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研究價值芻探作者:中華易髓
上古三大奇書(筆者按:《周易》、《山海經》、《黃帝內經》被學者稱之謂「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清.袁柯言:「《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英國著名科學學者李約瑟頌之:「《山海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庫,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古人是怎樣認識礦物和藥物之類物質的知識。」我國著名民俗專家鍾敬文教授云:「當時中國學者在對人種起源問題的論證上,都利用了《山海經》、《穆天子傳》及其他許多古文獻上的神話、傳說資料。」譚其驤教授認為:「《五藏山經》在《山海經》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儘管免不了雜有一些傳聞、神話,基本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真實知識的地理書。」關於「地理」一詞在《辭海》上是這樣的「『地理學』一詞始見於我國《易經.繫辭》和古希臘埃拉托色尼《地理學》,我國最古老的地理書籍有《禹貢》、《山海經》」對於《山海經》魯迅先生認為是神話書「中國之神話與傳說,今尚無集錄為專書者,僅散見於古籍,而《山海經》中特多。」……諸多評論,不一而足。余愚拙不敏,試撰文對《山海經》進行芻探,不妥之處望專家學者予以雅正為幸!
一、《山海經》概論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風貌奇特的上古典籍,主要論述了古代的地理、物產、神話、巫術、歷史、醫藥、民俗、民族燈方面的內容。因其內容廣博紛繁,一直以來被視為地理之書、小說之書、古之巫書以及神話之書等等。。《山海經》全書18卷,其中《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4卷、《海內經》1卷,記載了100多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的地理、水土、物產等信息,又以流水賬的方式記載了4800多種山精水怪、走獸飛禽、神仙妖怪等的奇聞軼事。因此,可以說,《山海經》是中國上古文化的一部奇書,是中國古人想像力之集大成者,深刻並鮮活地反映了上古時代的各種神話傳說,以及遠古社會、山川河嶽、風土民俗等。
《山海經》還向後人傳達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於「世界」的概念:《中山經》所示地區是世界的中心,四周分別由《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所示地區構成大陸,大陸外被海包圍著,四海之外還有陸地和國家,再外又有荒遠之地,這就是古人心中的世界。《山海經》雖然只有三萬字,卻涉及地理、歷史、宗教、神話、巫卜、民俗、動物、植物、醫藥、礦物等多方面知識,可謂之一部研究遠古時代風貌的「百科全書」。《山海經》可分為《五藏山經》和《海經》兩部分,《五藏山經》的主體內容涉及遠古的山川(民俗神祗、祭祀和徵兆禁忌)和少量的神話傳說。《山海經》的內容涉及徼外未開發或域內關係疏遠的地區的國民、山川地方、博物、神祗、神話五類內容。
關於《山海經》的作者及成書年代,至今尚無定論。古代自西漢後較正統的說法,認為其成書於唐虞之際,乃大禹、伯益所作。然而書中有長沙、零陵、桂陽、諸暨等秦漢以後的地名,更記有禹、益以後的事情,故此說實不足考。近代學者多認為,《山海經》並非一時一人所作,時間跨越大約從春秋中後期到西漢初年,最後經由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勘而成的,晉朝郭璞曾為之作注,考證注釋的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等。
古代《山海經》的圖本除已經亡佚的古圖,南朝張曾鯀繪、宋代校理舒雅的10卷本《山海經圖》外,現存的有明清至民國初年的14種《山海經》圖本:
1、明《山海經圖》,胡文煥編,格致叢書本,明萬曆21年(1593年)刊行,有圖135幅。
2、明《山海經(圖繪全像)》18卷,蔣應鎬武臨父繪圖,聚錦堂刊本,明萬曆25年(1597
年)刊行,有圖74幅。
3、明《山海經》18卷(即蔣應鎬繪圖本)日本刊本,未見出處,有圖74幅。
4、明《山海經釋義》18卷,王崇慶釋義,蔣一葵校刻,明萬曆47年(1619年)刊行,有圖75幅。
5、清《山海經廣注》(附圖全5卷),吳任臣注,康熙6年(1667年),有圖144幅。
6、清《古今圖書集成.禽異典》中的異禽異獸部,陳夢雷編,清雍正4-6年(1726-1728年)初印
7、清《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中的山川諸神祗,陳夢雷編,清雍正4-6年(1726-1728年)初印
8、清《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吳任臣注,金閶書業堂藏版,乾隆51年(1786年)夏印,有圖5卷144幅。
9、清《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吳任臣注,佛山舍人后街進文堂藏版,有圖5卷144幅。
10、清《山海經繪圖廣注》,吳任臣注,成或因繪圖,四川順慶海青樓版,咸豐5年(1855年)刻印。
11、清《山海經》光緒16年(1890年)學庫山房仿畢(沅)氏圖注原本校刊,圖1冊144幅。
12、清《山海經箋疏》,郝懿行撰,光緒18年(1892年)五彩公司三次石印本,圖144幅。
13、清《山海經存》,汪紱釋,圖9卷,光緒21年(1895年)立雪齋印本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6cf4d0100j60y.html) - 《山海經》研究價值芻探_清涼夏日_新浪博客14、《山海經圖說》(據畢沅圖本排印),上海錦章圖書局,民國8年(1919年)印行,有圖144幅。
二、《山海經》的歷史研究價值芻探
《山海經》中記載的石和奇禽怪獸,反映了石器時代的狩獵生產。而有關女媧、西王母等的記載,更是反映了中國上古時代的女權社會,這些女性神的傳說反映的正是民族歷史的源頭體現。書中所記載的上古時代的炎帝、皇帝、堯、舜、禹、蚩尤等,已經被學術界基本肯定。全世界華人都把「炎黃」、「黃帝」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這與《山海經》突出「」炎」、「黃」,特別突出「黃帝」是一致的。書中記載了洪荒時先民為了生存繁衍,適應環境同時與環境相鬥爭的歷史史詩。如「身蠖是食」就是先民與害人的毒蛇猛獸鬥爭的例子,以及中華先民與洪水相抗衡,從單純的「水來土淹」,到「帝乃命禹布土以定九州」完成治水大業的史詩。書中還記載了中國最早的發明創造和掌握的科學知識,如「鼓、延是始為鍾」、「番禺是始為舟」、「吉光是始以木為車」、「晏龍是始為琴瑟」、「義均是始作下民百巧」、「般是始為弓矢」等。在天文曆法、地理地質等方面,也建立了最早的宇宙論,開展大地測量和地理調查,認識了火山、熔岩、沙漠等地貌形態、水文水系特徵和有關海洋的科學知識。在氣候和氣象學、醫藥學、礦產學等方面,先民都有不少真知灼見。書中還記載了中華民族源頭的精神文明。書中的魚、蛇、獸、家畜以及龍鳳圖騰,都是中華文化的源頭魚發展的軌跡線。至於記載的神祗、巫和祭祀、占驗徵兆、民俗,也都反映出中華民族源頭文化的特徵。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更是歷史。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分析,就可以大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如《大荒北經》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鬥爭,這場戰爭也被史學界定為信史,為歷代史書所用。又如經中記載的黃帝譜系: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這個譜系雖然具有神譜的傳奇性質,但是,它與《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又基本相同。
炎帝是我國傳說最早的人物,又稱神農氏。有的學者認為,神農氏可能是某一些原來有血親的部落發展起來的部落群之首領。黃帝則應該是是北方諸部族想像中的部族首領人物的集中形象炎帝和黃帝合稱炎黃,長期以來被當做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山海經》中關於炎帝的傳說,有史料價值的是《海內經》所記載的兩條炎帝世系:「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山海經》中記載的黃帝傳說中,有史料價值的是黃帝世系與蚩尤之戰的故事。關於黃帝世系,《海內經》云:「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帝顓頊。」《大荒西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黃帝生禺號,禺號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號處南海。」黃帝也與夏王朝有族系關係,《海內經》云:「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鯀生禹,禹子夏啟建立夏王朝。夏王朝是黃帝之後在史學界已經初步取得共識。另外,《山海經》中記載的黃帝與蚩尤戰於翼州之野,也反映出遠古以黃帝為象徵的氏族部落群和以蚩尤為象徵的東夷部落群之間的融合和鬥爭。《山海經》中記載了許多石的名稱和產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映了先民對石器材料的深刻記憶,又將大量達到奇禽怪獸作為神祗,反映出對狩獵對象的憧憬畏懼,這些都體現出石器時代狩獵生產的特色來。《山海經》中對女媧以及西王母的記載,也是對上古時代母系社會形態的反映。另外,對炎帝、黃帝、伏羲、蚩尤、帝俊等遠古時代部落首領的記載,其史料價值已經被史學界所接受。尤其是對堯、舜、禹禪讓這一獨特的推舉共主的歷史記錄,更是說明世襲王權制度形成之前,還存在著眾多氏族貴族和部落首領推選和承認,才能確立部落聯盟最高首領的形式。另外,《山海經》還記載了反映夏、商、周以及秦、漢代歷史的部分史料,以及犬戎、巴、蜀、苗、羌等古氏族的史料。這些,對研究遠古時期達到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史學價值。
《山海經》的一些內容一直被視為荒誕,然而隨著三星堆的文物出土,一些荒誕、難解的記載逐漸變得清晰《山海經》中記載著東方「扶桑」,中央「建木」和西方「若木」等神樹,高大的扶桑樹神生長在東方的湯谷,上面棲息著十個太陽,由太陽鳥背負著輪番出行,給世界帶來光明。建木則生長在天地的正中央成都平原,高極雲天,龍蛇等攀附而上,是溝通天地的天梯。西方的若木則和扶桑一樣,也是十個太陽棲息的地方。傳說中的這三棵神樹,其地理空間分布位置實際代表了太陽東升西落的運行軌跡,反映了我們祖先對天地自然的認知和神化宇宙觀。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群,為我們解讀這些上古神樹提供了參照。三星堆共出土八株青銅神樹,最高者達395厘米,樹底座為圓盤狀,樹座呈穹窿形,樹分三層,每層三枝,共九枝。每層樹枝皆橫斜彎曲,樹端結著果實,向上的樹端站立著一隻睥睨四方的太陽鳥。這種形態構造幾乎就是《山海經》中扶桑和若木的翻版,而整株神樹高大奇美,渾然一體,又具有建樹的特徵,這表明它是扶桑、建木等神樹的一種複合型產物。另外,三星堆出土的龍蛇,身上都飾有象徵飛翔能力的刀羽狀翅膀,其形狀與《山海經》中的天神坐騎、能遨遊四海的龍的形象極為相似。出土的眾多鳥狀青銅文物中,除了神樹上的太陽鳥外,其他的鳥或飾有旌旗般的冠羽、長垂的尾羽,或背部的羽翅高高聳起,這些華麗的冠羽、翅羽與上翹的尾羽,與《山海經》中的鳳凰、鸞鳥又何其相似。
三、《山海經》地理研究價值芻探
《山海經》長久以來被視為一部地理奇書,其在地理學上的價值不容置疑。《山海經》中所表現的地理觀念並非儒家「普天之下,皆為中國;中國之外,則為四海」的「中國觀」,而是一種極為少見「大世界觀」。作者以《中山經》所示地區為世界的中心,四周是《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所示地區構成大陸,大陸被海包圍,四海之外又有陸地和國家,再遠外還有更荒遠之地,這就是古人心目中原始的「世界」。《山經》記載了大量的大地測量和地理調查。它以山為綱,分中、南、西、北、東五個山系,以河川為目,方向、道路為經緯,敘述每座山嶽時還記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狀、谷穴及其面積大小等,並注意兩山之間的相互關聯等,已經具備了山脈的初步概念記載陸地水文地理時,敘述河流的支流也一定言明發源及流向,還注意到河流的或流進支流的水系,水流的伏流、潛流等情況,以及湖泊、井泉的記載,堪稱我國最早的山川河嶽的地理書。這種以山嶽為綱,以河流為目的地理民俗博物志體裁也為後世地誌所繼承。《山海經》在物產資源分別的共生現象,根據其硬度、顏色、光澤、透明度、構造、敲擊聲、藥性等特性闡述識別礦物的方法等,因此在礦物分類學上有著突出的貢獻。《海經》也記載了有關海產、洋流和潮流以及海岸地形等內容,從中也可以了解到一些海洋地理材料。
有關《山海經》所記載的地域範圍的討論呢,在20世紀已經形成差異極大的三種說法:傳統的華夏說、局部小區說世界圈說。華夏說認為,《山經》的地域範圍在今域內,海外海內和大荒經若干地名也可以正在今域內東達東海之濱的會稽山,西至新疆的天山,北邊越過了蒙古草原,南邊至江南。這一說法以顧頡剛、譚其驤為主。局部小區說主張《山海經》描述的地域非常小,只及中國境內某一局部地域,這一說法目前還只有扶永發提出的滇西說。世界圈說則認為,《山海經》描述的地理事物遠及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持世界圈說的學者除了部分國內學者外,國外學者大多持這一觀點。
美國著名學者亨利埃待.默茨女士曾以親身實地勘驗的方式,驗證了《山海經》的東山四經與加拿大到墨西哥這1200英里地域的驚人相似。如第一列山脈,起自今美國懷俄明州,至德克薩斯州的格蘭德河止,共12座山將古華里換算為英里,與《山海經》中第一列山的距離完全相符而且梅迪辛波峰生產的砂金、玉石,也與「其上有玉,其下有金」吻合;第二列山脈,起於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溫尼泊,止於墨西哥的馬薩特蘭,共17座山。距離與《山海經》第二列山脈相合;第三列山脈是沿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脈,起於阿拉斯加的懷而沃德山,至加州聖巴巴拉,共9座山,距離也與《山海經》所列的第三條山脈相符;第四列山脈,起於華盛頓州雷尼爾火山,經俄勒岡州到內華達州北部,共8座山,距離與《山海經》第四列山脈符合。《山海經》中還有更多關於美洲大陸地理環境的描寫。如東夷族為尋找太陽升起之處的樂土「湯谷」,以「夸父逐日」的精神越過封凍的白令海峽,沿太平洋西南海岸南行,終於在中美洲找到一處符合「湯谷」的理想聖地。而《山海經》對湯谷的描繪,正是墨西哥聖瓦尼茲山脈一帶的真實描寫。
《山海經》中,有許多記載都與非洲的「國」民、地形山脈相符,放在中國境內反而很難解釋的通。如《大荒北經》所記載的「黃帝蚩尤之戰」:「黃帝乃另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這裡的冀州,經今人考證,為非洲北方的土地,而「冀」、「及」通假,冀州其實就是埃及的古名之一而黃帝當時的領地,就是非洲尼羅河上游的衣索比亞一帶,這裡正是尼羅河的主要水源地,也是諸多中國經典記載的「昆崙山」。蚩尤的領地則是尼羅河下游的埃及。兩族征戰所採用的方法,正好與埃及和衣索比亞的地理位置吻合,黃帝蓄水進攻蚩尤也就有了實際意義。若按傳統的說法,黃帝處在新疆和青海交界的昆崙山上,蚩尤則處在湖南,這仗怎麼大?應龍蓄水有什麼用呢?另外,《山海經》的海外東經所記載諸國「為人黑」,這種深色皮膚的黑種人,可能也是非洲大陸中、東部的人。
鴨嘴獸,被人們認為之分布在大洋洲海域的澳洲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它是最早由一位歐洲殖民者在1797年發現的。然而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就有了造型與鴨嘴獸完全一致的玉雕,而中國本土從沒有發現過鴨嘴獸的痕迹,它從何而來?有一種非典型的尼格羅人,分布於馬達加斯島、印度南部及澳大利亞和南太平洋諸島。這些土著居民,身高只有1.6米左右,遠比非洲尼格羅人矮小。而且他么打獵時常戴有一種動物頭飾。這些,與《大荒南經》記載的:「有小人,名曰菌人。。」以及《海外南經》記載的「厭火國在其國南,獸身黑色」十分相似,可以推測,《山海經》所描述東部這種獸身黑色的人種,就是大洋和南亞諸島上的土著人們。既然到過大洋洲,見到餓當地居民,那麼見到並描繪當地動物就不足為奇了。
四、後記
《山海經》是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奇書,歷史上對它的理解是眾說紛紜。《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術數類型之首,即占卜之書,與《相人》、《相六畜》等書並列;《後漢書.循吏列傳》中王景治河有功,漢明帝「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衣物」,可見時人將其視為地理必讀之書;《隋書.經籍志》列之於吏部地理類書中;《四庫全書總目》將其視為小說家之書……
在近代,隨著研究隊伍不斷擴大、眾多流派的形成,在《山海經》性質、作者和成書年代、篇目,以及地理範圍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同時,《山海經》全方位的研究也觸及了許多新論題,在《山海經》的科學價值、經文破譯方面也有一些成果。如今,在「《山海經》非出一人一時」的見解已經取得共識,在《山海經》的版本、地域範圍上仍有較大的爭議。而它在生物學、醫藥學、礦物學、天文曆法、自然地理、氣候學、人類學以及包括歷史學、考古學、訓詁學、宗教學、民俗學、語言學、音樂學等在內的社會科學價值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其中,肯定了《山海經》的研究價值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耳熟能詳的夸父逐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記載的禹殺相柳,這一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以看做神話故事,也可以看出共工、相柳、禹三者的關係,以及隱含的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鬥爭。《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既是「神話之淵府」,為後世文學神話創作的根本(尤其是《鏡花緣》),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原始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難道材料。
本文參考書目:
1、《圖解山海經》,2007年10月,南海出版公司。
2、《山海經圖文百科1000問》,2009年6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山海經》,1994年3月,雲南科技出版社。
4、《插圖本山海經》,2008年7月,萬卷出版社。
5、《山海經》,2007年8月,哈爾濱出版社。
6、《白話全彩圖本山海經》,2006年4月,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7、《山海經》,2008年10月,遠方出版社。
推薦閱讀:
※啥八字的人最適合研究易學
※論學習的研究範式與視界
※集體性事件的命理研究之一
※「研究界甜咸戰」:玩暴力遊戲可以讓人更和善
※江涌 | 偉大鬥爭,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邏輯起點——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