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象台灣

印象台灣

  踏足台灣,發現台灣建築比較普通,較少高樓大廈,多數是已有些年頭的舊宅。整個城市的現代化繁華程度似乎不及大陸的大中城市。但是,你會覺得它們耐看,像不事濃妝的美女,蘊藏著一種自然美。

  此次台灣之行主要是到學校參觀。我發現每個教室外的logo上,寫法與我們不同,如「一年孝班」。陪同的校方解釋,大陸慣用阿拉伯數字編班,台灣一直是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溫良恭謹讓,理智誠勇廉」這樣的順序給學校編班命名。

  從電視屏幕上和小報上,曾看到一個經常在立法會上吵吵嚷嚷,甚至拳腳相對、大打出手的「盡失體面」的台灣。當地導遊說,那只是「政客」的台灣。其實,在台灣地區,還有一個敬畏傳統,好學好禮的安靜的台灣。周末12點鐘也許是歌廳、夜總會或者夜市、大排檔人氣火爆的時刻,但此時在台北有名的敦南誠品書店門口,卻排了老長的隊,青年男女都在那裡買書。

  台灣是一個歷史與現代交織、傳統與現實交融的地方,各種傳統式的建築常常出現於現代化的高屋建瓴中。各種寺廟、宮祠,可謂林林總總,遍布全島。至於「孫中山紀念館」、「中山路」、「南京路」、「武昌路」、「廣州路」等充滿文化風味的建築與道路,更是比比皆是,讓人真切地感到台灣與祖國大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更有趣的是台北的幾條主要街道,都以「仁愛」、「忠孝」、「仁義」命名,台灣人的姓名里多見「仁」、「義」、「禮」、「智」、「信」,由此可見,他們對儒家的尊崇。

  儘管同一樣的山水、同一樣的文化,但是,多年的隔閡或多或少影響了我們的語言和情感交流。一次,校方宴請我們,端上一盤名曰「鹽滷土豆」的冷盤。愛吃土豆的我湊近一看,原來是大陸最常見的鹽滷花生。台校方負責人致酒詞,說十分歡迎大陸廣州的同仁和朋友到台灣,「我等感到『很窩心』」。當時,我心裡「格登」一下,怎麼,我們來到台灣你們就鬱悶了?我悄悄問一聯絡人,原來此「窩心」非彼「窩心」,台灣人說的「窩心」是「舒心」的意思。

  相比於「窩心」等詞在兩岸表達的意思不同,同一事物不同稱謂就更常見了。比如,大陸叫「幼兒園」,台灣叫「幼稚園」;大陸電腦「滑鼠」在台灣叫「滑標」,我們叫的「軟體」,他們叫「軟體」。而真正有很大不同並且可能影響交流的,是科技名詞。大陸常用的科技名詞,如激光、磁碟、空間科學、太空梭、離子體、半導體、毫米、矽谷、知識產權等,在台灣相應地稱為鐳射、磁碟、太空科學、太空梭、電漿、電晶體、公釐、矽谷和智慧財產權。

  這些同一文化體中所存在的差異,折射出兩岸人在踐行中華民族文化過程中的特點,反映了兩岸文化相互交流、求同存異的政治需求和文化渴望。

推薦閱讀:

台灣環島游隱患多 遊客參團需謹慎
看個直播被評論騷到了。
張鐵志:蔣經國是台灣民主的推手?
有哪些特別棒的台灣綜藝節目?

TAG:台灣 | 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