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的使用方法
佛珠是弘法最為方便的法器,所以歷來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經典當中特彆強調,持用不同質料的佛珠,其念誦的功德利益,也有勝劣的差異。如《佛說較量數珠功德經》中,佛告大眾言: 汝等善聽,我今演說受持數珠校量功德獲益差別。若有誦念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為欲自利及護他人,速求諸法得成驗者,其數珠法應有如是,須當受持:若用鐵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銅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諸佛凈土及天宮者,應受此珠;若用蓮子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羅佉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百萬倍;若用烏盧陀羅佉叉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千萬倍;若用水精為數珠者,誦掐一遍得福萬萬倍;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數,難可校量。 此外,在《攝真實經·建立道場發願品》卷下、《守護經》、《瑜伽念珠經》中,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為殊勝。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在《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數珠功德經》裡邊,文殊菩薩為大眾講述了佛陀往昔因地當中的一段故事,以釋群疑: 以何因緣我今偏贊用菩提子獲益最勝?曼殊室利菩薩言:乃往過去有佛出世,在此樹下成等正覺。時一外道,邪見壞心,毀謗三寶。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殺。外道念言:我今邪見,未審諸佛有何神力。如來今既在此樹下成等正覺,若其實聖,樹應有感。即將亡子卧菩提樹下,作如是言:佛樹若聖,我子應蘇。以經七日,誦念佛名,子乃重蘇。外道歡喜贊言: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見,佛成道樹現此希奇甚大威德,難可思議。時諸外道聞此事已,舍邪歸正,發大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議。以此因緣,世人皆號為延命樹。其菩提樹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樹,二名延命樹。 不管怎樣說,選擇一串菩提子的佛珠,在心中念誦經文、咒語或佛菩薩的聖號,可以驅除煩惱,消除報障,增加智慧,利己護人,對於幫助我們修行實在是大有裨益。 前面講過,佛珠可分為三個種類,即持珠、佩珠、掛珠,而一般的念佛者,大多選用持珠。持珠的姿勢,亦可分為二種,單手持珠與雙手持。單手持珠,大多用於站立、經行的時候;而雙手持珠則是打坐時經常採用的姿勢。其方法是將佛珠置於兩手之間,呈交叉狀,把母珠放在一側,掐捻一周,回至原處即可。其實,根據《佛像圖鑑》一書記載,歷來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勢皆無定法,左手、右手、單手、雙手、提高、垂下、平胸、齊膝,各種動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們也就不必強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過程中,經常有人會遇到要不要跨過「佛頭」(母珠)這類問題。因為在經典中曾有: 珠表菩薩之勝果,於中間絕為斷漏。 繩線貫串表觀音,母珠以表無量壽。 慎莫驀過越法罪,皆由念珠積功德。 經有記載,故而才有此一說。假如念誦者,純以佛珠作為記數的工具,則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計算在內,念誦時輕輕捻過便是。如是念誦的人,除了把佛珠當作精進、記數的工具外,還希望藉著它來體悟更多佛理的話,當手捏到隔珠的時候,可用「佛、法、僧」三寶,或「戒、定、慧」三學來觀想,當手掐到母珠的時候,也同樣可以觀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時再逆時針朝相反方向捏念,即可解決此類問題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誦記數的作用以外,還可以掛在頸部充當掛珠,或纏繞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義的: 二手持珠當心上,靜慮離念心專註,
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
設安頂髻或掛身,或安頸上及安臂,
所說言論成念誦,以此念誦凈三業。
由安頂髻凈無間,由帶頸上凈四重,
手持臂上除眾罪,能令行人速清凈。
若修真言陀羅尼,念諸如來菩薩名,
當獲無量勝功德,所求勝願皆成就。 再者,密教中由於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剛界)修法之不同,對於佛珠也有著特殊的要求,與平時常用的佛珠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據《蘇悉地羯羅經》說:「佛部用菩提子珠,觀音部用蓮花子珠,金剛部用嚕椰羅叉子珠。」又據《守護經》及《瑜伽念珠經》說:「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剛部用金剛子珠,寶部用金等諸寶珠,蓮花部用蓮花子珠,羯磨部用種種和合珠。」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輯要》一文說:「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用水晶珠,修壞法及長壽法用珊瑚珠,修誅法用人頭骨珠,修觀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鳳眼菩提子珠。」 另外,密教的經典對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詳細規定。從五部而言,《攝真實經》中記載:佛部以右手拇指與食指掐之,金剛部以右手拇指與中指,寶部以右手拇指與無名指,蓮花部以右手拇指與小指,羯磨部以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合捻之。從三部而言,《蘇悉地經》中記載:佛部以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的指尖相合,中指與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於中
念珠的種類
念珠是佛教的一種用物,是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所以也稱「佛珠」或「數珠」。通常用香木車成小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瑪瑙製作的。一般的念珠粒數有十四顆、十八顆、二十一顆、二十七顆、三十六顆、四十二顆、五十四顆、一百零八顆、一千零八十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凈,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佛教所謂「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佛珠的使用方法:佛珠是念佛時用以記數的法器,若能恭敬真誠專心地持用佛珠念佛,便可以幫助我們消除一切妄念,凈化混亂的心靈,找回本來無染無著的真我。佛珠是弘法最方便的法器,所以歷來大德高僧莫不七用佛珠。一串佛珠不管顆數多少,基本上由一顆母珠和眾多規定數目的子珠所組合,用繩線貫穿而成!《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說:[珠表菩薩之勝果,於中間絕為斷漏,繩線貫串表觀音,母珠以表無量數。]佛珠寶具有特殊的象徵和意義,所以我們要珍惜它、保護它,適當地使用它。使用佛珠,就是我們心中或口中念出一篇經文、一些咒語、一些法語或佛陀、菩薩的聖號,即用心捻掐一顆佛珠,表示念誦一遍,例如發心念誦[南無阿彌陀佛]一百零八遍,用一串一百零八顆的佛珠,掐完一圈後,即是一百零八遍;若用二十七顆的佛珠,掐完四圈後,也是一百零八遍,於是功德圓滿。佛珠的藝術價值:佛珠本是念佛時記數的法器,後來由於選料珍貴,結構巧妙,製造精美,使人拿著就愛不釋手,賞心悅目,變成一種有價值的藝術作品。用金、銀、珍珠、寶石、水晶、珊瑚、琥珀等造成的佛珠,本身已價值不菲,加上製作精美,飾配華巧,真可以珍藏了。佛珠的顆數:
1、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十界]指迷興悟的世界,分為十種類: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前六界為凡夫的迷界,亦即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賢者的悟界,超脫凡間。
2、一百零八顆:表示正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3、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五十四階位,指十信、十住、十行、十迦向,十地和四善根位。
4、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位、十地等;
5、三十六顆:與一百零八顆相同,但更便於攜帶,逐三分一百零八顆為三十六顆,其含義以小見大,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一千零八十粒,是包括十法界的一百零八個數。「十法界」指迷與悟的世界,分為十種類,即六凡界和四聖界:1.地獄界; 2.餓鬼界; 3.畜生界; 4.修羅界; 5.人間界; 6.天上界;7.聲聞界; 8.緣覺界; 9.菩薩界;10.佛界。前六界為凡夫的迷界,即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聖悟者的悟界,超脫凡間。
念珠的作用念珠又稱作佛珠, 數珠等, 是念佛時紀錄的工具, 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 掐捻念珠誦經持咒念佛, 能生諸種功德,而中國民間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 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文原語有四種, 譯成中文意思是: 數珠, 珠鬘, 念誦鬘, 珠之貫線,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瓔珞鬘條纏身之風俗,亦是後來演變成念珠的使用。不過佛教最初是沒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記載約是二世紀,而中國則在隋唐時代(公元六百年左右)開始有記載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時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創,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亦無念珠的記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經記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經典, 而律部經典卻不見有記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傳佛教徒亦較少有持珠,但在密教中念珠卻是極受重視。
傳入中國的經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木[木患]子經」,「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等, 主要內容是講述持珠念三寶之功德,總括來說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掛珠時亦可增加威儀。
念珠的種類
念珠種類大致分成三類, 也是我們目錄中所分的手珠, 持珠及掛珠。
手珠——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隨時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顆數除了常見經書所戴的顆數外, 亦有視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持珠——般是用較大顆的珠子,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顆數也是視乎珠子的大小按經書記載顆數穿成。掛珠——掛在頸上的佛珠,一般是一百零八顆, 通常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會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較少配戴, 不過因為經書及律制也沒有說明佛珠是出家人專用之物,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頸上。而一些較細粒穿成的掛珠則較多人拿在手上或撓在手上隨時掐捻念佛。我們為了方便介紹,所有一百零八顆的念珠也稱為掛珠, 但一些較細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頸上, 敬請留意。
念珠的顆數
念珠的顆數各本佛經所記戴也有不同, 現舉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參考:
1.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1080, 108, 54, 27 顆2. 木[木患]子經 108 顆3. 陀羅尼集經 108, 54, 42, 21 顆4. 數珠功德經 108, 54, 27, 14 顆5. 文殊儀軌經 1080, 108, 54, 36, 27, 18 顆
按「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 說法最上品是 1080 顆, 上品 108 顆, 中品 54 顆, 下品 27 顆,而顆數所代表的意義是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說, 而非出自經典所戴, 現將常見的顆數意義簡述如下:
1080顆——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 合成為 1080 種煩惱,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地獄, 餓鬼, 畜生, 修羅,人間及天上, 即是六道輪迴的世界, 後四界是聖者悟的世界, 即是: 聲聞, 緣覺, 菩薩及佛界。108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 根(眼, 耳, 鼻, 舌, 身, 意)各有苦、樂、舍三受, 合為十八種, 六根各有 好、惡、平三種, 合為十八種, 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54顆——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善根因地。42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36顆——與 108 顆意義相同, 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除三份。27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21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18顆——與108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除六份。14顆——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數取、記子、記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顆 (亦有二顆), 母珠又稱達磨珠。數取 (亦叫隔珠, 間珠)用以分隔一定顆數的佛珠。記子又稱弟子珠, 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顆為一小串, 表示十波羅蜜,捻珠念佛滿一百零八次時即撥動一記子以為紀數。如在記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稱為助明、凈明、維摩、補處菩薩。記子留是指每串記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念珠的質料
念珠的質料是品種繁多, 由礦石, 果質, 骨, 陶瓷等等都有, 個人可以自己喜愛選擇, 而一些經書亦有記戴念珠製造的用料,現開列其中一部份供參考:
陀羅尼集經——金、銀、赤銅、水晶、木[木患]子、菩提子、蓮花子等七種。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菩提子、金剛子、真珠、蓮花子、金銀諸寶及以上諸材料合成等。諸佛境界攝真實經——香木、[金俞]石、銅、鐵、水晶、真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般若經——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
現將各質料念珠分類簡述:
金、銀——金、銀所造的念珠較為少見。
琉璃——琉璃是珠或玉石的一種,與今日的玻璃是不同, 多用作製造各類器皿, 有不同的顏色, 琉璃最大的特色是任何物品接近它也會被它的顏色同化。硨磲——硨磲是海中的大蛤的殼打磨成珠。瑪瑙——瑪瑙是結晶石英,次玉石類, 有很多不同的顏色, 包括常見的黑色, 紅色, 原色, 灰色, 天眼石等等, 因它也是佛教七寶之一,故是念珠最常用到的石類。琥珀——琥珀本是一種樹脂,因藏於地下千萬年而成, 火燒有香味, 中國古代亦有用琥珀作葯, 琥珀因出產地及環境不同而有很多種類,有透明金黃色的金珀,不透明黃色的蜜蠟,硃紅色的血珀, 黑色不透明的瑿珀, 還有內含雜物的花珀等等。琥珀歷來被視為珍寶之物, 佛弟子亦多用作供佛及做成念珠。珊瑚——珊瑚是產于海中由動物所分泌的石灰質,主要是紅色, 因是經歷千萬年而成,故被評為寶石類。一般人認為珊瑚是有驅邪及逢凶化吉的功用。菩提子——菩提子是一種叫川殼的草木植物所結的果實,而非菩提樹所結的果, 菩提樹所結的果實是叫金剛子。菩提子亦有很多不同的果實, 按表面花紋分為有: 星月菩提, 草菩提, 鳳眼菩提,龍眼菩提, 另不同地方出產亦有分為:天竺菩提, 天台菩提等等。金剛子——金剛子是由菩提樹所結的果實。玉石——中國人愛好玉石,所以亦有用玉石來造成念珠。寶石——寶石種類極多,常見用作念珠的有: 虎眼石, 青金石, 金沙石, 綠松石等等。果實——能用作念珠的果實常見的有:木[木患]子、摩尼子、陀羅尼子、太陽子等等,較罕有的是: 緬茄、五眼六通等等。至於果實的核亦有用作念珠, 但一般都會刻成花紋或羅漢, 常用的有桃核及橄欖核等。骨角——象牙、牛骨、犀牛角、牛角等都有用作念珠,而且多會加上雕刻,不過近年象牙及犀牛角的念珠因禁售已是很少有售。陶瓷——陶瓷念珠多是繪上佛像、菩薩、羅漢等,因陶瓷易碎, 一般陶瓷念珠多用作鑒賞之用。水晶——水晶是硬度很高的礦物,有不同的顏色及種類, 亦是極受歡迎造成念珠的質料, 一般水晶有透明白水晶、紫晶、粉晶、發晶、茶晶等等。竹、木——竹及木亦有用作念珠,而木的念珠亦有很多種類和普遍, 包括:紫檀木、沈香木、黑檀木、伽楠木等等。其它——包括玻璃、塑料、合金等等。
念珠的持用
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開始, 每念佛號、經文或咒語一遍即用心捻掐一顆念珠, 間珠不算,如有記子每捻珠念佛滿一串珠時即撥動一記子, 而捻珠至母珠時多不越過, 而逆向而回, 因為據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所戴, 各念珠表示觀音,母珠表示無量壽或修行成滿之佛果, 故捻珠至母珠時要逆向而還, 否則即犯越法罪。
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對持念珠有一定規定外, 其它的記載大多沒有嚴格的規定, 如對持珠及念珠有個別問題,可請示經常出入的道場出家人或前輩同修。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們念佛誦經主要是內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礙。更不要被困在手上的念珠是什麼質料, 要多少顆數, 要如何掐捻,要拿在左手還是右手, 放高拿還是垂下。我們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強求庸人自擾的持珠方法,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念珠也是相之一,所以我們使用時不要過份計較它。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爾時毗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善哉善哉。為諸修真言行菩薩者。說諸儀軌則。哀愍未來諸有情等。說念珠功德勝利。由聞如是妙意趣故速證悉地。時金剛薩埵菩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今為說之。爾時金剛薩埵菩薩而說偈言
珠表菩薩之勝果 於中間絕為斷漏 繩線貫串表觀音 母珠以表無量壽 慎莫驀過越法罪 皆由念珠積功德 硨渠念珠一倍福 木患念珠兩倍福 以鐵為珠三倍福 熟銅作珠四倍福 水精真珠及諸寶 此等念珠百倍福 千倍功德帝釋子 金剛子珠俱胝福 蓮子念珠千俱胝 菩提子珠無數福 佛部念誦菩提子 金剛部法金剛子 寶部念誦以諸寶 蓮花部珠用蓮子 羯磨部中為念珠 眾珠間雜應貫串 念珠分別有四種 上品最勝及中下 一千八十以為上 一百八珠為最勝 五十四珠以為中 二十七珠為下類 二手持珠當心上 靜慮離念心專註本尊瑜伽心一境 皆得成就理事法 設安頂髻或掛身 或安頸上及安臂 所說言論成念誦 以此念誦凈三業 由安頂髻凈無間 由帶頸上凈四重 手持臂上除眾罪 能令行人速清凈 若修真言陀羅尼 念諸如來菩薩名 當獲無量勝功德 所求勝願皆成就
使用顆數之不同,所代表意義亦有分別:
(一)一百零八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百八煩惱。
(二)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五十四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三)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四)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五)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六)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
(七)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
(八)三十六顆與十八顆之意義,一般認為與一百零八顆相同,然為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為三十六,或六分為十八,而非別有深義。然上記顆數與表徵意義之差別,僅系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賦予之配合,而非源自原典經文所舉示者。
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名為缽寒莫,又稱之為數珠、誦珠,通常人們稱之為佛珠。顧名思義,那當然是佛教徒使用的法器和標誌了。還有人稱它為「栓馬索」。念珠最初的起源是由古印度人以瓔珞。珠寶作為項鏈等裝飾而逐漸演變而來的。古印度的婆羅門教在佛教之之前就開始使用念珠,印度出土的二世紀以前的婆羅門像中已有項懸念珠了。在佛教之前,印度的事火處道的本尊就已手持念珠。
佛教徒大約在二世紀中葉開始使用念珠。佛教早期比丘使用串珠用以記數、攝心。當時串珠為三十粒,黑白相間,用以記日。佛教經典記載念珠起緣於《木槵子經》,此經云:常持數珠,無論行住坐卧,一心念佛法僧名,滿二十萬遍升天,滿一百萬遍超生死。佛經中《金剛頂瑜珈念珠經》、《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等經典對念珠的使用都有指示。
佛教於東漢初傳入中國後,念珠也隨著佛教在中土的發揚光大而廣為流傳。東晉時國人已開始知道使用念珠。唐朝時念珠使用已相當普遍。一些寺院里的准提菩薩、十一面觀音像均攜念珠,羅漢像也有手持或項懸念珠的了。唐代道宣撰《續高僧傳》已有「人各掐珠,口同佛號」的講法。蘇東坡曾有詩稱讚「捧經持珠,杖則倚肩,植杖而起,經珠乃閑。不行不立,不坐不卧,問師此行,經杖何在。」《敦煌曲子詞上――禪門十二時》稱:「日入酉,觀身知不久,念念不離心,數珠恆在手。」《定格聯章》云:「念觀音,持勢至,一串數珠安袖裡,目前災難不能侵,臨終又得如哺眠。可見,僧人使用念珠已十分廣泛
念珠的含義
念珠作為修行的法器,自然有其功德和意義,或長或短,或掛珠(掛在頸上的),或持珠(劇手持剛的),或戴珠(戴在手腕或手臂上的),粒數不同,都有其內在的意義。
第一,佛教中的寶珠稱之為「摩尼珠」,意為:如意、清凈,比喻清凈的佛性,即本覺真心。《永嘉證道歌》云:「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佛珠可喻清凈的佛性。同時.佛經里曾以珠比喻戒律,《梵剛綸》中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
第二,念珠中的珠和繩貫穿的坶殊,以及珠與珠之間,都有其象徵意義。母珠表示無量光明無量壽(即阿彌陀佛),以繩線貫穿表示觀音菩薩的慈悲喜舍貫穿如一,珠表示菩薩的勝果,中間結表示斷漏(即斷除煩惱之意)。
第三,按品級劃分,念珠可分四品:
1、最上晶為一千零八十粒。但這種念珠因太長,僅為少數高僧大德和潛修人者使用,或為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品,此外極少人使用。
2、上品為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用一百一十粒。為修行中記數方便,現也有穿為二百一十六粒或三百六十粒的。
3、中品為五十四粒。
4、下品為二十七粒。
第四、按粒數劃分,念珠可分為十種:
(1)、一千零八十粒:(2)、一百零八粒:(3)、五十四粒(4)、四十二粒:(5)、三十六粒;(6)、三十三粒;(7)、二十七粒:(8)、二十一粒;(9)、十八粒;(10)、十四粒。
第五、念珠不同的粒數,又有其代表的意義:
1.一千零八十粒,包括十法界的一百零八個數。「十法界」指迷與悟的世界,分為十種類,即六凡界和四聖界:
①.地獄界:②.餓鬼界:③.畜生界:④修羅界:⑤人間界:⑥.天上界:⑦.聲聞界:⑧.緣覺界:⑧菩薩界;⑩.佛界。前六界為凡夫的迷界,即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聖悟者的悟界,超陀人間。
2、一百零八粒,代表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而證得一百零八種無量三昧。三昧即是心安住於一境的寂靜狀態而不散亂,也就是正定中的境界。百八三昧是指大乘菩薩所修的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妙月三昧,獅子遊戲三昧,無住三昧,妙行三昧,觀頂三昧,歡喜三昧,寶聚三昧,釋名三昧,無去三昧,無憎愛三昧,凈相三昧,滅相三昧等一百零八種三昧。
一百零八種煩惱即眾生之煩惱種種,能生種種惡業。是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總共為三十六種,配以過去、現在和未來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又稱一百零八種結業。也解釋為三界之見惑有八十八使,即貪,嗔,痴,慢,疑,身見(執取五蘊根身),邊見(執取常斷見),邪見(謗無岡果,壞渚善果事),見取見(執持成見,非果計果),戒禁取見(執持不戒,非岡計因),合稱九十八隨眠,再加上無慚,無愧,嫉,慳,悔,睡眠,掉舉,昏沉,嗔忿,覆等十纏,便成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粒也可表示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表示本有:的五十四個階位和修證的五十四個階位,當然還有其它含義。宋朝陳善在《捫虱新語》里記載:韓愈問大顛和尚的歲多數,大顛笑著提起念珠說:「晝夜一百八。」語含機鋒。
3、五十四粒,是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五十四階位,即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四善根。
4、四十二粒.是表示菩薩修行的四十二個階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加上等覺和妙覺。
5、三十六粒,含義與一百零八粒相同,為攜帶方便遂三分之為三十六而制。
6、在藏密中也有三十三粒的念珠,或表示觀音菩薩的三十三種化身,或表示三十三天。
7、二十七粒,是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和第四果阿羅漢的「九無學」。
8、二十一粒,是表示本有十地與修生十地和佛果,或表示十地,十波羅密和佛果。
9、十八粒,意義與一百零八粒同,為攜帶方便,遂六分之為十八;或謂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10、十四粒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觀音菩薩以金剛三昧無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與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眾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或也可表示《純王經》所說的十四忍。
第六、念珠結構分為兩大類:
l、單組念珠。即一串念珠由一粒母珠和其它不同數目的子珠組成。
2、復組念珠。即一串念珠,除母珠和子珠外,還有隔珠(又稱為數取),弟子珠(又稱為記子),記子留,或一些飾物。
母珠通常只有一粒,也有兩粒的。唐蜜修法的念珠為兩粒母珠,代表自度度他。一百零八顆的,和五十四顆的念珠,每二十七粒用一隔珠:二十七粒的每九粒用一隔珠:
十八粒的每六粒用一隔珠。
弟予珠一般體積較小,有十粒或二十粒.系串在母珠前另一端.以十粒為一小串的,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十種波羅密。弟子珠也可用來記數之用,每念一串珠,撥一粒弟子珠。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足幫助修行者收攝心意,消除妄念,專註修行。同時也使修行人完成每日規定的課誦不至懈怠,記數而用。《木槵子經》中,佛陀開示毗琉璃王曰「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卧。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說「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數難可校量。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復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語若善若惡。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諸佛誦咒無異。獲福無量。」《金剛頂瑜珈念珠經》中載金剛薩堙菩薩偈日:「靜慮思念心專註,念諸如來菩薩名,當獲無量勝功德,所求勝願皆成就。」
一粒粒念珠,圓潤飽滿,象徵著菩薩圓滿的正果。用線貫串起來,是表示菩薩的種種功德,串珠中的一粒母珠(俗稱佛頭)是表示佛陀的無量光明,無量壽的。念珠是串起來的,但也可以分開和斷結,這表示以菩薩的種種功德來斷除眾生的種種煩惱。
念珠又別有些人稱之為「栓馬索」,是比喻人心如狂奔的野馬,雜念紛紜,剎那不停,所謂「心猿意馬」。唐玄奘曾經上表唐太宗謂:願托慮於禪門,澄心於定心。制心猿之逸燥,系意馬之賓士。」手掐念珠有助於遏制妄念,收攝心猿.栓系意馬,增加定力,專註一心,不生懈怠,精進修行,斷除報障,升起智慧,利已護人,成就菩捉。
手掐念珠,口誦佛菩薩真言或聖號(如凈土宗以行住坐卧不離念誦「南無阿彌陀佛」以收攝身心:藏地居民隨時隨地念誦觀音菩薩的心咒,即六字大明真言:「嗡、嘛、呢、唄、咪、吽。」),心想諸佛菩薩的莊嚴慈悲德相,久而久之,煩惱自然減少,心地自然清凈。正如夢東禪師云:「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念珠攜在身,使人時時反省內心,提醒自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同時,據《數珠功德經》中曾說,若有人手持數珠,雖不念誦佛名及陀羅尼者,此人亦獲福無量。而《金剛頂念珠經》偈云:「若安項髻凈無間,由戴項上滅四重。手持臂上除眾罪,能令行人速清凈。」
念珠上不要有佛像
在手上載佛珠不是強逼性的,但為什麼有些朋友皈依後,仍覺得在手上載佛珠非常不好意思?
在手上載念珠,表示我現在是佛教徒,佛教徒要戴手環、金鏈很不好看,現在改了,把念珠載在手上當裝飾品也很好看。不過,有個地方需要改良:念珠的上面最好不要有佛頭、佛像。師傅這個念珠就沒有佛頭或佛像,只是一串念珠,手上的手珠也沒有佛頭或佛像。
念珠是念佛的一種用具,佛像是給人禮拜的,把佛像放在念珠上面是沒有道理的,尤其手珠有佛像太不應該,因為手每次都要做很多事情,你做事情,佛像也要跟著你動,那就太沒有恭敬心了。比如說上廁所,拿衛生紙也是這隻手,佛像跟著你在那兒就很不恭敬。所以我們有文殊念珠,文殊念珠沒有佛頭、佛像,許多大學生,尤其女生,來道場就會拿很多回去,既可以裝飾,又可以念佛,一舉兩得。他們在學校把它當手環,到道場就當念珠。但是平時最好把念珠放在袋子里,要念佛時才拿出來,如果在學校學生愛美,這樣也無可厚非,不過念珠上最好不要有佛頭。
關於念珠
念珠是佛教徒使用的一串古珠,自中世紀晚期以來,基督徒們把它作為祈禱時的一種助記工具.它的起源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早於佛教的出現。在藝術作品中它象徵印度神梵天、苦行中的濕婆、婆利哈斯帕底、娑羅室伐底和象頭神;佛教中的觀音菩薩在東亞的幾種化身,般若波羅蜜多,阿彌陀佛(日本的阿彌陀),以及中國的幾位羅漢。中國的佛教徒的念珠通常是一百零八顆,像基督徒一樣,分成幾組,它們保證佛的名字重複至少一百遍。
日本念珠通常是一百一十二顆。観音(相當於中國的觀音)的念珠的每一顆珠子代表一種世俗的情感。菩薩以慈悲之心把這種情感轉移到自己身上,從而使信徒擺脫各種慾望。中國西藏的喇嘛的每一個教派都有自己的念珠,僧俗信徒們脖子上都掛著這種念珠。在藝術作品特別是雕塑作品中,念珠可能只有十二顆左右,或者以裝飾性手鐲的形象出現。天主教徒在冥想聖母瑪利亞的十五件神秘事迹時使用念珠,他們使用的念珠有165個珠子,分成十五組,每組有十顆小珠,一顆大珠。「小念珠」有55顆珠子。每一顆小珠代表一聲「萬福瑪利亞」。每一顆大珠代表一遍主禱文和榮耀讚美詩。念珠象徵聖多明我,傳說是他發明了念珠;它還象徵錫耶納的的凱瑟琳、康波斯泰蘭的朝聖者和聖羅奇。據信念珠有著神秘的力量,特別在和伊斯蘭教與新教的對抗中。在北歐的天主教國家的靜物畫中,它象徵公元17世紀的天主教會。
念珠與鈴杵的運用與表義
一、念珠的種類與用法:
密宗中的法器,種類繁多,各有其不同的應用。茲以念珠的材質而言,分別由菩提子、金剛子、蓮花子、金、銀、銅、鐵、水晶、檀木、石頭、珍珠、珊瑚、象牙、琥珀、琉璃、綠松石、蜜臘、人骨等不同的雜寶所製成。一般通俗常用的是星月菩提。無論是修任何種類的密法均可使用。不過,在密宗中,在什麼法中用什麼念珠,是有分別的。尤其修持息、增、懷、誅各法所運用的念珠,更有不同。譬如:修息災法,以觀音息災法為例,宜用水晶念珠。修增法,即增福慧的法,宜用琥珀念珠。修財神法,宜用龍鳳眼念珠。若修懷法、懷愛法,例如:長壽佛法,咕嚕咕咧佛母法,一定要用珊瑚念珠。因為懷法是事業成就,故宜用珊瑚。若是以斬殺除魔為目的,修持金剛法,以及空行母、忿怒護法的密法,則要用人骨念珠。假如修息、增、懷、誅四法,而無水晶、琥珀、珊瑚、人骨念珠,可以用鳳眼菩提子念珠做為總代表,以修四事法。除此則宜分別材質。二、念珠數目的表義念珠有的一0八顆,在西藏代表一0八三昧,用以對治一0八煩惱。另外有二十七顆的念珠,其約義是代表十八有學與九無學。二十一顆的念珠,喻義:十地十波羅密,加上佛果共二十一密數。以上是念珠數目在西藏應用上所作的分別。三、鈴杵的種類與表義在修法上常用金剛杵,金剛鈴。金剛杵有獨鈷金剛杵,三鈷金剛杵,五鈷金剛杵,七鈷金剛杵,九鈷金剛杵之分別。一般運用上分成以上數種-也是表喻人的修為。一鈷金剛杵表一真法界。三鈷金剛杵,表喻三界真空。修行者的自性三界,有必要內空,自性空,心空,俾一切清凈,一切內性空無掛礙。同時又表身口意。五鈷杵表五智、五佛。七鈷杵表打盡七識。九鈷杵表清凈庵摩羅識。鈴中必有鉅;鉅表達真空方便。此義必須真實地去悟證方能知道:何以稱為真空?何以稱為方便?舉例來說:鈴要響,一定要*鉅來敲。一響,明明聽到有聲音,卻空無一物,用以喻指:真空之中有妙理。雖然是空,卻有其微妙。佛所說一切的方便法,看似有,其實又是無,故稱為方便門;在方便當中教導很多的弟子修持。在佛陀方便演化之時,明明有看到祂在表演、演說,也有教化的結果,卻如空花幻影,倏即消失。鈴之所喻在此,其它另有十分豐富的深密禪義,宜各自去會悟。鈴外面的有受擊之器,表樂空無變。再以鈴杵二者合論:鈴表智慧;杵表方便。一切法相中也以男相表方便;女相表智慧。因此金剛乘中佛父抱佛母的雙身相,即表不離方便智慧的密義。其實本來就不必有此雙身之相,只要知道方便,就是知道佛父;知道智慧,就是知道佛母了。此外,所有法器一般人誤以為是純銅所鑄成的,其實不是。若是純銅所鑄造,無法發出如此響亮之聲。它是由金、銀、銅、鐵、錫等五種合金鑄成的。四、鈴杵的重要與作用修密宗的人不能離開鈴;也不能離開杵。西藏的修行者無論行腳到那一國,可以不帶錢;卻不能不攜帶鈴與杵。鈴與杵知道應用法的,必有不可思議的微妙。不知應用的人,則會覺得很累贅麻煩。因此有人就說:「修行看能否不用鈴杵,光用嘴念?尤其我住的地方不適合動鈴杵。」當然可以;但是運用鈴杵與否,其效果是不同的。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否鋒銳方便的利器,對於能否善成其事是十分重要的。如同想吃水果時,若缺少一把刀,就會因為無法削皮而變得十分不便。光是吃水果就需要刀器,何況護固慧命的安全,增福息災,何能不需法器?鈴杵等諸種的法器在密宗的修持中,可以做各種的運用。其運用之法等諸位運用生起靈感或諸種如法的體驗後,再逐步為各位介紹鈴杵等法器奧妙的地方。再者,常用鈴杵以修法可以解除我們的愚痴;化解我們的妄想,並可降魔消災,迎請佛祖、本尊護法,增福增慧;可以開展、顯明我們的自性,與智慧的光明。尤其杵可以摧毀諸魔外道,降怪除妖,其作用有多端,故又名降魔杵。身懷金剛杵,可以得到金剛智焰,發用金剛般的智慧之焰;以金剛智除去愚痴、妄想與內魔,而顯出清凈的智慧光。
念珠數乾坤,布袋納大千紅塵同甘苦慈悲度眾生
念珠為修凈土和修密法者最為常用
念珠為修凈土和修密法者最為常用。佛教認為,手持念珠隨時誦念,可以提醒道念,增加定力,增長智慧,莊嚴威儀。掐珠的姿式是左手引珠,如轉法輪;一面持念,一面觀想佛菩薩聖號,如此功德無量。佛教還規定,一般信眾是不能挂念珠的,通常要受戒十年以上的僧人才能掛。有的念珠還拖須子,叢林監院的須子拖在右邊,知客的須子拖在左邊,住持的須子拖在背後,這稱為拖珠。
推薦閱讀:
※五種名貴木佛珠盤玩技巧
※4圈太松5圈太緊?108顆佛珠手串到底怎麼戴!?
※一生誦經多少遍?佛珠里尋答案
※佩戴佛珠有哪些禁忌?
※為什麼佛珠都是用紫檀、黃花梨、菩提製作,而不用其他木料?