的」啊」」嗎」」吧」就是語氣詞,它們在上面的句子里分別表示感嘆語氣、疑問語氣和祈使語氣。常用的語氣詞主要有:

啊 嗎 吧 啦 呢 了2 罷了??

語氣詞「了2」和助詞「了1」字形、讀音相同,但用法和意義都不同。語氣詞「了2」只用在句尾,表示變化和肯定;助詞「了1」只用在句中,表示行為動作的完成或實現。例如「他吃了飯了」,前一個「了」是助詞「了1」,後一個「了」是語氣詞「了2」。

二、詞的兼類

語言里絕大多數詞都可以按照語法功能的異同分別劃入不同的類,但有少數詞既具有這類詞的語法功能,又具有那類詞的語法功能,而意義上有聯繫,這樣的詞一般稱為兼類詞,這種現象叫詞的兼類現象。例如:

代表

(a) 我們選了三位代表. [名詞]

(b) 他代表我們發言. [動詞]

科學

(a) 學習自然科學. [名詞]

(b) 這個方法很科學. [形容詞]

(a) 今天很熱. [形容詞]

(b) 你熱一下飯. [動詞]

注意: 「開會」的「會」(名詞)和「會唱歌」的「會」(動詞)不是兼類詞,而是同音詞,因為這兩個「會」在意義上毫無聯繫,只是字音、字形相同而已。臨時活用也不看作詞的兼類,例如:

(1)那傢伙比秦檜還秦檜。

(2)他這個人是很唐·吉訶德的。

(3)你也太近視眼了!

例(1)-(3)都是名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例子。例(1)里的「秦檜」,例(2)里的「唐吉珂德」,例(3)里的「近視眼」都是名詞,按說它們都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但這裡分別受程度副詞「還」、「很」、「太」的修飾,似乎變成形容詞了,其實都只是臨時活用為形容詞,並不真成了形容詞。它們都不屬於詞的兼類。

三、常見的詞類誤用毛病

所謂詞類誤用,是指錯把屬於某類詞的詞當作其他詞類的詞來用。例如:

(1)*中國這20年來的變化真是驚人,就拿電視機、洗衣機、電話、電腦來說吧,在20年前,平常百姓家對這些是想都不敢想的高檔商品,如今在北京、上海等許多大城市,都已成為日常的必須日用品了。(報) 例(1)里的「必須」應改為「必需」。「必須」是副詞,它只能作狀語。現在把它誤作為動詞去修飾名詞「日用品」了。這可能是因為「必須」和「必需」是同音,而且還部分同形,所以把它們搞混了。這就是詞類誤用的實例。 詞類誤用有多種情況。

(一)名詞誤用為形容詞。例如

(2) *葉瑩蘭是個很智慧的孩子。(書)

(3) *女子舉重運動一直是我們很優勢的項目。(報)

例(2)-(3)里的「智慧」、「優勢」都是形容詞,它們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例(2)里的「智慧」宜換成「聰明」。例(3)或在「優勢」前加個「有」,說成「??是我們很有優勢的項目」;或乾脆把「優勢」前後的「很」和「的」刪去,在「我們」後加上一個「的」字,說成「??是我們的優勢項目」。

(二)名詞誤用為動詞。例如:

(4)* 在他心目中,古陵縣的變化可以認為是縮影著整個省。(報)

(5) * 當他知覺王守忠欺騙了自己,他怒火中燒。(報)

例(5)-(6)里的「縮影」、「結晶」、「知覺」都是名詞,它們都不能帶賓語。例(5)可改為「??古陵縣的變化可以看作整個省的縮影」。例(6)可改為「??看作當時貴族語言風格的結晶」。例(7)宜將「知覺」換成「覺察」。

(三)形容詞誤用為動詞。例如:

(7)* 她並不害怕嘲諷,但她怯懦人言殺人。(報)

(8)* 有的黑白照片,其攝影效果優越彩色照片。(報)

(四)名詞誤用為副詞。例如:

(9)* 他興緻地觀賞著每一件展品。

(10)* 這種治療方法確實效力地遏制了流感的蔓延。(報)

第四節 詞 組

片語是語言中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組成的語言成分,例如「學生學習」、「吃香蕉」、「紅蘋果」、「努力學習」、「爸爸和媽媽」等。詞和詞按照不同的語法規則進行組合就造成不同類型的片語。下面介紹現代漢語中最常見、最基本的五種類型的片語。

一、偏正片語

這種片語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修飾、限制、說明後一部分;後一部分是被前一部分修飾、限制、說明的,是整個片語的核心。前一部分稱為修飾語,後一部分稱為中心語。例如「乾淨衣服」就是偏正片語,「乾淨」是來修飾、限制、說明「衣服」的,「衣服」是該片語的核心,其中的「乾淨」就是修飾語,「衣服」就是中心語。再如「剛來」也是偏正片語,副詞「剛」是來修飾、限制、說明動詞「來」的,「來」是該片語的核心,其中「剛」是修飾語,「來」是中心語。

偏正片語,按它的語法性質,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名詞性偏正片語,即在語法上大致相當於名詞。例如:

(1)白襯衣 漂亮的衣服 | 木頭桌子 不鏽鋼的勺兒 學校的房子 我的書紅紅的臉 綠油油的秧苗

下面的片語也屬於名詞性的偏正片語:

(2)首都北京 他們三個人 周恩來總理

例(2)跟上面舉的例子有些不同,例(2)各實例的修飾語和中心語所指相同,只是說法不同。這種偏正片語特稱為「同位片語」。

(二)動詞、形容詞或狀態詞性的偏正片語,即在語法上大致相當於動詞、形容詞或狀態詞。例如:

(3)刻苦學習 仔細地聽講 慢慢走著 輕輕地敲了一下 已經走了 正在吃飯 向他學習 按他的意見辦 非常努力 格外地熱心 老乾乾淨凈的 一直老實巴唧的 忽然電話鈴響了 乾脆你去

為了區別起見,一般將名詞性偏正片語里的修飾語稱為「定語」,將動詞、形容詞或狀態詞性的偏正片語里的修飾語稱為「狀語」。定語常常可以帶「的」,如「白襯衣~白的襯衣」、「木頭桌子~木頭的桌子」;而狀語常常可以帶「地」,如「刻苦學習~刻苦地學習」、「非常努力~非常地努力」。

二、述賓片語(動賓片語)

「乾淨衣服」是上面講過的偏正片語,「乾淨」是定語,「衣服」是中心語。把這個偏正片語的前一部分「乾淨」換成別的成分,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 乾淨衣服 → 臟衣服

B 乾淨衣服 → 洗衣服

A組的「臟衣服」和「乾淨衣服」,雖然具體意思變了,但兩部分的關係沒有變,仍然是前一部分修飾限制後一部分,「臟衣服」仍是偏正片語;B組的「洗衣服」跟「乾淨衣服」可不一樣了,不僅具體意思變了,前後兩部分的關係也變了,前一部分敘述某種動作行為「洗」,後一部分指明受那動作行為影響、支配的對象(衣服),前後兩部分是支配關係。

「洗衣服」這樣的片語,我們稱之為述賓片語。 述賓片語也是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通常由動詞性詞語充任,表示某種行為動作,一般稱之為述語,這是整個片語的核心;後一部分常見的是由名詞性詞語充任,也可以由動詞、形容詞性詞語充任,它是受前一部分影響、支配的對象,稱之為賓語。述語和賓語之間是一種支配關係。例如:

(1)吃米飯 寫了篇文章 研究過哲學 增進友誼

(2)去北京 逛公園 來過一個人 洗涼水

(3)看打球 學過游泳 打算回去 值得考慮

(4)愛乾淨 怕冷清 覺得不舒服 以為很好

(5)聽說他回來了 知道她已經走了 希望他來 以為他來了

例(1)-(5)都是述賓片語。作述語的都是動詞性詞語;就賓語看,例(1)、(2)作賓語的是名詞性詞語,例(3)是動詞性詞語,例(4)是形容詞性詞語,例(5)是主謂片語。

三、述補片語(中補片語)

「洗衣服」是上面講的述賓片語,如果把「衣服」換成「乾淨」,「洗乾淨」就是述補片語了。

述補片語也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述語,只能由動詞或形容詞充任,是整個片語的核心;後一部分是補語,通常由動詞、形容詞性詞語或狀態詞性詞語充任。彼此之間是補充關係。例如:

(1)洗乾淨 煮熟 看懂 寫完

(2)走進來 跑過去 拿來 踢過來

(3)洗得乾淨 洗不幹凈 走得進來 走不進來

(4)學得很認真 洗得乾乾淨淨 白得像雪乾淨得一點灰塵都沒有

(5)好極了 樂壞了 香死了 熱得很 冷得不得了

有的述補片語的述語帶有「得」,如「洗得乾淨」、「走得進來」、「學得很認真」、「冷得不得了」等;有的不帶「得」,但也可以插入「得」,例如: 洗乾淨Y洗得乾淨

插入「得」後還是述補片語,只是意思有一些變化。

四、主謂片語

主謂片語由主語和謂語兩部分組成,主語是陳述的對象,一般也可看作話題;謂語是對主語所提出的對象加以陳述,或說明主語幹什麼,或說明主語怎麼樣,或說明主語是誰、是什麼。一般主語在前,謂語在後。主語和謂語之間是陳述關係。例如:

(1)他去 我喝 你出去

(2)那鞋好看 心情舒暢 環境優美

(3)他的臉通紅 眼睛大大的 個兒高高的

(4)張三是學生 我是會計師 這是茄子 那是韭菜

以上舉的都是主謂片語,只是作謂語的成分有所不同。例(1)是動詞,例(2)是形容詞,例(3)是狀態詞,例(4)是由動詞「是」帶上名詞的述賓片語。

五、聯合片語

聯合片語有三個特點:第一,各組成成分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第二,各組成成分的詞性一般相同;第三,組成成分可以不止兩項。例如:

(1)爸爸和媽媽 長江、黃河、淮河 真的、善的、美的 [名詞性聯合片語]

(2)研究討論 唱歌跳舞喝酒 聽說讀寫 [動詞性聯合片語]

(3)又高又大 乾淨、整齊、明亮 真善美 [形容詞性聯合片語]

聯合片語各成分之間,有時候沒有語音停頓,有時候有語音停頓,書面上一般用頓號(、)表示,如上面舉的「長江、黃河、淮河」。聯合片語各成分之間往往可以用一些關聯詞語,如「和」(爸爸和媽媽)、「並」(研究並決定)、「又」(又好又便宜)、「或」(今天或明天)、「還是」(喝咖啡還是喝茶)等。

從各成分之間的意義關係看,聯合片語可以具體表示三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如:「爸爸和媽媽」、「研究商量」「真的、善的、美的」等;

(二)表示選擇關係。如:「今天或明天」、「棉的或者毛的」、「米飯還是麵條」等;

(三)表示遞進關係。如:「媽媽甚至奶奶(都同意)」、「研究並決定」、「多而好」等。

從語法上看,聯合片語可以是名詞性聯合片語,如「爸爸和媽媽」、「長江、黃河、淮河」、「真的、善的、美的」等;也可以是動詞性或形容詞性聯合片語,如「研究討論」、「唱歌跳舞」、「又高又大」、「真善美」、「多而好」等。

六、兩種特殊的片語

除了上面介紹的五種基本片語外,還有兩種特殊的片語需要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一種是連動片語,一種是兼語片語。

(一)連動片語

幾個動詞性詞語連用而彼此不形成主謂、述賓、述補、偏正或聯合關係的片語就叫做連動片語。連動片語中所表示的動作行為是由同一主體發出的,例如「我寫信告訴他」里的謂語「寫信告訴他」就是連動片語,其中的「寫信」和「告訴他」這兩種行為都是由主語「我」發出的。下面再舉些連動片語的例子:

(1)(我們)下了課打籃球

(2)(他)低著頭想問題

(3)(他們)去上課

(4)(我們)看電影去

(5)(他)有事兒沒有去

下面的片語也可以看作連動片語:

(6)一看就明白

(7)不問不知道

(8)越學越有興趣

例(6)-(8)跟上面舉的略有些不同,那就是前後兩部分由連接成分接。例(6)是「一??就??」,例(7)是「不??不??」。例(8)是「越??越??」。因此也有人把這些片語叫「連鎖片語」。

(二)遞系片語

遞系片語,也有人稱為「兼語片語」,其特點是:

第一,只包含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一定是一個述賓片語,後一部分常見的是一個動詞性成分,有的也可以是一個形容詞性成分;

第二,作為前一部分的述賓片語,其賓語在意念上一定是後一部分中的主要動詞的施事或後一部分中的形容詞所說明的主體;前者如「請他來一下」,後者如「稱讚他勇敢」。

前一個遞系片語由「請他」和「來一下」兩個動詞性成分組成,前一部分「請他」是述賓片語,其賓語「他」在意念上是後一部分中動詞「來」的施事;

後一個遞系片語由動詞性片語「稱讚他」和形容詞「勇敢」組成,前一部分的「稱讚他」是述賓片語,其賓語「他」在意念上是後一部分中形容詞「勇敢」所說明的主體。

下面是類似的例子:

(1)請你提意見 派小李去 有人找你 讓他先走 推選他當我們的代表

(2)稱讚她聰明 嫌他臟 怪他太慢 誇她勤奮 羨慕她有一個好丈夫 七、簡單片語和複雜片語

簡單片語是指組成成分為單詞的片語。如「白馬」、「吃蘋果」、「看完」、「他來」、「黃河、長江」等,它們就都是簡單片語。

一個片語,如果它的組成成分本身又是片語,或者說如果它內部又包含有片語,那麼這種片語就稱為「複雜片語」。例如「不吃甜的東西」,這是個述賓片語,而它的述語「不吃」是個帶狀語的偏正片語,賓語「甜的東西」是個帶定語的偏正片語。顯然,「不吃甜的東西」這個述賓片語內部又包含有片語,所以「不吃甜的東西」這個片語就是個複雜片語。在實際語言中,我們很少見到或聽到只包含兩個詞的片語,一般都是複雜片語。

八、學會分析複雜片語的方法

一個片語如果只包含兩個詞,分析起來很容易,一分為二就行了。對於一個複雜片語,該怎麼分析呢?分析複雜片語,目前最合適的分析方法是層次分析法。下面略加介紹。 我們知道,語言構造是有層次性的。拿一個片語來說,如果它內部包含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詞,從表面看這些詞是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的,但在內部構造上,它們不一定處於同一個平面上。例如「我不去」這個片語包含三個詞──「我」、「不」、「去」,它們並不像人排隊那樣挨次發生關係的,而是「不」先跟「去」發生關係,然後「不去」這個組合再跟「我」發生關係,從而形成不同的構造層面,如下圖所示: 我 不 去

所以「我不去」就屬於複雜片語。

語言構造的這種層次性,決定我們分析一個複雜的片語時,都必須按照它內部的層次構造逐層分析,不斷找出每一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並指出直接組成成分之間的句法關係,一直分析到詞為止。這種分析方法就叫作「層次分析法」。因為這種分析法要求不斷找出每一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所以層次分析法也稱作「直接組成成分分析法」;又由於每一層面基本都是二分,所以又俗稱「二分法」。我們要掌握好這種分析複雜片語的方法。下面我們用層次分析法分析一些複雜片語,其中包括遞系片語和連動片語

九、片語的用處

片語在漢語里有下面兩個用處:

一是跟別的詞或片語構成複雜的片語。例如「洗衣服」,這是個述賓片語。

二是在一定的語境(即上下文)中獨立形成為句子。

「洗衣服」在下面的對話中是一個句子:

(2)「你媽媽在幹什麼?」「洗衣服。」 [述賓片語獨立形成為句子]

(3)「你想買什麼洗衣機?」 「國產的洗衣機。」[「定-中」偏正片語獨立形成為句子]

(4)「參觀的人多嗎?」「多得不得了。」[述補片語獨立形成為句子]

十、多義短語及其分化

(一)什麼是多義短語

多義短語是意義有兩種或幾種解釋的短語。 產生多義短語的原因常常是短語沒有了語境因素的制約,短語中的詞、結構層次、結構關係或語義關係有多種解釋。

學習和掌握多義短語,要能夠:

(1)善於發現多義短語,培養對語言的敏感性。

(2)能夠指出多義短語產生的原因,把握多義短語的類型。

(3)能夠正確分析多義短語的不同層次、不同結構關係或不同語義關係。

(4)能夠正確地分化多義短語的不同意義。

(二)多義短語的類型

1詞語具有多義性

(1)多義詞形成的多義短語 多義詞在語言結構中的意義一般是確定的,但有時多義詞在語言結構中的意義不能確定,有多種解釋,而且這些意義都能和語言結構中另外的詞的意義組合,就往往形成多義短語。如「吃飯」、「我去上課」、「老張走了」。

(2)詞與短語界限模糊形成的多義短語 有些語法結構既是詞,也是短語,而且意義不同。短語的意義一般是詞語意義的相加,而詞的意義具有整體性,常常有比喻、引申的意義。當同形的詞和短語界限模糊時,常常形成多義。如「買紅花」,「紅花」是詞時表示一種藥材,是短語時表示紅的花。

2結構層次、結構關係不同 對短語中的結構層次、結構關係做不同的解釋也能夠形成多義短語,包括三種類型:

(1)結構層次相同、結構關係不同形成的多義短語

進口藥物

你們學生

(2)結構關係相同、結構層次不同形成的多義短語

三個報社的記者

穿好衣服

(3)結構層次、結構關係都不同而形成的多義短語這類多義短語比較多,應注意多加分析。

看打籃球的隊員

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3語義關係不清

(1)施受關係不清。詞語間語法關係相同,但存在施事或受事的區別。例如:「雞不吃了」、「批評的是他」。

(2)領屬和非領屬關係不清。如「他的書」。

(3)程度關係、結果關係不清。如「老太太樂死了」。 多義短語的形成有時有多方面的因素。 多義短語有時有口語多義和書面語多義的區別。「沒有書(輸)」在書面語里不多義,在口語里多義;「老子是一位哲學家」在口語里不多義,在書面語里多義。

(三)多義短語的分化 多義短語既有構成雙關的積極作用,也有容易造成句子歧義的消極作用,因此在語言交際中,需要對多義短語進行分化。分化的方法:

1、換用詞語。換用同義詞使詞語搭配不致產生多義。

2、語境制約。語境能夠使多義短語單義化。

3、變換語序。

4、添加、刪除。指添加或刪除某些詞語以分化多義短語。

5、語音停頓。主要用於分化口語中的多義短語。

學完,記得簽到哦!

重大消息:

2018年文學考研必備資料《通關寶典+秒殺題集》發售啦!(點擊查看詳情~)

這份資料全國通用,幫助很多考研學子成功通關!


推薦閱讀:

【詩歌專題複習】——文人詩
2009湖北省導遊大賽複習題
現當代文學複習資料
幼兒心理學 複習提綱
【散文專題複習】——宋初散文

TAG:語法 | 複習 | 簽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