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自成攻入北京始末

李自成攻入北京始末明末京營廢弛,在順軍面前的障礙只有邊兵而已。順軍先橫掃了北京西側的宣府、大同兩鎮,又收降了薊鎮兵,然後趁著明朝調兵遲緩的時機,在僅存的遼西明軍入援之前迅速攻破了北京。從崇禎十七年順軍東征說起吧。以下日期為舊曆,但為醒目起見,均用阿拉伯數字。崇禎十七年1月1日,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年號永昌。隨即分兵兩路發動了東征。事後看來,順軍的主力行軍路線是從晉西南向北攻取大同鎮,而後東上攻取宣府鎮,最後經居庸關東下,攻取北京。而由劉芳亮率領的偏師則沿著黃河北岸進軍,由晉南豫北進入北直隸南部,北上攻取大名、河間、保定諸府,斷絕明廷的南逃之路。1月8日,順帝李自成率領權將軍劉宗敏、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等將相出發,東渡黃河進入晉西南,23日到達平陽府,知府張璘然獻城。2月6日抵達太原府,山西巡撫蔡懋德據城防守,8日,巡撫標營將領張雄獻門,城破,蔡懋德自殺。順軍在太原休整到16日,繼續北上進取大同,途中在平武縣稍遇抵抗,21、22兩日攻克平武,總兵周遇吉被處死。1月初,毅宗已感到形勢危急,1月19日提出調寧遠的遼東總兵吳三桂部入關,但明廷忙於討論是否放棄寧遠、遼東善後辦法等事務,遲遲沒有發布調令。此時明廷並未判明順軍主力的趨向,認為順軍不會直搗宣、大邊鎮,而是要從山西東進冀南,到時仍可調宣、大之兵入援。只派了山西籍閣臣李建泰「代帝親征」,從京營、廠衛、勇士營等處抽調了約3000兵力隨行,前往山西督師。李建泰於1月26日出發,走到邯鄲聽說順軍劉芳亮部正在東來,遂回頭逃入保定(北京城破後,他也投降劉芳亮)。期間他原來聘請的軍前贊畫(參謀官)山西文人傅山傅青主從太原趕來,請他援救太原,李建泰置之不理,倒是上書請毅宗南遷,但朝議久而不決。3月1日,順軍抵達大同,總兵姜瓖獻城,大同巡撫衛景瑗自殺。之後順軍進取陽和,宣大總督王繼謨逃走,兵備道於重華出城迎降。6日,順軍抵達宣府城,宣府總兵王承胤(此人曾隨袁崇煥在崇禎二年入援京師)早已投降,當即開城。宣府巡撫朱之馮自殺。宣、大兩鎮的迅速陷落,是出乎明廷預料的。不僅失去了兩支重要的邊軍部隊,還把北京的西北側暴露了出來。同一天,明廷才正式調薊鎮總兵唐通、遼東總兵吳三桂、山東總兵劉澤清等周邊各路兵馬入援。關外的4萬明軍在吳三桂和遼東巡撫黎玉田等人的率領下,與8、9萬家屬、民眾一起撤離,於3月13日入關。吳三桂等人忙於安置民眾,沒有參加北京的戰鬥。劉澤清稱自己落馬傷腿,明廷只好賜銀慰問,劉澤清見勢不妙,劫掠了駐地臨清後南逃到淮安。只有唐通率8000薊鎮(總兵駐地在唐山市遷西縣三屯營)兵入援,先是按慣例屯紮在北京城下,之後自行前往居庸關駐防。3月15日,順軍抵達居庸關,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投降,順軍遂攻入順天府畿輔之地。16日,順軍攻克昌平,焚燒部分明陵享殿,總兵李守鑅自殺。當晚,順軍的偵察騎兵出現在北京城北的元大都土城牆附近。李自成坐鎮沙河的鞏華城(嘉靖朝建立的謁陵途中的行宮),由劉宗敏擔任前線指揮。順軍的兵力不明,若從後來東征吳三桂時的兵力來看,李自成親率5-6萬,另有1萬人留守北京,再加上先遣的白廣恩、唐通的部隊,則順軍兵臨北京時不會超過10萬。順軍系從「流寇」整編而來,據說軍中每「精兵」一人,配有司牧、司柴、司器械等輔助兵二十多人,其戰鬥力並不如清軍,但畢竟都是經過作戰鍛煉的隊伍,遠在明軍之上。且連戰連勝,士氣較高。明方的守城統帥是世襲勛臣總督京營戎政、襄城伯李國楨。毅宗又任命監督京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為九門提督,與李國楨共事。明軍戰力中,京營兵額雖然有十餘萬,但早已廢弛,本來從各地衛所定期徵調的班軍,多已折成了銀兩或改為差往邊鎮駐守、修築工事。駐京的親軍、京衛的軍士,則或屬老弱病殘,或是請人代為點名,或被勛戚之家佔去作勞役。自明末兵興以來,京營從無戰績可言。按御史王章的說法,崇禎十七年京營賬面有11萬兵,但一半是死人,剩下的並無戰鬥力。北京城內其它可動員的兵力還包括騰驤四衛營、勇士營、內操宦官、侍衛上直軍、皇城守衛軍、京城巡捕營等等。其中騰驤四衛營、勇士營這兩支皇帝親軍,倒是曾在周遇吉、黃得功等將領率領下出外鎮壓民變立功,但久戰損耗,此時已不聞有何表現。由於守城兵力不足,毅宗將宮中參加「內操」的宦官兵也派到了內城上。據說李國楨發京營兵5萬在城外駐紮,而城上的守兵還有5萬,一共也有10萬之數,但其中實情如何,又無法確知了。此外,之前歷次蒙古軍、清軍入寇,明廷都會召集勤王兵防守。但此時北京城下沒有任何的勤王兵力。3月29日北京陷落的消息傳到淮安,很快傳到南京。而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史可法於4月7日才北渡長江、準備勤王。此時他們還不知道毅宗已經自殺。按慣例,北京城外應屯駐兵馬,與來犯之敵在城下交戰。17日,順軍開始攻城,城外的三大營兵一觸即潰。順軍繳獲了京營的火炮等裝備,直接用於攻城。明軍則只能株守城牆。城中後勤供應不足,守城兵每天只能吃到一頓飯。此時,毅宗還希望做最後招降李自成的努力,與之前投降順軍的太監杜勛展開談判。談判未有結果,18日夜,順軍首先攻佔了外城西面的廣安門,進入外城。毅宗聞訊後喪失信心,將皇后周氏逼死、砍殺袁妃、公主後,與王承恩攜手消失在宮廷眾人視野中。後兩人被發現自殺於煤山。甲申史籍中有說毅宗與王承恩曾在城中微服奔走、企圖出城的,又說五更時他曾敲鐘召集百官,無人應答,均不可信。前者缺乏可靠見證,後者不符合事實,19日早仍有明朝官員在準備上朝,並未全部逃散。19日上午,順軍攻破內城各門,城內民眾焚香迎接,貼出「順民」字樣表示歸順。經過兩天的戰鬥,北京宣告陷落。這是1368年徐達攻克元大都後的第一次。李國楨被擒獲,後被拷掠追贓而死。就在順軍初入北京之時,瀋陽的清廷也已決定出兵攻明。4月初清廷得到北京陷落的情報後,加緊動員全部兵力,4月9日由攝政王多爾袞領兵從瀋陽出征,準備取道薊州、密雲破口而入。倘若順軍沒有迅速攻陷北京,大概北京也會直接落入清軍之手。這一戰中,順軍由皇帝親征,大將劉宗敏指揮作戰,士氣高昂,一路上只遇到了輕微的抵抗。而明方則行動遲緩,坐等順軍逐一擊破各重鎮,京師保衛戰仍由不懂軍事的勛臣、宦官擔任統帥。毅宗雖然關心戰局,卻足不出宮中,未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對比是宋欽宗的開封四城巡迴秀,雖然,也沒啥用)。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少明朝武將如姜瓖、王承胤、劉澤清、唐通等人已紛紛拋棄了明廷,以圖自保。這也是繼楊嗣昌與左良玉矛盾、孫傳庭殺賀人龍之後,明末武將軍閥化動向的進一步體現。等到了弘光朝,基本上就是軍閥們實際決定著朝政了。編輯於 2015-10-19

季林沒啥

觀點來自於灰熊貓的歷史穿越小說《伐清》,方便大家閱讀做一個提煉:

李自成進京根本不是原來計劃好的,而是被局勢所迫,更是歷史開的大玩笑。

永昌元年,大順政權剛剛取得陝西,當時的戰略形勢依舊相當嚴峻,李自成首先對準了自己的老對手明軍,開始了東征對山西的進攻,這次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進攻京城滅了明廷,而是為了西安的安全而發動的掃蕩性戰爭。如果有意進攻京師的話,也肯定不會走山西這條路,去跟重兵密布的地方進行消耗戰,而是從另外地方繞過直接攻擊燕京,顯然李自成走山西這條路,所以說李自成的目的不是燕京,而是為了擴大西安的戰略防線。

可惜的是,歷史遠比小說更神奇,從西安出發的時候,大順實力其實很一般,才6萬軍隊,劉宗敏帶著兩萬前鋒(號稱五十萬)、李自成帶了四萬人(號稱百萬),氣勢做的倒挺大的——宣布要推翻明廷、號召地方官吏獻土投降。沒想到號稱的一百五十萬大軍居然把山西十幾萬明軍嚇壞了,直接投降順軍。那一次東征唯一的一場仗就是寧武之戰,明將周遇吉前後就守了一天,然後就被擊敗了。而這一戰的原因居然是周遇吉是把大順軍的檄文信以為真,所以棄城逃跑,放開了通往燕京的大道逃去西北面的寧武關——估計是在想「你們去北京好了我呆在這裡看看風頭」,但李自成此戰的真實目的是為了保證西安的安全,就離開大道追了過去,趕到寧武城下把他消滅了,打完這一戰,李自成其實是想回師了,因為姜鑲投降了,整個山西已經平定了,明廷能夠用來威脅西安的重兵已經全部不復存在了。

然而,多年作戰的李自成不是白痴,自然想到了軍隊人數跟軍餉糧食的關係,一下子多了10多萬投降明軍,這些人是要吃飯的,回去後如何養活?要知道當時李自成控制的陝西在經歷過天災和戰爭荼毒後,脆弱不堪,本來就需要外地賦稅的支援,而打下的山西之後軍隊更是需要養著,據說每年需要上百萬兩的軍餉,原來明廷給,現在投降投降大順了,肯定是大順給了。這十幾萬降兵降將,如果統統遣散吧,恐怕以後就沒有人願意投降大順了,如果不遣散,有養不起,所以需要另尋道路。可見,姜鑲等明軍投降,反而成了李自成這次東征後的燙手山芋,沒獲得好處反倒要為尋找新的財源而戰。

自己吹出去的牛逼,含著淚也要裝完,李自成現在想到的反而是去和崇禎議和了,希望不要再打下去了。所以戰場上勝利後,居然談判時的檄文反而倒像是遭遇了大敗一般,在這篇檄文中,李自成一反之前稱崇禎為無道昏君的說法,反倒讚賞崇禎「君非甚暗」——幫崇禎推卸了不少責任,還公開號召明朝大臣要繼續忠於崇禎皇帝(求你們別投降了,俺養不起)無論是替敵國的皇帝洗脫罪名,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號召敵國的臣子要格盡職守,忠君愛國,這都是古往今來的極少有的。當然從表面上看,李自成還口氣硬,他要求崇禎皇帝自降為藩王,禪位給順王李自成,李自成的本意是將大明成為大順名義上的藩國,然後宗主國向屬國要走部分軍餉,然後體面撤回去,軍餉問題也解決了部分。

愛好面子的崇禎,自然拒絕了,擺出一副要打的架勢了,但紫荊關等地的北直隸兵馬也開始接二連三地向順軍投降,很快就連代帝出征的大學士李建泰都領著崇禎的四萬禁衛軍向李自成投降了。崇禎固然惱火,李自成更是苦瓜臉,到這個時候,李自成連遣散投降的明軍都不太敢了,因為投降的明軍實力已經超過順軍主力好幾倍,要是一下子群起作亂,李自成還得千辛萬苦地殺回陝西去,帶來的6萬人還很可能損失慘重。那就繼續談吧,無奈之下,李自成一方面為了向投降明軍顯示自己實力強,繼續向燕京進發,一方面發出了東征後的第三道檄文,建議崇禎接受他的投降,只要承認李自成的順王地位,而且把山西、陝西等地封給他做藩國,並且提供軍餉,那李自成就向明廷投降:皇上,乾脆收留我做您的臣子吧,只要您肯發軍餉就行。但崇禎還是不鬆口: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所以即使到了燕京城下,幾乎唾手可得了,還搞談判,三月十八,順軍佔領了彰義門兩側的城牆,此時李自成和劉宗敏一起來到彰義門城下,要求再次和崇禎談判。李自成把太監杜勛派了進去,這次不僅列出了很具體的條款,更苦口婆心地給崇禎講解議和的好處:李自成不但會立刻把北直隸等地的土地、軍隊都還給崇禎,而且還願意幫助崇禎抵禦滿清入侵,更能在必要時幫助崇禎鎮壓其他的農民軍,這次談判的條款,李自成把自己也罵了,畢竟他罵農民軍是「群寇」——唯一一次改變了對農民軍的稱呼,此時李自成的立場已經和離開西安時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幾乎是在駁斥自己出兵時的那封檄文,從這些用詞中,明顯看出李自成不惜一切代價要結束東征的急切心態。可是崇禎還是不同意,李自成當時無法想像堂堂大明朝廷連區區一百萬兩都拿不出來。劉宗敏大怒,跳將起來說:『這狗皇帝,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啊。』拿下燕京,我們把他的銀子都搬出來,他都守得住長城,我們也守得住。

今後,闖復令杜勛求成,莫敢奏。內侍微言之。上召入,勛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因勸上如請為便。上語魏藻德曰: 「今事已急,卿可決之。」藻德默然,曲躬俯首。時上憂惑,於坐後倚立,再四以詢。藻德終無語。上謂勛曰: 「朕即定計,有旨約封。」大怒藻德,推御坐仆地,入宮。

接下里就是非常熟悉了,那就是順軍開入京城。可惜崇禎根本沒有軍餉,但崇禎的遺產——整個北方邊境的數十萬軍隊、無數需要維護、修繕的堡壘,都被李自成不情不願地繼承到手了。而這麼多人又需要養活,那麼只剩下追贓助餉的辦法來儘快獲得軍費,然而被無恥文人大罵為殘暴,軍紀敗壞和和墮落了。「進京趕考」前毛主席說用李自成警示全黨全軍,然而李自成本來就沒想過打進北京,好比你打算去高考場地旁邊擺個攤賺錢,結果硬被架著上了考場。


推薦閱讀:

揭秘:劉伯溫用心良苦藏絕學 朱元璋多疑便宜李自成
大順皇帝李自成兵敗之後削髮為僧?
被李自成逼捐七千萬兩的百官為什麼只給給崇禎二十萬?
史說新語: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水煮活人」真相
1645年,李自成意外死亡之後,他將近40萬農民軍去哪了?

TAG:北京 | 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