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個方面,全面徹談「簡繁漢字」
07-22
從17個方面,全面徹談「簡繁漢字」 2009-03-05 22:36來源於http://blog.163.com/wenhuapeiyu/blog/static/61816073200925103635362/?fromleader分類:文化批評簡體字版本字型大小:大大中中 小3月5日,我做客3G門戶直播室訪談,非常系統地講述了「簡繁漢字」的問題,這一次,比上一篇的博客,更加詳細,內容比較多。我想,這對於現在的簡繁之爭,能有一個具體的梳理作用。主持人的問題很有針對性,問得很好。新媒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我在訪談中,也回答了手機G友的提問。現在,我把「文字實錄,放在博客上,和網友分享。手機G友和網友,這麼關注「繁簡漢字」的話題,這是一個積極的事情,文化只有在多樣性的環境中,才會有所建樹。1.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模稜兩可的說法2.漢字簡化,漢字文化圈各國的普通趨勢3.繁體字也是文字演變的一個結果4.中小的書法課,應該增加繁體字辨認教育5.海外華人並不是接受不了簡體字6.廢棄,是非文化的方式7.文字教育,傳承文化第一,交流溝通功能第二8.簡體字,是簡化的繁體字9.高考語文考試,可以增設繁簡字辨認題目,測認,不測難10.為什麼不能廢棄繁體字?11.繁簡之爭,為何愈演愈烈?12.簡化漢字,也是尊重傳統文化的13.漢字簡化,沒有割裂文化,也是遵循文字規律的14.簡體字最大的爭議之處:符號化傾向15.向世界推廣簡體字,不必提到議事日程16.漢字簡化,有可能還會繼續17.「政府」在文字演變中的作用1.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模稜兩可的說法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了建議恢復使用繁體字的建議,關於簡繁體字之間的問題,一直都是近年來爭議比較多的熱點。一直以來對此也頗有研究的裴鈺老師今天也來到我們的3G直播室,解答G友們的提問。裴老師給大家打個招呼吧。裴鈺:3G門戶網的朋友們大家好,主持人你好。主持人:那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的這種關係,裴老師能大概給我們大概說一下它是怎麼演變過來的嗎?裴鈺:繁體字和簡體字嚴格意義上都不是漢字的一個正確的說法,只是一個模稜兩可的說法。其實漢字沒有簡繁的區別,如果我們知道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這些只是一個字體的名稱,它的統一的名字就叫漢字。學術上、概念上都叫漢字。那麼就是說為什麼會出現簡體字這個說法嗎?是在我們國家60年代開始把漢字簡化改革。就是有兩個分支了,把過去的沒有經過簡化的字我們稱作是繁體字,經過簡化之後的字我們成為簡體字。所以這兩種說法就出現了。但這個所謂的簡體字、繁體字不是兩種字體,只是兩種說法。並不是說簡體字和繁體字是兩種漢字,是完全不一樣的。只是說簡體字在繁體字基礎上簡化而成,第一它是漢字,第二他們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是獨造的新出來的文字。2.漢字簡化,漢字文化圈各國的普通現象主持人:當時做簡化是有什麼特定背景或者原因嗎?裴鈺:漢字簡化不是中國自己搞的,它是漢字文化圈的普遍現象,你看發現日本、韓國、東南亞華人聚集區,他們也使用漢字。其實最早的官方的起動簡體字改革是日本,日本在1946年的時候,當時用內閣公告一種方式來推動了繁體字的簡化。當時規定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他首先是把漢字給簡化了。日本有這樣的簡化的進程,韓國也有。我們中國是在60年代,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了簡化字的改革。所以我們不是最早的。而且我們當時講的一種過渡,真正最徹底的最早的是日本。主持人:哦。裴鈺:所以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漢字的書寫麻煩非常繁瑣,成為交流的一個障礙。比如說漢字的國家有日本、韓國包括我們中國,他跟西方溝通往來非常麻煩,學漢字用漢字非常難。所以當時有一個說把漢字拉丁化,就是把漢字變成字母,達到很好的溝通。過去中國的文化,漢文化都是封閉、自我的,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覺得我們應該降低我們的門檻,做好溝通。主持人:為了溝通。裴鈺:當然拉丁化路子走錯了,我們可以收回來。漢字簡化之後我們發現這個路子,這個實驗也是可以的。包括現在使用簡體字在我們國內來講已經有將近有快50年的時間了。在世界範圍內,在亞洲範圍內超過了60多年,據目前實踐來講還是可以的。3.繁體字也是文字演變的一個結果主持人:就是我們聽到老師說了這麼多其實是一個過渡的階段是怎樣的,我們有一個G友問的問題非常的有意思,他說我想問一下裴老師繁體字以前是怎樣形成的。他說的繁體字應該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種形態的繁體字。裴鈺:其實漢字是有一個逐漸產生髮展的過程。任何一個成熟的字體之前都有一個雛形,我們今天了解的繁體字也是一種發展的結果。也是一種發展的結果。就是咱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說這個「雲(雲)」字。我們知道繁體字是今天的「雲」加一個「雨」。這是一個發展的結果,其實簡體字用的是更古老的字形。4.中小的書法課,應該增加繁體字辨認教育主持人:那提到繁體字,現在有提出來要改回去,有一部分就會覺得,改回去是不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是不是寫繁體字用竹簡來寫,乾脆回到過去好了。裴鈺:我覺得文化的問題沒有倒退的關係。我們對待文化問題要用實事求是的辦法,用建設性的角度。我們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做事情要有一個目的,我們恢復繁體字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不恢復繁體字目的又是什麼。我認為,第一,簡體字我們在漢字的簡體字依然能夠保留文化傳統,它沒有割裂歷史。現在我們的短板之處在哪裡?我倡導用簡識繁,用簡體字便於你的溝通交流,你要認繁體字,要認識。比如說現在的孩子沒有經過專業就不認識繁體字。這就是我們的短處。我們有的放矢,我們在教育中增加識繁的教育。比如說現在在中小學裡都有書法課,書法課里,我們可以在書法課里教孩子們認繁體字,也可以用書法來寫。因為書法不光是教寫字,也教人字,這樣在書法課里可以教大家識繁。或者在高考題里增加一道辯題,比如說這個雲的簡體字是哪個,你只要做選擇就可以了。這是一個導向問題,文化導向,我們國家重視大家認識繁體字,但是我們也不會難為學生說你一定要認識繁體字,你可以用難度最簡單的題來體現一種人文關懷。一種國家對辨認繁體字的重視。這兩種方法還是可行的。5.海外華人並不是接受不了簡體字如果把短處補長了,我覺得對於漢字來講,現在從成本來講,或者從思想價值觀來看,完全可以。你推倒簡體字的目的是什麼,是恢復文化嗎?但是簡體字也沒有完全割裂文化。如果說為了交流,比如說跟海外的交流,我們從實事求是來講,比如美國,我們都知道美國的中文教育在2006年的時候,美國的高中,如果開中文教育課,50%的學校選擇的是簡體字,50%的學校選擇繁體字。所以簡體字、繁體字在美國2006年的時候,比例是各50%,而且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寫簡體字,在韓國、日本、越南包括其他東南亞一些國家,泰國在80年代,20世紀的80年代已經允許在泰國的華人小學裡面、中學裡面使用簡體字。所以海外華人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對簡體字那麼陌生,不認識簡體字,不懂簡體字,不是那樣的,現在已經到了2009年了,我們要接受這個現實。簡體字的推廣應該說,應該用平分秋色來講。而且推廣範圍越來越大,聲音也是越來越高的,繁體字反而慢慢往下降了。所以這個時候你說簡體字不利於交流,這個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6.廢棄,是非文化的方式主持人:所以老師也是覺得,使用一定的繁體字是有必要的,但是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就完全廢除掉簡體字?裴鈺:廢棄這個方式是非文化的方式,文化沒有說捧一個滅一個,不是說廢一個提倡一個。文化要多樣性。比如說我們的網友,現在你們叫G友,或者觀眾、聽眾,多樣性,大家通過不同的渠道了解不同的問題,大家使用不同的字體,認識不同的字體,這是多樣性的體現,這個體現不是我們講,是世界規範的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是說文化多樣性,比如說字體,你要使用簡體字同時你會認繁體字。包括我們自己看到的很多的,比如說中華煙,就是華,還有《華夏時報》大報頭就是繁體字。這個時候很多都是說反對廢棄的理由也在這,你廢棄是違反多樣性文化的原則。7.文字教育,傳承文化第一,交流溝通功能第二主持人:這就回到一個問題上,大家想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它到底更多的是用來溝通還是用來傳承文化?我覺得這是大家在簡體字和繁體字上的一種…裴鈺:從文字上來講,或者說文字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傳承文化。我們學字是為什麼?為什麼教孩子學字?是因為我們要傳播、傳承我們的漢文化。交流是第二位的。就是說你會認字,舉個例子,掃盲率和教育程度,這是兩個指標,掃盲了只是認字,教育程度不會很高,教育呢讓你接受字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比如說我們學漢字,你會讀漢字書,讀典籍,那麼你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國學的價值觀,你自然會接受了。所以老外,比如說我們學英語,你問一個專八的人,你問他會英語嗎?會。那麼你對英國文化懂嗎?不懂。只為交流。8.簡體字,是簡化的繁體字主持人:這樣繁體字出現到現在其實更多的是在交流上的方面,哦,簡體字,交流上的方面,但是好象繁體字更能代表我們的文化。裴鈺:真的,不要因為文化,漢文化,漢字的關係是什麼,漢字只是一個體現的方式。就像人的身高一樣,人的身高,人的體重,並不能代表人的生命體。我說了繁體字不是一種字體,只是一種字形的一種歷史上的體現。不是說這個字體本身代表了文化、承載了文化。簡體字準確地講,簡化的繁體字。它不是專門出現了一個字體,一個字體的革命,完全不是那樣的。所以你說簡化字,不代表中國文化,不能那麼講。簡體字、繁體字都是漢字。漢字都承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還有很多的承載方式,比如說方言,比如說民族的藝術,比如說書法,比如說國畫,這些都有的。文字只是其中之一。文字其中之一的話,簡體字、繁體字又是漢字的一種不同的形態,簡體字也不是新創的漢字,不是像火星文那樣,火星文只是一個符號。不能說簡體字沒有承載中國文化,這樣說法沒有邏輯。9.高考語文考試,可以增設繁簡字辨認題目,測認,不測難主持人:剛才您說到識繁寫簡,我記得有一個提案是說增加小學生繁體字教育,這個跟老師說的好象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師您覺得繁體字的學習是不是要進入教育系統?裴鈺:我剛才跟你說的兩個辦法。去年的議案缺乏一些操作性,我們要讓繁體字進入課程,怎麼進,怎麼做,我會關注問題,我出問題,少提主義,你要想辦法,比如說在書法課中加入辨認繁體字的內容,這是操作性很強的。書法老師嘛,說法老師在這寫,你要教孩子寫繁體字。但是你會講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是哪個字,你告訴他一聲就可以了。操作性很強。第二,比如說在高考中增加一道題,難度不大,我們就問「雲」的繁體字是什麼,下面有ABCD的選項,選其中一個就可以了。主持人:我有一個問題,您說書法課,書法課在如今的學校學習裡面其實也不是佔一個很重要的地位,可能現在學書法的人是相對較少的,這沒法推廣啊?裴鈺:學習繁體字不代表你承載了中國文化。如果沒有有限度地學習繁體字不能說沒有承載中國文化。第二個,我們講辨認。辨認我們主要找到一些標準化的方式。就是說我會辨認了,因為教育要量化、標準化,雖然書法課,包括語文課可能不會以這個為重點,但是我們講教育為了什麼?第一教育是為了傳承文化,學繁體字也是為了傳承文化,第二教育是為了提供就業,提供給你生存技能和發展。你學了文化以後就業什麼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應該是市場需求,文化傳承等,我們結合到教育中從屬於第二位也是很正常的,也是很現實的。比如說教孩子學繁體字,如果這個孩子進了公司面試或者筆試還是要用簡體字,公司除了外企,也包括外企,也包括台企等一些之外,一些公務往來還是簡體字。比如說像我們這樣的人,你在大學的時候完全自然而然會接受繁體字,辨認教育、書寫教育就會接受。它是一個分類。所以說在基礎教育這塊沒有必要佔到第一位的首要地位,這很現實。10.為什麼不能廢棄繁體字?主持人:我知道裴老師專業是學歷史的,剛剛我們說到其實這種大規模地讓繁體字復興或者取代簡體字是有很多困難和有很多不必要性的。剛才您也提到識繁寫簡,您覺得識繁的必要性在哪裡呢?裴鈺:識繁的必要性,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識繁,識繁第一個也是溝通的渠道。當時為什麼要簡化漢字也是為了溝通,如今識繁也是為了溝通,因為我們要跟兩岸三地、海外華人聚集區需要溝通。現在簡體字在內地具有一個法定地位,但是在海外還是繁體字是主流。我們說教育佔50%是從教育開始,得有一個時間的,得有20年、30年的時間,從孩子學,但是孩子的父輩、祖父輩還是用繁體字,這個要交流啊,所以必然要識繁,你要知道對方寫什麼。你要跟港商企業打交道,對方肯定是用繁體字,這個時候怎麼辦?那麼我需要認識。因為有電腦技術的發展,打字的發展,我們沒有認,可以直接打出來,但是這個時候還是要識繁,第一是為了交流的需要。第二個也是一個文化的需要。怎麼講呢。就是說我們強調識繁,體現的是一個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它畢竟是一個傳統文化大量典籍,大量的典籍49年以前的都是繁體字,包括之後的也有好多是用繁體字。包括講數理化,有的也用繁體字,所以哪個學科都離不開繁體字。還有一些學科性很強的著作又不具備大眾出版的條件,我們大眾出版沒有必要,因為本身就是讀者很固定,小眾的讀者。我講一個《紅樓夢》一個版本,你肯定要出繁體字,因為沒有多少人看這個版本,讀者小,所以出版社不可能出版,沒有必要轉成簡體字,需要成本,直接放簡體字就可以了。這是一個。你要看,如果你從小學的時候開始會認繁體字,你到大學的時候會非常輕鬆了。我們就是這樣,小學的時候不認識繁體字,到大學的時候突然要上古典文學,非常麻煩,接受起來非常難。主持人:我看到我們一個G友說的話非常有意思,裴老師一起來聽聽,他說,建議使用簡體字的同時也知道繁體字,他說建議使用計算機的同時也使用算盤,因為這個文化也快要失傳了,為了節約能源建議使用洗衣機的時候也同時恢復手洗,因為很多人不洗衣服了,還有建議使用電飯煲,理由同上。(笑)裴鈺:我們講文化的問題不要用很物質的角度來看,文化是種精神。你識繁體字,因為有的著作不具備大眾出版的條件,比如說一本古書,現在沒有多少人看,那麼你轉成簡體字再出版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這個時候這種文化怎麼認識,如何使這種文化不死掉,你必須得傳承,那麼這時候你要認識它,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到古文字學的標準,但是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文化人,我們講文化的多樣性,其實我們在講什麼呢,就是講為什麼要多樣性?你要接受你母語的文化,你為什麼成為一個中國人,根本你要傳承他的文化,可能你一輩子看不了十本古書,但是只要你看到的時候你要看的懂,認的字,這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認同,這是非常重要。11.繁簡之爭,為何愈演愈烈?主持人:關於恢復使用繁體字這個觀點,我覺得好象也是近幾年來才呼聲越來越高的,那裴老師你有沒有去探究過或者去總結過,是什麼樣的原因會讓大家最近這幾年會非常地熱衷於這個呢,是有什麼契機嗎?裴鈺: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背景就是我們的開放和交流。以前我們沒有開放沒有交流的時候,我們不會產生很多矛盾的,正因為有很多的,我們跟全面的開放是對海外的開放,兩岸三地交流以想像不到的量在激增,和海外交流也是這樣,體現在文字上尤其重要。基本來講,比如說電視劇、電影大量的繁體字出現,那麼這麼內地看不懂,內地的到外面,外面也看不懂。還有內地商務公文標準字應該是簡體,但是在海外都是繁體字,這個就要求,我們21世紀初期的時候有一個《語言文字法》,當時「提倡使用簡體字,妥善處理繁體字。」如何妥善處理?這是一個態度不是一個方法。怎麼妥善處理呢?現在大量的教育中也出現。怎麼辦?以什麼為準,以什麼為標準,以什麼為第一位,自然會出現爭論和討論。簡體字在內地使用這麼長時間了,那麼繁體字在港澳台包括海外也存在很長時間了,你說統一成一種不太現實,還得慢慢來。所以兩個對立的衝突矛盾會越來越激烈。所以我有一個建議,在立法上你要明確什麼是妥善處理。就是因為一種相對模糊的詞句造成今天很多的爭論。你說什麼叫妥善處理?我們講叫識繁用簡,是把妥善處理細化了。我提出了辦法,又把識繁用簡更加操作性了,現在我們立法缺乏操作性,只有指導方針。所以現在會爭論得這麼激烈。12.簡化漢字,也是尊重傳統文化的主持人:說到交流和溝通,怎麼說呢,我覺得大家會想覺得繁體字是我們祖宗的東西,現在為什麼在海外、日本、韓國、海外華人聚集區,為什麼在我們這邊沒有了,而在他們那邊一直保留著?這會擴大到一些國學的東西,一些禮儀學的東西。裴鈺:這是這樣的。其實韓國使用漢字、日本使用漢字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這個不是說我們的東西到國外,國外還保存,不是這樣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他們使用漢字好幾千年了,其實漢字是屬於世界的,它不是我們中國人的,現在不能那麼講了,漢字不是說僅僅屬於中國人的。文化是不能用國別來劃分的。比如說英語,英語文化,不是說英國人才使用英語,印度人也使用英語。我們現在講漢文化,不是說只有中國人用漢字,漢字屬於中國人,不是這樣的。他們也用,而且他們的漢化比我們還重,簡體化還要早,力度還大,他們是走在我們的前面了。所以不是說我們不愛惜自己老祖宗的東西,國外在保存,不能這麼講。主持人:而且就是在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的這個轉化過程中,其實我們今天,今天裴老師也帶了很多例子,其實中間是有一些規律,它不是胡亂改造的,是有很多規律可循的,那裴老師給我們G友講講吧。裴鈺:其實現在很多對簡體字的一些很多的誤解,說簡體字違反了漢字構字的規律,這個構字規律有六種,學術講六書,通俗講六種方法。比如說象形,比如說「人」字,像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這六種。現在大部分的漢字也是遵循這樣六種方法。比如說舉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這個「體」字,這個「體」字和繁體字的「體」字完全不一樣。是新造的,是極少數新造的,這也是遵循一個規律,會意。「人」「本」,身體,人之本,也是會意,表明一個意思。這個字雖然是新造的,但是也遵循了六書的規律。13.漢字簡化,沒有割裂文化,也是遵循文字規律的主持人:我看兩個字的對比,如果從美學角度說,好象確實是繁體字更佔優勢一些。裴鈺:學書法當然寫這個比寫這個漂亮,這個我承認。包括為什麼講日本在簡化之後,日本書法依然保留著繁體的寫法,確實很漂亮!確實很漂亮!所以我們講你識繁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審美,你會知道一幅書法作品有多麼漂亮,你和民族藝術距離很近。如果不認識你都不知道寫什麼,那書法藝術還能延續下去嗎?不能。主持人:同樣的例子還有嗎?裴鈺:同樣的例子比較多。還有比如這幾個字,繁體字的簡化之後,它是隔斷了文化,我為什麼說簡體字為什麼沒有割斷原來的文化呢。比如說這個「與」字,這個字比繁體字的歲數還大。主持人:和「雲」是一個道理。裴鈺:對,比它歷史還長。還有就是今天的「淚」字,這是典型的會意字。這個字比這個字歷史要更長,更古老的字。主持人:而且好象這樣的話,好象簡體的「淚」字更容易意會是什麼。裴鈺:更容易理解。主持人:「目」和「水」。裴鈺:對,還有「從」字。其實這個簡體字也挺好懂,這個從比這個字歷史更長,就是兩個人跟隨嘛。這個從本身來講,當然你符合會意字了,符合會意這個概念,但是從規律性講不太好歸類。會意字是文字之中一個最古老的一種功能,但是這種造字的方法是完全被淘汰下去的。你看英文,我們講拉丁字母,它都是什麼?都不是會意的,比如說「it」「love」就像一個符號。所以說會意字會很少,現在大量都是採用形聲字,就是好記,好認,有規律,你認識了一個字,其他字大概都認識,大概能猜出來。大量的形聲字。14.簡體字最大的爭議之處:符號化傾向主持人:那繁簡轉化,除了會意,還有沒有其他的規律?裴鈺:當時最大的方法就是大量簡體字用的是形聲字,是象形也是六書之一,古代的造字方式,大量的形聲字代替過去的繁體字。主持人:我知道好象還有一個符號或者一個偏旁代表很多字的那種。裴鈺:這個我也帶了。我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個呢。確實這些符號,這些字,比如說這個「聖」字,這個跟「體」不一樣,它是嚴格遵循了會意原則。還有符號法,這是構字法中從來沒有的,比如說這個「又」字,就變成了今天的「聖」字,這個也不象形、假借什麼的了,純粹是符號了。還有這個「僅」字,為什麼加這個,沒有原因,就是符號了。還有這個「難」字,還有「鳳」字,這個「又」跑到裡面去了。這個爭議比較大。這個講的是一個鳥,鳳是鳥,你轉成這個有什麼意義呢?就是筆劃的簡單。主持人:為什麼裡面不放一個簡體的「鳥」字?裴鈺:這樣更簡單吧。這個不是說有固定的歸屬,一會兒跑左邊,一會兒跑右邊,還有聶耳的「聶」又跑到下面去了,所以這些都是符號化了,這些漢字到現在已經成為符號的文字了。主持人:是不是相當於自由人的感覺,隨時可以頂任何人的位置。裴鈺:就是相當於字母了。就相當於「e」可以跑到任何位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沒有任何區別。還有這個「×」字。還有「風」也是如此,還有「岡」你說這個也沒法兒解釋,就完全脫離開來漢字的造字規律了。所以說「×」「又」代表的符號,目前爭議比較大。但是約定俗成來看,這些字在使用之中也被人們接受了,「風」,都願意寫這個「風」,沒有人計較它的含義。約定俗成,50多年來都這麼寫下來的。15.向世界推廣簡體字,不必提到議事日程主持人:那裴老師剛剛說到簡體字、繁體字之間,我們有一個G友說了一句話,他說那我們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大力推廣簡體字在世界上的使用,而不是對繁體字的這種…裴鈺:在世界當中推廣簡體字,這個沒有任何根據。我們《語言文字法》也是講,在我們國家境內推行簡體字,在國外推行簡體字我認為不需要推行,它只是一個文化融合的問題。我們不輸出問題也不會輸出文字的。主持人:我們G友的意思是說,與其我們學繁體字和他們溝通,不如讓簡體字更普及在世界範圍內。裴鈺:這個怎麼講呢,文化問題是社會、政治、經濟的其中的一個部分,文字的使用也是有賴於社會、政治、經濟的整體狀況和格局。我們上來講推廣,但是目前難度很大在於哪裡呢?它只是一個目標。只是一個目標。或者說它只是一個理想,我不說它是一個幻想,只是一個理想,連目標都達不到,為什麼?沒有可操作性。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開放性的,不會說只強調用一種方言什麼的,都是多種並存的。繁體字在海外來講不是一時、一地、一人的現象,是一個群體地域的現象,所以對外推廣,我認為不要對外推廣,因為沒有可操作性,第二個你推廣的話也不會怎麼樣,我們就是通過國際的影響力,慢慢來,推廣效果不會很大。因為很簡單,比如說我在東南亞,我周圍的漢字還是繁體字,我求職、就業,簡體字沒有達到這個100%的程度的時候,當地所在國家也會採用放任無為的政策,所以他們學簡體字沒有什麼用處。當然我跟大陸人交流的時候我用簡體字,當然回到我生活的環境,簡體字的環境又沒有了。所以說推廣簡體字我覺得還不必提到日程上來。16.漢字簡化,有可能還會繼續主持人:那裴老師您覺得簡體字還有沒有可能再簡?裴鈺:這個來講,簡化漢字是一個歷史的進程,從1946年,日本的那個公告開始一直到現在,這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有過頭的地方,70年代有過頭,80年代糾正過來了,再簡的話我想還是可能存在的,作為一個文化的實驗和一種文化的探索的過程它是不會終止的。現在恢復繁體字,也是一個什麼?也是一個探索之後的結果。那麼簡化會不會繼續簡化或者會不會停,我認為在文化實踐中再看。有的字可以簡化還是要簡化,有的字沒有必要簡化可以收回,這個都不要肯定。文化的問題最好的就是無為、放任。它怎麼怎麼樣選擇,它生或者死,要自然選擇。要多樣性地自然環境中來選擇,不要說規定它這個花一定要死掉,什麼一定要死掉,我們人類社會也是在逐步進化。我給你舉個例子,現在、以後是不會出現什麼呢?以後是不會出現一種就國家政策層面上去推動,標定我要廢除簡體字或者廢除繁體字,這種國家層面的政策不會有。但是你看民國、日本的時候就出現了,日本為什麼要簡化字,就是要實現漢字拉丁化,是把這個作為過渡才簡化的。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一個政府是可以這麼做的。但是放到現在不能這麼做。為什麼?因為從聯合國來講,從整體世界全球文化環境來講,要強調的是多樣性的文化,反對的是消滅多樣性,反對的一元、單元的文化。所以法理來講,講國際認同來講,不會出現廢棄簡體字或繁體字的政策。17.「政府」在文字演變中的作用主持人:還要問老師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您剛才反覆提到文化,如果從大的文化方面來講,這種文化的進程到底是由自然演化主導還是由政府牽頭?裴鈺:我剛才講了,文化,我剛才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講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它不是用國別來限定,你說英語屬於誰?英語屬於英語圈子當中各個國家的人,不是屬於英國政府的,也不是屬於美國政府的,不是那樣的漢語也是如此,漢語不是說屬於中國政府的,屬於日本政府,屬於韓國政府,不能這麼講。文化演變,歸根到底還是自然、歷史、時間的這麼一個結果,起著一個推動作用。政府的作用不能說沒有,但是它是一個階段性的,只是一種標籤性的作用。什麼叫標籤你知道嗎?標籤和標誌是兩概念,標籤就是,標誌就是你為什麼是中國人,因為你接受儒家文化,你接受中國的傳統價值觀這種親情,你會懂中國的書籍,你會看《紅樓夢》會讀它。所以漢字、《紅樓夢》這叫標誌。標籤是什麼呢?有很多外國人在胳膊上紋一個漢字,在這裡,漢字就是一個標籤。標籤就是一個標籤,它並沒有文化的延伸、隱身含義,它並不能說證明你是一個中國人。比如說我愛看李小龍、成龍的電影,成龍、李小龍就是文化的標籤,不能代表中國文化,只是一種標籤,你知道他就是知道他了,但是和孔子、《紅樓夢》不一樣。政府推動的話,還是一個標籤的作用,49年之前是繁體字,49年之後是簡體字,都是一個階段性的,就是起一個標籤的作用。真正的標誌的作用就是一個時間的演變,歷史的演變,文化的演變。中國文化、文字不斷簡化的過程不是唐朝、漢朝政府在起主導作用。所以說國家對這塊介入的作用應該更加無為,更加寬容,保證文化的多樣性。相關日誌·季羨林國學談話要推翻「五四」?·簡體字·藜民:恢復使用繁體字實屬迂腐之論·漢字:以前不該簡化,現在不該復繁·繁體字,簡體字,你支持哪個?·簡體字與繁體字,歷史與未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水字旁漢字大全
※漢字偏旁部首例說(4)
※「漢字保衛戰」正當時
※【名字玄機】漢字性情 您不知道的秘密(音頻 文字)
※認識漢字的注音符號
TAG: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