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SCI資料庫的一些搞笑錯誤,弄得作者都想哭

目前國內學術圈最看重的資料庫應該是SCI資料庫了。論文是否被SCI檢索,關係到研究生是否能夠順利畢業,關係到年輕教師能否順利晉陞職稱,關係到一年年底的獎金。特別是在項目申請過程中,一個人如果沒有發表過二三十篇SCI論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學術功底紮實。

然而,SCI資料庫也好,EI資料庫也好,SCOPUS資料庫也好,都只是一些提供科研幫助的途徑,用於評價「論文」的水平其實是很不靠譜的。很多EI期刊(非SCI期刊)發表的論文可能就是比不少SCI期刊發表的論文水平高很多,很多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也可能就比EI檢索的期刊發表的論文水平高很多。

另外,SCI資料庫裡面也是有大量的錯誤的,而且有一些錯的非常離譜。下面我列舉我看到的幾個特別搞笑的錯誤,弄得作者想哭的案例:

1)明明是期刊論文,卻標識成「會議論文」。

現在會議論文已經被國內主流高校打入冷宮了。如果一篇會議論文變成為期刊正刊論文,大家都會笑的合不攏嘴。相反,如果自己明明發表了一篇期刊論文,卻被SCI資料庫定義為會議論文,是不是會哭出來?最近我的一個朋友就向我說他的一篇論文的情況。他在Int. J. Adv. Manuf. Technol.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是沒有在任何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然而,當他去SCI資料庫進行檢索時,驚嚇了一跳,這篇論文被定義為2016年ICFDM期刊的專刊論文。朋友問我怎麼辦?我只給他提供了一個建議,找他所在學校圖書館幫助。出現這樣的錯誤,是不是錯的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2)引文變成了他人的論文。

現在學術評價除了看論文發表在哪裡,還看論文被他人引用了多少次。我曾經有一篇論文被資料庫搞錯,本來只引用了二十多次,結果資料庫裡面顯示被引用了一百多次。弄得我「高興之餘」,心驚膽戰,天天擔心被人懷疑學術弄虛造假。後來,和一位共同作者商量之後,寫信給該資料庫的編輯,讓他們把那些不是引用該文的文獻都刪掉,免得誤導讀者和觀眾。後來,該資料庫的編輯花了很多的時間,一條一條的刪選,恢復了正常。當然,也遇到過一篇學術論文,明明這位作者是引用了我的論文,在SCI資料庫中,這條文獻卻變成了其他人的文獻。這樣的情況發生之後,也讓我覺得好笑。在SCI資料庫中引文少掉一些條數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確實,有些作者寫錯文獻名字了或者其他事項,都可能漏掉引用次數。但是,把引用自己的論文變成引用他人的論文,還真是覺得荒誕了一些。

3)論文被資料庫漏檢。

以前國內EI期刊遞交資料庫檢索的時候,經常說自己是100%檢索,也有一些期刊一年可能漏檢幾篇。其實,這些資料庫,只要是期刊已經納入資料庫檢索範圍,理論上就都是100%檢索,至於有幾篇沒有被檢索,很有可能就是因為資料庫系統採集數據時出了錯誤。我之前有一篇論文被SCOPUS資料庫漏檢了,寫郵件給資料庫的編輯,說了一些該資料庫如何如何重要的話語,就重新被檢索了。當然,圖書館管理人員經常還問,是不是寫的論文沒有達到SCI資料庫收錄的水準,其實是完全不懂資料庫的操作流程。對於期刊,連期刊查的小段和主編的話之類的文章都能夠被SCI資料庫收錄,一篇嚴謹的學術論文哪有不被檢索的道理。至於被漏檢的原因,只能用天意弄人來說了。

4)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不能夠提供證明。

論文通訊作者,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在國外看的比較重要的是「工作在哪裡做的」,而通訊作者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證明工作是在通訊作者的地方做的。如果將來有人想弄點合作,可以直接找到合作夥伴。然而,現在通訊作者已經成為「最牛的」作者了。也因此,一篇論文裡面有多個通訊作者的情況越來越多。然而,SCI資料庫給人們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只有資料庫裡面寫了是通訊作者才算是通訊作者,即使作者拿著論文去圖書館證明文章裡面寫的他也是通訊作者也不行,哭吧,兄弟。

關於SCI數據其實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還是留給大家慢慢去發現吧……花了一個小時時間寫這篇論文,只是想告訴大家,最權威的SCI資料庫也有很多錯誤,我們不能迷信呀。

本文轉載自喻海良老師科學網博客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105357.html

科學自由共享

投稿請扔至:freescience@zju.edu.cn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歷史時間軸還理不清?這裡有各種權威匯總,包你滿意!
國內古文字字型檔:權威實用,字數不多
藝術品市場誠信缺失 權威鑒定成造假新招
夫妻同床多久不懷孕屬於不孕不育?權威生育專家支招,這樣備孕最有效
它能救命亦能誤命!權威藥師親授的「乾貨」,你務必收藏!

TAG:搞笑 | 資料庫 | 錯誤 | 權威 | 一些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