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讓你的慾望裹挾你的孩子

為母不易的三個故事

嘉心自從當上媽媽就沒少操過心,從奶粉什麼牌子好,到紙巾哪種柔軟衛生,更別提上什麼早教班,幾歲學什麼知識最合適。小孩今年4歲,她給報名了小提琴、英語、繪畫。這孩子扭捏,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外向,嘉心決定讓他參加英語班周末舉行的英文誦讀展示,讓孩子鍛煉鍛煉。嘉心在家裡陪著孩子背誦,孩子學東西快,聽一兩遍就都會了,嘉心再指導孩子加上相應的表情,孩子的表演讓爺爺奶奶爸爸和嘉心都很滿意。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輪到嘉心的孩子上台的時候,孩子不願意了,嘉心使勁鼓勵,孩子倒還哭起來,最後嘉心把臉一沉,孩子終於同意讓嘉心陪著一起上台。要能有在家表演的水平多好啊,嘉心感到挫敗。

三十齣頭的曉麗,如今懷上了第二胎。她精心呵護的臉蛋還是那麼美,身材還是那麼勻稱,真看不出來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從小被家人寵愛著長大的她,大學畢業後跟家裡物色的如意郎君戀愛結婚,孩子出生後有保姆和家人幫著帶,她也學各式先進的育兒理念用於指導保姆和家人,如今老大7歲,剛剛送到本市最好的私立寄宿制小學。懷著第二胎的她,定製了營養學課程,請了私人健身教練,在她看來女人嘛最重要的還是要負責美美的。可就在前幾天,她發現自己竟然有了一根白頭髮,現在明顯沒有懷老大的時候氣血好了,趕緊讓阿姨燉燕窩。

曾女士今年退休了,從春天開始就沒閑著,每個艷陽天都去看花,櫻花、梨花、鬱金香、薰衣草……跟老姐妹們一起在花海中徜徉,在春光中陶醉。只是總免不了有人要問:你女兒處對象了嗎?曾女士的女兒兩年前離了婚搬回娘家來住,之前交往了朋友還會說一下當然也都是些沒有正形的,被曾女士反對了幾回也不說了。曾女士四處物色,好不容易朋友介紹了一個各方面條件挺好的男青年,女兒竟然不去見面,說什麼之前的婚姻失敗都怪曾女士。曾女士現在一看見女兒就覺得心頭髮緊,忍不住嘆氣,女兒乾脆早出晚歸,母女倆連面也不必碰見了。

嘉心、曉麗、曾女士,她們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媽媽們;媽媽們的故事,每天都在無數次地上演。

嘉心希望孩子能夠出色地當眾表演,當孩子不願意或沒能滿足嘉心的願望時,嘉心那陰沉的臉色無疑讓孩子感到害怕,於是孩子一邊哭啼著一邊努力去迎合媽媽,他完成了那個表演,也沒有完成。「美」是曉麗的終身事業,即使已為人母,孩子並沒有成為她生活的重心,她把更多的愛和關注給了自己。她那7歲就被送去寄宿的小孩會不會特別孤獨,或者他從小就已經習慣了即使母親在身邊,愛也並不真的在。曾女士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錯,當年自己不也是在父母的物色下嫁的人,這都三十年了不也挺好。女兒整天不願意相親,女人的黃金年齡就這麼幾年,不趕緊結婚,那要等到什麼時候生孩子?往後的事情,曾女士想起來就心煩。

在三位媽媽的故事裡,都傾瀉著她們的慾望,並且她們的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承載著她們的慾望。可是,這些支配著她們的慾望,真的是屬於她們自己的嗎?

人格的成長線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中有一條線索,從一元關係到二元關係再發展到三元關係,這條線索對人格的獨立和成熟,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嬰兒初生的時候,他的世界裡只有他自己——此時的嬰兒處在一元關係中。當他餓了,媽媽的乳房來餵飽他;當他冷了,媽媽的懷抱來溫暖他;當他尿了,媽媽的雙手來給他換舒適乾爽的尿片……在嬰兒的一元世界裡,其實媽媽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媽媽的乳房、懷抱和雙手都被嬰兒幻覺為他自己的一部分,媽媽對他需求的滿足讓他更加感到自己就是全能的王,是他的世界的主宰。

這初生時期的全能感,對我們的人格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建立了我們對世界和自己的信心。

當嬰兒慢慢長大,在媽媽不可避免的「失誤」中,比如媽媽不可能總是當他一餓就能給他餵奶,媽媽也不可能總是當他一尿就分毫不差地給他換尿片,諸如此類的情況對嬰兒來說是一個一個小小的但可以逐漸忍受的挫折。在這樣的溫和的挫折中,嬰兒慢慢意識到媽媽這個完整的人的存在,媽媽不再是一個懷抱或者兩隻手這樣碎片式的存在,而是一個完整的人。意識到媽媽是一個完整的人,對嬰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性的發展,因為這時候他的世界裡有了兩個人——他和媽媽,母-子關係就是二元關係的雛形。母-子關係中,媽媽是豐富的,她有甘甜營養的乳汁、溫暖柔軟的懷抱,以及所有美好富饒的東西,她是所有愛與美的源泉,與此相對比的是嬰兒如此弱小貧瘠,他嗷嗷待哺他不堪一擊,嬰兒絕對地依賴著媽媽。母-子關係是孩子未來所有二元關係的雛形,這些二元關係中都包含著一個最核心的要素,正如最初的母-子關係般,存在強與弱的對比。

孩子的發展在繼續,父親這個重要的角色逐漸進入到孩子的生命進程中。雖然從出生開始父親就存在,但是在孩子的一元世界以及母子二元世界中,父親是不那麼重要的。直到這個時候,父親真正地進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並豎起第三塊基石,從此孩子-母親-父親的三元關係開啟了孩子新的心靈歷程。

孩子處在三元關係的重要一角,沒有孩子,三元關係將不復存在。因此孩子需要被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如果孩子實際上被作為母親或父親的附屬品,那麼三元關係其實仍舊只是二元關係。如果孩子能夠被當做一個獨立的人,那麼最終這三元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都將獲得同樣重要的位置,孩子也將獲得平等和尊重,他的人格將能夠被尊重並支持其發展。他的意願可以得到表達,他的聲音能夠被聽到,他擁有屬於他自己的慾望,同樣,他也允許其他人跟他一樣。三元關係以平等為基石,促進著人格的獨立、健康和成熟。

如果一個孩子夠幸運,他會經歷這一系列過程,跨越一元關係的絕對自戀,穿越二元關係的強弱對比,最終抵達三元關係中包括他自己的每個人都以一個獨立、完整的人而存在。

慾望,他者的慾望

當嬰兒在一元關係中,他的慾望就是一切:他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困了就要睡,尿了就要換,而且都想得到「立刻」的滿足。他用啼哭,用揮拳蹬腿兒,宣告著他自己的慾望。

當孩子身處三元關係中,由於父母尊重並平等的對待他,允許他發展出獨立、自由、成熟、完整的人格,因此,他的慾望可以完全自他的心底生髮,而不必屈從於任何人的慾望。

然而,在二元關係中,由於嬰兒全然依賴著母親,嬰兒的慾望能否屬於他自己,這就要取決於母親。

如果母親是「足夠好(Good enough)」的,即使有時候有延遲或者其他挫折,但是母親總是在盡她的努力,那麼嬰兒的慾望仍然是被滿足的。由於母親認可了嬰兒的慾望,所以嬰兒也認可了自己的慾望。

但是如果母親對嬰兒的理解是不夠的,有時候嬰兒困了,但是母親以為他餓了,或者有時候嬰兒不舒服了,但母親以為他困了……甚至如果母親根本就忽視嬰兒的慾望,比如母親接下來有什麼事情而現在她有空,她就想趁現在給嬰兒餵奶,而嬰兒本來正在熟睡。於是嬰兒的酣睡被打斷,奶瓶或者母親的乳房強行塞給了嬰兒,他被迫吃起來。那麼如果這些不被理解和忽視積累太多,嬰兒明明慾望著一個東西,但他總是得不到或者被塞給另一個東西,那麼嬰兒的慾望就變成了讓他自己困惑和不知所措的,由於母親沒有認同他的慾望,因此嬰兒也很難去認同和擁抱他的慾望。

當他有了一個慾望的時候,他的心裡會有一個懷疑的聲音「我應該有這個慾望嗎?」同時,由於他如此完全地依賴著母親,母親的慾望逐漸變成了他的慾望。後來,他本該進入三元關係中,但是由於他的慾望實際上是母親的慾望,表面的三元關係里其實沒有他的位置。再後來,他長大了,但是他沒有獲得過自己獨立完整的人格,他的慾望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承認,他仍然在二元關係中打轉,只是現在母親的位置上有了其他人,也許是丈夫或妻子,也許是老師,也許是領導,也許是其他權威……他為了讓自己的慾望有一點空間,他發現他必須比其他人強,否則他的慾望只能臣服。

如果母親本人就是由這樣一個嬰兒長大的呢?

也許,嘉心就是個內向的孩子。她學東西一目十行,她背起詩來行雲流水,她心算起來三下五除二,她什麼都會可就是不樂意當眾表演。她的母親不能接受她自美其美的安分,她被母親領著參加各種展示活動,她也努力滿足母親的慾望,比如主動參加班級競選,逼自己到各種場合演講,後來她好像把自己改造成功了。然後,她做了母親,她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她自己那從不被接納的部分和慾望,同樣的她不允許出現在她的孩子身上。當嘉心對孩子感到失望的時候,那把孩子逼到哭泣的慾望,真的是她的嗎?還是從小她接收到的來自她母親的慾望?

從小,曉麗就被打扮得像小公主,穿紗紗裙、戴亮閃閃的裝飾,她聽得最多的是「真漂亮!」念書的時候,有的女同學頭腦好學習優異,有的女同學擅長造氣氛搞活動,曉麗始終是班花,她不要開夜車趕功課,她十來歲開始敷面膜研究美容,從小被教育的是「美麗是女人的武器」,或者也是交換優渥生活的法寶。後來,她做了母親,她讀不懂孩子的哭是要吃呢還是要睡呢還是要尿呢,麻煩極了,反正有父母和保姆。她喜歡寶寶被收拾的乾乾淨淨香噴噴的,她會抱著他玩耍逗樂。不過一旦她的美容、健身、購物時間到了,可是不能耽誤的呀。在曉麗還沒有長成一個獨立的人之前,她已經被注入了家人的慾望,她用盡一生做一個美人,她沒有機會做一個其他樣子的人。

曾女士也不是一開始就是曾女士,她也曾經是曾小妞、曾少女,也曾怦然心動,也曾不願讓現實沾染自己純潔的愛情。可是母親說,寫的詩能當飯吃?家境不好嫁過去不是自討苦吃?她想說我就愛他寫的詩,我不怕跟他吃苦,可是萬一呢,她覺得自己沒法負這個責。畢竟父母過的橋比孩子走的路多,父母選的人那都是經得起人生智慧檢驗的。在嫁人這件事上,她最終沒敢選自己愛的人,她不敢負這個責。畢竟,從小沒有人教她可以有自己的慾望,前提是對自己的慾望負責就行。

改變的開始

在三位媽媽的成長中,她們自己的慾望或被忽略,或被扭曲,她們承載著他人的慾望長大了。如今,她們成為了母親,這些本就不屬於她們的慾望,還要繼續傳遞下去嗎?

不,請停下來。

當一個慾望升起來的時候,

請仔細地審視它:

它為何此刻出現?

它來自何處?

它是否真的屬於我?

如果嘉心愿意停下來審視,也許,她會問自己為什麼強烈地想要改變孩子的內向?也許,她會逐漸看見小時候那個不被母親接受的自己;也許,她會去分辨不接受孩子的本性是否是她的真心;也許,她可以去擁抱那個哭泣的小孩和當年的自己。

如果曉麗願意停下來審視,她會不會發現自己對女人的理解單調而偏狹?她會不會試著去尋找和豐富女人其他的面向,比如智慧、靈秀、勤奮、好奇、溫暖、腹有詩書、氣質如蘭……她會不會發現,其實她既可以是個美麗的女人,同時她也可以是有著源源不竭的愛帶給她的兒女的母親?

如果曾女士願意停下來審視,也許,她會問自己為什麼那麼想要女兒去相親結婚?也許,她會想起曾經被放棄的愛情一直在她心靈的某個角落;也許,她會發現女兒其實跟她年輕時挺像,只是女兒比當年的她更勇敢和堅持;也許,她會傾聽女兒的心聲,並支持女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不被慾望裹挾,

需要清晰地看見它,

或許這就是改變的開始。

關於騏驥心理

這是一個與心理學有關的的空間,這裡有一群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學愛好者,大家在這裡從事著個案諮詢、團體諮詢、心理學教學與培訓、心理諮詢技能訓練、心理沙龍、心理講座、包括個人與組織的職業心理健康幫助、管理心理學應用與研究等事業。我們的專業方向以心理動力學理論為主,從潛意識裡探尋人格的健康和完整。

除臨床個案外,工作室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基於推廣心理學科普化的心理沙龍、以培養心理諮詢師實踐操作技能為目標的連續課程、繪畫治療、釋夢工作坊、為企事業單位等組織提供的如人才測評、職場健康等管理心理學服務、以及學齡前兒童的家長課堂、孕婦心理工作坊、親密之旅等特色課程,旨在推廣心理動力學知識,促進個體與團體心理健康為目的。

無論你是心理諮詢師,還是心理學愛好者;無論你是心理學教師,還是希望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學習者;也無論你是心理問題困擾的求助者,還是將心理學與管理、教育、文學、藝術等跨界整合的的創新者,騏驥心理工作室都歡迎你的到來。


推薦閱讀:

愛錢的媽媽
憑兒女口述畫出的媽媽肖像,在掀開畫布的那一刻...淚奔
待產包——准媽媽超全整理篇!
老校長給各位家長的忠告:當媽媽的,常說這7句話,孩子情商將高出同齡人3倍!
媽媽請看:一個月到三十六個月的嬰幼兒撫觸操

TAG:孩子 | 媽媽 | 慾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