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獨庫公路:縱貫天山脊樑的景觀大道

點擊上方關注「中國國家地理」

鐵里買提達坂海拔3700多米,是獨庫公路進入南疆庫車前要翻越的最後一個大山口,是南疆與北疆的一處重要分水嶺。站在隧道口的懸崖邊放眼四望,只見高聳入雲的陡峭山峰被冰雪覆蓋,白皚皚的山頂銀光閃爍。來回盤旋的公路本身也是一道別緻的風景——暮色降臨後,暖色調的燈光連成了狂舞的金蛇,與冷色調的山岩形成鮮明對照。

縱貫天山,從峽谷開始到峽谷結束的天路

在天山北麓的北疆各地行走,不管是走上幾天還是幾個月,茫茫天宇下,漫漫旅途中,視野中的天山山脈總是如影相隨,尤其是山頂的雪峰,如銀蛇舞動,光彩照人。天山,不僅是新疆地理結構的主脈,也是新疆文明長卷的「書脊」。北疆與南疆之間,要進行經濟、文化溝通,必須克服這道天險的阻隔。

上世紀80年代通車的國道217公路從北到南穿越天山腹地,最險峻的路段為獨庫(獨山子—庫車)公路。這條逶迤盤旋在天山脊樑上的公路,宛如一條山間的巨龍,連接著新興的石油城(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與古老的龜茲國故地(庫車)。在地圖上,公路被標識為「獨庫公路」,新疆人通常稱之為「天山公路」。

我出生在天山南麓,後來長期居住於天山北麓的烏魯木齊。或許是自己對天山司空見慣的緣故,所以一直以來並沒有仔細審視觸手可及的「天山公路」,關於它的歷史竟然也知之甚少。這是一條特別的景觀之路,即使是看慣身邊風景的新疆人,也會被一路的景色所迷醉。這條路處處都是美景,是一幅長達500多公里的風景畫長卷。

峽谷的底部十分平闊,河水時聚時散,河道蜿蜒,礫石散布。谷底收集兩岸的雨水雪水也多在奎屯河舊河道中緩緩流淌,形成了一個個小潭,潭中溶解的各種礦物質使這些小潭變得色彩斑斕。

今年7月,我終於抽出時間,決定要沿著獨庫公路走上一番。出發前,朋友給我兩張資料圖:一張是平面圖,其上標示的公路線路並非筆直,而是彎曲如蛇,像一條颶風中飛揚的飄帶;另一張剖面圖則顯示,公路穿越的是地質不穩定地帶,一路除了穿過天山主脈及多列支脈,並跨越5條較大河流(奎屯河、喀什河、特克斯河、開都河、庫車河),其間還夾雜著數不清的無名山峰與上百條小河溝。

位於獨山子的獨庫公路博物館提供了一組數據,更直接說明了這條路的獨特:獨庫公路北起北疆油城獨山子,南止於南疆重鎮庫車,全長562.25公里;海拔2000米以上的路段有280多公里,沿線連接了4座海拔超過3000米的達坂;天山中的5條較大河流與公路交會;路上有世界著名的百米防雪長廊和海拔近3400米的哈希勒根隧道。

一年中的秋、冬至第二年春季,山上山下都是積雪,常常是白茫茫一片,甚至會有雪崩降臨。達坂附近有海拔3390米的哈希勒根隧道,曾一度是我國海拔最高的隧道。為了防雪,公路上修築了一條百米長廊,可使懸崖上的崩雪翻落至公路旁的深溝中。高處俯瞰時,它也不失為一道景色。

天山是新疆的水塔,無論是北坡還是南坡,都有梳齒一樣並排的河流群,河流沿山體下切、侵蝕,常常會形成壯觀的峽谷。獨庫公路起於天山北麓,與奎屯河大峽谷相連,止於天山南麓,與庫車河大峽谷相連。所以,這幅美景長卷以大峽谷起筆,又以大峽谷落墨——在眾多公路中,這樣渾然天成的「設計」絕無僅有。

穿越奎屯河,美景常常在最險要路段

我和朋友們相約在獨山子,從這裡出發,由北向南穿越獨庫公路。在這裡,最先迎接我們的是奎屯河大峽谷。這是一處渾然天成的雕塑博物館:兩岸斷崖上有許多風化的「泥塑」,近看像一件件人物雕像,遠看似一組大型浮雕。從不同地點、不同角度看去,這些「雕塑」會變幻出不同的形態。從峽谷的兩翼部位平視,各種雕塑造型彷彿閱兵的方陣;從谷底仰視,它們則像列隊的戰艦。

獨庫公路在哈希勒根達坂地帶,只有在夏季才能看到零星綠色。

峽谷的底部十分平闊,河水時聚時散,河道蜿蜒,礫石散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為了墾荒種地,防止河水泄漏,在峽谷底部修了許多人工水泥灌渠,但自然河道的痕迹依然清晰,谷底收集兩岸的雨水雪水也多在奎屯河舊河道中緩緩流淌,形成了一個個小潭,潭中溶解的各種礦物質使這些小潭變得色彩斑斕。

獨庫公路北段幾乎與奎屯河並行。穿過奎屯河峽谷後,人與車很快行駛在盤山路段。隨著公路蜿蜒而上,我的視線漸漸抬升。在群山的映襯之下,公路看起來像一條細細的蛇。面對銅牆鐵壁般的石崖和九曲跌宕的山道,我們不得不一次次屏住呼吸,生怕一走神,車子會一頭撞在峭壁上,或者脫離公路,掉下山崖……跟我們的恐懼不同,時而出現的野羚羊、黃羊,卻一個個神色淡定,跳躍自如。我看見司機小蘇的面容冷峻,驀然緊張,並全神貫注起來——因為路邊的峭壁和地面形成不小於90度的倒坡,如刀劈一般犀利,相對高度差在百米以上,讓我們有些不寒而慄。

獨庫公路在新源縣主要穿過哈薩克族牧區,附近圖蘭沙拉達坂是一處高地,其東側是瑪納斯草原,西側是那拉提草原。這裡已進入比較暖濕的伊犁河谷地帶,大片蔥蘢的植被,讓公路變成了一條綠色走廊。

這段路是獨庫公路行程中的一個片段,這樣的路段在獨庫公路上還有多處。整條逶迤的獨庫公路,可以說是集險、奇、美於一體。所以,要完成獨庫公路之旅,一定要練就足夠的耐心與心理承受力。我們去的7月,趕上了河流豐水期,一路上可以看到許多奔騰怒吼的河流,還有藍寶石般的高山湖泊,雪山、森林、草原、荒漠……不同的景觀、不同的色彩,彷彿電影鏡頭不停切換。

在公路的樞紐地帶——喬爾瑪(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幾座冰雪達坂附近,更大的險阻與更美的景色,早已在那裡恭候我們。喬爾瑪不僅是獨庫公路的中轉站,也是東西方向的喬伊(喬爾瑪—伊寧)公路與獨庫公路的交會點。

公路腹地,欣賞冰雪與草原的盛宴

海拔近3400米的哈希勒根達坂(從獨山子出發行進約86公里處)是獨庫公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翻越這座達坂,就是獨庫公路的核心地段,也是最艱險的地帶。在這裡,你可以盡情欣賞一場草原景觀的盛宴:公路西側,可以望見翠綠的伊犁河谷,那裡有兩處哈薩克人的牧場——那拉提草原、唐布拉草原;公路東側,尤爾都斯盆地中的開都河從西向東而流,橢圓形的聚寶盆中,有我國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7月,正是綠草如茵、野花似錦的時節,只見一座座蒙古包和哈薩克氈房,像織在綠毯上的朵朵白花,祥和而安靜。

喬爾瑪地區山勢險峻,獨庫公路經過這裡時,一些路段常常是直接鑿開山岩後才完成修築的。由於岩層疏鬆,這些路段成為泥石流、滑坡多發地帶。

抬眼而望,林海、草原之上,幾乎是晶瑩的冰雪世界:雪線附近是連綿的雪峰冰川,山谷的高坡上分布著冰斗、冰磧、冰舌、冰湖等,連這裡的岩石也常年被冰雪包裹著。這些冰岩畔,甚至可以看到競相怒放的雪蓮,不禁令人讚歎。由於冰川作用,這裡形成了賽橫得勒、烏勒肯薩、博爾闊拉等明珠般的小湖。這冰雪世界並非生命禁區,喬爾瑪的低海拔地帶有一處以「喬爾瑪」命名的草原,赫赫有名的尼勒克軍馬就出自那裡。

再往南走,是獨庫公路上的另一標誌性山口——海拔3200多米的「鐵里買提達坂」(距庫車縣城約93公里),這是到達庫車河大峽谷之前要過的最後一個大山口。當我們經過它的時候,一開始還是風和日麗,當車子盤旋數圈後,幾團墨色雲團翻湧而至,然後「噼噼啪啪」的大雨和冰雹下了起來。再往上開,達坂上竟然瀰漫起風雪。到了山頂,風雪實在太大,不時有石頭滾落下來,我們只好在一緩坡處停車,等雪停雲散。一個多小時後,雲開日出,積雪消融,我們才重新上路。

過了冰雪覆蓋的鐵里買提達坂,我們將要聆聽的是這部宏大交響曲的高潮部分——庫車大峽谷。

庫車河畔,有乾旱山谷,也有瀑布急流

從庫車河上游向東南方向走,迎接我們的依舊是連綿的峽谷。不過,這裡漸漸遠離高海拔地帶,公路開始下坡。大約半小時後我耳邊傳來雷鳴般的響聲,一段之字形盤山公路被急流沖刷著。司機說,這是從小龍池瀉下的瀑布。看地圖才知道,附近有兩處高山湖泊——大龍池、小龍池。

大、小龍池緊密相連,如兩塊晶瑩剔透的翡翠,鑲嵌在高山腰部。大龍池其實一點也不大,充其量就是一小水庫,而小龍池不過是一汪清澈的池塘。但是,在距離庫車這麼近的高山地帶,能有這麼一泓清水,已經算是奇蹟了。四周環山的兩個小湖均由冰雪融化彙集而成,十分清澈。兩池間的一片空地上,綠草成茵,牧羊人把羊群趕出柵欄,在氈房裡點燃柴火,裊裊炊煙緩緩升騰著。

天色漸晚,我們在這裡停留用餐。在大峽谷時,大家還穿著短袖,到達大龍池後,我一下車便感覺陣陣寒風襲來,那是附近山脊的積雪帶來的涼氣。我們馬上打開背包,取出冬天的羽絨外衣禦寒。

喬爾瑪是南北向獨庫公路與東西向喬伊公路的交會處,在南北疆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這座公路樞紐,北接依連哈比爾尕山,南為阿爾善山,其高山地帶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山上是縱橫交錯的冰川,山腳是鋪展開來的草場。

庫車大峽谷周圍是紅褐色的巨大山體,維吾爾語稱其為「克孜利亞(意思是紅色山崖)」。大峽谷大致呈南北弧形走向,開口處彎向東南,末端又微微向東北彎曲。

整個峽谷又不是單一的山谷,而是由1條主谷和7條支谷組成,綿延有5公里長;谷底最窄處只有0.4米,又像是窄窄的地縫,僅能一人低頭彎軀,側著身子通過。

到達庫車大峽谷,已經是正午時間,頭上碧空如洗,谷底卻是熱烘烘一片,鬆脆地皮幾乎全是板結了的沙土,人走在上面「咯吱」作響,就像踩在了雪地上。

這迷宮一般的峽谷曾是文明薈萃之地,比如,開鑿於唐代的佛窟「阿艾石窟」就在附近。不知不覺到了午後,我們不敢久留,趕緊撤到高處。有經驗的嚮導告訴我,峽谷別看此時很乾燥,隨著太陽升高,附近山上冰雪融水增多,形成的急流會俯衝下來,瞬間把干谷變成汪洋,到時候只怕飛跑都躲不及呢。

第二日一早,我們繼續南行,植被越來越稀疏,帶有地殼運動烙印的山體紋理越來越清晰,到處是土黃色戈壁與荒漠。接近庫車縣城時,公路兩邊儘是成排的白楊,南疆的氛圍漸漸濃了起來。

當晚,我們在一個叫「龜茲古渡」的地方吃飯,古老渡口處架起的「團結新橋」就跨越在庫車河之上。站在橋上,剛剛烤好的饢與羊肉的香氣,集市上各種乾果食攤氣味,莫合煙的辛辣味道混雜著,都瀰漫在空氣里。

穿過古渡口上的大橋,庫車縣城近在眼前,視野豁然開朗。不過,更為乾燥的氣流撲面而來,塔克拉瑪干沙漠在遠處向我們招手。

獨庫公路南段最驚艷的景觀是庫車大峽谷,它也被稱為「克孜利亞」或「天山大峽谷」,位於天山支脈克孜利亞山中,是一條被河流切割形成的峽谷。這裡最具特色的是紅褐色山岩,陡峭的群峰直插雲天,猶如一簇簇燃燒的火焰。平時,峽谷岩石多是裸露狀態,抬眼望去都是一種顏色。而到了飄雪季節,谷底、山坡被雪花覆蓋後,則是一幅更為動人的畫面。

不僅是景觀之路,也是英雄之路

尼勒克縣,喬爾瑪交通樞紐附近,伊犁河的重要支流喀什河從附近雪山發源,自東向西流淌。河畔不遠處,屹立著一座高高的紀念碑和一座肅穆的烈士陵園。凡是在獨庫公路走過的人,一定會來這裡憑弔——這裡長眠著一群因為築路而犧牲的人。

獨庫公路開通之前,連接新疆南北的公路只有一條。當時,從獨山子到庫車,需要繞道烏魯木齊所在的216國道走1000多公里。獨庫公路通車後,兩地間的里程縮短了近500公里。

不過,公路的誕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線路方案在1964 年提出,直到1969 年才開工建設,至1983 年完成全線通車。最早通車時,所謂的「公路」多是沙石路面,柏油路面的改造直到近兩年才完成。且不說沿線的景觀,單是這條公路本身,也是一道罕見的奇觀。

為了修通這條公路,數萬名官兵連續奮戰了十多年,在看似不可逾越的達坂上鑿通隧道,在黃羊望而卻步的懸崖邊開鑿山路,在雪峰連綿的地帶設置防雪走廊……這期間,先後有128名築路官兵因雪崩、泥石流等獻出生命,他們中年齡最大的31歲,最小的只有16歲。公路邊上的紀念碑和烈士陵園,是他們的埋骨之地。

「你看,昨天我們才清理過的路段,現在落下了一大堆亂石!」與我們同行的攝影師郝沛指著路邊的碎石說道,「這裡的養路人員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工作難度。」由於沿線地質岩層疏鬆,泥石流、塌方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獨庫公路堪稱「公路地質災害的博物館」:一是因為雪災頻繁,獨庫公路每年11月封路,次年5月冰雪消融後重新開通,只能半年通車。二是這裡泥石流頻繁,全線較大的泥石流多發地有5處。

獨庫公路穿過的冰達坂地帶,年均氣溫約在零下10℃,沿線受雪災影響的地段有100多處。僅1980年,施工地段就發生過雪崩341次,有時一次雪崩量達幾萬立方米。在詩人和文學家眼裡,天山之雪是晶瑩瑞麗的,是輕柔嫵媚的,常常被比作仙女、天使。可是,對於修路和養路人來說,它是威脅、吞噬生命的凶神惡煞。正因為此,獨庫公路雖有大量美景,卻很少有遊客涉足,更別說開闢旅遊線路了。獨庫公路於1983年通車,但直到30年後的2013年,這裡仍沒有開闢專門的旅遊線路。

這就是獨庫公路,一條美麗與兇險並存的景觀大道,一條書寫過歷史傳奇的英雄之路!

本文選編於 中國國家地理2014年11月

撰文/南子 攝影/郝沛

責任編輯/馬子雷 圖片編輯/孫毅博

別錯過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往期內容


推薦閱讀:

物流人須知,從發達國家經驗看公路運輸趨勢
男子下班回家發現公路被堵, 走近後目睹這精彩的打鬥畫面
公路明星:敞篷當自強
英國的超強吸水路面是什麼原理?
獨庫公路,中國最險峻壯美的英雄之路!

TAG: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